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1 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性质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3 1 图示水压机 若两根立柱材料的许用应力为MPa 80 试校核立柱的强度 F 600kN 工件 80 解解 立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59 7MPaPa 41080 2106002 62 3 A F 所以立柱满足强度条件 3 2 图示油缸盖与缸体采用 6 个螺栓连接 已知油缸内径 mm 350 D 油压MPa 1 p 若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40 试求螺栓的内径 F p D 解解 由于内压的作用 油缸盖与缸体将有分开的趋势 依靠六个螺栓 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油缸盖受到的压力为 4 2 D pF 每个螺栓承受的轴向力为 46 1 6 2 N D p F F 由螺栓强度条件 2 2 2 2 N 6 4 46 1 d pD d D p A F 可得螺栓的直径应为 d mm6 22mm 350 406 1 6 D p 3 2 3 3 图示铰接结构由杆 AB 和 AC 组成 杆 AC 的长度为杆 AB 长度的两倍 横截面面积均为 2 mm 200 A 两杆的材料相同 许用 应力MPa 160 试求结构的许用载荷 F 45 30B C F A F A FNAC FNAB x y 解解 由0 X 030sin45sin NN ACAB FF 可以得到 ABABAC FFF NNN 2 即 AC 杆比 AB 杆危险 故 32N 1020010160 66 N AF AC kN 216 2 1 NN ACAB FFkN 由0 Y 030cos45cos NN FFF ACAB 可求得结构的许用荷载为 F7 43 kN 3 4 承受轴力kN 160 N F作用的等截面直杆 若任一截面上的 切应力不超过MPa 80 试求此杆的最小横截面面积 解解 由切应力强度条件 A F 22 N max 可以得到 A 6 3 N 10802 10160 2 F m2 3 10 mm2 3 3 3 5 试求图示等直杆 AB 各段内的轴力 B D C A 2a a a 2F F y FA FB FA FA FNCD FNAC F 2F 2F FB FNDB 解解 为一次超静定问题 设支座反力分别为 A F和 B F 如图所示 由截面法求得各段轴力分别为 AAC FF N FFF BCD N BDB FF N 静力平衡方程为 0 Y 02 BA FFFF 变形协调方程为 0 DBCDAC llll 物理方程为 EA aF l AC AC N EA aF l CD CD 2 N EA aF l DB DB N 由 联立解得 FFA 4 7 FFB 4 5 故各段的轴力为 FF AC 4 7 N 4 N F F CD FF DB 4 5 N 3 6 图示结构的横梁 AB 可视为刚体 杆 1 2 和 3 的横截面面 积均为 A 各杆的材料相同 许用应力为 试求许用载荷 F F ACB D E F y FNAD FNCEFNBF F l 2l l aa 解解 为一次超静定问题 由对称性可知 BFAD FF NN BFAD ll 静力平衡条件 0 Y 0 NNN FFFF BFCEAD 变形协调条件 CEAD ll 即 EA lF EA lF CEAD 2 NN 即 CEAD FF NN 2 由 解得 FFFF CEBFAD 5 2 2 NNN 由 AD BF 杆强度条件 A F BFAD 52 可得该结构的 许用载荷为 AF 2 5 3 4 3 7 图示铰接正方形结构 各杆的材料均为铸铁 其许用压应 力与许用拉应力的比值为3 tc 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 试求该结构的许用载荷 F a a F F C B A D b N F FN FN D F FN FN a B 解解 B 点受力如图 a 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 2 N FF 由对称性可知 AD BD AC BC 四杆受拉 拉力为2F 由拉杆强度条件 A F2 t t 可得 F A 2 t D 点受力如图 b 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 FFF NN 2 CD 杆受压 压力为F 由压杆强度条件 A F c 3 tc 可得 F A 3 t 由 可得结构的许用载荷为AF 2 t 3 8 图示横担结构 小车可在梁 AC 上移动 已知小车上作用的 载荷kN 15 F 斜杆 AB 为圆截面钢杆 钢的许用应力MPa 170 若载荷 F 通过小车对梁 AC 的作用可简化为一集中力 试确定斜杆 AB 的直径 d 0 8m 1 9m A B F C F C FNAB x A 解解 由几何关系 有388 0 9 18 0 8 0 sin 22 取 AC 杆为研究对象 0 C M 09 1sin N FxF AB 由此可知 当m 9 1 x时 kN66 38kN 388 0 15 sin maxNN F FF AB 由 4 2 maxN max d F AB 可得 d mm17m 10170 1066 384 4 6 3 maxN F 杆 AB 的直径d mm17 3 5 3 9 图示联接销钉 已知kN 100 F 销钉的直径mm 30 d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MPa 60 试校核销钉的剪切强度 若强度不 够 应改用多大直径的销钉 F F d 解解 1 校核销钉的剪切强度 62 3 22 1030 1010022 4 2 d F d F Pa7 70 MPa 销钉的剪切强度不够 2 设计销钉的直径 由剪切强度条件 4 2 2 d F 可得 d 6 3 1060 101002 2 F m6 32 mm 3 10 图示凸缘联轴节传递的力偶矩为mN 200 e M 凸缘之 间用四个对称分布在mm 80 0 D圆周上的螺栓联接 螺栓的内径 mm 10 d 螺栓材料的许用切应力MPa 60 试校核螺栓的剪切 强度 M n n n n 截面 螺栓 D0 e Me 解解 设每个螺栓承受的剪力为 Q F 则由 e 0 Q 4 2 M D F 可得 0 e Q 2D M F 螺栓的剪应力 362 0 2 e 2 0 e Q 10801010 20022 4 2 Dd M d D M A F Pa 9 15 MPa 螺栓满足剪切强度条件 3 6 3 11 图示矩形截面木拉杆的接头 已知轴向拉力kN 50 F 截 面的宽度mm 250 b 木材顺纹的许用挤压应力MPa 10 bs 顺 纹的许用切应力MPa 1 试求接头处所需的尺寸 l 和 a FF ll a b 解解 1 由挤压强度条件 ab F bs bs 可得 a 63 3 bs 101010250 1050 b F m20 mm 2 由剪切强度条件 bl F 可得 l 63 3 10110250 1050 b F m200 mm 3 12 图示螺栓接头 已知kN 40 F 螺栓的许用切应力 MPa 130 许用挤压应力MPa 300 bs 试求螺栓所需的直径 d F F d 10 20 10 解解 1 由螺栓的剪切强度条件 4 2 2 d F 可得 d 6 3 10130 10402 2 F m14 mm 2 由螺栓的挤压强度条件 3 bs 1020 d F bs 可得 d 63 3 bs 3 103001020 1040 1020 F m7 6 mm 综合 1 2 螺栓所需的直径为d 14mm 3 7 3 13 图示结构的 AB 杆为刚性杆 A 处为铰接 AB 杆由钢杆 BE与铜杆CD吊起 已知CD杆的长度为m 1 横截面面积为 2 mm 500 铜的弹性模量GPa 100 E BE 杆的长度为m 2 横截面面积为 2 mm 250 钢的弹性模量GPa 200 E 试求 CD 杆和 BE 杆中的应力 以及 BE 杆的伸长 FNEB F lCD C D E B 0 5m F 200 kN A 0 5m 1m lEB FNCD A 解解 为一次超静定问题 静力平衡条件 0 A M 05 120012 NN CDEB FF 变形协调方程 CDEB ll 2 即 11 N 22 N 1 2 2 AE F AE F CDEB 即 1 500100 250200 11 22 N N AE AE F F CD EB 由 解得 kN100 N EB F kN100 N CD F 各竖杆应力 MPa400Pa 10250 10100 6 3 EB MPa200Pa 10500 10100 6 3 CD 钢杆伸长 mm4m2 10200 10400 2 9 6 2 E l EB EB 3 14 由两种材料粘结成的阶梯形杆如图所示 上端固定 下端 与地面留有空隙mm 08 0 铜杆的 2 1 cm 40 A GPa 100 1 E 16 1 C 105 16 钢 杆 的 2 2 cm 20 A GPa 200 2 E 16 2 C 105 12 在两段交界处作用有力 F 试求 1 F 为多大时空隙消失 2 当kN 500 F时 各段内的应力 3 当kN 500 F且温度再上升C20 时 各段内的应力 1m F 2m 1铜 钢2 2 F 1 FF1 F2 F a b 解解 1 由 11 1 AE F 可得 493 11 1040101001008 0 AEFN32 kN 2 当kN500 F时 空隙已消失 并在下端产生支反力 如图 a 所示 故为一次超静定问题 1 静力平衡方程 0Y 0 21 FFF 即 3 21 10500 FF 3 8 2 变形协调方程 22 2 11 1 21 AE F AE F l 即 3 49 2 49 1 1008 0 102010200 2 104010100 FF 即 3 21 10322 FF 由 解得 344 1 FkN 156 2 RkN 4 3 1 1040 10344 Pa86 MPa 4 3 2 1020 10156 Pa78 MPa 3 设由于温度再上升 20 而引起的两端支反力如图 b 所示 静力平衡条件 0Y 0 21 FF 即 FFF 21 变形协调方程 021 21 21 22 2 11 1 tt AE F AE F l 即 02201025 11201065 1 102010200 2 104010100 55 4949 FF 由此求得 kN7 110 F MPa7 27Pa 1040 107 110 4 3 1 MPa4 55Pa 1020 107 110 4 3 2 当kN500 F作用时 温度再上升 20 后各段应力为 3 587 2786 111 MPa 4 1334 5578 222 MPa 4 1 第四章 扭 转 4 1 某 圆 轴 作 用 有 四 个 外 力 偶 矩1 1e MmkN 6 0 2e MmkN 2 0 4e3e MMmkN 1 试作轴扭矩图 2 若 1e M 2e M位置互换 扭矩图有何变化 解解 0 4 0 2 0 6 1 0 0 4 0 2 T kN m 2 1 4 2 如图所示一传动轴AC 主动轮A传递外扭矩1 1e MmkN 从动轮B C传递的外扭矩分别为4 0 2e MmkN 6 0 3e MmkN 已知轴的直径4 dcm 各轮间距50 lcm 切变模量80 GGPa 1 试合理布置各轮的位置 2 试求各轮在合理位置时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以及轮 A 与轮 C 之间的相对扭转角 T kN m 1 0 0 6 0 4 0 6 解解 1 由扭矩图可以看出 按原先的布置 轴的最大扭矩为mkN 0 1 当主动轮 A 位于中间位置时 轴的最大扭矩降低为mkN 6 0 因此 将主动轮 A 布置在两从动轮 B 和 C 中间较为合理 2 47 7MPaPa 104 16 106 0 63 3 p max W TAC 854 0rad0149 0 104 32 1080 1050106 0 849 23 p GI lTAC AC 或 22 p p max d GW lT GI lT d G l ACAC AC 2m2 5m2 5m mmmm 342 1 l m mm 21 3 l ACB l m m m2 1 3 l BCA 4e M 3e M 2e M 1e M 3e M 2e M 1e M 3e M 2e M 1e M 4 2 4 3 一空心圆轴的外径90 Dmm 内径60 dmm 试计算该 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p W 若在横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改用实心圆 轴 试比较两者的抗扭截面系数 p W 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解 1 空心圆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34 444444 p mm105 11 9016 6090 162 32 D dD D dD W 2 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设实心圆轴的直径为 d 由实心圆轴与空心圆轴的横截面面积相 等 即 222 44 dDd 可得 mm1 676090 2222 dDd 故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系数为 343 p mm109 5 16 dW 3 比较 1 和 2 可知 在横截面相同的情况下 空心圆截面要比实心 圆截面的抗扭截面模量大 因而 在扭转变形中 采用空心圆截面要 比实心圆截面合理 4 4 图示阶梯形圆轴的直径分别为4 1 dcm 7 2 dcm 轴上 装有三个皮带轮 已知由轮 3 输入的功率为30 3 PkW 轮 1 输出的 功率为13 1 PkW 轴作匀速转动 转速200 nr min 材料的许用切 应力60 MPa 切变模量80 GGPa 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 2 m 试校核该轴的强度和刚度 解解 62 0 200 13 55 9 1e MmkN 43 1 200 30 55 9 3e MmkN MPa3 49Pa 104 16 1062 0 63 3 p max AC AC AC W T m77 1mrad 031 0 104 32 1080 1062 0 849 3 p AC AC AC IG T MPa2 21Pa 107 16 1043 1 63 3 p max DB DB DB W T m43 0mrad 008 0 107 32 1080 1043 1 849 3 p DB DB DB IG T 0 62 1 43 T kN m 0 5m m m m 1 2 3 ACBD 0 3m1m 3e M 2e M 1e M 4 3 4 5 图示外径100 Dmm 内径80 dmm 的空心圆轴与直径 80 1 Dmm 的 实 心 圆 轴 用 键 相 连 轴 的 两 端 作 用 外 力 偶 矩 6 e MmkN 轴 的 许 用 切 应 力80 MPa 键 的 尺 寸 为 mm30mm10mm10 键的许用切应力100 MPa 许用挤压应 力280 bs MPa 试校核轴的强度并计算所需键的个数 n 解解 1 校核轴的强度 空心轴 1244 33 44 e max 1080100 10 2 100 10632 32 2 dD D M Pa8 51 MPa 实心轴 93 3 3 1 e max 1080 10616 16 D M Pa7 59 MPa 轴满足强度条件 2 求所需键的个数 3 3 1 e 1080 1062 2 D M FN150 kN 由 6 103010 n F 可得 n 5 10100103010 10150 66 3 由 6 bs 10305 n F bs 可得 n 6 3 1028010150 10150 66 3 所需键的个数n 5 4 6 图示两圆轴用法兰上的 12 个螺栓联接 已知轴传递的扭矩 50 e MmkN 法兰边厚2 tcm 平均直径30 Dcm 轴的许用 切应力40 MPa 螺栓的许用切应力60 MPa 许用挤压应力 120 bs MPa 试求轴的直径 d 和螺栓直径 1 d 解解 d mm D d1 tt 1 求轴的直径 由轴的剪切强度条件 16 3 e max d M 可得 d 3 6 3 3 e 1040 105016 16 M m185 mm 2 求螺栓的直径 每个螺栓所受到的力为 2 3 e 10306 1050 212 1 D M FN8 27 kN 由螺栓的剪切强度条件 2 1 2 1 Q4 4d F d F 可得 1 d 6 3 1060 108 274 4 F m24 mm 由螺栓的挤压强度条件 1bs bs bs td F A F bs 可得 1 d 62 3 bs 10120102 108 27 t F m12 mm 1 d 24mm F m D 10 Dd 1 m m 10 30 e Me M e M e M e M 4 4 4 7 图示密圈螺旋弹簧的平均直径250 Dmm 簧杆直径 5 12 dmm 承受轴向拉力180 FN 已知弹簧有效圈数10 n 切 变模量80 GGPa 试求该弹簧的轴向变形和簧杆内的最大切应力 解解 1 弹簧的轴向变形 8 64 4 3 4 3 Gd nFD Gd nFR mm 2 115m 105 121080 10250180108 1249 93 2 簧杆内的最大切应力 20 5 12 2502 d D d R c 333 max 8615 0 44 14816 d FD cc c d FD k d FR k MPa 8 62Pa 105 12 102501808 20 615 0 4204 1204 93 3 4 8 图示端部固定的钢圆杆和铜圆管以销钉联接 联接前 因 制造误差 两杆销孔中心相差一角度035 0 rad 已知60 Dmm 40 dmm 钢杆和铜管的长度及切变模量分别为400 1 lmm 600 2 lmm 80 1 GGPa 40 2 GGPa 试求强行联接后二杆内的最 大切应力 Dd A A A A ll1 2 解解 mm 为扭转超静定问题 设杆件的约束外扭矩为 e M 根据题意有 21 4 1 1e 1 p1 1e 1 32 dG lM IG lM 44 2 2e 2 p2 2e 2 32 dDG lM IG lM 由 和 式可求得 mN 1012 1040601040 10600 10401080 10400 32 035 0 12449 3 1249 3 e M MPa 5 80Pa 1040 101216 16 933 e max 1 d M MPa 7 29Pa 104060 1060101216 16 1244 3 44 e max 2 dD DM d D 2 F F e M e M 5 1 第五章 梁的基础问题 5 1 试用截面法求图示梁中nn 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FQ b q 4kN m n n a A B 1m 2m 1m n n A B C C FAy 2m 2m 2m F1 8kN F2 6kN FQ 4kN m 6kN M O 8kN 6kN M O 解解 a 将梁从 n n 截面处截开 截面形心为 O 取右半部分研究 0 Y 068 Q F 14 Q FkN 0 O M 03618 M 26 MmkN b 对整个梁 0 B M 01644 Ay F 6 Ay FkN 将梁从 n n 截面处截开 截面形心为 O 取左半部分研究 0 Y 0246 Q F 2 Q FkN 0 O M 024 2 1 26 2 M 4 MmkN 5 2 试用截面法求图示梁中 1 1 2 2 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并 讨论这两个截面上内力的特点 设 1 1 2 2 截面无限接近于载荷作 用位置 Me FBy FAy FBy FAy A B 1 2 21 b l 2 l 2 a A B 1 2 21 l 2 l 2 F FQ1 M1 F 2 FQ2 M2 F 2 FQ1 M1 Me l FQ2 M2 Me l 解解 a 以整个梁为研究对象 求得支反力 2 F FF ByAy 由截面法 分别以 1 1 截面左半部分 2 2 截面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求得 2 1Q F F 4 1 Fl M 2 2Q F F 4 2 Fl M 可见 集中力作用处 剪力有突变 突变值为 F 弯矩不变 b 以整个梁为研究对象 求得支反力 l M FAy e l M FBy e 由截面法 分别以 1 1 截面左半部分 2 2 截面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求得 l M F e 1Q 2 e 1 M M l M F e 2Q 2 e 2 M M 可见 集中力偶作用处 弯矩有突变 突变值为 e M 剪力不变 5 2 5 3 试写出图示梁的内力方程 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a F 10kN a Me 12kN m A B C FAy FBy x x x FQ kN 7 3 M kN m 12 9 M x FQ x 7kN 12kN m 3kN FQ x M x a3 a2 a1 3m 3m 解解 1 求支反力 图 a 0 C M 0310126 Ay F kN7 Ay F 0 Y 010 ByAy FF kN3 By F 2 列内力方程 图 a 和 1 a 63 kN 3 30 kN 7 Q x x xF 63 30 mkN 6 3 mkN 127 x x x x xM 3 作内力图 图 2 a 3 a b FQ FQ x FBy FAy q A C B b l l 2 ql x x ql M x FQ x q M x b1 ql ql b2 M ql2 2 b3 解解 1 求支反力 图 b 0 B M 0 22 1 2 l qlqllFAy 0 Ay F 0 Y 0 qllqFF ByAy qlFBy2 2 列内力方程 图 b 和 1 b 23 0 Q lxl lx ql qx xF 23 0 23 2 2 lxl lx xlql qx xM 3 作内力图 图 2 b 3 b 5 3 5 4 试画出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 b a a qa2 a a a C Fa 2F A B C A B Fa Fa M FQ qa2 2qa qa2 2 qa2 2 M FQ 2F q B A q 30kN m b 1m 1m 1m 1m F 20kN D C E a l 2 l 2 q B A C FCy 40kN FEy 40kN M ql2 16 9ql 2 128 FAy 3ql 8 FBy ql 8 30 FQ kN 10 10 30 M kN m 15 15 5 FQ 3l 8 3ql 8 ql 8 5 4 5 5 试用 Q F M与q 之间的微分关系判断图示梁的内力图形态 画出内力图 并求出 max Q F和 max M a q BA aa q C a M FQ qa qa2 2 qa2 解解 根据微分关系 xF x xM Q d d 和 q x xM x xF 2 2 Q d d d d AC 段 q为常数 且0 q FQ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M 图为 向上凸的抛物线 CB 段 q为常数 且0 q FQ图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M 图为 向下凹的抛物线 在 C 截面处 FQ图连续 M 图光滑 b q C AB 2a a qa2 b M FQ 5qa 3 qa2 18 25 2 qa qa 3 3 4 2 qa 5a 3 解解 1 求支反力 0 A M 02 2 1 3 22 aqqaaFBy 3 qa FBy 0 Y 02 aqFF ByAy 3 5qa FAy 2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 AC 段 q为常数 且0 q FQ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M 图为 向上凸的抛物线 在距A端a 3 5 截面处 M 取极大值 CB 段 0 q FQ图为水平直线 且0 Q F M 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 斜直线 在 C 截面处 FQ图连续 M 图光滑 FBy FAy 5 5 c q D AB aa P qa a C c 3qa2 2 M FQ 2qa qa qa2 解解 1 求支反力 0 A M 02 2 1 3 2 aqaaqaFBy qaFBy 0 Y 02 qaaqFF ByAy qaFAy2 2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 AC 段 q为常数 且0 q Q F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M 图为 向上凸的抛物线 C截面处 有集中力F作用 Q F图突变 M 图不光滑 CD 段 q为常数 且0 q Q F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M 图 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DB 段 0 q Q F图为水平直线 且0 Q F M图从左到右为向下 的斜直线 注注 AC CD 两段 xM曲线非同一函数表示的曲线 d q 6kN m C AB 1m m 8kN m 1m4m D d b FQ kN 9 33 14 67 9 33 17 93 1 33 2 44 a b c e d M mkN 解解 1 求支反力 0 B M 046 2 1 86 2 Ay F kN 33 9 Ay F 0 Y 046 ByAy FF kN 67 14 By F 2 判断内力图形态 作内力图 Q F图 AD 段 0 q 为水平直线 DB 段 0 q 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M 图 AC 段 0 q 且0 Q F 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C 截面处 有集中力偶 e M作用 有突变 CD 段 0 q 且0 Q F 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且abcb DB 段 0 q 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且c b 与ce在c点相切 在距D端m 9 22 截面处 0 Q F M 取极大值 e M FAy FBy F FBy FAy 5 6 5 6 图示起吊一根单位长度重量为 q kN m 的等截面钢筋混 凝土梁 要想在起吊中使梁内产生的最大正弯矩与最大负弯矩的绝对 值相等 应将起吊点 A B 放在何处 即 a 解解 作梁的计算简图及其 M 图 由 maxmax MM 即 22222 2 2 qalq a lql 即 0 4 2 2 l laa 求得 lla207 0 2 12 5 7 图示简支梁受移动载荷 F 的作用 试求梁的弯矩最大时载 荷 F 的位置 B A l F x F l xlx M 解解 当载荷 F 移动到距 A 支座为 x 位置时 梁的最大弯矩为 F l xlx xM max 由 02 d d max xl l F x xM 求得 2 l x 即 当移动载荷F位于梁的中点时弯矩M达到最大 2 2222 lq a lql q M 2 2 qa 2 2 qa ql 2 ql 2 F ql B A a a l 5 7 5 8 长度mm 250 l 截面宽度mm 25 b 高度mm 8 0 h的 薄钢尺 由于两端外力偶矩的作用而弯成中心角为 60的圆弧 已知 钢的弹性模量GPa 210 E 试求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解 根据题意 l z EI M 1 可以得到 l E E I M z 故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为 MPa 352 Pa 2 108 0 10250 3 10210 2 3 3 9 max max h l E I My z 5 9 图示矩形截面简支梁 试求 1 1 截面上 a b 两点的正应力 和切应力 8kN 1 AB 1000 12001000 1 10 150 40 75 b a 解解 1 求 1 1 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0 B M 0182 2 Ay F kN 11 40 Ay F 1 1 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为 kN 11 40 11Q F mkN 11 40 11 M 2 求 1 1 截面上 a b 两点的应力 46 123 m 1009 21 12 1015075 z I MPa 03 6Pa 1009 21 1040 2 150 10 11 40 6 33 11 z a a I yM MPa 0 38Pa 1009 211075 10 2 40 2 150 407510 11 40 63 93 11Q z z a bI SF MPa 93 12Pa 1009 21 10 2 150 10 11 40 6 33 11 z b b I yM 0 b FAy 5 8 5 10 为了改善载荷分布 在主梁 AB 上安置辅助梁 CD 若主 梁和辅助梁的抗弯截面系数分别为 1z W和 2z W 材料相同 试求 a 的 合理长度 4 alF 4 Fa 2 al 2 a 2 a 2 al B A F C D MCD MAB 解解 1 作主梁 AB 和辅助梁 CD 的弯矩图 2 求主梁和辅助梁中的最大正应力 主 梁 111 max max 4 4 zzz AB AB W alF W alF W M 辅助梁 222 max max 4 4 zzz CD CD W Fa W Fa W M 3 求a的合理长度 最合理情况为 max max CDAB 即 21 44 zz W Fa W alF 由此求得 l WW W a zz z 21 2 5 11 钢油管外径mm 762 D 壁厚mm 9 t 油的重度 3 1 mkN 3 8 钢 的 重 度 3 2 mkN 67 钢 管 的 许 用 正 应 力 MPa 170 若将油管简支在支墩上 试求允许的最大跨长 l q ql2 8 l 2 762 744 解解 1 作油管的受力简图 kN m 1029762 4 3 8 1029762762 4 76 62 622 q kN m 23 5 2 求允许的最大跨长 l 4124444 m 1029762762 6464 dDIz 43m 1051 1 由 zz I Dql I yM 28 2 maxmax max 得到 l m 1 32m 107621023 5 101701051 116 16 33 63 qD Iz 允许的最大跨长为m 1 32 5 9 5 12 图示正方形截面悬臂木梁承受载荷作用 已知木材的许用 正应力MPa 10 现需要在梁的 C 截面中性轴处钻一直径为 d 的 圆孔 试问在保证该梁强度的条件下 圆孔的最大直径 d 可达多少 不 考虑圆孔处应力集中的影响 250 1000 2kN m 5kN A B C 160 160 y z C 截面 解解 C 截面为危险截面 mkN 1025010002 2 1 1025010005 623 C M mkN 31 4 4334 33 mm 160 3 40 mm 12 160 12 160160 d d Iz mm 80mm 2 160 max y 由 10160 3 40 1233 maxmax max d yM I yM C z C 可得 d mm 1040 3 160 3 12 max 3 yMC mm 115mm 10101040 10801031 43 160 3 612 33 3 5 13 图示 T 形截面铸铁梁承受载荷作用 已知铸铁的许用拉应 力MPa 40 t 许用压应力MPa 160 c 试按正应力强度条件 校核梁的强度 若载荷不变 但将 T 形横截面倒置成 形 是否合理 为什么 解解 q 10kN m B A F 20kN D C 200 200 30 30 y zC 30kN 10kN 2m 3m 1m yC 10 20 M kN m 1 作 M 图 求 zC I mm 5 157 3020030200 1003020021530200 C y 47 2 3 2 3 mm 1001 6 5 5730200 12 20030 5 5730200 12 30200 zC I 2 强度校核 B 截面 24 1MPaPa 105 721020 t 33 t zC BB I 上 2MPa25Pa 105 1571020 c 33 c zC BB I 下 C 截面 12 1MPaPa 105 721010 c 33 c zC CC I 上 26 2MPaPa 105 1571010 t 33 t zC CC I 下 3 若倒置成 形时 MPa 2 52 tt 上BB 不合理 5 10 5 14 一矩形截面简支梁由圆柱形木料锯成 已知kN 5 F m 5 1 a 木材的许用正应力MPa 10 试确定当抗弯截面系数 最大时矩形截面的高宽比bh 以及锯成此梁所需木料的最小直径 d B A F C D F a a 3a h d y b z Fa M 解解 1 作弯矩图 2 求高宽比 222 6 1 6 1 bdbbhWz 由0 d d b Wz 求得 3 d b dh 3 2 抗弯截面系数最大时的高宽比为 2 b h 此时 39 3 d Wz 3 确定所需材料的最小直径 由 3 max max 39 d Fa W M z 得到 d m 0 227m 1010 5 110539 39 3 6 3 3 Fa 5 15 一悬臂梁长为mm 900 在自由端受集中力 F 作用 此梁 由三块mm 100mm 50 的木板胶合而成 如图所示 图中 z 轴为中性 轴 胶合缝的许用切应力MPa 35 0 试按胶合缝的切应力强度条 件确定许用载荷 F 并求在此载荷作用下梁的最大正应力 F FQ M Fl F 100 z y 50 50 50 解解 1 求许用载荷 45 1233 m 108125 2 12 10150100 12 bh Iz 359 m 1025105010050 z S 由胶合缝的剪切强度条件 z z z z bI FS bI SF Q 得到 F N 3938N 1025 1035 0108125 21 0 5 65 z z S bI F 2 求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MPa 45 9Pa 108125 2 2 15 0 9 03938 5 maxmax max z I yM 5 11 5 16 若图示梁的许用正应力MPa 160 许用切应力 MPa 100 试选择工字钢的型号 10kN m B A 4kN C 4m 2m FAy 18kN FBy 26kN 22 16 2 8 M kN m 1 8m 18 4 FQ kN 解解 1 求支反力 作剪力 弯矩图 kN 22 maxQ F mkN 2 16 max M 2 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型号 由 z W Mmax max 得到 z W 3 6 3 max cm 25 101 10160 102 16 M 查表选 14 号工字钢 其 3 cm 102 z W mm 5 5 b cm 0 12 zz SI 3 切应力强度条件校核 MPa 3 33Pa 100 12105 5 1022 23 3 maxQ max zz SIb F 满足切应力强度条件 选择 14 号工字钢 5 17 图示木梁受移动载荷kN 40 F作用 已知木材的许用应 力MPa 10 许用切应力MPa 3 木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截面 其高宽比2 3 bh 试选择此梁的横截面尺寸 P AB 1m b z y h x 解解 1 求 max M和 max Q F 当移动载荷 F 位于任一位置 x 时 xFxxM 1 max 令 0 max xM 求得 m 5 0 x时 4 max FM 当0 x或m 1 x时 FF max Q 2 选择截面 由正应力强度条件 32 max max 4 9 6 4 h F bh F W M z 可得 h m 208 0m 10104 10409 4 9 3 6 3 3 F 由切应力强度条件 2 max Q max 4 95 1 5 1 h F bh F A F 可得 h m 173 0m 1034 10409 4 9 6 3 F h m 208 0 32hb m 139 0 F Q F Fx 1 x M F 1 x Fx 5 12 5 18 试问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变形时有几个积分常数 试列 出相应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a 四个 当0 x时 0 A y 0 A 当ax 时 21CC yy 21CC b 六个 当ax 时 0 21 AA yy 21AA 当bax 时 0 32 BB yy 32BB c 六个 当0 x时 0 A y 0 A 当ax 时 21BB yy 当bax 时 0 32 CC yy 32CC d 二个 当0 x时 0 A y 当lx 时 11 1 1 2AE qll lyB 注 1 E和 1 A分别为拉杆的弹性模量和横截面面积 5 19 试用积分法求图示外伸梁的 A B 及 A y D y A B C D q F ql 2 l 2 l 2 x x x y l 解解 AB 段 2 0 l x qlxxMyEI 2 1 1 1 2 1 4 1 CqlxyEI 11 3 1 12 1 DxCqlxEIy BC 段 2 3 2 l x l x l qlx l qxMyEI 2 3 4 1 2 3 2 1 2 2 2 23 2 2 3 8 1 2 3 6 1 Cx l qlx l qyEI 22 34 2 2 3 2 3 24 1 2 3 24 1 Dx l Cx l qlx l qEIy 边界条件 2 l x 0 1 y 0 2212 1 11 3 D l C l ql Me Me F q Me a a a b F a b l c q l d l1 a b a 1 2 2 1 2 1 3 3 D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5 13 0 2 y 0 24 1 24 1 22 44 DlCqlql 2 3l x 0 2 y 0 2 D 连续性条件 2 l x 21 2 33 1 2 8 1 6 1 24 1 CqlqlC l ql 由 求得 0 22 DC 3 1 48 5 qlC 4 1 24 1 qlD 转角和挠曲线方程为 AB 段 EI ql x EI ql x 48 5 4 3 2 1 EI ql x EI ql x EI ql xy 2448 5 12 43 3 1 BC 段 23 2 2 3 82 3 6 x l EI ql x l EI q x 34 2 2 3 242 3 24 x l EI ql x l EI q xy 由此可得到 48 5 3 0 1 EI ql x A EI ql l x B 24 3 2 1 24 4 0 1 EI ql yy x A EI ql yy lx D 384 4 2 5 20 试用叠加法求图示梁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设梁的抗弯 刚度EI为已知 a A C y M C AB l 2 F l 2 e 解解 a 1 当 F 单独作用时 查表得 EI Fl AF 16 2 EI Fl yCF 48 3 2 当 e M单独作用时 查表得 EI lM AM 6 e e EI lM yCM 16 2 e e 3 当 F 和 e M共同作用时 EI lM EI Fl AMAFA 616 e 2 e EI lM EI Fl yyy CMCFC 1648 2 e 3 e 5 14 b C C y Cq y 1CF Bq e BM F Me Fa a a F qa q A C B F b 1 当 q 单独作用时 查表得 EI qa BqCq 24 3 EI qa ay BqCq 24 4 2 当 F 单独作用时 查表得 EI qa EI aqa EI aqa CFBMCF 6 5 23 322 1 e EI qa EI aqa a EI qa fay CFBMCF 3 2 33 433 1 e 3 当 q 和 F 共同作用时 EI qa EI qa EI qa CFCqC 24 19 6 5 24 333 EI qa EI qa EI qa yyy CFCqC 8 5 3 2 24 444 5 21 欲在直径为 d 的圆木中锯出抗弯刚度最大的矩形截面梁 试求该截面高度 h 和宽度 b 的合理比值 d b h 解解 欲使抗弯刚度 z EI最大 当E一定时 即要求 z I最大 方法一方法一 322 3 12 1 12 hhd bh Iz 令 0 12 43 d d 22 222 hd hhd h Iz 得到 dh 2 3 dhdb 2 1 22 高度与宽度的合理比值为 3 bh 方法二方法二 12 sincos 12 sincos 12 3433 dddbh Iz 令 cossin3cossin 12d d 24 4 dIz 0cos3sinsin 12 222 4 d 即 0cos3sin 22 由此得到高度与宽度的合理比值为 3tan bh d 5 15 5 22 已知一钢轴的飞轮 A 重kN 20 F 轴承 B 处的许用转角 5 0 B 钢的弹性模量GPa 200 E 试确定轴的直径 d a 1m b 2m A F 20kN B C d F Fa 轴的受力简图 F 解解 1 作轴的受力简图 2 由刚度条件确定轴的直径 由 64 3 3 4 d E Fab EI bFa B 180 B 可得 d mm 112m 5 0 180 102003 21102064 180 3 64 4 9 3 4 B E Fab 5 16 5 23 试用叠加法画出图示梁的弯矩图 ql 4 q ql 8 ql 8 ql 4 5ql 8 q ql 8 3ql 4 C A q F ql 4 D B a l 2 l 2 l 2 ql2 8 ql2 16 ql2 8 M ql 4 ql 2 ql 8 ql 8 FQ ql 8 ql 2 5 17 q qa qa 3qa2 qa qa qa2 q 2qa 4qa2 qa 2qa qa 2qa qa2 a 2a b q qa A B C FQ 4qa2 2qa2 3qa2 2qa2 M 5 18 5 24 图示桥式起重机大梁上小车的每个轮子对大梁的压力均 为 F 小车的轮距为 d 大梁的跨度为 l 试问小车在什么位置时梁内 的弯矩最大 其最大弯矩值等于多少 最大弯矩在何截面 解解 1 求支反力 作内力图 当小车的左轮运动到距梁左端 A 任意 x 位置时 由 0 A M 得 0 lFdxFxF By 即 F l dx FBy 2 由 0 Y 得 02 ByAy FFF 即 F l dxl FAy 22 F l xdxl M 22 左 F l ddxl F l xdxl M 2 22 右 2 求最大弯矩及其所在截面和小车的位置 当02 dxl时 即 2 dl x 时 小车右轮所在截面上得弯矩为 最大弯矩 max MM 右 令0 d d x M右 得 4 32dl x 此时F l dl M 8 2 2 max 当02 dxl时 即 2 dl x 时 小车左轮所在截面上得弯矩为 最大弯矩 max MM 左 令0 d d x M左 得 4 2dl x 此时F l dl M 8 2 2 max 5 25 图示外伸梁用 a25工字钢制成 其跨长m 6 l 且在全 梁上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 当支座处的截面 A B 以及跨中截 面 C 上的最大正应力均为MPa 140 时 试问外伸部分的长度 a 及 载荷集度 q 各等于多少 q a ED B la AC l 2 z y 解解 M 2 2 42 a lq qa2 2 qa2 2 1 求支反力 作弯矩图 2 确定a和q 查表得 25a 号工字钢的 4 cm 5020 z I mm 250 h 对截面 A B 由 z BA I hqa22 2 maxmax 得到 mN 10124 1 10250 1050201014044 5 3 86 2 h I qa z 对截面 C 由 zz C I haq I halq 4 9224 222 max 得到 mN 10124 1 4 9 52 h I aq z 由 解得 kN m 25 q m 12 2 a F l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遗产继承课件
- 民法总则全文课件
- 初中会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亳州初二会考试卷及答案
- 医疗器械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民族风少女课件
- 安全生产定义解析讲解
- 线上推广活动方案
- 《统计学-SPSS和Excel实现》(第9版)课件 第5章 参数估计
- 民族自治区域课件
- saas货运管理办法
- 202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草湖项目区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指导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计算机操作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社会资本测量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江西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特殊职位招录考试(网络安全)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医院副高职称评审汇报
- 肿瘤放疗并发症综合防治
- 口腔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