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试题及其答案.pdf_第1页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pdf_第2页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pdf_第3页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pdf_第4页
针灸试题及其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考核笔试试题 一 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 共30题 多选题每题2分 漏选扣1 分 多选不给分 共10题 单选题 1 十二经脉的命名 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 C A 阴阳 五行 脏腑 B 五行 手足 阴阳 C 手足 脏腑 阴阳 D 脏腑 手足 五行 E 以上都不是 2 1 5寸毫针针身的长度是 D A 25mm B 30mm C 35mm D 40mm E 50mm 3 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C A 12寸 B 13寸 C 16寸 D 18寸 E 19寸 4 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分布是 B A 内侧前廉 B 外侧前廉 C 内侧中行 D 外侧后廉 E 内侧后廉 5 曲泽穴位于 E A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C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向外 0 5寸 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E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6 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C A 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开窍泻热 D 消瘀散结 E 防病保健 7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 应用 D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E 套管进针 法 8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 A 寒性呕吐腹痛 B 哮喘 C 瘰疬 D 疮疡 E 小儿脐风 9 非化脓灸属于 A A 直接灸 B 间接灸 C 温和灸 D 回旋灸 E 实按灸 10 十二经之海是指 C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E 奇经八脉 11 腧穴可分为以下那三类 D A 十二经穴 经穴 阿是穴 B 经穴 奇穴 特定穴 C 经穴 络穴 奇 穴 D 经穴 阿是穴 经外奇穴 E 十四经穴 阿是穴 特定穴 12 下列阴阳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C A 阳明 太阳 少阳 B 少阴 厥阴 太阴 C 少阳 太阳 阳明 D 少阴 太阴 厥阴 E 太阳 少阳 阳明 13下列哪个不是火罐法的方法 C A 投火法 B 闪火法 C 闪罐法 D 贴棉法 E 架火法 14 与太溪相对的穴位是 D A 阳白 B 阳溪 C 照海 D 昆仑 E 申脉 15 施灸的正确顺序为 A A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B 先上后下 先阴后阳 C 先下后上 先阳后 阴 D 先下后上 先阴后阳 E 没有具体的顺序 16 一夫法 是指将食 中 无名小指相并 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 其 量取标准应按 B A 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 中指中节指节横纹 C 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 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 以上都不是 17 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 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A 12寸 B 13寸 C 9寸 D 8寸 E 11寸 18 足三阴循行方向为 C A 从手走头 B 从头走足 C 从足走腹 D 从胸走手 E 以上均不是 19 手足阴阳经在四肢部的分布由前到后的规律一般是 C A 少阴 太阴 厥阴 B 阳明 太阳 少阳 C 太阴 厥阴 少阴 D 太阳 阳明 少阳 E 厥阴 少阴 太阴 20 关于丰隆穴 下列正确的是 C A 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距胫骨前缘1横指 B 属于足太阳膀胱 经 C 特殊治疗作用 痰症 D 阴经上的穴位 E 以上均不正确 21 指力练习最好选择 B 练针 A 棉团 B 纸垫 C 自身 D 纸板 E 互相 22 耳前三穴从上到下的顺序为 C A 耳门 听会 听宫 B 听会 耳门 听宫 C 耳门 听宫 听会 D 听会 听宫 耳门 E 听会 听宫 耳门 22 足三里定位 A A 当犊鼻下三寸 胫骨前缘1寸 B 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 C 梁丘穴下3寸 D 上巨虚上2寸 E 下巨虚上4寸 23 阴陵泉属于 D A 足厥阴肝经 B 足少阴肾经 C 手少阴心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厥阴心 包经 24 足少阳胆经穴 位于小腿外侧 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出的腧穴是 C A 丰隆 B 足三里 C 阳陵泉 D 梁丘 E 血海 25 下列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是 C A 合谷 B 迎香 C 肩髎 D 曲池 E 肩髃 26 下面经脉相表里错误的是 E A 肺经 大肠经 B 肝胆相照 C 蛇蝎心 小 肠 D 不伤脾 胃 E 膀胱经 胆 经 27 关于交会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 A 三阴交与脾肝肾三经交会 B 大椎与六条阳经均交会 C 两条或数经相 交会合的穴位 D 特定穴的一种 E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8 原穴和输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都属于五输穴 B 阴经上的输穴就是本经上的原穴 C 阳经的原穴就是 输穴 D 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E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9 两耳后乳突骨度分寸为 D A 6寸 B 7寸 C 8寸 D 9寸 E 10寸 30 五输穴中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的是 B A 井穴 B 荥穴 C 输穴 D 经穴 E 合穴 附加题 1 针经是指 C A 难经 B 针灸甲乙经 C 灵枢 D 素问 E 针灸大 成 2 内关穴位于 C A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 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 C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 E 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 腕横纹上4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 临床最常用的毫针规格为 D A 长40 75mm 1 5 3寸 粗细0 32 0 38mm 28 30号 B 长25 75mm 1 3寸 粗细0 30 0 40mm 26 30号 C 长25 50mm 1 5 2寸 粗细0 32 0 38mm 28 30号 D 长25 75mm 1 3寸 粗细0 32 0 38mm 28 30号 E 长25 75mm 1 3寸 粗细0 25 0 45mm 24 32号 4 平补平泻是 E 既有补的成分 又有泻的成分 B 以泻为主 兼有补法 C 以补为 主 兼有泻法 D 比较平和的补泻方法 E 针刺得气后 均匀的提插捻 转 提插捻转补泻对比 提插补泻捻转补泻 补重插轻提 幅度小 频率慢 时间短 捻转角度大 频率慢 用 力轻 泻重提轻插 幅度大 频率快 时间长 捻转角度小 频率快 用 力重 5 以下除 D 外均是辅助行针手法 A 弹法 B 刮法 C 飞法 D 捻转法 E 循法 6 耳部的止痛要穴是 B A 耳尖 B 神门 C 内分泌 D 皮质下 E 脑点 7 经脉循行进入下齿的是 D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少阳胆经 C 手太阴肺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以上 均不是 8 经脉循行进入上齿的是 A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少阳胆经 C 手太阴肺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以上 均不是 9 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是 C A 迎香 B 睛明 C 承泣 D 四白 E 厉兑 10 可以治疗耳聋耳鸣的穴位是 E A 翳风 B 听宫 C 侠溪 D 合谷 E 以上均可 多选题 1 晕针的处理方法是 ABCD A 立即起针 给患者饮以温开水或糖水 B 注意保温 C 可灸百会 足 三里 D 重者可针刺水沟 合谷 足三里等穴 E 给患者至于头高脚低仰卧体 位 2 孕妇不宜针刺的穴位有 ABCE A 合谷 B 昆仑 C 至阴 D 人中 E 三阴交 3 针刺前消毒包括 ABCD A 针具器械 B 医生的手 C 施术部位 D 治疗室用具 E 患者衣物 4 下列不宜施灸的是 全选 A 阴虚发热者 B 实证 C 热证 D 孕妇腰骶部 E 孕妇腹部 5 拔火罐的功效有 全选 A 平衡阴阳 B 调和脏腑 C 行气活血 D 祛湿逐寒 E 温经通络 F 消肿 止痛 6 属于基本行针手法的是 BD A 刮柄法 B 捻转法 C 摇柄法 D 提插法 E 震颤法 7 临床上 主要根据 ABCE 确定腧穴位置 A 骨度分寸 B 医者经验 C 自然 解剖 标志 D 医生感觉 E 病人的痛 点 8 关于得气下列正确的是 全选 A 患者有酸麻重胀等感觉 B 医者手下沉紧由轻松虚滑慢慢转变为沉 紧 C 医生感到肌肉跳跃 抽动 D 有时可观察到所针局部或肌肉循行部位 出现出汗 红晕 汗毛竖立 起鸡皮疙瘩等现象 E 辅助行针手法可促进针刺得气 加强针感 9 针刺的深浅主要依据 ABCD 来决定 A 体质 B 年龄 C 病情 D 部位 E 性别 10 属于胆经上的穴位有 ACDEF A 阳陵泉 B 昆仑 C 环跳 D 风市 E 肩井 F 丘墟 二 填空题 0 5分 空 答错不得分 共15分 1 经络 是经和络的总称 经指经脉 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为络 脉 较经脉细小 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 2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3 四海分别为 气之海 膻中 血之海 冲脉 髓之海 脑 水谷之海 胃 4 艾条灸分为雀啄灸 回旋灸 温和灸 5 骨度分寸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 请问 前后发际间为12寸 腋前后纹 头至肘横纹为9寸 前两额发角 头维 之间为9寸 6 进针手法有指切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7 施灸时 所燃烧的锥形艾团 称为艾炷 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8 常用罐的种类分为陶罐 竹罐 玻璃罐 抽气罐和多功能罐等 9 涌泉穴的解剖定位 坑爹题 选做 1 肺经的原穴为太渊 胃的合穴是足三里 心经的原穴为神门 2 下合穴 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 其分别为胃 足三 里 胆 阳陵泉 膀胱 委中 大肠 上巨虚 小肠 下巨虚 三焦 委阳 3 肩胛下角平T7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平T4棘突 与后正中线相距3 寸 两髂棘顶点约平L4棘突 胸骨角平第2肋 胸剑联合平T9棘突 脐中 约平L4棘突 4 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5 三阴交定位 悬钟定位 6 拔罐罐法有闪罐法 留罐法 走罐法 药罐法 针罐法和刺络拔罐法 等 7 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点刺法 散刺法 挑刺法 有3空时一般不填 泻血法 8 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四缝穴擅于治疗小儿疾病 足少阴经的井 穴为涌泉穴 三 简答题 共4题 每题5分 共20分 1 简述得气的意义 答 1 是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 2 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 取穴准确及疾病预后 针治效应的依据 3 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 2 简述温针灸的操作方法 答 针刺得气后 留针至适当深度 在针柄上装上约2cm长的艾条一段 或 在针尾处搓捏少许艾绒 点燃施灸 待艾燃尽后出针 3 八会穴有哪些 具体说明 有错别字不得分 答 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