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doc_第1页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doc_第2页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doc_第3页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doc_第4页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 新闻阅读(讲评课)大江中学(第1课时 总第XX导学案)主备人施莉莉学习目标:1、把握通讯的文体特点,以掌握通讯的文体特征为增分点。2、讲评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找出答题的缺漏点,在反思中增分。3、树立对做实用文通讯题的信心学习重点:把握根据文体特征来解答人物通讯题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 二、知识回顾: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时效性、真实性、语言生动、简明 三、练习回顾:通讯擦鞋者说的题目设置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参考答案 (举例略)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用数字表现人物形象,(举例略)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于人物】 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于内容】 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于语言】由此可见:有意识地联系文体特征来作答是增分的有效策略!小结通讯中常通过什么手法来体现通讯的特点 1、真实:直接叙述事实材料 用数据 叙述人称(特别是第一人称) 引用话语 2、时效:选材的角度 3、生动、简明:语言的角度 “在评析中验证,寻找策略、力求增分”评讲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张凌云一袭黑裙,一对大耳坠,头顶盘着发髻。脸上总是挂着恬静的笑,沉静中自有一种清新纯美的气质。她,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邰丽华。利用排练间隙,在手语翻译李琳的帮助下,记者采访了邰丽华,看着她用手语讲述过往,那双娴熟的手仿佛也在尽情舞蹈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邰丽华作为领舞,以慈祥的眼神、缤纷的手姿和发自心灵深处爱的表达,完美诠释了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4年前,人们几乎认定“千手观音的脸”只能是邰丽华,而如今,她已细心挑选和培养了4位年轻的、不同面孔的“千手观音”。“我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超越我。”邰丽华坦言,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仅有一个邰丽华是远远不够的。只要身体允许,她会继续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也会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艺术团的孩子们。采访中,看到身边的残疾孩子们,邰丽华眼中总会流露出真切的关爱,并极力向记者推荐:“这是汪伊美,10岁,舞跳得很美;这是程铖,14岁,千手观音新的领舞,去美国演出过孩子们都很懂事,互相服务。用孩子们的话讲: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耳朵。”这些孩子很多都是边演出边学习,有42人正在读大学,他们都把邰丽华当成知心大姐。“她在我们心中像千手观音一样善良,像孔雀一样美丽。”一名双目失明的孩子说道。在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在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精彩的演出,给全世界留下美好回忆。“我们残疾人艺术团总共有153名残疾演员,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发掘出来的佼佼者,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已是残疾人艺术团“掌门人”的邰丽华表示,“我们不想被当作特殊群体接受捐助,我们相信这个团能够自立。”2002年5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开始进入文化市场商演,场场爆满。这些残疾演员不仅有固定的收入,还有三险一金以及退役金,保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还开展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原来艺术团没进入市场之前,很多观众是抱着同情和怜悯的心态来看我们演出的。”邰丽华说,“现在可以自豪地说,走到今天,我们完全在市场上立足了,得到了应有的尊重。”邰丽华是在爱和快乐的环境中长大的,这让她有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她和艺术团经常走进山村和学校,深入社区和福利机构慰问演出。2003年10月,邰丽华和伙伴们到上海提篮桥监狱演出,在和服刑人员的座谈会上,邰丽华说:“听说来监狱演出,起初我很害怕。可今天和你们在一起。我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生理上不完美,而你们心灵上曾有过残缺。”服刑人员都泪流满面。2007年,艺术团注资设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一年多来,已从基金中拨付72万美元,用于资助国内外公益、慈善项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第二天,残疾人艺术团就捐出100万元人民币。在5月18日央视赈灾晚会上,邰丽华用手语说:“3天后我们将赴英国7个城市进行为期21天的商业巡演,艺术团决定把演出所有收入160万元全部捐赠灾区。2005年我说过: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地善良,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也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您。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2008年9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用“千手观音”来比喻邰丽华?(4分)2.这篇通讯为什么不选邰丽华领舞“千手观音”的材料?通讯新选取的这些材料各表现了邰丽华的哪些特点?(6分)3. 有人认为,有残疾已经十分不幸了,还要克服难言的苦痛排练节目,还要上台将残疾现于人前,还要去商业演出自己赚钱吃饭,这是太残酷太不应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通过叙述邰丽华的事迹来褒扬慈悲和善良的品质(新闻价值)。 理清思路:第1段:总写邰丽华给人留下的印象。 第2段:邰丽华的艺术造诣和宽广的胸襟; 第3、4段: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自立自强; 第5、6段:邰丽华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二)评析第2题 1、评析第一问:这篇通讯为什么不选邰丽华领舞“千手观音”的材料?(2分) 明确答题的切入点:考查“选材” 明确选材的要求: 是为了主题服务(写邰丽华的慈悲和善良)。 展示学生的作答,通过学生的点评,找出答题的缺漏,明确增分的方法。 展示参考答案,展示评分标准,明确答案的侧重点。 反思得出结论:较多同学忽略了通讯的文本特征(时效性)导致失分,由此可见,联系文体特征来作答有助于增分。 2.评析第二问:通讯新选取的这些材料各表现了邰丽华的哪些特点? (4分) 明确考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展示学生的作答,展示参考答案,反思答案,总结错因。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审题不清,只概括了人物的特点,没有举材料为例; 有分点作答的意识,但角度不清晰,有重叠。 筛选能力有所提高,但筛选之后的整合能力较弱。 针对答题情况,明确解决方法:加强审题,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明确要求。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抓事例合并同类项,加以概括。(三)评析第1题:作者为什么用“千手观音”来比喻邰丽华?(4分) 1、明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明确答题的切入点: 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找到相似点,那么,邰丽华与“千手观音”有什么相似? 艺术形象(2分) 内在精神(2分) 3、审查自己的答案,找出答题漏洞。 4、展示学生答案,大家评评看,指出答题的漏洞 5、展示参考答案,明确评分标准,结合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 6、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 审题时没有把握住关键词,多数同学只扣住“观音”来答题,却忽略了“千手”; 信息整合能力弱,只会摘抄列举事例,不会归纳概括;检测反馈即堂做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的第20题。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 胆大妄为,无所拘束,雄心勃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这就是谭盾。“湖南人的德行。”他给自己下着定义。22岁时,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二的谭盾暑假一个人憋在教室里,写了他平生第一部交响乐离骚。在这部试图诠释两千年前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里,他动用了很多板鼓、箫等民族乐器,当时这是很出格的事。“我的老师当时很不满意,说你有这么深刻吗?你有这么多牢骚要发吗?后来这部作品得了一个大奖。”他笑开了,微微有点得意。“大概是湖南人的缘故。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有精英文化的抱负,要学文人的气质、气度,这是地域教育的基础。“我成功的根源,对我而言,就是创造性。但是创造性的来源是非常艰辛的,要全面地学习,也离不开土壤。我觉得自己蛮幸运,一直有很好的土壤。“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民。文革之前,跟着外婆在湖南乡下长大,在中国传统的儒教伦理、农民非常朴实的真善美环境里长大;青少年时期跟着父母下乡,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和苦难。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苦难的,没有尝过苦难的人不会有抱负。有的人会失去理想、信任、信心,人生的一切都被摧毁,有的人则会底气更足。一个艺术家经历文革,就像观看或者参与一部大歌剧,让你看到了一切。当文革结束,这个国家的精英要在废墟上重建理想和文化时,我们多多少少又参与其中,中国最活跃就是这个时期。”无论湖南,还是北京,都容纳不了这个嚣张、创造力过剩的灵魂。1986年,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的湖南青年谭盾,拎着一箱足够用3年的卫生纸(有人跟他说纽约的卫生纸很贵),带着一颗“要来改变西方音乐”的野心,昂着头颅去了纽约,纽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各色人等。谭盾在艺术家聚居地格林威治村一住就是10多年。“全世界的神经病都在那里,你知道有多神经吗?你身边忽然冒出来一个人,你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竟然,他怀着的理想和你一模一样!”在一大堆来纽约追寻伟大使命的“神经病”、笨蛋和天才中,也有一批来自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留学生,来自北京的艾未未、陈凯歌,来自台北的李安,来自上海的陈丹青、陈逸飞一群新波西米亚人,在那里寻找他们的出路和梦想。“那个时候,我天天和艾未未泡在一起。大家都很年轻,也很穷。但是所有的人都很有抱负,一种非常狂妄的抱负。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我感觉,这种很强的使命感,和毛泽东他们在上海成立共产党的使命感是一样的。我们出去留学,是为了中国去的。“纽约非常有意思,它永远在向你灌输从地球上看世界都不够,一定要从宇宙看世界。而在中国,永远只告诉你让你从中国看世界。我觉得,从中国看世界,你就不会这么爱自己,只有从世界这个角度讲,你才会更爱自己、珍惜自己。”文化的创建,需要大舞台和大气候,而慷慨的纽约给予了他们一切。这批当年流浪纽约的华人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如今都是活跃在中外文化艺术领域里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自由、独立的风气带回了国内。“我们对西方的学习很扎实。我们在西方学完之后,各人都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贡献。中国很大,但是,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重大冲击的人,大多是来自纽约的留学生。我觉得,全中国都应该为有这么一批人感到自豪。 “湖南人和纽约人都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虽然纽约人很富,在物质和文化上过得舒舒服服;湖南人很穷,有时连辣椒萝卜都吃不上。但是,他们都没有仅仅生活在世俗的状态里。妈的,说白了,就是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有一种超越俗气的潜能。”湖南人的德行,加上纽约人的德行,成就了一个如今的谭盾。狂妄,自由,随心所欲,追新逐奇,又不乏实际,紧紧把握住市场的需要。“我一刻都没有怀疑过自己。你说我是自信也好,狂妄也好。我在内心是个极度浪漫的人。人一定要浪漫,才能超越世俗生活。只有超越世俗生活,才能够创造。” (人物周刊2007.4)关于谭盾 :1957年8月18日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思茅冲,高中时下放到农村插队,后在县京剧团开始其职业音乐家的生涯。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获得博士学位。至今谭盾旅居于美国纽约。他在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1996年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