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1.doc_第1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1.doc_第2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1.doc_第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2014年3月11日 教学周:第 6 周 班级:高二(1)至(10) 组长签名:邢蒸明学科政治年级高二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课题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安排12课时执教人导学过程环节学案(学生活动)导案(教师活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形式、真理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能力目标:树立科学的实践观,运用认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区分真理和谬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知识连接绘制本课知识结构图: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6,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_改造_的一切_活动。(2)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具有_。_。_(3)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 );实践的_( ) 实践的_(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_,即人们的_ _(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_。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_的实践。_。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_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实践是认识的_和_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6-49,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标志_同_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及其_的_反映。2、真理的性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真理是_的_的。3、真理只有_个。真理面前_。4、认识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_性、_性。认识运动是一种从_到_,从_到_的循环,是_前进或者_上升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_中认识和发展_,在_中检验和发展_。要求学生探究基础知识要抓关键词。通过自学让学生掌握。收集学生疑难困惑的内容,以便课堂集中讲解(3分钟)合作探究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做好结论记录,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合作探究一】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小行星撞击地球 大猩猩上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学生教室里听课 教师备课 2014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合作探究二】1、说一说下列俗语蕴含什么哲学道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直接经验)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合作探究三】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世纪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探究四】想一想:真理是客观性,还是主观的?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合作探究五】讨论:是不是人们一旦认识了真理,这个真理就能放之五湖四海皆适用呢?例如: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农村包围城市”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变化,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合作探究六】讨论思考:我们认识到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去完善、去发展。那么,真理的获得和发展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追求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展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成员轮流任组长,大家讨论的结论由组长负责记录,合作探究时间结束后由组长负责讲解,其他成员补充。各小组一人主讲,其他成员补充。课堂检测【测一测本节课你学会了吗?】(8分钟)1、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3、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课堂检测 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知识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而实践5、“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重点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6、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发生,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7、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 B.同一个对象有多个真理C.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无法区分8、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A B C D9、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本训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2、让学生明白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