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全部幻灯片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1页
书法鉴赏全部幻灯片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2页
书法鉴赏全部幻灯片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3页
书法鉴赏全部幻灯片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4页
书法鉴赏全部幻灯片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 书法 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以毛笔为主要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书法教程 华中师大出版社书学 大体包括 书法原理书法技巧书法评论书法史 1 书法评论 书法鉴赏 鉴别 欣赏书法批评 2 书法欣赏的特点 书法欣赏的特点 1 书法欣赏的模糊性 一是受政治立场影响 二是受趣味爱好的影响 三是受流派观念影响 2 书法欣赏的再创造 3 书法欣赏的标准 1 点画的线条美 2 结构的造型美 3 章法的整体美 4 风格的个性美 5 构思的意境美 4 鉴别的要求 5 汉末著名书法家钟繇 书断 把钟繇的书法列为 神品 宣示表 力命表 荐季直表 都是后人临刻的帖本 钟繇 公元151 230 字元常 河南许昌人 汉末任阳陵令 曹魏时官至太傅 他工于篆隶 尤精正楷 6 钟繇书法作品 贺捷表 又名 戎路表 戎辂表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钟繇六十八岁时写 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 此帖是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 7 钟繇 8 魏晋书法作品 王羲之 303 361 字逸少 原籍山东琅琊 后迁会嵇 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将军 会嵇内史 人称王右军 后人称之为 书圣 9 王羲之书法作品 10 王献之及其作品 王献之 公元344 386 字子敬 王羲之的第七子 历任建威将军 吴兴太守 曾为中书令 人称 王大令 鸭头丸帖 被认为是仅存墨迹 11 北魏碑刻 寺庙造像题记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 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 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康有为说 凡魏碑 随取一家 皆足成体 尽合诸家 则为具美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 褚遂良等 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12 中秋帖 传为王献之所书 与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 王询的 伯远帖 合称 三希 现藏故宫博物院 书断 中说 字之体势 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 而脉不断 及其连者 气候通其隔行 中秋帖 书法纵逸豪放 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中秋帖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13 北魏墓志铭 石门铭 石门铭 北魏摩崖碑 王远书 在陕西褒城县 此铭书法飞动疏宕 出自 石门颂 西狭颂 等碑 有拓本及石印本 近人康有为以临此铭而擅书名 他曾有 石门铭 为飞逸浑穆之宗 郑文公 瘗鹤铭 辅之 的说法 14 北魏墓志铭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 五二二 全称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 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 张猛龙碑 运笔刚健挺劲 斩钉截铁 可看作是 始平公 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 如横 直划的方笔起笔 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 都保留了 始平公 的旧貌 15 唐宋书法鉴赏 唐初期 欧阳询 字信本 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 人 世称欧阳率更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 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 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 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 圆兼备而劲险峭拔 若草里惊蛇 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 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 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 虞恭公温彦博碑 皇甫诞碑 被称为 唐人楷书第一 16 欧阳询书法作品 欧阳询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 用笔紧密内敛 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 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 询书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论者谓虞 世南 得晋之飘遗 欧 阳询 得晋之严整 观 皇甫诞碑 其振发动荡 岂非逸哉 非所谓不逾矩者乎 17 欧阳询化度寺碑 18 欧阳询张翰帖 亦称 季鹰帖 欧阳询书 行楷书 无款 纸本 纵25 2厘米 横33厘米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 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 猛锐长驱 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 高宗闻而叹曰 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 有执法廷争之风 孤峰崛起 四面削成 非虚誉也 19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唐刻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拓本半开纵209cm 横13 9cm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洵76岁书 贞观六年 632 刻石 书法高华浑穆 丰厚挺拔 既有晋人凤韵 又开唐人新风 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20 欧阳询皇甫诞碑 21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22 欧阳询千字文墨迹 23 虞世南 虞世南 公元558 638 字伯施 越州余姚 今属浙江 人 官至秘书监 封永兴县字 故世称 虞永兴 享年八十一岁 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 著名书法家僧智永 受其亲传 妙得 二王 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 志性刚烈 议论正直 深得唐太宗器重 他的书法 笔势圆融遒劲 外柔而内刚 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 而束身矩步 有不可犯之色 24 虞世南书法作品 汝南公主墓志 汝南公主墓志 是虞世南去世前二年的作品 细究此作结体用笔劲健挺秀 格调纯正 技巧优秀 这是真正承继王羲之行书的力作 是学习王羲之行书最佳范本之一 25 褚遂良 褚遂良 公元596 658或659 字登善 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 官至右仆射河南公 世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学王羲之 虞世南 唐人书评 说他的字是 字里金生 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 美丽多方 他所写的 雁塔圣教序 最有自家之法 在此碑中 他把虞 欧法融为一体 皆凹姹 波势自然 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 但用笔 结字 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其主要代表有 26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27 薛稷 薛稷 公元649 713 字嗣通 蒲州汾阴 今山西万荣 人 他是魏征的外甥 官至礼部尚书 太子少保 世称薛少保 他书法学虞世南和褚遂良 是褚的高足 唐人说 买褚得薛 不失其节 足见他 锐精临仿 广川书跋 说他 其师承血脉 则于褚为近 至于用笔纤瘦 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 这就是宋徽宗瘦金书之所由出 有 信行禅师碑 传世 其主要作品 28 薛稷 薛稷 字嗣通 蒲州汾阴 山西荣河 人 官至太子少保 礼部尚书 世称 薛少保 曾从外祖魏征家见虞世南 褚遂良书法作品 精心临仿 他多攻褚体 但亦有新奇 当时即有 买褚得薛 不失其节 的说法 唐书法以欧阳询 虞世南为宗 褚遂良出 风格一变 薛稷承褚又变书风 遂成 初唐四家 之一 其书疏瘦劲练 流美飞扬 29 薛稷书迹流传极少 信行禅师碑 可以看出其书法的一般特点 30 颜真卿 公元709 785 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人 字清臣 开元进士 迁殿中侍御史 为杨国忠所恶 出为平原太守 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 颜抗贼有功 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 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 为希烈所留 忠贞不屈 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 家学渊博 工于尺牍 从褚遂良 张旭得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 行书遒劲舒和 一变古法 自成一格 人称 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 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 其端庄尊重 人初见而畏之 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 然虽多而不厌也 其主要作品 31 颜真卿 颜真卿多宝塔碑 32 颜体字的结构特点 字型方正 端庄大雅上密下疏 外紧内松横轻竖重 宽博丰厚险势求稳 稳中求变 33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 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正楷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 行书遒劲郁勃 古法为之一变 开创了新风格 对后代影响很大 人称 颜体 与柳公权并称 颜柳 碑刻有 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李元靖碑 颜勤礼碑 颜家庙碑 等 行书有 争座位贴 书迹有 自书告身 祭侄文稿 后人辑有 颜鲁公文集 34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35 颜真卿祭侄文稿 36 唐中 晚期书法作品鉴赏 柳公权 公元778 865 字诚悬 京兆华原 今陕西耀县 人 官至太子太师 世称柳少师 旧唐书 讲 公权初学王书 遍阅近代书法 体势劲媚 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 不得公权手书者 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 皆别署货币 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 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 颜筋柳骨 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 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 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 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 他又吸取虞 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 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其代表作有 大和三年 李晟碑 石在陕西高陵 会昌元年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石在西安碑林 苻嶙碑 无立石年月 柳碑中最完全者 敦煌石室藏旧拓 金刚经 神策军碑 等 37 柳公权书法作品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 全称 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 崔铉撰文 柳公权楷书 唐会昌三年 公元843年 立 原碑久佚 神策军碑 为柳公权68岁时所书 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 神策军碑 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38 玄秘塔碑 全称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唐裴休撰文 柳公权书并篆额 邵建和 邵建初镌刻 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 十二月 楷书共28行 行54字 藏西安碑林 玄秘塔碑 39 玄秘塔碑 40 柳体字的结构特点 中宫紧缩 内密外疏左右竖画 长短有别向背分明 因字而异画少宜粗 画多则细平捺短肥 包围紧凑宝盖外展 天覆严紧 41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42 孙过庭 孙过庭 公元648 703 孙过庭 精于书法 尤以正 行 草书擅长 唐张怀瑾 书断 称他 博雅有文章 草书宪章二王 工于用笔 劲拔刚断 唐 续书评 云 过庭草书如悬崖绝壑 笔势劲健 宣和书谱 说他 得名翰墨 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 尤妙于用笔 传世作品有 书谱 和草书 千字文 等 另有论书著作 书谱 其代表作有 43 书谱 介绍 书谱 墨迹本 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 687 草书 纸本 纵27 2厘米 横898 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 每行8至12字 共351行 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 汉末伯英 下阙30字 心不厌精 下阙30字 书谱 在宋内府时尚有上 下二卷 下卷散失后 现传世只上卷 44 清朱履贞 惟孙虔礼草书 书谱 全法右军 而三千七百馀言 一气贯注 笔致具存 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 45 李世民 李世民 以书师虞世南 宣和书谱 常与虞世南论书 并云 吾临古人之书 殊不学其形势 唯求其骨力 而形势自生 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 亦是相当开放的 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 书小史 称其 工隶书 飞白 得二王法 尤善临古帖 殆于逼真 晋祠铭 为其书法杰作 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 广泛宣传 46 李世民书法作品 李世民 599 649 唐高祖李渊次子 提倡书学 笃好王羲之书法 谓王书 至善至美 曾以重金的募天下所存王书真迹 开唐代尊崇二王书风 书师王 虞 得其神形 却功力不及 传世书迹有 温泉铭 晋祠铭 屏风帖 等 其书法严谨妍逸 神采飞扬 极富风韵 47 杨凝式 杨凝式 873 954年 字景度 号虚白 陕西华阴人 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 笔法纵逸遒放 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 他说 杨少师书 无一字不造微入妙 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 又说 有晋以来 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 二王 者 惟颜鲁公 杨少师仿佛大令尔 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 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 当如九方皋相马 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此后 书坛以 颜杨 并称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 著名的是 韭花帖 48 杨凝式书法作品 杨凝式 韭花贴 杨凝式 韭花贴 49 张旭 张旭 字伯高 一字季明 吴郡 江苏苏州 人 初仕为常熟尉 后官至金吾长史 世称 张长史 工诗书 晓精楷法 以草书最为知名 为人洒脱不羁 豁达豪放 嗜好饮酒 与李白 贺知章 李适之 李进 崔宗之 苏晋 焦遂称为 饮中八仙 50 张旭肚痛帖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51 张旭诗四帖 张旭 古诗四帖 墨迹本 五色笺 狂草书 纵28 8厘米横192 3厘米 凡40 188字 无款 前两首是庾信的 步虚词 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 王子晋赞 和 四五少年赞 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 后人多沿此说 但也颇有争议 52 苦笋帖 两行十四字 字虽不多 但技巧娴熟 精练流逸 运笔如骤雨旋风 飞动圆转 虽变化无常 但法度具备 黄庭坚 山谷题跋 张妙于肥 藏真妙于瘦 从此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 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 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 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 与其奔流直下 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 苦笋帖 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 53 苦笋帖 54 宋代书法作品欣赏 蔡襄 1012 1067 字君谟 福建仙游人 官至端明殿学士 北宋书法家 宋四大家 之一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 素有 苏 黄 米 蔡 四大书家的说法 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55 苏轼书法作品 56 黄庭坚书法作品 黄庭坚 送四十九侄诗帖 纸本 行楷书 纵35 2厘米 横130 3厘米 凡13行 每行4字 其中3行为两字 共46字 故宫博物院藏 铃有 白石山房 蔡子木歌颂斋 宋荤审定 宣统御览之宝 等 此帖见于 石渠宝笈初编 着录 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 清代 入 三希堂法帖 第十三册 57 黄庭坚 花气熏人帖 草书 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8 黄庭坚经伏波神祠 局部 59 1074x1279290kjpg宋米芾苕溪诗 1074x1279宋米芾苕溪诗 60 米芾 蜀素帖 亦称 拟古诗帖 墨迹绢本 行书 纵29 7厘米 横284 3厘米 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 1088 米芾三十八岁时 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 计71行658字 署黻款 61 拟古 二首尚出以行惜 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 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 八面出锋 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 正侧藏露 长短粗细 体态万千 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 的独特风格 62 赵佶 徽宗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63 赵构 南宋 高宗 赐岳飞批剳卷 64 元代书法家 赵孟頫 1254 1322年 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 宋太祖十世孙 元初另一位书法名家是鲜于枢 1257 1302 一种说法是 1256 1301 字伯机 号困学民 直案老人 直奇老人 虎林隐吏等 河北渔阳人 今天津蓟县 邓文原 1258 1328 字善之 匪石 绵州 今四川绵阳 人 65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66 明代前 中期书法家 明初的书法 要数 三宋 宋克 宋璲 宋广 明代中期书法李东阳 1447 1516 字宾之 号西涯 湖南茶陵人 为官清廉刚直 他在篆书 楷书 隶书 行草书上都下过很深的功夫 祝允明 1460 1526 字希哲 号枝山 人称 祝枝山 因为右手生有六个手指 所以又号枝指生 文徵明 1470 1559 初名壁 也作璧 徵明是他的字 后来又改字徵仲 别号衡山 自称衡山居士 唐寅 1470 1523 字伯虎 子畏 号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 逃禅仙吏等 苏州人 王宠 1494 1533 字履吉 号雅宜山人 江苏吴县人 擅长行 楷书 陈淳 1483 1544 另一种说法是1482 1539 初名淳 字道复 后来以字行 自号白杨山人 长洲 今苏州 人 67 唐寅的落花诗册 68 明代后期书法 徐渭 1521 1593 初字文清 改字文长 号天池 或作天池山人 晚号青藤居士 或署名水田月 浙江山阴 今绍兴 人董其昌 1555 16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