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学案).doc_第1页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学案).doc_第2页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学案).doc_第3页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重点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难点】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预习导学】1:三种耕作方式的演变?结合书本上图片研究“铁犁牛耕”的演变?(1)发展趋势: (2)发展原因: (3)生产模式: (4)时代 铁犁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 汉朝以后 西汉 隋唐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的发展,完成表格,并从表格中概括出判定“精耕细作”的标准?时代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精耕细作”的标准: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3:小农经济形成条件: ; 小农经济的特点(含义):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 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2)以小农户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和手工业相结合.(4)在没有、和干扰的情况下,“”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5)中国古代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6)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阻碍了社会和交换经济的发展.(7)到近代以后,小农经济已经成为的因素。【训练案】( )1.(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2015届姜堰上学期期中)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3.(2015届徐州第一学期高三期中)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耦犁已在上述各地推广( )4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来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6(2015届功苏锡常镇调研一)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7(2015届功苏锡常镇调研一)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8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9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 ( )10(2015年扬州中学)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11(2015届启东中学第二学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 )12(2015届东海第二中学期中)据统计,两宋时期每一劳动力平均单位产量为1020斤,而1113世纪的英国,这一数据仅为239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英国推行圈地运动导致了农业生产落后 B重农抑商比重商主义更有利于农业发展C宋代冶铁技术的改进促使了亩产量提高 D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一度处于领先地位( )13(201409江阴华士高中)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 )14(2015年扬州中学模拟2) “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 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