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解决额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教材P71-77【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时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的思考策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的思考策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划分】共4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1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1课时练习十 2课时 第一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2、 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启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里,小孩掉进水缸,是怎么样救孩子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称象的?说明:司马光和曹冲都很聪明,一个砸缸救孩子,一个把大象换成同样的石头再称,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策略”,在数学里也有很多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方便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 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指出: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提出能计算的问题。(板书:条件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今天的学习,就和这样的思考方法有关。2.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 出示例1,要求学生读题,找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第二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2)交流算法。 引导:小朋友已经了解了题里条件之间的关系,那你准备怎样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呢,可以怎样想?同桌小朋友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交流,并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第二天多摘5个,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又多摘5个,算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再根据什么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学生发表想法)追问:你们的算法是根据题里的什么联想到的?指出:大家都是看条件来想的,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按条件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这是从条件想起,看能求哪个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列示解答引导:小朋友已经找到了计算的方法,能通过填表或者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请你选择一种方式,在课本上完成计算,求出结果,并填写答句。交流:填表的同学说是看,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呈现数据)列算式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答句)(4)回顾概括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始了解什么,接着根据什么想到解决办法的,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同桌互相交流体会。交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清理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怎样解决,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算式解决。解决问题时,可以列表或者列表找出答案。追问:那刚才分析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想起,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呢?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有什么好处?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1 想想做做1(1)让学生看图一,想想有哪些条件提问:从图里你知道了哪些条件?(4个苹果500克,1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个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读读第2题的条件,想想能提哪些问题?指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条件想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分析问题时可以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能想解决哪个问题,弄清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想想做做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能在表里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吗?填一填交流:你填的米数的依据是什么?列式解答交流:求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按什么列式的?说明:找出题里的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就可以算出每次弹起的高度。3、想想做做3引导:如果用18个圆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标出芳芳和兵兵各排在哪个位置上吗?在图上标一标,并想想你是根据什么标位置的.小结:从条件想起可以这样算:根据18人和芳芳排在左起第8个,用减法求出芳芳右边有10人,再根据芳芳右边有10人和兵兵排在右边起第4个,用减法求出两人之间有6人.4、想想做做4 提问 :你分析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能说说你由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得到的体会吗 ?5、想想做做5 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画的,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看看刚才大家猜的怎样。小结:把一个数每次乘以2,这个数增加、变大的速度快得我们压根无法想象。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策略?能具体说说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怎样想吗?5、 作业数补 页。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第二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想起解决两部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 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尝试回顾反思,继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回忆策略激活: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分析问题时是怎样想的?2、引入课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能先求出什么问题,再联系条件想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板书:条件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主要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二、运用策略 1 理解例题题意。 让学生独立读题,想想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画线段图,提问:你知道这里的三条线段各表示什么吗?先按条件在图中填一填,再看图和同桌互相数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交流:你是怎样填写条件和问题的?能看图把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吗?2、运用解题策略引导:你打算怎样求出有红花多少朵,和同桌互相说说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准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交流并理解:可以根据绿花有12多和黄花朵数是绿花的两倍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3、列式解决问题引导:想到了先求黄花朵数再求红花朵数,那每一步怎样计算呢?自己列示解答。交流:你的每一步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集体口答造句追问:你觉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计算?是怎么想到的?说明:这里的关键一步是先求黄花有多少朵,它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到的,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再联系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提问: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分析数量关系时运用了什么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指出:今天的这个问题可以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可以很清楚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再次感受策略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么想、怎样算呢 ?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板演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你用了策略,是怎样想的?5、回顾反思收获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有社么相同和不同?互相讨论交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的相同和不同了吗?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三、内化策略1、想想做做1审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想想做做2读题。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指出:弄清楚条件的意思,根据条件就能知道谁最快,谁最慢,所以,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很有效的策略。3、想想做做3(1)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互相讨论,说说怎么想的这样的想法运用了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呢?四、策略总结 想想今天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五、 作业数补 页。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示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才条件想起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感受事物间的联系,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a 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 b 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C 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让学生读条件提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2)看图说一说条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按图意说出两个条件,再提出一个可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头列式,板书算式。2、引入练习谈话:今天我们练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大家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二、策略练习1、练习十第一题(1)提出问题引导:请同学仔细看题,想想根据每题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交流:让学生根据每题的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师按顺序分别板书。(2)解决问题提问:第(1)题提出的问题要根据什么条件解答?同桌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等会和大家交流,看哪个说得比较好。交流: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的问题各要怎样解答?求拔河人数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提问:第(2)题准备怎样解答,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指名说)列式解决第(1)(2)题的问题,巡视指导。交流,板书(3)回顾小结提问:回想一下这两题的练习过程,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怎样用的?解决这两题的关键各是哪一步?指出:大家刚才已经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先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不同问题,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解答时关键的一步是求出第一个问题,这样才能求出第二个问题。2、练习十第2题(1)了解题意出示第2题的图和问题。引导:请同学看看题里每个小朋友的身高情况,互相说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交流题意,明确:小力身高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小军身高多少厘米?(2)分析解答引导:能看看图里的条件,说说怎样想可以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你能从条件想起,说说可以怎样想吗?追问:这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关键是哪一步?学生列式解答交流算式,板书。(3)回顾过程提问:回顾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刚才我们用了什么策略?关键是先求什么?指出: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关键是找到先求什么。这道题可以根据小力身高136厘米和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用136减去15先求出小英身高是121厘米这个新的条件。这样就能再根据小英身高121厘米和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用121加21求出小军身高142厘米。3、解决问题出示: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12个,小猴采了14个桃(1) 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2) 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提问: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练习十第4题(1)理解题意让学生说说表格里人数变化的情况,看看要求哪些问题(2)解答第一个问题交流:从建设路开出时乘客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指出:这里也是从条件想起,用原来的16人加上车9人,求出上车后25人,再减下车1人,就是开出时车上有乘客24人。(3) 解答第二个问题引导:像这样才条件想起,能求出第二个问题吗?算算、填填交流:从后面3个车站开出时车上人数都是根据什么来算的?各是多少人?指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从前一个车站开出时的人数,和在每个车站人数变化,一步一步计算从这一站开出时的乘客人数。5、讨论练习十第3题、第5题交流:第3题知道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从条件七可以怎样想?请看第5题的条件、问题,可以怎样想呢?指出:在理解实际问题的条件很和问题后,根据条件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三、练习总结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那些体会?四、 作业数补 页。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才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做练习十第6题学生口算,写出得数交流得数,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2、根据线段图说条件,提问题出示线段图后,让学生说说条件提问:你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吗?交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的关键是要求什么问题?从图上看,合唱组的人数实际比乐器组人数的几倍多6人?3 引入新课我们看线段图表示的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也是才条件想起。今天继续练习解决实际的策略,进一步掌握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二、策略练习 1 练习十第7题 (1)引导画出线段图引导:能不能画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呢?按条件先画什么?再怎样可以表示题里的意思?、 (2)列式解答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用的什么策略?你是怎样想的?(3)比较沟通比较:求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2.练习十第8题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这个条件的?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3、解决问题出示:在小学生运动会上,第一小学得了14分,第二小学得分是第一小学的3倍,第三小学比第二小学少得8分。第三小学得了多少分?独立解答,交流(板书算式)4、练习十第10题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分析解答。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你觉得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5、练习十11题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提问:一律半价什么意思?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都是根据一律半价先求出现在每袋多少元这个新条件,再求问题的结果。 你能根据香瓜子的价格提出两个不同问题吗?同桌互说交流:你们提出了两个怎样的问题。三、练习小结1、回顾小结通过这堂课练习,你有什么收获?2、完成思考题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并读一读问题引导:为什么左边的钱比右边的多?你才这多的钱里能求出什么?知道怎样求吗?自己列式解决。四、 作业数补 页。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教后反思:(执教时间: 年 月)间隔排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课前准备活动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晰概念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1)(屏幕出示几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屏幕上有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同学们找找规律,想一想下一个图片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说明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2借助游戏,理解一一间隔排列3男2女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老师(女)加入,排在这里(女生后)可以吗?可以排在哪里?二、比较数量,探索规律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结合数据,探究一一间隔排列规律(1)比较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夹子比手帕多1,兔子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呢?说明把一个夹子与一块手帕分成一组,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直往下连,你发现了什么?(夹子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机叶片涂装质量检验考核试卷及答案
- 滴水法松香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推土犁司机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作文物修复师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翻罐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劳动定员定额师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影像学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地产项目前期营销策划合同
- 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6章 基(营)地研学课程操作
- 【MOOC】人格与精神障碍-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急诊科标本采集错误应急预案脚本
- 土地增值税培训课件
- JISG3506-2004高碳钢盘条(中文版)
- 老港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 张宗子《春在溪头荠菜花》阅读答案
- 白酒委托灌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YGL系列有机热载体锅炉安装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