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工程概况11.1 工程简介11.2 隧道周边环境21.2.1 隧道沿线建构筑物21.2.2 隧道沿线实景图片31.2.3 隧道沿线管线71.3 隧道工程设计形式及施工工法8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91.4.1 工程地质91.4.2 水文条件131.5 特殊管理环境161.6 隧道监测保护等级16第2章 监测依据、目的及内容172.1 设计要求172.2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72.2.1 国家规范172.2.2 地方相关规范182.2.3 相关依据182.3 监测目的182.4 监测范围及监测重点192.4.1 监测范围192.4.2 监测重难点192.4.3 关键节点风险控制202.5 监测项目及精度202.5.1 监测项目202.5.2 监测对象及精度202.6 巡检对象及内容212.6.1隧道内巡视212.6.2建(构)筑物巡视212.6.3桥梁巡视212.6.4道路、地面巡视212.6.5河流、湖泊巡视212.6.6地下管线巡视222.6.7工作基点巡视22第3章 监测点的布置233.1 监测点布置原则233.1.1 盾构进出洞段地面监测点设置233.1.2 正常段盾构监测点设置233.1.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233.1.4 管线监测点设置233.1.5 隧道结构监测点设置243.2 监测点布置工作量24第4章 监测点的埋设、保护及修复264.1 监测点埋设264.1.1 地表点埋设264.1.2 建(构)筑物沉降埋设264.1.3 管线点埋设274.1.4 隧道结构监测点埋设274.1.5 测点埋设节点控制274.2 监测点保护及修复284.2.1 监测点保护284.2.2 监测点修复28第5章 高程控制网305.1 基准点选择305.2 工作基点引测305.2.1 地表工作基点引测315.2.2 地面与地下工作基点引测325.2.3 成果计算325.3 检核周期33第6章 监测作业实施346.1 监测仪器设备346.2 监测方法346.2.1 地表、管线、建(构)筑物沉降测量346.2.2拱底沉降测量356.2.3拱顶沉降测量366.2.4 隧道水平收敛监测366.2.5 倾斜监测376.2.6 初始值采集386.2.7 数据分析386.3 专项监测方案396.3.1 下穿建筑物专项监测方案396.3.2 连续三环专项监测方案436.4 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476.5 报警控制指标476.6 现场巡检486.6.1 巡视方式486.6.2 巡视频率48第7章 项目管理组织497.1组织机构497.2人员及分工497.3 现场监测分中心497.3.1主要人员497.3.2 监测分中心中相关单位职责507.3.3 监测分中心中第一方监测主要工作517.4 规章制度51第8章 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528.1 质量保证措施528.2 安全保证措施528.3 监测文明施工要求538.4 监测点保护责任落实53第9章 监测数据汇报及信息反馈559.1 监测成果报告编制559.2 监测信息反馈56第10章 紧急情况监测5710.1 日常施工保证5710.2特殊情况下应急措施5710.2.1应急措施5710.2.2应急工作流程5810.2.3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58第11章 附图表6370 / 74第1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由栎社机场至东外环,线路基本走向为:机场机场路雅戈尔大道启运路通达路恒春街铁路宁波站月湖公园三支街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大庆南路规划青云路环城北路宁镇公路。2 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为机场站,终点站为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28.350km,共设22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31km。 本方案监测的范围为鄞州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 本标段区间工程范围包括鄞州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三段双线单圆盾构区间隧道及其附属结构。鄞州大道站石碶站区间上行线长990.172m(825 环)、下行线长 997.592m(831 环),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上行线长765.561m(638环)、下行线长 759.528m(633 环),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上行线长 1273.062m(1060 环)、下行线长 1248.811m(1040 环)。区间隧道外径为6200mm,内径为5500mm,工程采用六台6340mm 土压平衡盾构机分别推进区间上、下行线。 鄞州大道站石碶站区间隧道沿鄞州大道行进,沿线主要分布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多为多层及高层楼。区间隧道纵坡为N行坡,最大坡度25,最小平曲线半径650m。隧道顶部埋深9.520.2m,线间距1336m。在SK4+997.800处设1座联络通道及泵房。 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隧道主要雅戈尔大道行进,沿线主要分布有商业建筑和居民住宅。区间隧道纵坡为单坡,最大坡度22,最小平曲线半径600m。隧道顶部埋深1019m,线间距1214m。在SK5+930.000处设1座联络通道及泵房。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隧道沿雅戈尔大道行进,曲线穿越杭甬高速,后沿启运路到启运路站,沿线主要分布有商业建筑、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区间隧道纵坡为 V 行坡,最大坡度25,最小平曲线半径 340m。隧道顶部埋深8.719.3m,线间距1016m。在SK7+265.800处设置1座联络通道及泵站,在 SK7+750.000处另设1座联络通道。 1.2 隧道周边环境 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保护的对象主要有盾构下穿或侧穿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及历史文物等;范围为2H(H 为掘进深度),以隧道外边线为基准,外延约2030m范围。 1.2.1 隧道沿线建构筑物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区间沿线主要建(构)筑物 表 1-1序号建构筑物基础情况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备注1KFC2层混房426沉管灌注桩,桩长18.5m,桩底标高-17.5m与下行线最小平距19.5m2广博阳光丽园C区500PTC管桩,桩长26.0m,桩底标高-28.2-29.0m。有一层地下室。支护桩:530沉管灌注桩,桩长9.110.5m,桩底标高-9.1-7.7m。支护外侧采用700水泥搅拌桩止水,桩长7.0m,桩底标高-5.5m。与下行线最小平距15.7m3天德工贸有限公司独立承台基础基础底埋深3.5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8.0m4宁波和丰工艺品有限公司临街商铺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6.5m5宁波妮哥服饰有限公司临街商铺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7.0m6宁波雅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临街商铺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10.8m7民房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9.5m8宁波万国商城5层住房426沉管灌注桩,桩长16.5m,桩底标高-15.1m与下行线最小平距14.1m9宁波奥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18.4m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沿线主要建(构)筑物 表 1-2序号建构筑物基础情况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备注1石碶民房条形基础埋深约1.0m1.5m与上行线最小平距12.5m2吴剑鸣医院平房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下行线最小平距9.3m3新阳光宾馆混5不详与下行线最小平距21.1m4轻纺城平房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下行线最小平距8.6m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沿线主要建(构)筑物 表 1-3序号建构筑物基础情况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备注1国骅聚星文化武术学校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0m与隧道下行线最小平距8.6m2南苑加油站油罐长约5.2米,直径为2.3和2.5,底埋深3.1米。与隧道上行线最小平距40.4m3中基宁波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一层混房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隧道下行线最小平距1.4m4220KV宁潘2320线24高压电塔板式基础,基础底埋深约2.3米与隧道下行线最小平距5.4m重点监测5公园管理房条形基础基础底埋深1.2m与隧道下行线最小平距3.6m6宁波泰泰爱电器有限公司厂房条形基础埋深约1.2米与隧道上行线最小平距1.7m7启运路民房条形基础埋深0.5米1.2米双线下穿埋深约10米重点监测8宁波市海曙维翔服饰有限公司采用600,800钻孔灌注桩,桩长26.5m,桩底标高-23.4m, 600桩33根,800桩1根双线下穿埋深约9.5米重点监测1.2.2 隧道沿线实景图片 图1-1 友诚衣厂区 图1-2 利宁99旅店 图1-3 广博阳光利园小区 图1-4 万国商城图1-5 新南塘河 图1-6 明明针织 图1-7 鄞州很行 图1-8 城南公馆商业街 图1-9 乐购广场 图1-10 城南公馆 图1-11 吴剑鸣医院 图1-12 工商银行 图1-13 阳光宾馆 图1-14 宁波轻纺城 图1-15 南邦名座 图1-16 宁波第三羊毛厂 图1-17 雅戈尔厂区 图1-18 宁波双林 图1-19 地税局石碶分局 图1-20 南苑石油加油站 图1-21 宁波工程学院 图1-22 雅戈尔置业控股有限公司 图1-23 杭甬高速 图1-24 高压电塔 图1-25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图1-25 宁达宾馆 图1-27 泰泰爱电器厂 图1-28 宁波电器塑料有限公司 图1-29 后家河图1-30 宁波市海曙维翔服饰有限公司1.2.3 隧道沿线管线 隧道位于城乡接合处,管线种类、数量繁多,主要有电信、电力、污水、雨水、给水、煤气、蒸汽、热力管线等,根据管线重要程度,本区间需重点监测的管线主要是抗弯曲能力差、大直径、有压刚性管线。根据提供的综合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报告及经现场实地勘查了解,区间需重点监测的管线见表1-4。 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隧道沿线重点监测管线 表1-4区域序号管线种类管尺寸(mm)材质管线埋深与隧道中线平面距离(m)备注雅戈大道站石碶站(沿雅戈大道方向)1给水500钢埋深约0.8m8.6m22.5m2电信300*500塑埋深约2.5m1.9m26.9m3给水300砼埋深约1.4m022.7m重点4雨水不详砼埋深约1.5m017.1m5液化160塑埋深约2.2m021.2m重点6电力600*450塑埋深约2.3m025.2m石碶站轻纺城站(沿雅戈大道方向)1给水500钢埋深约2.3m13m20m2电信300*400塑埋深约2.0m5.1m21.0m3给水300铸铁埋深约2.5m010.7m重点4液化160塑埋深约2.2m8.7m22.9m重点轻纺城站启运路站(沿雅戈大道方向)1给水500钢埋深约1.7m隧道上方穿越重点2电信600*600塑埋深约2.0m隧道上方穿越3给水500铸铁埋深约1.2m隧道上方穿越重点4给水400砼埋深约0.6m隧道上方穿越重点5液化160塑埋深约2.3m15.5m24.3m重点轻纺城站启运路站(沿启运路方向)1电信400*300塑埋深约2.8m隧道上方穿越2电力150*150钢埋深约2.6m隧道上方穿越3给水300砼埋深约2.6m隧道上方穿越重点4雨水200砼埋深约1.4m隧道上方穿越1.3 隧道工程设计形式及施工工法 宁波市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 TJ2103 标工程范围为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三段双线单圆盾构区间隧道及其附属结构,上行线区间隧道全3028.795m,下行线区间隧道全长3005.931m。 本次推进的区间为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三区间隧道,区间隧道采用3台土压平衡盾构机分别推进区间上、下行线。1#和3#盾构机先从雅戈尔大道站北端头井始发,推进至石碶站西端头井吊出运至轻纺城站。1#和3#盾构机再从轻纺城站南端头井双始发,推进至石碶站东端头井吊出。4#盾构机从轻纺城站北端头井始发,至启运路站调头再回推至轻纺城站北端头井吊出。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4.1 工程地质 (1)土层特征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区间主要穿越地层为:1淤泥质粘土、1粉质粘土、1a砂质粉土、2粉质粘土、3砂质粉土、4粘土。区间各地层特征如表1-5。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区间各土层特征表 表1-5层号名称层厚(m)顶板标高(m)土层描述 1层杂填土0.83.2m2.5m3.5m杂色,松散稍密,主要由碎石、 块石、砾石混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碎砖块等建筑垃圾,成份复杂,碎(块)石粒径约530cm,大者30cm以上,呈棱角状,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为主 2层粘土0.22.2m0.592.43m黄、灰褐、褐灰色,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氧化铁锰质斑点,偶为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 3层淤泥0.93.7m-0.621.83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软,含少量腐殖质,偶夹泥炭,岩性以淤泥为主,次为淤泥质粘土,偶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粘土0.51.8-2.55-0.62m灰色、软塑,厚层状构造,土质细腻、均匀,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a层淤泥0.97.7m-3.43-1.55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稀软、均匀,含少量植物碎屑,偶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b层淤泥质粘土1.67.5m-6.18-2.24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较均,含少量植物碎屑,偶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c层淤泥质粉质粘土1.24.2m-6.16-2.35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较均,夹少量粉土薄膜,偶为淤泥质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1层淤泥质粘土1.511.9m-9.07-5.45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土质细腻、纯净,局部夹有软塑状粘土,含少量植物碎屑及贝壳,偶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粉质粘土1.113.6m-17.47-4.91m灰黄、褐黄、灰褐色,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局部具层理,夹少量粉土薄膜,含少量铁锰质斑点或条纹,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1a层砂质粉土1.28.7m-20.96-13.57m灰黄、褐黄色,稍密为主,局部中密,湿,厚层状构造,渲染大量铁锰质,偶为粘质粉土,土面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2层粉质粘土2.511.0m-22.43-14.25m灰黄、褐黄、褐灰色,可塑,局部呈软塑,厚层状构造,夹少量粉土薄膜,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3层砂质粉土1.84.6m-25.77-22.05m灰黄色,中密,湿,厚层状构造,以粘质粉土、砂质粉土为主,局部为粉砂,局部层理清晰,土面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4层粘土0.812.2m-29.07-20.82m灰色,软塑可塑,局部稍硬,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土质较均,偶见泥质结核,局部粉粒含量较高,相变为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粘土0.916.5m-34.91-25.55m灰绿、灰黄、浅灰绿、灰白、灰褐等杂色,可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土质较均,局部夹有粉砂、细砂薄层,岩性上以粘土为主,次为粉质粘土,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主要穿越地层为:1层:粉质粘土、2层:粉质粘土、4层:粉质粘土、4a层:粘质粉土。区间各地层特征如表1-6。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各地层特征表 表1-6层号名称层厚(m)顶板标高(m)土层描述1层杂填土0.505.00m2.305.20m杂色,松散稍密,成份杂,主要由沥青混凝土路面、碎块石、粘性土、建筑垃圾等组成,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分选性差,粒径一般为220cm,部份大于30cm。在雅戈尔大道上岩性以碎块石混粘性土为主,场地西南侧以粘性土混碎块石为主。2层粘土0.502.10m0.201.98m灰褐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一般上硬下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3层淤泥0.702.60m-0.721.31m灰色,流塑,厚层状,上部含有机质斑块,岩性以淤泥为主,局部地段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粘土0.501.20m-1.92-0.59m灰色,软塑,厚层状,含少量植物碎屑,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a层淤泥1.403.90m-3.01-1.47m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少量贝壳碎屑,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b层淤泥质粘土1.906.00m-6.62-1.32m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少量贝壳碎屑,切面光滑,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粉质粘土7.1012.10m-8.62-5.27m灰黄色,可塑为主,一般上部厚层状构造,下部薄层状,薄层单层厚26mm,土面稍有光泽,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岩性为粘土,含铁锰质斑点,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层粉质粘土4.408.60m-18.41-13.77m灰黄色、褐黄色,软可塑,厚层状,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4层粉质粘土1.1010.60m-26.21-20.87m灰色,软塑为主,局部地段下部呈可塑状,厚层状,含少量半炭化物,土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4a层粘质粉土0.602.30m-23.91-22.07m灰色,中密,很湿,厚层状。1层粉质粘土1.005.80m-31.71-23.87m灰褐色为主,局部灰黄色,可塑,厚层状构造,局部为粘土,土面稍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主要穿越地层为:2b层灰色淤泥质粘土、2c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1 层粘质粉土、2 层粉质粘土、1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2 层粘土、1 层粉质粘土、1a 层砂质粉土、2 层粉质粘土。区间各地层特征如表1-7。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各地层特征表 表1-7层号名称层厚(m)顶板标高(m)土层描述1层杂填土0.53.6m2.144.58m杂色,松散,主要由碎石、粘性土、碎砖块混砂、砾等组成,成份杂,混较多植物根茎,碎石呈棱角状,粒径540cm不等,局部表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土,雅戈尔大道中部下面约0.50.8m出见老混凝土路面。2层粘土0.42.3m0.102.08m灰黄、灰褐色,可塑,往下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富含氧化铁锰质斑点及植物根茎,粘塑性好,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3层淤泥质粘土0.93.8m-1.180.88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好,局部相变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富含有机质,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粘土0.61.4m-2.81-0.72m灰色,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土质细腻、均匀,偶为粉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a层淤泥1.56.4m-3.83-0.81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质稀软、均匀,偶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b层淤泥质粘土1.56.4m-4.21-2.29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c层淤泥质粉质粘土1.06.7m-7.78-3.23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偶为淤泥质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2层粉质粘土0.73.6m-8.94-6.09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局部粉粒含量稍高,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1层淤泥质粘土1.97.2m-12.77-7.25m灰色,流塑,厚层状,局部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岩性以淤泥质粘土为主,局部土质很软为淤泥,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2层粘土1.05.2m-13.45-11.19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1层粉质粘土1.06.8m-15.88-10.20m灰黄、灰绿、灰褐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上部一般稍软,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含少量铁锰质斑点或结核,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2层粉质粘土0.79.0m-19.18-13.33m灰黄、褐黄、黄褐色,可塑,局部稍软,厚层状构造,局部略具层理,夹少量粉土薄膜,含有铁锰质结核,土面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2b层粘土2.32.9m-21.42-19.36m灰色,软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腐殖质,土面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中等高,无摇振反应。(2)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物理力学统计表见附表5 石碶站轻纺城站物理力学统计表见附表6 轻纺城站启运路站物理力学统计表见附表7 1.4.2 水文条件 (1)、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区间 地表水:本区间无地表水系分布。地下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中部及北侧)和浅部粘土、淤泥质土层中。表部填土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与地表水联系较密切,主要接受地表水、管道渗漏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填土上部以碎石块为主,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渗透系数一般为0.10.2cm/s,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为主,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相对又稍差,渗透系数一般为5.010-31.010-2 cm/s;浅层粘土和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均差,渗透系数为5.010-64.010-7 cm/s之间,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入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水位受气候条件等影响,但动态变化不大,潜水位变幅一般在1.0m之间,勘查期间测得潜水位埋深为0.41.7m,标高1.452.42m。 孔隙承压水:根据钻探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中部及深部埋藏分布有第含水层组,又可分为第1层承压含水层和第2层承压含水层。第1层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a层砂质粉土和1a层粉砂中,零星分布于3层及4a层粉土中,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为0.514.2m不等,其中1a层承压水顶板埋深15.723.2m,标高20.9613.57m,主要分布于鄞州大道及其以北,1a层承压水顶板埋深28.139.9m,标高37.7724.74m,分布较广但不连续。该承压含水层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较小,在砂质较粗、厚度较大的地段出水量相对较大,渗透系数在7.410-42.510-3cm/s,水温为200c左右,地下水基本不流动。第2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3层砾砂中,透水性好,平均渗透系数为11.5m/d,水量丰富,单井开采量15001800 m3/d,含水层顶板埋深为46.450.7m左右,标高47.3443.53m,根据初勘在机场站S1CC1水文地质试验孔的成果,该承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2.75m左右,标高0.91m,动态变化不明显,基本不流动,透水性较好,水温为19.5200C。(2)、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 地表水:石碶站东北侧约1628m为新南塘河,河流呈西北-东南向展布,河渠宽度约2734m,河水位一般低于车站西南面的民房地面0.51.0m,水深约1.02.5m。地下潜水:由于表部杂填土岩性的不均匀性,岩性以砖块、碎石为主时,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渗透系数建议取100200m/d;当岩性以粘性土混杂砖块碎石为主时,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相对又稍差,渗透系数建议取510m/d。浅层粘土和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均差,渗透系数为3.010-6 4.0710-7 cm/s之间,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场地内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入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勘察期间测得潜水位埋深一般为0.53.0m,标高0.722.60m。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等影响,但动态变化不大,潜水位变幅一般在1.0m之间。 地下承压水:根据本区钻探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孔资料,拟建场地埋藏分布有二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可划分为第I含水层组(Q3)和第II含水层组(Q2)。 1)I-1层孔隙承压水 第I-1层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层粉砂、1a层粉砂中,单层含水层厚一般为15m左右,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较小,单井出水量在1020m3/d,砂质较纯、厚度较大的地段出水量相对较大,渗透系数在3.4310-4 9.4210-4cm/s,水温为20左右,测压水位标高0.04m,水质为微咸水-咸水,地下水基本不流动。 2)I-2层孔隙承压水 根据本区钻探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孔资料,拟建场地孔隙承压水主要埋藏分布于深部第I含水层组(Q3),第I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层粉砂、砾砂和圆砾层中,透水性好,平均渗透系数约1.8910-21.9610-2cm/s,水量丰富,单井开采量5001000 m3/d,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为50.755.2 m左右,标高-52.7-47.5m。含水层层厚510m,层位稳定,动态变化不明显,基本不流动。透水性较好,水温为19.520.0,水质为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以Cl.HCO3 Mg.Na型为主。3)II层孔隙承压水 第II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3层圆砾、砾砂中,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单井开采量一般为10001500m3/d,是市区主要淡水开采层之一,水温为20.521.0,原始水位略高于第I含水层,水位埋深3.55.0m,标高-1.600.50m。(3)、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 地表水:本区间内有二条小河流横穿,一条靠近轻纺城站河面宽510m,水深0.52.0m,河床下淤泥层厚度约0.51.0m,本次河道断面测量段河道最深1.2m。另一条靠近启运路站河面宽1525m,水深1.02.5m,河床下淤泥层厚度约0.51.0m,本次河道断面测量段河道最深1.5m。二条小河均流量小,水流平常呈滞流状态,河渠与甬江、奉化江及姚江有水闸控制,水位主要受降水和人工控制。 地下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杂填土和浅部粘土、淤泥质土层中。表部填土岩性不均匀,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差异较大,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填土上部以碎块石为主,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下部以粘性土混碎块石为主,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相对较差。浅层粘土、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均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入渗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潜水位变幅一般在 1.0m 之间。勘察期间测得潜水位埋深为1.32.6m,标高0.992.40m。 地下承压水:场地浅部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 层粉土中,含水层厚度较薄,仅厚0.53.6m,粘性土含量较高,透水性一般,水量较小,水位埋深在1.82.5m左右,标高1.001.70m。第I1 层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a层砂质粉土中,含水层厚度0.95.9m,顶板埋深17.718.4m,标高-14.73-13.85m。第 I2 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1 层粉砂中,透水性好,含水层顶板埋深约 44.052.0m左右,标高-48.0-41.0m,透水性较好。 1.5 特殊管理环境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考虑特殊环境对监测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使该影响减小至最低。 夏季用电量较大,可能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此时监测项目组必须调整作业时间,保证在有电的时间段内处理完数据,在U盘上备份。若在上传阶段意外断电,可带U盘去有电的其他标段上传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特殊交通管制也会影响到测量作业。此种情况下,尽量避开交通管制时间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施测。 夏季高温对测量误差影响较大,测量作业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保证测量精度。由于工作需要必须进行施测时,需打伞作业。 宁波地区降雨和台风频繁,应时常关注天气,调整作业时间。并且配备相关雨具,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预测基坑的安全状态。 1.6 隧道监测保护等级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隧道两侧环境复杂,穿越较多建(构)筑物、市政管线,周边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综合隧道穿越地质复杂程度,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变形监测级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 第2章 监测依据、目的及内容2.1 设计要求 、盾构施工中应结合施工环、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与进度确定监控测量方案; 、根据监控量测中变形量、变形速率等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必须选择成熟的监控量测的仪器和设备,同时应满足量测精度要求,抗干扰性强,适应长期测试等条件; 、施工单位及第三方监测单位需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制定与本区间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详细监测监控技术方案,报业主、监理等单位审批后执行; 、线路纵向地表沉降观测点应沿线路中线按 3-5 环间距不设;横向地表沉降监测断面一般按 30m 间距,并按盾构掘进沿线环境保护要求加密设置, 观测范围应为2倍隧道埋深,测点间距2m5m; 、沉降控制标准: 一般地段盾构施工,应控制底层损失率1%,盾构通过重要的建、构筑物时,应控制底层损失率5,同时根据建筑物基础沉降的允许值制定建筑物地面变形的警戒值,据图如下: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1%; 、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即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2;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3L(L-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 mm); 、盾构穿越铁路、桥梁、地面建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重要构筑物时,除对其进行沉降量测,还应增加对周围土体变形和地表水为的监测,同时尚需按照有关管理部门标准和要求执行。 2.2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2.1 国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要求 2.2.2 地方相关规范 、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T490-2007 北京标准 、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2008 上海市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2.2.3 相关依据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3标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区间施工设计图纸及详勘报告2010年11月;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3标石碶站轻纺城站区间施工设计图纸及详勘报告2010年11月;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3标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施工设计图纸及详勘报告2010年11月;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3标区间监测合同2011年10月;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3标区间施工组织方案2013年1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工程监测设计技术要求等红头文件、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资料; 、宁波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管理规定; 2.3 监测目的 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为了解和控制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形,需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通过综合的多种监测手段,及时反映穿越过程中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相关设施的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推进施工参数,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监测手段对设施和土体的监测,保障穿越段的建构筑物长期安全、稳定; 、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 、通过日常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4 监测范围及监测重点 2.4.1 监测范围 根据设计文件及宁波轨道交通指挥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 ,本次区间监测的范围为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盾构区间,区间结构外侧算起 2 倍的埋设(埋深等于区间结构顶离地表的距离)。 2.4.2 监测重难点 1、盾构穿越地下管线 根据综合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报告及现场实地勘查了解,在区间隧道沿线处管线分布密集且错综复杂,多为重要的市政和公用管线,口径大、压力高、影响范围广,对刚性有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主要有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燃气热力管线及大口径雨水、污水管线。 2、盾构穿越建(构)筑物 根据区间隧道图纸和现场实地勘查,区间隧道沿线存在众多建(构)筑物,其中隧道下穿、距离隧道较近且结构性较差的建筑物需重点监测,具体见表2-1。 区间隧道沿线重点监测建(构)筑物 表2-1序号建(构)筑物名称与隧道间最小距离备注1220KV宁潘2320线24高压电塔与下行线最小平距为5.4m重点监测2启运路群民房双线下穿重点监测3宁波市海曙维翔服饰有限公司双线下穿重点监测4给水、液化气等有压管线双线下穿重点监测2.4.3 关键节点风险控制 、洞门打开施工和盾构机头靠上洞门过程中,若土体加固不到位将引起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突变,为此在该阶段必须加强监测工作频率及工作井内和周边环境的巡视。 、对实施盾构穿越或紧邻建构物、重要管线施工前与各权属单位联系,摸清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对重要管线应布置直接监测点,并将管线落实到具体布点图上,按要求进行监测点的埋设,并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施工时加强沿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并加强对风险源的监控,必要时制定专项监测方案。 2.5 监测项目及精度 2.5.1 监测项目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TJ2103工程雅戈尔大道站石碶站轻纺城站启运路站区间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1)、区间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监测; (2)、区间隧道周围地下管线监测; (3)、区间隧道周围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4)、盾构下穿、近距离侧穿建(构)筑物倾斜、裂缝监测; (5)、隧道内拱顶、拱底沉降监测; (6)、隧道收敛监测; (7)、防汛堤垂直位移监测; 2.5.2 监测对象及精度 区间监测对象及精度 表2-2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精度备注1地表沉降1mm2建筑物沉降沉降1mm3管线管线1mm4隧道结构拱顶沉降1mm5拱底沉降1mm6收敛1mm2.6 巡检对象及内容 2.6.1隧道内巡视 管片破损情况。 管片错台情况及其趋势。 渗漏水情况。 2.6.2建(构)筑物巡视建(构)筑物裂缝、剥落。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地下室渗水。包括渗漏水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2.6.3桥梁巡视 墩台、挡墙或梁体开裂、剥落情况。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墩台周围地面沉陷。 伸缩缝变化情况等。 2.6.4道路、地面巡视 地面开裂。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发生位置、发展趋势。 地面沉陷、隆起。包括沉陷深度、隆起高度、面积、位置、距墩台的距离、距基坑(或隧道)的距离、发展趋势。 地面冒浆泡沫。包括出现范围、冒浆/泡沫量、种类、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2.6.5河流、湖泊巡视 水面漩涡、气泡。包括水面有无出现漩涡、水泡、出现范围、发生位置、发展趋势。 堤坡开裂。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位置、发展趋势等。 2.6.6地下管线巡视 管体或接口破损、渗漏。包括位置、管线材质、尺寸、类型、破损程度、渗漏情况、发展趋势。 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进水。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位置、发展趋势、井内水量等。2.6.7工作基点巡视 工作基点人为破坏及自然下沉。第3章 监测点的布置地表点布设前,首先应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放出隧道轴线点,放样过程中轴线为曲线形状时每20m50m一点,直线形状时50100m一点。 3.1 监测点布置原则 3.1.1 盾构进出洞段地面监测点设置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盾构出洞段和进洞段100m范围内轴线点每35环布设 1 点;进出洞段剖面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为:在距洞口 3 环、6 环、10 环、25环、46环、66环、86环处各布置一沉降监测剖面,剖面各点间距分别为3m、3m、5m、5m、10m每排断面共计18个测点(轴线点除外,含共用点)。 3.1.2 正常段盾构监测点设置 盾构正常段每 5 环(6m)布设 1 点,盾构正常段每 25 环(30m)布设 1 组监测剖面,剖面各点间距分别为 3m、3m、5m、5m、10m,每排断面共计 18 个点(轴线点除外,含共用点)。地表点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间距和点数可适当调整。 3.1.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根据设计及有关规范,本工程监测范围为 2H,即在隧道边线两侧 20m35m范围内建筑物上进行布点监测。每幢建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连接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总投资14000万元)
- 化学吸附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总投资15000万元)
- 兰州快递外卖管理制度
- 电厂管理制度原则包括
- 网络科技行业:网络设备中液晶显示模块的认证要求
- 乡村驿站管理制度汇编
- 基于食品包装行业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报告
- 服饰销售管理制度汇编
- 网上售药管理制度
- IT行业软件开发岗位招聘实战指南
- 信息科消防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水土流失科普宣传课件
- 头皮抗衰课件
- 8.2 共圆中国梦 同步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气体深冷分离安全培训课件
- 创意美术培训课件下载
- 中式古风新娘妆课件
-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 (完整版)青骄第二课堂禁毒教育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 2025年陕西省中考物理真题(A卷)含答案
- 建设银行金融业务知识试卷含假币处理等多方面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