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读书壮游时期;35岁到44岁困守长安十年,是他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走向了现实主义,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45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有特征性,最为杜甫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外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怀。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娴静的风格。第一板块一、字音识记1干云霄(n) 2.干活(n)3荆杞(q) 4.辚辚(ln)5声啾啾(ji) 6.戍守(sh)7萧萧(xio) 8.点行(xn)二、词语释义1行人弓箭各在腰:从军出征的人2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妻子、儿女。耶娘,同“爷娘”3哭声直上干云霄:冲入云霄4行人但云点行频:点兵出征5便至四十西营田:即屯田,指戍边垦荒6去时里正与裹头:替征人裹头。唐代男子成丁则裹头巾,象征行成人礼7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代秦居华山以西,华山以东统称山东8禾生陇亩无东西:不成行列,意思是庄稼长得不好9役夫敢申恨:我哪敢说出心中的怨恨。役夫:行役之人的自称之词。敢,岂敢10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11生女犹得嫁比邻:同乡12新鬼烦冤旧鬼哭:烦躁愤懑三、名句背诵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身经“安史之乱”,目睹大唐由盛而衰,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一生颠沛流离。他擅长古体、律诗,风格沉郁顿挫,感情真挚,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全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故世称“诗史”。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二、相关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多次战争使兵力损失严重,朝廷乃大举征兵。杨国忠(当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遍野。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的。三、内容提要这首叙事诗,用行人问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写法借鉴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第一部分以人号马嘶、尘烟迷漫的喧嚣气氛开篇,引人探其原因。第二部分的倾诉苦衷进一步深化了第一部分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回应上文“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原因,前后辉映,相为补充。诗歌末尾的“新鬼烦冤旧鬼哭”,又照应了前半部分的“牵衣顿足拦道哭”,虚实相生,增加了悲剧的艺术效果。最后以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结尾,既写景又抒情,遥应开头的“尘埃不见咸阳桥”。叙述层次错落有致,舒得开,收得拢,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有机完美的统一体。2语言直白,通俗易懂通篇采用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反是生女好”、“租税从何出”、“古来白骨无人收”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再加上诗人采用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动听。重点揣摩1诗歌的开头描写了什么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父母妻子儿女哭送亲人出征的生离死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2“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中的“走”字,用得非常精当,试分析其妙处。明确一个“走”字,一是说明队伍出发得急迫,只能边走边说;二是说明送行的人依依不舍的心情。3内容上前后呼应,是这首诗叙事的一个特点。分别写出与“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相呼应的诗句。明确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生男埋没随百草);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4分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的作用,并找出本诗的“诗眼”。明确这两句诗起警策作用,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为本文的主旨。并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本诗的诗眼是“点行频”三个字,它一针见血地点出祸害的由来。正由于“点行频”,十五岁少年被征戍边,四十岁还得屯田守备;正由于“点行频”,才会战争连绵,血流成河;也正由于“点行频”,才造成千村万落人烟萧条。所以这三个字贯穿全诗,为本诗的“诗眼”。5请联系兵车行的最后四句谈谈你对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明确这四句主要写征夫战死边疆,不得归葬的悲惨下场。读来有种强烈的阴森凄惨甚至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这正是所谓沉郁顿挫的含义。杜诗多写国家人民的危难、悲苦,给人的感觉总是低沉郁闷,凄苦压抑,故后人以沉郁顿挫评价之。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试简要分析。明确寓情于事。杜甫善于将深刻的历史事件、人生经历用遒健形象的笔墨描写记录下来,主体的情感就渗透在其叙事的字里行间,显得比较深沉含蓄。这首叙事诗,无论是第1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的激切、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会在全诗之中。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哭声直上干云霄武皇开边意未已A至谷中森然干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刑天舞干戚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C东郭先生将此适中山干仕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D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我闻琵琶已叹息解析:例句中,“干”:冲,“已”:停止;A项中,干:冲,已:停止;B项中,干:兵器,已:已经;C项中,干:追求,已:医治;D项中,干:河岸,已:已经。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确实)知生男恶B烟涛微茫信(的确)难求C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讲信用)大义于天下解析:D项,“信”同“伸”。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解析:A项,妻子:古指妻子、儿女,今指妻子;B项,古指出征士兵,今指行路之人;C项,古指官府,今指县里的官员。答案:D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牵衣顿足拦道哭,_。(2)_,武皇开边意未已。(3)安得广厦千万间,_。(4)君不见,青海头,_(5)万里悲秋常作客,_。答案:(1)哭声直上干云霄(2)边庭流血成海水(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古来白骨无人收(5)百年多病独登台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_(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_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略。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_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三、语言表达7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三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反映杜甫的人格与创作。杜甫爱花,但不拈花惹草,而是借花木葱茏来抒发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杜甫爱鸟,_,_;杜甫爱酒,_,_;杜甫爱马,_,_。答案:但不提笼架鸟而是借百鸟飞鸣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礼赞但不花天酒地而是借酒入热肠来化解心中的千古悲愁但不溜须拍马而是借骏马奔腾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豪情壮志8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约定解释顺序
- 连衣裙选购合同范本
- 深圳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地暖简易合同范本
- 滴滴车主租车合同范本
- 网络采购水果合同范本
- 紫苏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快递订货合同范本
- 硫精矿采购合同范本
- 食堂厨师临时合同范本
- HG∕T 4281-2011 塑料焊接工艺规程
- 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思政标准
- 自考08257《舆论学》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HG20202-2014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定制家具工厂外包合同模板
- 中学舆情应急处置方案
- TD/T 1046-201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正式版)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门诊分诊知识课件
-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
- 放射人员辐射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