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昆虫学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昆虫学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昆虫学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昆虫学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虫学实习报告(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昆虫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从而了解昆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我国是一个森林虫害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对经济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对生态坏境造成一定危害。对昆虫的研究对林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其生态功能,我们可以一次为依据作出相应措施,防治森林虫害。在森林昆虫学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而实习就是其中途径之一。关键词: 樱桃病害 昆虫种类 虫害症状 如何防治实习目的及要求:(1) 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森林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森林昆虫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熟悉各类森林虫害特点,对所采集的昆虫,能通过内业工作,学会制各类标本,并鉴定出种类。同时要求对一些常见的虫害状有所认识,通过对虫害发生现场进行详细观察、取样分析、提出解决虫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外业和内业。外业阶段包括森林昆虫调查及昆虫标本的采集。内业包括森林昆虫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昆虫种类的鉴定、森林昆虫调查结果的分析、实习报告的撰写等。另外老师对实习地树种的病害也纳入实习报告内容。实习过程:实习为期两天,第一天是外业,主要是对实习地昆虫的调查及采集。第二天是内业,主要是对采集的昆虫制作标本与保存、昆虫种类鉴定、昆虫调查结果分析等。我们小组实习地为纯林树种樱桃。通过对林地树种的病害进行调查后,我们基本确定樱桃林的病害种类有:樱桃流胶病、樱桃花叶病、樱桃黄化病、樱桃腐朽病、樱桃叶线虫病。从采集的标本来看,林地的昆虫主要有:螳螂、竹节虫、天牛、八角钉、蜻蜓、蛾类、蝶类、蜂类、金龟子、蝗虫、螽斯、豆娘等。(一)林地樱桃树病害:1.1樱桃流胶病1.1.1樱桃流胶病是樱桃的一种综合性病害,发生极为普遍,发病原因复杂,很难彻底根治。树体流胶造成生理代谢失调,枯枝严重是导致整株数死亡。 此病多发生于主干和主枝处。初发期感病部位略膨胀,逐渐溢出柔软、半透明的胶质,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胶质逐渐呈黄褐色,干燥时变黑褐色,表面凝固。严重时树皮开裂,其内充满胶质,皮层坏死,营养供给受到影响,导致生长衰弱,叶色变黄。 1.1.2防治方法:田间管理1.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逆性;2.客土定植; 3.尽量避免造成伤口;4.保护树体,生长季节应当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并且注意尽量减少对树体的机械损伤。重视自然灾害后的树体保护,尤其是在冰雹后对树体的保护。在冬春季枝干涂白或涂抹防冻剂,防止日灼和冻害;5.改善土壤,及时中耕松土,排水防涝,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药剂防治1、涂抹防治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并用刀划几道,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溃腐灵5倍液+渗透剂如:有机硅等,涂抹即可(注意涂抹面积应大于发病面积的1-2倍),严重间隔7-10天再涂抹一次。涂抹的最适期为树液开始流动时,此时正是流胶的始发期,发生株数少流胶范围小,便于防治,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以后随发现随发动人力涂抹防治。 2、药剂喷施防治:生长季适时喷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靓果安600-800倍液+渗透剂进行预防。在流胶病爆发高峰前期结合当地病害情况喷靓果安600-800倍液(必要时加渗透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1.2樱桃花叶病1.2.1樱桃花叶病是一种全株显症的病害,染病植株从上部叶最先显症,出现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症状,严重的叶片皱缩畸型。病株生长衰弱,节间缩短,全株矮化。1.2.2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在调运球茎中要细致检测,发现带病毒球茎要销毁处理。 2、生产中采用经茎尖处理培养的组培苗。 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种植地应远离病毒其他寄主的种植田,以防相互传染。 4、对切花用具及进行操作的人手要用3至5的磷酸三钠或热肥皂水进行消毒。5、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消灭传毒的媒介昆虫(如蚜虫叶蝉)。 6、在植株生长季节,喷施3至4次植病灵或病毒A500 倍液。1.3樱桃黄化病1.3.1樱桃黄化病有的是由于线虫、细菌类、病毒、支原体(Mycoplasma)等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 黄化病病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缺铁性黄化,新叶发黄,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此外缺硫、缺氮以及光照过强、浇水过多、低温、干旱等也会引起叶片黄化。类菌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也会造成黄化病。1.3.2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叶蝉等病源传播介体;2.改进繁殖方式,避免通过嫁接等方式传播;3.采用无毒母株繁殖;4.药剂防治:采用四环素、叶六素叶面肥等药剂治疗。 1.4樱桃腐朽病1.4.1樱桃腐朽病发生在活立木和基干和基干的心材上。 腐朽初期病害部位变成淡褐色至暗褐色,后随腐朽程度的加深逐渐褪为白色,在其周围产生黑色线纹,最后朽木变成典型白色腐朽。4.2.2防治方法:适地造林,提高造林技术。及时抚育,人工修枝忌伤树皮。幼、壮林内的子实体应尽早采收掩埋,防止传播与传染。适当进行卫生伐,除去病腐木、枯立木和倒木。1.5樱桃叶线虫病1.5.1樱桃叶线虫病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受线虫侵染的叶片,侵入点处很快变褐。以后褐色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最后,叶片卷缩,凋萎下垂,造成大量落叶。花器受侵染后,花不发育,即使开花,也长得细小畸形。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发病严重植株,开花前即枯死。1.5.2防治方法:(1)利用线虫病被动传播为主的特点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利用植物线虫在不适宜的寄主上难以繁殖的特点,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利用大多数植物线虫有在土壤中的生活史的特点,用化学药剂处理土壤;进行种子汰选和种苗的热处理;通过轮作、秋季休闲、翻耕晒土、田间卫生等耕作措施破坏植物线虫存活的适宜条件,以及利用天敌控制等。(2)植物可由多种因素被引发各种病害,相较于以往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因其具有安全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的应用主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林地虫害2.1蝗虫: 2.1.1所谓蝗虫,就是我们俗称的“蚱蜢”,是一种群居性的生物,属蝗科,是直翅目昆虫,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咀嚼式口器,以植物叶片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喜旱怕雨,蝗虫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卵、若虫、成虫)。卵产于土中,若虫和成虫在地上生活。稚虫和成虫相似,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可以辨别物体大小,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大陆沙漠地带分布的蝗虫,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使其路过的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而且一旦食物耗尽,在蝗虫的集团内也会发生同类相残的情况。不过,近年来农药大量地使用使得蝗害的发生频度降低了。 2.1.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2、生物防治在蝗灾区,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3、药剂防治大面积使用药剂防治蝗蝻应掌握蝗虫在3龄以前。用75%马拉硫磷乳油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飞机防治每亩用6070克;地面喷雾,每亩用75克,或用45%马拉硫磷乳油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75100克,或20%敌马合剂,每亩用100克或1.5%林丹粉剂,每亩用1.52千克喷粉。(以上防治方法来自百度)2.2金龟子:2.2.1金龟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油炸豆、瞎了碰,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成虫体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触角鳃叶状,由911节组成,各节都能自由开闭。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前翅坚硬,后翅膜质。全世界大约有超过26000种,我国约有1300种,它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了为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外,还为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可以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发现。不同的种类生活于不同的环境,如沙漠、农地、森林和草地等。幼虫多生活于土中,以土中有机物为食,成虫食性各异,有的以植物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为食,有的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有以粪便为食者。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有的种类还有拟死现象,受惊后即落地装死。 金龟子夏季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根旁土壤中。幼虫乳白色,体常弯曲呈马蹄形,背上多横皱纹,尾部有刺毛,生活于土中成虫一般雄大雌小,危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主要危害大豆、花生、甜菜、小麦、粟、薯类等作物。老熟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金龟子为完全变态。金龟子防治方法:2.2.2成虫防治: 1、物理措施:在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其趋光性,在灯下放置水盆,水中滴入一些煤油,进行诱杀 2、生物防治: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采取摇动树枝,当成虫掉落地上时,人工捕捉收集处理;果园里放养鸡鸭,保护果园的鸟类、青蛙、蛇、寄生蜂等天敌,利鸡鸭和天敌捕食 3、可在圃园周围重伤蓖麻,这是由于金龟子喜食蓖麻叶,而蓖麻叶中的蓖麻素有毒,可杀灭金龟子 4药剂防治 可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剂毒杀金龟子,比如讲可施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或撒甲敌粉等蛴螬防治: (1)土中拌药 在幼虫2-3龄期时,在树下撒地虫灵 (2)树下灌药 可施用氰菊酯乳油2.3天牛类2.3.1目前全世界已知天牛种类种类超过2万种,分布广,危害普遍,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虫钻蛀到树干中,影响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 降低木材质量, 严重时会使树木枯死。有些成虫取食花粉,嫩枝、叶、根、皮及果实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3.2防治措施:1、 宏观控制措施 根据一些天牛寄主种类、传播扩散规律,在造林、建果园、桑园、绿化设计是,一定要考虑同类寄主树种种植在一起。2、 检疫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主要靠人为运输传播,检验是否有天牛产卵痕,入侵孔,羽化孔,虫瘿,虫道、和粪屑等,并按检验操作规程处理。3、 林业措施 适地适树,避免营造人工纯林,定时清除树干上的萌生枝,减少主干危害。对其产卵盛期实施的施肥浇水,可杀灭其大量幼虫或虫卵、对于次期性天牛采取两伐三净的措施,对所有种类天牛均有效。2.4八角丁2.4.1生活习性:为桑褐刺蛾幼虫,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l一39mm,全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2.4.2防治方法:(1) 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2) 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3)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谢花期喷洒青虫菌,每g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如能混入03茶枯或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此外可喷白僵菌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9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2.5蝶类2.5.1形态特征:虹吸式口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5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2.5.2病害症状: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幼虫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大型的种类多为裸栖,很多种类有隐栖的习性,如卷叶、折叶和缀叶成巢等。有的种类还会结鞘或吐丝结网等。有的钻入植物组织为害,潜食叶肉,钻蛀茎干;有的侵蛀芽、花、种子等组织中,有时还能引致虫瘿。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虫咬食植物根部,成为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仓储粮食、物品或皮毛的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2.5.3生活习性:1变态类型:完全变态,蛹为被蛹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铃虫等。虽然没有鞘翅目多,但从经济价值上讲,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目。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虫如吸果叶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成危害4成虫多具趋光性(蓝紫光-灯诱)、趋化性(如糖醋液诱杀),有的具迁飞习性(黏虫等)。2.5.4防治方法:1、行为干扰和诱杀相结合的昆虫性信息素的合理利用。性信息素在害虫的测报中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研究和初步的应用显示,其在害虫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2、 低毒高效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被称为第三代农药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由于具有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特别是以米满、美满为代表的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和以抑太保为代表的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完全改变蔬菜害虫治理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格局。3、以Bt和多杀菌素为代表的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的使用是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选择的首选。新型生物农药-多杀菌素的推出,丰富了理想生物农药的供选品种。因其良好的防效和相对的广谱性,多杀菌素的进一步开发使用,将有力地提高蔬菜害虫治理中生物农药的比重。4、生物防治;可以引种寄生昆虫或细菌病毒等对蝶类害虫进行消灭。2.6蜂类2.6.1形态特征:(1) 头部:头部明显,正面观横形,有时几成球形,颈部细小,可自由转动。触角形状多变化,有丝状、棒状、膝状、栉状和扇状等,通常以雄性为发达,多为13节,雌性较短,多为12节,少数种类节数减少到68节。复眼1对,较发达,位于头部两侧。单眼3个,位于额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数种类单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为咀嚼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构造以及下颚须和下唇须的节数、形状、长短常可作为分类特征。蜜蜂总科的口器为嚼吸式,下颚、下唇延长成喙,用以采食花蜜。(2) 胸部:胸部包括前、中、后胸及并胸腹节。前胸一般较小,横形或不明显。头与前胸之间有颈,有的前胸前缘明显锋锐,将前胸与颈分开,有的前缘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无沟缝,有的则有1对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纵沟,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长或具叉状突起。并胸腹节是由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状、大小、长短、倾斜度等变化很大。许多种类(细腰亚目)腹部第2节缢缩成细柄状,称为腹柄或“腰”。多数种类都具有两对正常的膜质翅,且前翅显著大于后翅,仅少数种类的翅退化或变短。前翅前缘通常有翅痣,其形状多有变化。多数种类的翅脉较复杂,纵脉多愈合或变形,并与横脉围成若干翅室。对脉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学者意见不一,较常用的为康氏系统(Comstock和Ross系统)。有的种类翅脉极为退化,翅脉在膜翅目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胸足3对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种类的转节为2节;有的前足腿节膨大,如肿腿蜂;有的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种类;蜜蜂总科的后足则特化成携粉足。跗节25节,末端具爪1对。(3) 腹部:腹部通常l0节,少的只可见34节。细腰亚目的第1腹节已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节通常很小,或呈柄状。雌虫第7、8节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极度特化,适于锯、钻孔和穿刺等,同时有产卵、蜜刺、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动物寄主食物的功能。产卵器的形状变异很大,有的呈长针状,有的呈短锥状,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有的只作为防御器官而已失去产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节腹板及生殖节组成,生殖节主要包括生殖突基节、阳茎、阳茎腹铗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隐藏于体内,一般种间变异很大,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4) 幼虫:根据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将膜翅目幼虫分为两类。一类为蠋型幼虫:体型近似鳞翅目幼虫。即体表通常有毛斑,头部骨化程度强,上颚强大,具触角及下颚须,常有侧单眼,除胸足止常发达外(少数退化),还具腹足。与鳞翅目幼虫的主要区别是,腹足数目在6对以上(如叶蜂类为68对),无趾钩。蠋型幼虫多营自由生活,植食性。第二类为无足型幼虫:如腰亚目的幼虫。体无色斑,无足,头部骨化弱,口器及触角退化,触角柔软不分节,下颚须乳突状,上颚弱,无单眼。多营寄生或拟寄生生活,或生活于由母蜂准备好的饲料中或由工蜂喂食,少数在寄主植物上造成虫瘿。2.6.2生活习性及虫害症状: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1代4月中旬至6月中旬,2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初孵幼虫不食不动,57天后,才开始爬行觅食。幼虫有群居性,常几条或十余条幼虫围绕一枚针叶,白上而下啮食,食量很小;3龄后食量增大,有的取食整枚松针,有的仅以针叶的中部啃断取食。在危害盛期,取食叶不足时,能转株转枝取食。一般一枚针叶只有一条幼虫,幼虫老熟时,开始分散,不取食,到处爬行,寻找结茧场所。幼虫受惊后,头昂尾举呈舟形,或身体收缩,口吐黄绿色的粘液,以示御敌。幼虫喜光,常爬至林缘和树冠向阳部位的枝叶上取食。幼虫老熟后,爬行至枯枝落叶层或树皮缝中结茧化蛹,以树冠垂直投影以内的阳面地被物中结茧数量最多。结茧后的幼虫,常遭天敌的寄生和病菌感染。成虫喜产卵于树冠阳面近枝梢先端的针叶上,一枚针叶上可产卵523粒,排成一行。2.6.3防治技术:1营造针阔混交林,并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提早郁闭成林。防止过度修枝和间伐,郁闭度保持在07以上。适当问伐部分衰弱木。2生物防治。幼虫危害期,用浓度为253亿孢子毫升的苏云金杆菌喷杀幼虫,防治效果很好。另外,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与食虫益鸟,可抑制害虫发生成灾。3人工捕杀。根据幼虫喜群居的习性,在幼虫3龄前,组织群众直接捕杀或用竹竿击落幼虫,使其得不到食物而饿死。其次,在虫茧期,人工收集地面枯枝落叶层中的虫茧,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代虫口数量。4药剂防治。对地势较缓、水源方便的松林,在幼虫期使用速灭杀丁2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很好。对集中成片、郁闭度较大的松林,施放敌敌畏烟剂熏杀幼虫,每亩用量l公斤,即一个烟包,或配用烟雾剂:柴油6公斤+氯氰菊酯2.7螳螂2.7.1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螂、 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2.7.2形态特点:螳螂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2.7.3生活习性: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内链。中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是食肉性昆虫,无虫害特点。是天敌昆虫,无防治方法2.8竹节虫2.8.1竹节虫,学名 Gongy10pus adyposus Brunner,无脊椎动物,属有翅亚纲,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体长而大,为中型或大型昆虫,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260毫米。前胸节短,中胸节和后胸节长,无翅种类尤其如此。当竹节虫6足紧靠身体时,更像竹节,喜爱灌木和乔木的叶片。有翅种类的翅多为两对,前翅革质,狭长,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分布湖北、云南、贵州等省2.8.2形态特征:形状细长似竹节,中至大型,体长10-30毫米,绿色或褐色。头卵圆形略扁,下口式。复眼小,卵形或球形,稍突出,复眼内侧有单眼3或2个或无。触角短或细长。前胸短,背板扁平。中、后胸长,后胸与第l腹节紧密相连。具翅,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有的品种l对或无翅。足细长或扁,前 足在静止时向前伸长。产卵器不发达。有1对不分节的尾须。竹节虫目昆虫通称为竹节虫,体形较大或中等,一般体长330厘米,最大可达55厘米,为现生昆虫中体长最大的种类。竹节虫,有翅种类翅多为两对,前翅革质,多狭长,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模拟植物枝条,少数种类身体宽扁,鲜绿色,模拟植物叶片,翅宽扁,脉序排成叶脉状,腹部及胫节、腿节亦扁平扩张。身体延长呈棒状,看上去很像竹节(如竹节虫)或阔叶状,看上去很像竹叶(叶修)。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头小,下口式。触角长丝状,多节,亦有短形的。口器为咀嚼式,复眼小;单眼为2一3个,或缺。2.8.3生存状况:竹节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大约有20多种,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是森林的害虫,有的种类还危害农作物。竹节虫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2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仅有20余种,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竹节虫简称“虫脩”(合成一字,xi)。如瘦虫“虫脩”、棉细颈杆“虫脩”和东方叶“虫脩”等。 竹节虫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于高山、密林和生境复杂的环境中,有典型的拟态和保护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其中竹节虫极似树木的细枝,而叶螨极似树木的叶片。平时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为食。成虫也能越冬,多不能或不善飞翔。2.8.4危害:竹节虫植食性,可以危害植物,尤其在大洋洲有几种竹节虫往往大批发生,食害尤加利树叶。中国亦有为害栎类树木,致成灾害的报道。2.8.5防治方法:1、林业防治加强现有林抚育管理,及时间伐修枝或增加林地郁闭度和植物种类;设法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地自控能力。2、人工防治36龄若虫和成虫有假死性,可以人工振落捕杀,或利用旁晚成虫大量下树时进行捕杀。3、生物防治 加强保护利用天敌,如鸟、蛙、螳螂、蚂蚁、蜘蛛等。越冬前后利用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晚喷洒白僵菌粉,每亩用量1kg。4、化学防治 应用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5000倍液,或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14龄若虫。郁闭度早0.6以上的林分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若虫和成虫。2.9蛾类2.9.1形态特征:蛾类是昆虫纲鳞翅目一类昆虫的通称。属完全变态昆虫。成虫触角有鞭状、丝状、羽状、纺锤状等,因种而异。有单眼,腹部宽阔。常夜间飞行,静止时四翅平放。蛹常具茧。幼虫体表有毛,多为植食性。如麦蛾、菜蛾、夜蛾、天蛾等。 蛾类同蝶类共同组成了“鳞翅目”。这个目的识别主要根据:(1)有两对膜质的翅,横脉少,翅、身体及附肢上满生鳞片。(2)上颚退化或消失,口器主要由下颚形成一个虹吸状的口吻。(3)完全变态(及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4)幼虫蠾形,头部有傍额片,腹足具趾钩。 2.9.2生活习性:蛾类属于昆虫纲中之鳞翅目。植物提供多种蛾类幼的食物来源,蛾类的幼虫及成虫也是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食虫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链。蛾类多在晚间活动,视觉及嗅觉甚佳;口器呈曲管式,常卷置于头前,以吸食花蜜、果汁、树汁及其他腐汁为生;幼虫多以植物叶片或植物产品为生,成为农林作物的害虫;也有少数为益虫,能为植物传播花粉及为人类提供衣物原料。2.9.3防治方法(1)严格苗木检疫,对调出和调入的苗木,应逐株检查,将带有虫瘿的苗木销毁。(2)在成虫羽化期间用性激素进行诱杀。(3)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在杨树根茎处涂环或蘸棉球堵虫孔,毒杀幼虫。(4)保护天敌,招引啄木鸟。(三)总结: 森林昆虫学作为我们林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研究昆虫的一系列特性对林业、农业以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意义。在本学期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周后,学校提供了一次与昆虫们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它们。我们小组实习地树林为纯林樱桃林,在这片林子里我们选择了四个样地对林地病害及虫害进行调查,还采集了林地的昆虫做标本,大家都工作认真且热情万分,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一些新的体会:1.理论知识加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不明昆虫和虫害症状,这让我们心里产生疑问,我们只有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从而发现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这次实习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昆虫有了更深的认识,跟以往有了不同的注解。对昆虫形态、栖息地、生活习惯都了解了不少。不再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视觉上的印象。2.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之前,出了几次试验课外,我们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包括在试验课上也只是对已有的昆虫标本进行观察识别等,实践性并不强。只学理论知识真的不够的,只有在实际中的认识才深刻,才更容易掌握。正所谓理论结合实际。没有实际上的应用,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话。而这次实习可以让我们一展身手,通过外业和内业的锻炼,让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不少,同时还对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3.思想上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不光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在外面走动对心境也有一定影响。平时上课期间多数时间都在寝室或教师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