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doc_第1页
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doc_第2页
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doc_第3页
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doc_第4页
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新生儿斜颈位的全面解析新生儿斜颈指的是1岁之内的婴儿发生脖子歪斜的现象,新生儿斜颈虽然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但在接受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很好的矫正。新生儿斜颈的发生率根据不同文献的记载,为0.3%1.9%之间。大部分的新生儿斜颈发现于出生后3个月内,而在这些婴儿当中,约有1/5是暂时性的姿势性斜颈。姿态性挤压胎儿在子宫内的最后两三个月时,因为姿态性挤压造成了暂时性的斜颈外观。这些婴儿除了脖子歪斜以外,并没有明显的颈部活动受限或是固定性变形的状况。这样的婴儿在出生后随着自主性肌肉的发展,到两三个月大时已经可以自主地控制头颈部的肌肉,也不会再有斜颈现象的产生。倾斜的表现症状较轻的新生儿斜颈,大多只是单纯的“肌肉挛缩”,造成颈部活动不便。症状较严重的可能合并有颅骨及颈部脊椎的原发性畸形,造成头颈部产生倾斜。而较大的婴儿有可能会因为神经病变、头颈部感染甚至肿瘤病变而造成斜颈。不同斜颈不同原因造成新生儿斜颈的原因相当多,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类:1.肌源性斜颈这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约占了90%以上。主要是因为颈部的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颈部歪斜。若是右侧的挛缩,则婴儿的头部会倾向右侧,而下巴则斜向左侧。至于胸锁乳突肌为何会挛缩,文献上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是婴儿生产时,此肌肉受到伤害,造成肌肉内部出血,进一步使得肌肉纤维化而挛缩。而另外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因为胎儿在妈妈子宫内的胎位不正,造成肌肉或者是血管的压迫,使得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而挛缩。2.骨源性斜颈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婴儿的2%,指的是因为骨骼的畸形所产生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一些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的变形或不稳定,这都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这类的斜颈有时会合并有脑干或颈部脊椎神经受损的情形。3.神经源性斜颈这是极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椎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特别要注意是否形成肿瘤压迫神经或相关肌肉。这类斜颈通常不容易诊断出来,经常会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Tips留意髋关节问题要特别注意的是,斜颈婴儿当中有8%20%同时合并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所以检查这些婴儿时,除了要注意颈部肌肉挛缩的问题外,一定还要仔细评估髋关节是否正常。4.其他另外,感染、眼部病变(眼球活动不良或斜视)等也会造成斜颈外观的产生。留意宝宝头部姿势在日常生活中,爸妈如果多注意宝宝头部的姿势及头部的活动情形,就可以及早发现斜颈的问题。特别是在帮宝宝喂奶、洗澡或逗弄玩耍时,更是观察的好时机。若宝宝头倾向一侧,但是爸妈可以轻松地把宝宝的头倾向另一侧,不会有紧绷或是卡住的情形,这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斜颈”,爸妈不必太过担心,大部分的宝宝都会自己恢复正常。求助小儿骨科门诊如果爸妈发现宝宝经常头部歪向同一侧,无法歪向另一侧,或颈部肌肉有肿块,肌肉紧绷,或是爸妈跟躺着的宝宝玩耍时,爸妈移到宝宝的另外一边,结果发现宝宝的头无法转过来继续玩耍,这时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有比较严重的斜颈症状。建议带宝宝到小儿骨科医师门诊做进一步的评估,确认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先检查再拍片一旦诊断出斜颈之后,医师就会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找出造成宝宝斜颈的原因,接着才能根据病因建议适当的治疗方式。通常医师会先检查胸锁乳突肌是否有挛缩的情形,肌肉内是否能够触摸得到肿块。如果有,可能就是肌源性斜颈。医师若怀疑是骨骼或关节上的问题,则会进一步安排颈部的X光,来检查头颅底部及颈部脊椎是否有异常,以判断是否为骨源性斜颈。若怀疑是神经源性的斜颈,则必须安排脑部及颈部脊椎的电脑断层摄影或核磁共振摄影,来确认是否有神经病变的产生。另外,若宝宝有发烧或头颈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情形,则要怀疑是否为头颈部感染造成的斜颈。治疗治疗方式会因造成斜颈原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肌源性斜颈一开始通常是复健治疗,利用拉筋的方式,让头部往健康的那一边倾斜,逐渐拉开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宝宝的生活环境也要做一些调整,来诱导宝宝自动自发地转动颈部。例如,若宝宝是右侧斜颈的话,头会倾向右侧而下巴则斜向左侧。这时我们可以将婴儿床靠在墙壁旁边,而宝宝躺在床上时,他的左侧就靠着墙壁。当宝宝听到房间有声音,想要转头向右看一看房间的情形时,他就必须用力把头倾向左侧而下巴斜向右侧,这样自然就会达到拉筋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可以把宝宝的玩具放在他的右上方,当宝宝想要看玩具时,他就必须用力把头会倾向左侧而下巴斜向右侧,这样也可以达到拉筋的效果。骨源性斜颈根据骨骼关节变形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可以接受复健治疗。有些颈部脊椎不稳定的婴儿,若贸然接受复健拉筋治疗,容易造成颈部神经受损。若是神经源性斜颈或是感染造成的斜颈,可以先用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必须考虑手术治疗。先治疗再手术若持续复健治疗6个月仍没有明显的改善,或是虽有改善,但仍有明显的头颈部倾斜或脸部两侧不对称的情形,此时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斜颈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肌源性斜颈 主要的手术方式是胸锁乳突肌筋膜切开术或是胸锁乳突肌延长手术。手术的伤口12厘米,不但能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也不会造成不美观的状况。头颈部感染造成的斜颈 抗生素治疗若没有明显的改善,就必须考虑用切开引流手术,以彻底去除感染源。神经性斜颈 也是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而有不同的手术方法。骨源性斜颈 必须针对有问题的骨骼或关节做处理,有时做截骨矫正手术可矫正变形,有时还必须做骨骼关节融合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斜颈治疗的预后,跟斜颈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肌源性斜颈,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通常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只靠复健拉筋也能痊愈。若在宝宝3个月大前就诊断出斜颈并开始治疗,则几乎所有的宝宝不需手术就能痊愈。若36个月之间才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则有2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若6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有7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若大于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几乎100%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所幸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不错的预后结果。不过,骨源性及神经源性的斜颈预后就没有肌源性斜颈这么好。有时为了让骨骼关节稳定而做的关节融合手术,反而会造成头颈部僵硬的后遗症。但无论如何,尽早发现斜颈并开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越早治疗则治疗方式越简单且治疗效果越好。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新生儿斜颈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斜颈,而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这需要专业的医师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最适合。新生儿斜颈的治疗是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而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需要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持续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一、儿童康复 手术后病儿睡觉时取仰卧位,下颏向患侧,枕部向健侧,并用棉垫和洁净的小砂袋固定头部于上述位置。清醒时才用支具固定和手法扳正交替进行,手法扳正时须将下颏转向患侧,并逐渐把它抬高,同时把头偏向健侧;每日34组,每组30个持续半小时,每组间隔1.52小时,持续3周。琪琪出生后,吃和睡都非常好。在他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妈发现宝宝的头有点睡偏了,妈妈以为宝宝喜欢脸冲着阳光,于是给他转了一下,谁知宝宝依然是左侧偏头睡,如果趁宝宝睡着搬动他的头,宝宝马上哭起来。后来妈妈发现宝宝的右侧颈部,有一块突起,硬得像骨头,而左侧就没有。妈妈紧张起来,于是赶紧带宝宝到儿童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妈妈吃了一惊斜颈。斜颈信号只要细心观察,判断斜颈一点也不难。下面的几点宝宝若是有,妈妈就该注意啦!1. 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2. 颈部出现硬块;3. 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4. 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斜颈为何缠上宝宝怀孕时:有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存在胎位不正,小脖子就是歪歪的,这就导致宝宝出生后就存在斜颈。生产时:有些宝宝斜颈是出生时造成的。婴儿的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比如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产、剖宫产和产钳牵拉等。颈部的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出现血肿,最后血肿纤维化,使肌肉挛缩变短。这种损伤多是一侧,这样就使颈部两侧肌肉长度不等,力量不均,导致患儿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缩一侧。2个治疗关键期颈部你能摸到的“硬骨头”,实际上是肌肉的纤维化,纤维组织通常是身体在修补受伤部位用的。纤维化的肌肉不能正常收缩放松,除了失去功能以外,还限制了颈部的运动,使两侧肌肉发育不对称。别以为这是小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大的问题就来了!6个月因为一直睡同一侧,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致不可挽回。2岁以内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纤维化的肌肉。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居家斜颈纠正法如果发现宝宝斜颈比较及时,在家就可帮助宝宝,往往通过居家护理宝宝就能痊愈,避免手术。捏揉局部肿块让宝宝侧卧,患侧在上,背朝妈妈,妈妈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肿块,顺着硬条肌肉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后由下向上反复捏揉2030次,并逐渐加大指力,捏揉约10分钟,手法及指力适当时肿块会变软。再捏住包块,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拨动,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睡觉纠正睡觉用与畸形相反的体位,如果宝宝不爱往畸形侧歪头,可以让宝宝侧身睡,母亲坐位横抱宝宝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毛巾热敷当宝宝睡熟后,把小块方巾在50水温的水中浸一下,然后拿出拧干水,敷在脖子的突起的肌肉上。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用热水袋敷也可以,但注意皮肤上垫一块干毛巾,热水袋温度在50左右,摸起来比皮肤温度稍高些就好。玩具逗引宝宝往往对新事物感兴趣,当给宝宝玩玩具时,用玩具吸引婴儿将头部转向与畸形相反的方向,或者发出声音、叫宝宝名字,让宝宝寻找。手术复杂吗?假如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仍无效,1岁以后仍有明显硬化的颈部肌肉,那就要考虑手术。手术本身相当简单,只是将纤维化的肌肉切开或部分切除,宝宝只需住一个晚上,隔天即可出院。基本上,1岁多的宝宝手术后恢复相当快速,头部马上就可以转来转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别的治疗,几个月内即不再有头部歪斜的现象,脸部及头部的变形也会完全回复正常。如果2岁以后才开刀治疗的话,则手术之后头部仍会有习惯性的歪斜,此时还需要物理治疗,以及45个月颈圈的矫正,头才会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然而头部及脸颊的变形,有时还是无法回复到正常。妈咪经验 小游戏治愈斜颈 悦悦妈妈我家宝宝在出生不到1个月,我就发现脖子有问题,看过医生,医生说是斜颈,比较厉害,自愈的可能性不大,1岁多可能要手术,但仍建议我平时给宝宝揉揉,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眼斜、肩斜的问题。回家后,我按着医生的方法揉,发现宝宝很不耐烦。怎样能让宝宝主动活动脖子呢?一次,无意中一块红丝巾掉在了宝宝脸上,宝宝手舞足蹈,以为我是和他玩呢!于是我每天和他玩几次丝巾盖脸的游戏,因为他的脖子也会转一转。此外,我让1个多月的宝宝趴在床上,我发现他也会主动扭动脖子,于是练习又多了一项。到了宝宝3个多月时,我发现宝宝脖子上的硬块没了,抱起宝宝,他的脖子也有力量了,斜颈就这样在我的照顾下悄悄溜走了。文/Amy 指导专家/香港国际医务诊所儿科医生 陈英把握黄金期 善用物理治疗6招民间传统观念上,以为这种病可不管它,长大后自然会好,事实上的确有一小部分会自然消失,但有些却可能因为这种延误,而导致脸部两边发育大小不对称、颜面变形、颈椎弯曲及头骨变形等后遗症;因此,正确认为这种病的治疗,并把握时机就显得相当重要。轻度或中度的斜颈症,经过复健治疗,在一岁以后如果仍有残余的头部倾斜且颈部转动仍然受限制,也应该考虑手术切断已失去弹性的胸锁乳突肌,以期小婴儿能有正常的头颈部发育。物理治疗方面,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种方式:1.热敷:可使颈部肌肉放松。2.超音波:为深层热治疗,可帮助患侧纤维化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并软化硬块组织,一般建议56个月大时才施行。3.深层摩擦按摩:按摩时的方向必须和肌肉纤维走向相垂直,可轻松张力过高的组织,但不可太过用力,以免触压到婴儿的喉咙及气管而造成不适。4.被动牵拉运动:目的在于拉长患侧缩短的组织,并增加侧弯和转动的角度;治疗时可采仰卧,先固定宝宝肩部,将脸转向患侧,再侧弯至对侧。5.主动运动矫正:对侧的肌肉力量训练,以加强肌力入平衡反应。并利用声音或玩具做视觉吸引或翻正反应,诱发头转向患侧或侧弯至对侧。6.正确的姿势摆位训练:喂奶时由患侧边喂食、携抱时抱在宝宝会将头转向患侧边的姿势、玩具放置患侧、将床靠墙(墙于宝宝健侧边)让光线来源在患侧边、俯卧头转向患侧,也可头圈固定以维持良好的正中姿势。注:以上治疗方式除超音波外,皆可经由物理治疗师指导后,家长在家中自己执行,以增加疗效。Beware你家宝贝的头总是歪一边吗?如果有此症状,要当心宝宝是否有斜颈症的问题。大多数斜颈宝宝经由物理治疗及做好家长的卫教后,皆有不错的疗效。家长若能多多费心,将能使斜颈症对宝宝的影响降至最低。浅谈小儿斜颈症斜颈症是婴儿常见的先天性异常之一,基发生率约千分之四,有此症的婴儿在刚出生并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是在出生的一、二周以后,在胸锁乳突肌上摸到一个坚硬、不痛且呈纺锤形的肿块,大小约一至三公分长,幼儿的脸总是朝向对侧。由于头长期偏向一侧,又因重力关系而造成颅颜面发生生长畸形,患侧前额骨和对侧枕骨变为扁平、患侧的颜面变宽,即所谓的“扁头畸形”。其次是患侧下半边颜面发育不全,大约在八个月大时即可发现,不过一般在三至四岁时,才会变得很明显。当小孩走路时,身体会代偿性提高患侧肩膀来保持眼睛水平,久而甚至造成颈或胸椎侧弯。引起婴儿颈部肌肉硬化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据推测可能和胎位不正有关连。有可能是因为肌肉缺血或是肌肉受伤所引起。由于这些婴幼儿出生时外观看不出有任何异样,饮食、排便及生长完全正常,病情有时容易遇到忽略。Help!宝宝的头老是歪一边有病吗?如果你观察到宝宝的头总是歪歪的,或脸只喜欢朝一边看,甚至脸蛋好像两边不对称,必须小心是否患有斜头症,应该医师放进一步评估。小儿斜头的原因可能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造成的肌肉性斜头。*先天性斜视引起续发姿势性斜头。*骨性斜头:如寰椎一枢椎一颅骨异常,或半颈椎症等骨骼异常所造成。*不正常肌肉强力反射造成,如脑性麻痹儿童,因不对称张力颈部反射亦会造成斜颈。*急性感染造成第一、二节颈椎脱位,也会以斜颈表现。左述状况中,又以肌肉性斜颈最常见,其典型症状以右侧肌性斜颈为列,宝宝头颈倾向右侧(即右耳较贴近右肩)、脸转向左侧;反之,若为左侧先天性斜颈,即头颈倾向左侧、脸转向右方。如患侧为右边,在右侧的脖子上可发现肌肉较紧,甚至可摸到肿块。如果不治疗,有的孩子可见到两侧脸部不对称、眼睛一边大一边小。透过检查 正确诊断小儿斜颈1.理学检查:医师可以触诊方式检查胸锁乳突肌是否有张力较强或局部肿块。2.X光检查:可使用X光排除骨骼性问题。3.超音波检查:以超音波扫描胸锁乳突肌是否有纤维化及其纤维化程度,在超音波检查通常可将结果分为四型:第一型:假性肿块,可在超音波下评估其肿块的大小第二型:弥漫性纤维化并有正常肌肉组织第三型:完全弥漫性纤维化第四型:案状纤维化医师会依类型不同订定治疗计划,通常第三型、第四型斜头可能需要开刀;对于第一型及第二型斜头,复健治疗通常有良好疗效,每三个月至半年以超音波追踪其纤维化肿块是否散开、患小或是转型。患有斜颈症的婴儿,只要患部肌肉的病变程度不是很厉害,百分之八十均可靠复健得到完全的治疗。但另外约百分之二十纤维化较厉害的病例,就得靠手术矫正了。目前对于是否应该手术治疗,基本上有下列方法做判断参考:(1)超音波检查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部位和程度;(2)颈部可转动的范围;(3)胸锁乳突肌触摸检查是呈局部肿块(tumor-like)或整条索状(cord-like)纤维化;(4)复健治疗后改善的程度。当心斜颈症伴随次发性问题斜头症(Plagiocephaly):由于颈部之转动受限,婴儿总是偏向固定之一边平躺,头颅因重力变形而产生颅颜不正。从头顶观之,患侧之前额骨与对侧之枕骨变得较扁平,患侧耳朵也相对的后移。次页标题= 导航短标题=小儿斜颈引发的次生问题患侧下半边颜面发育不良:一部分婴儿在新生儿期就有此症状,与斜颈同时出现;此可能与坐胎不正、患侧脸面受压迫有关。但多数在斜颈出现后几个月才渐渐显露出来,可能是因为头向固定,患侧颜面骨和相关肌肉运动受限所造成之废用性萎缩。姿势性斜视:因为长期歪着头斜看世界,眼球肌肉做不正之视野平衡代价运动而引起。可见于年龄已大、没有确切治疗完善之斜颈病人。目前大多数孩童都能获得早期治疗,因斜颈而斜视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