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_第1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_第2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_第3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_第4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中的重要性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郭小平 概述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在我国有3000多年历史 对我国历史上瘟疫杂病的诊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息繁衍的历史也证明了她的科学性 中医药作为中国国粹 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医院简介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于1985年 是一所集传染病防治 科研 教学于一体的市级专科医院 主要以治疗肝病 结核 艾滋病为主的38种法定传染病 在 非典 手足口病 甲型流感等急性病的预防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北京佑安医院 地坛医院的协作医院 山西省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情况 1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2 中西结合治疗肝炎 3 中医药治疗耐药结核 4 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5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外敷 6 甲型流感的中药治疗及预防 7 非典 时期的中药预防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 我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合作开展了 艾滋病中医治疗及分型 科研项目 历经八年 目前仍在继续 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儿童抗病毒及预防抗病毒药的副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提高了艾滋病患者服药依存性 降低了艾滋病人的死亡率 绿色港湾中药治疗艾滋病统计数据 艾滋病人合并症死亡人数统计 艾滋病区逐年死亡人数 死亡率对比图 小结 一 艾滋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但因其抗病毒药物副作用大 而且需要终生服药 各种因素致患者的服药依存性差 多数患者难逃非死即残的命运 中医药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的副作用 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降低了死亡率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一 辩证的运用中草药 中成药口服 运用中药灌肠 中药洗浴 中药贴附 中药触笔 理疗针灸 耳穴 按摩等办法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对重型肝炎 肝硬化腹水 急性黄疸型肝炎 抗纤维化治疗等方面明显提高了临床好转率及治愈率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二 学术成果 在长期的防治肝炎的临床基础上 我院研制出了院内制剂 补肾益肝丸 降脂保肝胶囊 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显著提高了脂肪型肝炎 慢性肝炎的临床好转率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三 学术论文近年来在总结临床经验 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疗方法 结合临床实例 先后发表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黄疸型戊型肝炎8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急性黄疸型肝炎746例临床观察 等文章 小结 二 中医和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医注重四诊 八钢和辨证论治 西医长于对病原及病理性质的具体分析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所以要中西医并重 以加强抗炎 保肝 退黄及抗纤维化 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 造福患者和社会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学对肺结核认识的历史悠久 在 内经 难经 金匮要略 中称为 虚劳 虚损 元代葛可久 十药神书 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中医确定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对肺结核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二 目前随着西医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多种因素导致的耐多药患者的产生 使过去的标化治疗方案经受严峻考验 已不能解决目前临床防治需求 而中药在调节免疫抗结核方面有其特殊价值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三 我院正在开展研究耐多药结核产生的机理 并力图使用中药解决耐药结核方面的问题 目前研制出院内制剂 滋阴清肺丸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小结 三 耐药结核的产生为广大传染病专家学者提出了一道难题 也是众多结核病患者急盼解决的一项医疗难题 作为中医人 我想在中医药防治肺结核方面可大有作为 加强中医药防治耐药结核的研究前景广阔 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一 现状 手足口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出现了很多重症病例 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也引起国家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诊疗指南 我院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尤其是开展了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二 临床成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以发热 口腔炎和手足 臀部皮疹为临床表现 好发于婴幼儿 夏秋季易发生流行 我们应用中药灌肠治疗811例手足口病 效果满意 最后得出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 见效快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三 辨证用药 中药灌肠方组成 金银花10g 连翘6g 大青叶10g 蒲公英10g 蝉蜕6g 芦根10g 赤芍lOg 黄芪10g 临证加减 纳差加干姜3g 薏苡仁10g 大便干燥加大黄5g 咳嗽加川I贝母10g 上药水煎100ml 每日2次 保留灌肠 保留20min 3d为1个疗程 小结 三 中药灌肠对儿童患者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 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 尤其提高了重症患儿的好转率 治愈率 为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典型病例 光明中医2009年11月第24卷第11期CJGMCMNovember2009 Vol24 11 2141 赵某 男 2岁 乡宁县人 因发热2天 手足口疱疹1天 于2008年5月20日以 手足口病 院症见 发热 偶有咳嗽无咳痰 口痛拒食 流涎 哭闹 易惊恐 大便2天未解 小便黄 入院查39 精神欠佳 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 皮肤科检查 手 足 臀部散在分布数个直径2 3mm红色斑丘疹及水泡 周围有红晕 口腔黏膜见点状白色糜烂面和麦粒大小的溃疡面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哕音 心腹 一 舌红 苔黄 指纹浮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8 81 10 L 中性粒细胞44 7 淋巴细胞46 3 入院诊断 手足口病 予金银花10g 连翘6g 大青叶10g 蒲公英10g 蝉蜕6g 芦根10g 赤芍10g 黄芪10g 干姜3g 薏苡仁10g 大黄5g 川贝母10g 煎水1O0ml 每日2次 保留灌肠 同时给予炎琥宁10mg kg d 每日1次 溶于5 葡萄糖液lOOml静脉滴注 利巴韦林10mg kg d 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 每日1次 静脉滴注 给予维生素B 和维生素c口服及西瓜霜喷雾剂喷口腔 住院一天后热退 3天后皮疹明显减轻 口腔疼痛好转 纳食增加 大便通畅 舌红 苔微黄 5天后皮疹退 口腔黏膜光滑 纳食好 二便调 痊愈出院 病例分析 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 时疫 和 温病 范畴 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暴发性 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 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 经口鼻而入 客蕴肺脾 波及营分 外发肌肤而成 病机关键是心脾积热 由于小儿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所致 病位在肺 脾 心三脏 故治疗以清热解毒 清心泻脾为主 用药分析 中药灌肠方中以金银花 连翘辛凉透邪 清热 具有辟秽解毒之功 为疮家要药 为君药 蒲公英 大青叶善解瘟疫时毒 助金银花 连翘清热解毒 黄芪益气固表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臣药 芦根清心除烦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 有助于口腔溃疡的修复 蝉蜕入肺经疏散风热 解肌透表 携诸药以达肌肤 大黄泻热通便 凉血解毒 于姜温中散寒 燥湿运脾 苡仁健脾利湿 川贝母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 清心泻脾 凉血透疹之功 使血热得清 风邪得去 营卫和顺 经络畅通 肌肤得养 诸症尽除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外敷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 痄腮 为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 古人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并提出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 近年应气候环境等因素 腮腺炎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 且多合并脑膜炎 睾丸炎等并发症 单用西医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疗效欠佳 疗程较长等不足 应用中药内服加外敷可明显缩短疗程 减轻患者病痛并节省医疗费用 辨证用药 中药方组成 柴胡6g玄参6g兰根6g牛蒡子6g黄芩12g黄连6g僵蚕3g升麻3g甘草6g葛根10g临证加减 热盛者加石膏10g知母6g 便秘者加大黄6g芒硝6g 呕吐者加竹茹10g 上药水煎300ml 每日多次口服 外敷 青黛粉以醋调糊状 日涂2 3次 甲型流感的防治 2009年秋冬季甲型流感流行期间 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我院自行研制中药熏蒸方 在人员集中的候诊大厅24小时熏蒸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并研制了 银连抗感颗粒 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非典 时期的中药预防 非典期间 我院收治患者19例 疑似患者18例 发热患者数百例 应用中药汤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