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 舟 记魏学洢主备人:董颖 审核人:瞿丽萍 复备人:董颖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疏通文意,理解全文。2、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的卓越技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振兴中华而读书。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2、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导、学、探、练、清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电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部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正音。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赞其成功之处。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3疏通重点字词,注意以下词句。 学习第一段。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没有;因,根据;具,具有。 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云,语气词,无义。学习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零数,余数。 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 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三、探究交流:1(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2)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明确: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2(1)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明确: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船舱的舱顶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2)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四、小结齐读课文第一、二段。教师归纳: 五、堂清练习:基础训练p51“感知探究”一、二、三、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自主学习(一)1学习第三段,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峨冠而多髯者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 绝类 矫首昂视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思考讨论: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明确:描述船头三人的动作、神情。 4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轼、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二)学习第四段 1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先联系前面部分看一些实例: (1)长约八分有奇。(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头坐三人。(4)共阅一手卷。 (5)横卧一楫。 (6)倚一衡木。 (7)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与现代汉语中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局不同。 2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船尾横卧一楫 比喻:居右者椎髻仰面 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三)学习第五、六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疏通重点词句,注意以下字词。 则题名其上:则,就;题,书写,这里解为刻上;名,字。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甫,指男子的字。 钩画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 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 三、探究交流: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这当然是“东坡”。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2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明确:表现这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3第4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呢? 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明确: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4第5、6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顶部的雕制。第六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 四、小结五、堂清练习:1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2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3核舟雕刻的主题是什么?4最能反映雕刻者技艺精湛的是哪一句?六、教学反思学习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通关检测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美术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 桥梁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 解决问题课件
- 2025年化工企业应急知识试题(附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手术室护理人员岗位说明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
- 2025年Z世代消费行为分析:新消费品牌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设计报告
- 5.2诚实守信 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 蒙台梭利教学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4月份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热分析DSC培训ne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