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 家 傲范仲淹(宋)【教材分析】 渔家傲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内课文。词作短小工整,情感丰富,描绘了一幅广袤孤寂的边塞风情图,透露着词人浓浓的思乡爱国的复杂情感,凄美中见洒脱,豪爽中见柔情;语言刚柔并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在文本诵读方面有了一些知识积累,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作品兴致不浓、感悟不深,缺乏相应的析透力,需要有经典文化知识的熏陶,使之在知识和修养上皆有新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提高识记能力。2、通过词句品味提高词的理解研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以读促记,以读促思; 研析法:研讨分析,深化理解;(三)情感、德育与价值观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教学重点】诵读,理解句意;感悟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教学难点】词人怎样借景抒情抒发心中郁结之志向。【教学准备】课前预习,熟读并背诵,联系背景资料初步感知;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读1、故事激趣:他是谁?(范仲淹苦学及第的事)2、读注释: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学意图】激发阅读兴趣,了解范仲淹,熟悉范仲淹,积累文化常识。二、诵读1、自由诵读 2、听读(注意:字音 节奏 感情) 塞(si) 嶂(zhng) 燕(yn) 羌(qing) 寐(mi)3、学生朗诵4、齐诵【教学意图】准确有分别地朗读,识别生字词语,提高预习阅读能力及层次。三、感读1、分组朗读2、词有上下片,即一首词的上下部分内容。说说这是一首写什么地方的词?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朗读?3、学生齐读【教学意图】 初步感知词作内容,大致了解学习目标,提高语言表达和感知能力。四、品读(一)女生读:熟悉上片所写之景1、词的上片向我们展现了哪些边塞风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谈谈。 2、找找: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各有什么特点?3、通过以上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4、(过渡)这些景物、氛围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情感?(二)男生读:理解下片所抒之情1、词的下片是抒发了什么情感?你是如何看出来的?画出相应词语品味。2、找找下片中与思乡之情有关联的词?说说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词人既描写了景又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3、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齐诵全词【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情感,激发兴趣,将“读”与词句理解融合,深化对词作的赏析力度。(三)本词在抒情和描写上使用了一些手法,以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说说下面两句各用什么手法?你还能找出其他语句加以品味吗?五、总结1、内容: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2、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抓住特点绘景;用典。【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整理,积累方法,养成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能适用于课外。六、作业1、背诵并会默写本词。2、运用描写,将本文扩展成现代文片段。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边塞的诗,课下摘抄到笔记本上。【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作业与课外阅读积累的并用,课外有拓展。七、板书设计 雁去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