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创新医学网()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论文撰写中利用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论文撰写中利用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每个杂志要求的文献格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在文章中插入的方法和在文章后面排列的格式和顺序等都不同。根据排列顺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插入顺序排序,二是按作者的姓名排序。如果是按作者姓名排序,文章内容如果要改动(包括移动、插入或删除),对参考文献在最后的排序影响不大,编号也好改。但如果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国内的绝大部分杂志和国外的许多杂志都是这样的),则文章如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删和重新排序的工作就会变得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有的编辑对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把参考文献的格式作为笔者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参考文献是我们写论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燎原医学论文网)有一个很出名的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但这个软件不是免费的(D版的不算),而且对于一些不是很高手的人来说,把RM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对RM就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我发现其实只要简单地用Word中的插入尾注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按插入顺序排序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以Word2000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不循规矩,引用不当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温哥华格式著录参考文献.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著录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中的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在不少来稿中发现只写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况,因其他作者无从查证而耽搁了及时发表;2)著录项目残缺不全,有些论文缺少题名(书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页码等;3)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4)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1.不求甚解,重复堆砌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著录与使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过多,规模庞大,而在文内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内使用很多,文后又不标明;或是不按出现顺序排列而颠倒使用等.这都是论文完稿后未对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整理所致.一般而言,论著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且要有明确的引证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参考文献著录时反复使用现象亦应引起重视,尤其在综述类文章中屡见不鲜.同篇文献固然可以在文内引用多次,但无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著录,即不管文内引用多少次,该篇引文在参考文献栏内只能占一个位置.年代久远,可信度低根据普赖斯指数的原理,相对而言,引用5年内的文献越多,则普赖斯指数越高,过时的文献越少,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实验性文章的年代距离越远,参考价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献的50%70%应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2.若老化的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则说明论文内容也较陈旧,如果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则近5年内的文献引用比例应较高,这可反映作者对同行的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果发现所引文献确实过于老化,编辑有责任建议作者查阅较新近的文献,因为作者在接受新文献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认识或结论.如果所研究的问题的确很有价值,且很难查找到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当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文献.如果在整个研究期间不追踪查阅有关文献,就可能忽视近几年来已被同行证实或解决的某些重大问题,而自己仍停留在课题研究时的认识水平,可见查阅近期文献和尽可能著录近期文献的重要性.有些作者甚至以为引用的文献越老,越能说明自己的研究结果可靠,这是一种误解.著录错误及原因分析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作者姓名书写错误,多见于外国作者姓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外国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写全,名在后,用缩写.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姓名排列顺序均为名在前姓在后,例如Georg Paget Thomson,前2个词是名,第3个词是姓.在原著中署名时,有时采用缩写形式,英国人习惯将第1个名字缩写或2个名字均缩写,保留首字母并大写,但排列顺序不变,即如G.P.Thomson或G.Paget Thomson;而美国人习惯将第2个名字缩写,即如Georg P.Thomson.在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著录,名字缩写字母之间和最后均不加省略符号“.”,即如Thomson GP.此外,英国及美国作者署名时常把学位写在姓名的后面,如Geort Paget Thomson,MD或Gerry Oster,PhD,在文献著录时不必将MD,PhD写出,更不能将它误为姓或名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错误,除上述作者姓名著录错误外,还可举出一些,例如在正文中未按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正文引用文献序码与文后著录编码不符;标题或摘要中出现文献序码;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等.造成上述诸多著录错误的原因,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1)作者未认真领会稿约中所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或规范要求,或是在稿约中未能详细提供著录格式;2)所引用文献不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一次性文献,而是转引抄袭文献;3)作者对著录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论文的正文写完就可以脱稿了,往往把参考文献栏目一带而过,导致诸多著录错误.总之,作为医学论文编辑人员,不仅应向作者强调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使用的重要性,而且应对文后参考文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读及校正,如有条件应对每条参考文献与原著进行核对,以保证其准确无误,充分发挥著录参考文献的实用价值和作用4.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写法关键词: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 医学论著 参考文献是医学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作用是:(1)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2)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3)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但有人认为,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值得重视,其原因是有的论文引用文献过多,不分主次,并非精选,只是显示作者“博采众书”,并无很多实际意义;有的参考文献是取自二、三手文献,并非作者亲自阅读,只是人云亦云,难免有引述不当或错误之处;有的文献陈旧芜杂,或属常用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给读者以新的启迪。此类情况应予避免。一般要求论文引用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原始报告或原著,而文摘、综述等属第二、三手文献,不宜引用。教科书的观点与材料均为公众认可并熟悉的,除非属经典内容,一般不必引用。还应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一般不引5年以前的文献,除非为论述所必需。会议汇编等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提倡引用,只在必要时可个别引用,因为会议汇编往往交流、出版范围有限,读者难以查到。至于内部资料不可引用。个人咨询,虽有尊重专家之意,但读者无从查考,不可列为参考文献,必要时可放在文末志谢项中。 文献的篇数,一般论文可选10篇以内,综述可精选25篇以内,个案报告如有讨论部分,也可附少量文献。 文内的文献引用处,应以引用的先后为序,标以阿拉伯数字。如果引文指明被引作者,应将序号放在作者姓名之后;如果未指明被引作者,序号放在句末标点符号之前。序号为上角码,括以、()或不用任何括弧,但勿用圈码如。如果同一内容引用多篇文献,可写成2,5,8或37式样。同一文献于文中再次被引用时,可再次标出同一序号;如同一文献的不同页数被引用,可不必另标注新序号,而在文末文献表中注出不同页数即可。 参考文献应按文内排序在文末一一列出,其书写规格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并尽量与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温哥华格式相接近,以便国际交流。现以中华妇产科杂志稿约为准,将期刊引文与书籍引文的著录要求分述如下。 一、期刊 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代,卷:起页-止页。例如:3江森.关于剖宫产术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502-504.又如:7Cohn HE, Sacks EJ, Kumar R, et 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female pelvic infection. Am J ObstetGynecol, 1992, 166:167-169. 1.序号后标点:序号后不用标点符号,与后面文字空一格。 2.作者:如为13位,中文、日文作者全部写出;英文与其它西文作者姓写全,放在名前面,名用缩写大写字母,放后面,不加缩写点。如作者在4位以上,则只列出前3位,后附以“等”、“他”(日文)、“et al”(拉丁文、英、法、德文)。 3.文题:不论中外文均写出全部题目,包括附标题在内。正附标题之间用“:”隔开。文题除首字母和专有名称如国名、地名等大写外,其余字母小写。 4.刊名:为中文者写全名,日文写规定简称,西文写缩写名。英文名缩写应按Index Medicus的规范写法。 5.卷号:全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卷号后可不写期号。但有的杂志不设卷,只有期,而且每期都从第一页编码,就必须写明期号,外加括孤。如为增刊,可在卷后加括弧写(增刊)、(特刊3号)等。 6.页码:无论书籍与杂志,要求标注起止页。 二、书籍 格式为:序号作者或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代.起页-止页。例如:5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3-87.又如:8Arnold KT. Placental function test. Berlin: Springer, 1982. 32-38. 1.作者及文题:如引用某书中某一作者的章节时,可写:作者.文或章节题.见(英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调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358-2024 《绵羊腹腔镜活体采卵技术规程》
- 电厂脱销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成员任务分配与跟踪管理模板
- 企业法律事务处理与合规管理模板
- 工业用材料进销存管理软件开发协议
- 高科技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协议
- 我的老师让我感动记叙文题写作(8篇)
- 音乐鉴赏之古典音乐之美:高中艺术教育教案
- 《五年级数学图形变换与代数方程解法》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装饰工程保修单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