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儿科论文阅读.doc_第1页
医学论文儿科论文阅读.doc_第2页
医学论文儿科论文阅读.doc_第3页
医学论文儿科论文阅读.doc_第4页
医学论文儿科论文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论文儿科论文免费阅读(创新医学网)对儿科护理学教材编写思路的探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辽宁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草案)中也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现代化为牵引”发展高职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先提条件。 统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出版社出版的此类书籍力求适应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汲取了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先进性,并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符合护理专业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可以说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日臻完善。 我院从2006年9月开始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第2版,现已进行了一轮教学。经过使用儿科护理学教材,并与学生进行教学探讨,有75%以上的学生反映在某些部分的学习中理解、记忆、思维过程非常困难。探其原因,发现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书写排列顺序是随机的。这种疾病现象的随机排列形式属于习惯性方式,这对高年资的护士来说具有快速、果断、省时、省力的特点。但对于刚刚涉足临床护理知识的高职护生来说,就显得头绪杂乱。感到记忆时缺乏思维线索,这样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削减了她们的学习顺应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青岛大学医学院董果雄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的教学研究成果疾病现象比邻排列教学法研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思维线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课程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为此我们认为研究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在思维线索导引下异化学习、理解、记忆和思维过程的教材编写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科学。思维的分类十分复杂,有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等等,还可以根据其用途分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记忆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教学与学习过程多用记忆思维,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有 关,主要是在记忆的初期起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前人创立的知识技能,以系统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而学习过程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一致的,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以线性思维最为明了。 所谓线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一定的线性或类线性(无论线性还是类线性的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按一定顺序将相邻的概念、现象、事件排列起来,其排列结果就像是线型,这种线型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相对光滑的曲线。那么在这样的思维线索上排列的概念、现象、事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比邻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叫做比邻排列或邻位排列。我们在教学中,就是将教材中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排列顺序,按照比邻排列的方式重新进行排列,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把患病的机体看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要以较少的文字清晰描述这种复杂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秩序,符合这种要求的秩序以比邻排列最为合适。在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对排列秩序,尤其是位置比邻较为重视,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仅举两例提出建议,和专家共同探讨。如:儿科护理学第117页“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书写上就存在着随机排列。原文如下: 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低、腹痛和尿少、浮肿。气促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肝大及浮肿、肝颈返流试验阳性为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体检时发现患儿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音减低、有奔马律,端坐呼吸,肺底部听到湿口罗音。 婴幼儿心衰不同于成人,临床上常表现呼吸快浅,频率达到50100次/min,面色苍白、鼻翼三角区发绀,可见吸气三凹症;喂养困难、哺乳停顿、烦躁多汗、哭声低弱等;心率增快达150200次/min,多能听到奔马律,心脏增大,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 分析第一段原文,我们认为应该按着位置比邻、概念比邻、逻辑比邻方式进行编写。像“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低、腹痛和尿少、浮肿。”这里作者意向是描述年长儿心衰的全部症状,因此我们认为从逻辑比邻的方式思考应该包括左、右心功能不全的所有表现。应提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肝大、肝颈返流试验为阳性这些表现。这样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种思维和记忆的线索。另外“气促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这句描述应使用概念比邻的方式,从描述轻者的表现,再到描述重症者的表现。即轻者仅表现为气促,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这样可以避免思维停顿。再者,“体检时发现患儿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音减低、有奔马律,端坐呼吸,肺底部听到湿口罗音。”中“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端坐呼吸”属症状,其他属于体征。建议用逻辑比邻方式加以区分,以利思维和记忆。 分析第二段原文,在疾病现象的排列上,存在着从呼吸系统的“呼吸快浅,频率达到50100次/min”,到微循环障碍的“面色苍白、鼻翼三角区发绀”,然后又返回到呼吸系统的“可见吸气三凹症”,再到消化系统的“喂养困难、哺乳停顿”到神经系统的“烦躁多汗”到循环系统的“心率增快达150200次/min,多能听到奔马律,心脏增大”最后又返回消化系统的“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这种思维的不断折返不利于初学者思维和记忆,因为思维返折只要出现1次,就可能造成人的思维停顿。因此建议改为 邻位排列,这样达到顺理成章,并且起到强调的作用。 再比如:儿科护理学第161页“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特点”排列顺序是“1、脑,2、脊髓,3、脑脊液,4、神经反射”。建议按着方位比邻的方式排列,即“1、脑,2、脑脊液,3、脊髓、4、神经反射”。这样利于记忆。通过教学我们感到:在一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仔细分析过程中每一个概念、现象、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它们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尽可能找出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在描述中统领这些概念、现象和事件。使用位置比邻、方位比邻、概念比邻、逻辑比邻、过程环节比邻、形态结构比邻和功能性质比邻等几种形式进行编排。这样的教材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记忆和临床思维能力,缩短临床实习中的培养周期,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参考文献】 1 董果雄,徐向岚,闫胜利,等.疾病症状体征邻位排列对四年级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5):25.2 董果雄,张社华,廉哲勋,等.疾病现象邻位排列教学法对临床见习生语流质量影响的研J.医学教育,2004,(4):33-35.3 于志衡.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J.医学教育,1994,(12):19.4 刘洪玲,等.从临床“思维惯性”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1994,(12):22.5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浅谈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具备的能力作者:陈海婴,张彦璎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既是基层领导者,又是实施护理的决策者,监督者和执行者。既要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也要为护士创造专业化的护理环境,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护士长如何领导和组织全科护士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主动迎接护理学科发展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修养、管理能力、影响方式等对护理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1 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既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又要注意协调各方人际关系,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1.1 执着的敬业精神 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就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护士长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要树立真干,苦干,实干的观念,护士长必须不辞辛苦具有奉献精神,带动护理队伍的精神状态.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抓好护理质量管理。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有强列的事业心,责任感,紧迫感。一名优秀的护士长要不断的衡量自己的责任、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到大公无私,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医 院。平时工作中一定做到以身作则,吃苦耐劳,要充分理解下属,以诚待人。护士长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应学会通过各种激励方法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1.3 娴熟的业务素质 护士长在科室护理队伍建设中是排头兵,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就必须勤学苦练不仅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必须特别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从质量的高度去要求:新技能的精湛性,各项操作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为了适应现代医疗的科学管理和发展要求.作为新形势时期的护士长应当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各项业务,不断开拓视野,联系实际工作提供参谋决策,才能指导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才能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1.4 科学的管理能力 1.4.1 制度化 质量控制形成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化。针对护士长的职责,健全和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要,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满足护士群体利益。抓好新上岗护士的技术训练,做到有计划,有时间安排,有训练内容,有考核标准。使之能尽早适应新工作。护士长要指导临床教学和质量教育,同时还具有组织,指挥,决策的能力和实践,创新,演讲的艺术,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1.4.2 规范化 护理之所以成为一门专业,是由于她有完整的理论和管理体系。因此,护士长要作到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2)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宣传、落实监督、检查工作。(3)结合医院的规定,研究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1.4.3 人性化 护理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不要把护士看作机器,既要关心护士的工作,还要关心护士的家庭,尽可能的解决护士的家庭问题,比如:父母的养老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让护士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关键是感情沟通,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和护护关系。护士长要严于律己,在每件事上严格要求自己,长期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品格,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对待护士要宽以待人,充分掌握每位护士的特点,发扬优点,积极纠正缺点。护士长有充分信任护士,护士长的信任和肯定,会使护士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努力的工作。护士长要把自身行为的激励应用在社会-心理模式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和谐人际关系。 2 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2.1 质量意识 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护士长要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护理人员强化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的三严作风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三严”突出“严”字,“严”是全面性的工作。“严”是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严”是现代质量的要求和表现。 2.2 经营意识 作为护士长必须增强经营意识,要开源节流。一方面,精打细算,进行成本核算,尽可能降低卫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另一方面要以合理的收费来吸引病人,杜绝乱开药、乱收费等现象,努力提高医院的声誉,提高总体综合效益。 2.3 创新意识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较量,这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才能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与多脏器功能损害作者:农进标【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32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表现为皮肤损害22例,骨损害18例、肝脾肿大17例,贫血20例及血小板减少8例。肺损害9例、心肌损害5例、肾损害7例。结论 新生儿天性梅毒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关键词】 梅毒;先天;新生儿;多脏器损害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1。1905年德国学者 Schaudinn 和Hoffnann 首先在梅毒患者初疮中发现了苍白螺旋体,经研究发现,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因而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先天性梅毒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2。梅毒在我国重点监测的8种性病中其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3。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现将我院6年来收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临床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32例梅毒患儿均为活产新生儿,其中,男18例,女14例,足月产12例,早产20例,出生体重2 500 g 10例,1 5002 500 g 16例,1 500 g 6例。32例中剖宫产8例,顺产22例,牵引产2例。羊水过多3例,羊水混浊6例,出生时窒息8例。日龄在24 h内6例,17 d 18例,821 d 8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32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4:母亲有梅毒病史、部分母亲梅毒血清学试验(RPR)阳性;有肝脾肿大或(和)黄疸、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典型皮肤损害、骨骼X线表现等;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试验(TPPA)阳性;排除其他疾病,如甲、乙、丙型等病毒性肝炎以及败血症、溶血性贫血、TORCH感染等。骨骼X线表现、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血液系统表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假性肢体瘫痪、肾脏表现等。 1.3 临床表现 先天梅毒可表现为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为肝脾肿大、皮疹、骨骼多有“梅毒线”,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皮肤损害:32例中22例具有皮肤损害,四肢肢端及颜面皮损明显,肢端脱皮,散在性斑丘疹及足掌水疱等。肝脾损害:32例中17例有肝脾肿大,其中10例肝肋下57 cm,脾肋下46 cm,9例谷丙转氨酶(ALT)增高为62122 IU/L(正常值小于40 IU/L),15例表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淋巴结:32例患儿均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骨损害:32例进行了长骨X线检查,18例见梅毒性骨损害,表现为骨膜增厚、干骺炎、骨质破坏,其中6例出现假性瘫痪。肺损害:呼吸困难及肺部闻及湿性口罗音,9例患儿胸片有支气管肺炎改变。心肌损害:5例出现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肾损害:7例仅尿常规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检查正常。血液系统损害: 31例中22例出现血红蛋白减少(Hb 46110 g/L),9例血小板减少(10109/L94109/L)。神经系统损害:32例均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18例做脑脊液检查均阴性。 1.4 治疗与转归:32例患儿均给予驱梅治疗,采用青霉素G 510 U/(kgd)加入5 %葡萄糖液20 mL 1520 min静脉滴入,分2次给予。本组9例合并肺炎加用头孢三嗪,80 mg/(kgd),1次/d共1015 d,2例患儿因青霉素过敏全身出现“风团”样皮疹改用红霉素滴注共14 d,剂量为20 mg/(kgd),本组患儿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皮疹消退,肺炎、肝脾肿大、黄疸等均好转。在治疗2周后复查RPR滴度下降1至2倍。6例患儿假性瘫痪症状消失。所有患儿经正规治疗结束后出院门诊随访。 2 讨论 梅毒是一个多器官感染性疾病,常有肝、脾、肺等脏器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根据先天性梅毒出生后症状发生的早晚,将2年内发病者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出生2年后发病者称为晚期先天性梅毒1 。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胎儿神经病变或肌肉骨骼病变或死产及新生儿死亡6,其诊断要点为:5父母有明确的梅毒感染史,母亲RPR试验阳性;患儿RPR试验阳性;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损。本组32例患儿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因梅毒系血源性传播,全身脏器可受累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本文病例均有多脏器损害与报道相符48。 本组资料特点: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多见,常有营养障碍;发病早、病情重,可能是母亲在妊娠早期感染梅毒又未及时治疗,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胎儿全身播散性病变,导致出生时就有严重临床症状和多脏器多系统功能损害;先天性梅毒症状轻重悬殊,复杂多样,常缺乏典型表现,故临床上凡遇出生后有肺炎表现、肝脾肿大、贫血、皮疹症状的患儿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不明原因的贫血、肝脾肿大、水肿,在排除其他原因后也应考虑梅毒诊断。应详细询问患儿父母有关病史及时做父母及婴儿梅毒血清学检查,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产生的抗体,对先天梅毒确诊有特殊的意义,应及早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梅毒对患儿的损害。IgM TPHA是目前推荐用于诊断先天性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