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1页
201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2页
201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3页
201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4页
201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地球 七上地理复习 认识地球 进行阶段性地理复习要注意的复习程序 1 自主复习为主2 慢节奏复习两遍 第一遍细看教材 结合笔记 第二遍看复习课件3 知识点定要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同学们 地理 阶段复习 开始了 怎样才能复习好呢 记住复习程序 把握复习要领可以事半功倍 一起努力吧 随着歌谣学地理 地球 地球是个圆球体 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 伟人献身我辈记 庐山起义是半径 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 坐地日行八万里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漫画 1 请你根据漫画背景 为画中人物配上相符的语言 构成一个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故事 A 在古代 人们活动范围狭小 往往凭直觉认识世界 他们心目中的天与地是什么样子呢 古代人 B 人们对大地的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带着种种猜想 很多人进行了探险 其中一个就是麦哲伦 麦哲伦 C 到了20世纪 航天技术飞速发展 人类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 宇航员 D 今天 同学们不仅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还可以精确的认识地球的形状 同学们 2 目前了解地球最科学的方法是利用 进行观测 3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 总是先看到 A 船身B 船头C 船尾D 桅杆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漫画 1 请你根据漫画背景 为画中人物配上相符的语言 构成一个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故事 A 在古代 人们活动范围狭小 往往凭直觉认识世界 他们心目中的天与地是什么样子呢 古代人 B 人们对大地的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带着种种猜想 很多人进行了探险 其中一个就是麦哲伦 麦哲伦 C 到了20世纪 航天技术飞速发展 人类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 宇航员 2 目前了解地球最科学的方法是利用 进行观测 3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 总是先看到 今天 同学们不仅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还可以精确的认识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卫星 桅杆 地球的形状 1 地球是一个部位稍扁 赤道不规则的球体 2 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很少 只差了千米 3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4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 5 地球的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两极 21 6371 4万 5 1亿 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明了 地球在自转 也说明了这点在赤道上 周长为40000千米 八万里啊 略鼓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仪 地球模型地球仪 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 SNE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 向南变大为南纬 向东变大是东经 向西变大自然西 特征纬线有五条 赤道 极圈和回归 半球划分是难题 二妞六姨分东西 小小为东大大西 判断半球金钥匙 纬线和纬度 2 纬度 1 赤道的纬度是度 1 南北两极的纬度是度 2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 3 北半球是北纬 用表示 4 南半球是南纬 用表示 圆 不相等 东西 0 90 增大 N S 00 300 300 600 600 900 1 纬线的形状 1 所有的纬线都是 2 所有纬线的长度 3 纬线指示方向 3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为低纬度 2 为中纬度 3 为高纬度 0o 10o 10o 20o 20o 30o 30o 90o 90o 赤道 北纬 南纬 北纬向北度数越大 南纬向南度数越大 纬线度数规律 N S 北半球 南半球 0 20 20 40 40 北纬向北增大 南纬向北减小 S N 23 5o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o 0o 23 5o 23 5o 23 5o 66 5o 66 5o 66 5o 66 5o 90o 90o 几条重要的纬线 纬线面面观 5条特征纬线 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南北半球的划分 想想下面两幅图有何区别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形状 1 所有的经线都是 夹角和为的两条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2 所有经线的长度 3 经线指示方向 半圆 都相等 南北 本初子午线 180 增大 E W 2 经度 1 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2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度 3 以东的为东经 用表示 4 以西的为西经 用表示 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经度数值逐渐 180 全球经线 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本初子午线 180 本初子午线 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 经线度数规律 E w 东半球 东半球位于 西经20 以东 东经160 以西 根据经度 经度小于20 在东半球快速判断 经度大于160 在西半球所在的半球 经度在20 160 之间 东经度的在东半球 背会这段话 对你有帮助 西经度的在西半球 160 东西半球的划分 想想下面两幅图有何区别 练习 2 东西经判断3 南北纬判断 900 200 100 450 1350 300 随歌谣学地理 经纬网 经纬网 真奇妙 你在哪里我知道 一经一纬定位置 千万别忘标代号 例题 说出A点的座标 A点属于东西哪个半球 A点属于南北哪个半球 A点属于高中低哪个纬度带 A点属于热 温 寒哪个温度带 1020E 220S 东 南 低纬 热带 根据经度 经度小于20 在东半球快速判断 经度大于160 在西半球所在的半球 经度在20 160 之间 东经度的在东半球 西经度的在西半球 3 读下图回答 1 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B CD 2 四点中位于东半球 南半球的有 20 E 20 N 40 W 30 S 30 E 10 S 60 E 45 S C D 练习 经纬网的判断 甲 乙 5 10 15 80 85 甲 10 N 85 E东半球北半球 乙 15 N 80 E东半球北半球 5 知识串连 1 经线A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 纬线B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 地轴C 地球自转轴 4 南极D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 北极E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问问我自己 这节课的课题是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大家都很棒 继续努力 力争好成绩 他们在哪里 小明说他一脚踏着南半球 一脚踏着北半球 向东看到东半球 向西看到西半球 请问 小明在哪里 小芳说她前面是北半球 后面是南半球 左面是东半球 右面西半球 请问她在哪里 想一想 大洲和大洋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南极洲 印度洋 测试 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最大的洋是 2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洲是 3 被三大洲环绕的洋是 被三大洋环绕的洲是 4 亚欧两洲的分界是山 河 山脉 亚非两洲的分界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是 亚洲 太平洋 南极洲 北冰洋 南极洲 乌拉尔 乌拉尔 大高加索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A B C D E F G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 非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美洲 南美洲 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流 土耳其海峡 亚洲 欧洲 非洲 板块运动 1 地球表层由大板块组成 2 板块不断运动 形成大陆 3 板块与板块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多火山 地震 4 地球上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 地震火山带和地震火山带 六 漂移 交界 地中海 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思考 个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及形成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边界 碰撞而成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 碰撞而成 落基山脉 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边界 碰撞而成 安第斯山脉 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边界 碰撞而成 红海和东非裂谷带 位于非洲板块内部的张列边界 张列而成 世界地形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 科第勒拉山系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东欧平原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1 读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A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2 B 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3 CD 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 4 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乙山位于甲山的 方 鞍部 陡崖 B EF 170米 西南 试试自己的眼力 请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 非洲 南美洲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欧洲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用来衡量人口增长的速度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人口集中分步在北半球中低纬沿海地带的平原地区 经济相对较发达 人口密度 总人口数 总面积数用来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情况 人口分布 不均匀找出 四大人口密集区 A B C D 1 严寒的苔原带 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寒冷 2 热带雨林带 湿热 3 干旱的沙漠地区 干旱 4 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 高寒 人口稀疏区及其原因 讨论世界的人口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发展有两种倾向 一是人口的急剧增长 二是人口增长过于缓慢 根据这些情况 请思考 1 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2 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 A 资源短缺 B 环境恶化 C 社会问题严重 就业 交通 住房 教育 医疗困难等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等 3 人口怎样增长才算合理科学的 我国在这方面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人口的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