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题(二)命题人: 张红英 刘丹 审题人:钟道杰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船舷(xun) 采撷(xi) 伶俜(lngpng) 长歌当(dng)哭 处变不惊(ch)B、驯(xn)鸽 喋(di)血 赍钱(j ) 混混沌沌(dn) 不容置喙(hu)C、瞥见pi 愀然(qio) 婆娑(su ) 拈(nin)轻怕重 掎(j)角之势D、攒(cun)射 隽永(jun) 霎时(ch) 流觞曲水(shng ) 临文嗟悼(j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砥砺 撕打 厄运 嫉恶如仇 致理名言 开诚布公B、观摩 福份 拖沓 戒骄戒躁 要言不繁 旁稽博采C、弹劾 救赎 山冈 山清水秀 一如继往 真知灼见D、绮丽 寥落 皈依 绿树成荫 黯然泣下 游目骋怀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双人舞的默契主要表现在舞者艺术感悟的心有灵犀上,一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得到另一方的反馈与回应。B、信息化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这是各方利益相互纠缠和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其中任何一方都孤掌难鸣。C、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容置喙的事实,各国政府积极应对,制定政策法令,进一步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D、公共建筑之所以成为耗能大户,在于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和用户缺乏科学的用能意识,他们只关注冠冕堂皇的外表,而不考虑建筑能耗。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B、以本土品牌做好本土市场,既能历练国际化团队,让国外社会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威胁,而是一起发展的朋友;还能向当地政府贡献税收,促进就业。 C、中国政府的态度就是日本必须取消钓鱼岛“国有化”决定或者采取其他相应改正措施,否则两国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可能旷日持久。 D、这套教材一反传统做法,只是指点学生自己从范文中去体味、领悟写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所裨益的。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卡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是雨果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质朴的爱,完全不同于弗罗洛那种邪恶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场作戏。雨果通过这一形象,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美的典型。这一形象还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的理论。B、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C、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创作,大致是东汉后期一些无名的文人的作品。南朝萧统编的昭明文选收录了其中的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一个专名。在五言诗刚刚形成的当时,这十九首诗已是较为成熟的了,曾被誉为“五言之冠冕”。D、家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瑞珏和琴。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琴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者还塑造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形象鸣凤。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为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人为责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礼,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其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名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B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D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7下面对于“服饰”的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B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各等级各阶层的形象代言。C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D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标榜个性等几个阶段。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将审美意识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就能考察到它的原貌。B古代服饰文化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外化。 C我国各朝各代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通过古代服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审美意识的变迁。D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对设计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自纪篇【东汉】王充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 充书文重。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答曰:有是言也。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选自论衡自纪篇有删节)【注释】文给甘酸:此处疑有脱误,大意是: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 子长、子云:司马迁,字子长;扬雄,字子云。 八采: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参见白虎通义圣人。 重瞳:传说舜的每只眼中有两个瞳仁。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饰貌以强类者失形强:强求B文人之辞寡而章 章:同“彰”,鲜明C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被:遭受D按古太公望 按:根据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王充阐述自己写作主张的一组是( )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调辞以务似者失情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的书写成后,世人予以否定,因为世人认为王充的书不符合前人的经验,既不像司马迁的文章,也不像杨雄的文章。B面对世人对自己文章不似前人的指责,王充运用饰貌、禀赋、美色、悲音、酒醴、百谷等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世人,把深奥的理论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C世人劝王充“文贵约”“言尚省”,而王充则认为写书就像积累财富一样,多比少好,他所出的新书多达万言,且篇幅长分量很大。D本文在写作上的确“不类前人”。作者用“或曰”摸拟世人的不解与质疑,通过对比辨别,更加充分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主张。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3分) (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3分) (3)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注释】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子服景伯:鲁国大夫,据说也是孔子的学生。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赐,即子贡,名端木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官:房舍。1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4分) 15、在横线处补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5句作答)。(5分)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诗经氓)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屈原离骚)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所思在远道, 。(渉江采芙蓉)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濛笼罩,真相难以认清。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1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4分)_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8分) _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3小题)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4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 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 21.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22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4分)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由: 2014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题(二)参考答案1B (A船舷(xIn) C掎(j) D霎(sh) 2D(A至理名言B福分 要言不烦C一如既往)3A(心有灵犀:原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在泛指彼此的心意相通。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应用“毋庸置疑”。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贬义词。此处应用“富丽堂皇”。)4C(A “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应该为“既能向当地政府贡献税收,促进就业,还能历练国际化团队,让国外社会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威胁,而是一起发展的朋友” D句式杂糅,应该用“有利于”或“对于是有所裨益的”)5D(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形象琴。)6D (D项说的是服饰的社会反映功能。)7C (原文是“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8A (将必要条件讲成了充分条件。)9D(按:考察)10B (是世人对王充的置疑 也是世人对文章的评价标准 是王充对当时一般文章中现在的问题的陈述。)11C(王充认为“有用于世”的文章,多比少好,并不是认为只要多就是好。)12(1)貌美的人面孔并不一样,看起来都很漂亮;动人的歌声音不相同,听起来都很悦耳。(得分点:“面”、“佳”、“快”)(2)只要能被社会采用,即使写一百篇也没有害处;如果不被社会采用,即使只写一篇也没有补益。(得分点:“害”、“补”及被动句式)(3)现在不说我的文章有什么不对,而说我的文章太多;不说世人不喜欢好文章,却说他们不能接受我的文章,这正是我写的书不能简略的原因。(得分点:“善”、 “所以”及判断句式)13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好比围墙,我的墙只有肩头一样高,谁都可以看到房子里面的情况。我的老师的墙却有数仞之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根本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华美,房舍的多种多样。而能够找到他的门的人是很少的。叔孙武叔这样说,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吗?”14(1)对时光流逝的叹惜 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 对湖边春色的怀恋 再次来此的欣喜。(评分说明: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2)运用拟人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运用比喻写湖水: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手法1分,举例赏析1分。第二点只答拟人或者动静结合,均可。)1516. B C(B项,正是神话传说和历史积淀增添了祁连山的魅力。C 项所述的因果关系不对,人们对祁连山的形容见仁见智,是因为审美主体自身的差异性,个人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当时心境等因素影响了对祁连山的认知。 )17.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2分)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2分)18.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是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任选四点 ,一点一分)19. 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了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4分)第二问:(略)。(4分)20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21【答案示例】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海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欢迎!22(4分)【答案示例】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以对偶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文言参考译文 王充的书写成以后,有人拿它与古人的书核对,认为它不同于古人的著作。于是有人就说:“说你是在卖弄辞藻吧,你的文章却又有的直截了当,有的迂回曲折;有的拐弯抹角,有的平铺直叙。说你是在论述大道理吧,讲的又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对照经书既不符合,与传书对比也不相称,和司马迁的著作比不适当,和扬雄的著作归为一类也格格不入。文章不与前人的相似,怎么说得上好,称得上巧呢?” 王充回答说:修饰容貌强求与别人类似,便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修辞造句力求与前人相似,便损害了自己原来要表达的意思。众人的儿子,是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族类所生的,他们不一定长得一样,他们各自承受了父母的精气,形成了各自的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脏救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出货免责协议书范本模板
- 臭氧治理协议书范本
- 浴场破产转让协议书范本
- 电线供货协议书范本
- 奶茶店铺协议书范本
- 抵押商铺借款协议书范本
- 轮滑鞋安全协议书范本
- 定婚解除协议书范本
-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 仓库精细化管理
- 参加活动免责协议书
- 停车场规划与运营课件演示
- 玉林市天然气专供管道(樟木镇木榔村至朱珠垌段)迁改工程项目报告书
- 蒸汽生产销售合同协议
- 中国电力金具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5-2030版)
- 联营协议合同协议
- 膀胱肿物电切护理查房
- 印字轮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司法鉴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