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集.doc_第1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集.doc_第2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集.doc_第3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集.doc_第4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题目汇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汇集 古代汉语文字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论汉字的性质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6.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8.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9.甲骨文形声字研究10.形声字起源试论11.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12.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4.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5.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6.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7.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8.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19.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20.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1.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22.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3.说文省声研究24.许慎六书说论评25.现代汉字构形特点26.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27.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28.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29.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30.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词汇、词义31.先秦同义复词研究32.先秦偏义副词研究33.先秦变义副词研究34.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35.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36.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37.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38.诗经连绵词研究39.诗经叠音词研究语法、虚词40.论语判断句研究41.论语祈使句研究42.论语疑问句研究43.论语句法研究44.左传“焉”字研究45.左传“之”字研究46.左传中语气词“也”47.左传判断句研究48.左传祈使句研究49.左传疑问句研究50左传被动句研究51战国策中的“是”字52孟子中的“之”字53孟子中的“其”字54韩非子中的被动句55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56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57荀子副词研究58.主谓间“之”字探源 59.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60.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1.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62.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63.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65.秦双宾语句的类型66.被”字的词义演变67.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68.“是”的用法及其发展修辞69.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70.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71.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训诂72.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73.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现代汉语新词语、新现象1.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2.网络语言特点探微3.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4.由“霸”/“吧”/“零”构成的新词语(可选一个)5.形形色色的“族”(如:啃老族、月光族等)6.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7.谈字母词问题8.我看校园流行语9.我看手机短信的特点10.现代汉语新词语探析11.网络语言的特点12.谈谈生造词现象13成语误用分析词汇14.成语的特点分析15.惯用语的特点分析16.歇后语的特点分析17.成语的类型和特点18.音译外来词的特点19.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20.歇后语的构造方式及特点21.禁忌语与中国文化22.谈谈汉语亲属称谓23汉语中的色彩词研究汉字24.汉字的构造方式25.汉字与中国文化26.汉字规范点评语用、修辞27.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28.现代汉语的委婉语29.汉语歌词的特点30.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特点31.言语幽默效果探讨32.广告语的修辞方法33.谈广告中的活用成语现象34.小议汉语广告语35.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方言36.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的艺术情趣37.谈谈家乡话的方言词汇38.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及特点其他39.汉英招呼语的差异40.汉英语法特点比较4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2.谈“副+名”结构(如:很中国、很女人等)43.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44.会话中的肯定性应答研究45.会话中的否定性应答研究46.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应用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1.略论左传的叙事性特征。2.简论孟子与庄子散文艺术的异同3屈原与庄子风格比较论4.浅论汉乐府对国风艺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5.古诗十九首抒情手法论6.试论建安诗歌的文化内涵7.论陶潜田园诗的艺术个性及影响8.略论志怪小说艺术表现9.论左传的人物塑造艺术10.论战国策中策士形象11.史记的语言艺术论12.论曹操诗歌的风骨13.试论诗经的婚恋题材作品14.试论诗经的农事诗15.三曹诗歌比较论略16.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7.试论王维、孟浩然的诗歌意境及个性特征18.试论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个性19.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20.试论韩、孟诗派的创新精神与意象类型21.试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价值取向22李贺诗风与中唐尚奇的审美趋向23.试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多义性24.李煜词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5.论初唐四杰对唐诗题材的开拓26.论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27.论岑参边塞诗的异域情调28.论杜甫的律诗成就29.论韩愈诗歌的语言艺术30.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及其成因31.论盛唐诗歌的浪漫情调32.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成就33.论齐梁诗风对初唐文学的影响34.论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35.试论柳永词的市民情调及其审美特质36.谈苏轼诗歌中的“理趣”37.晏殊、晏几道词的比较谈38.苏辛词风比较39.简论西厢记的喜剧因素40.论水浒传中豪侠形象的特点41.略论聊斋志异中鬼狐世界的内涵42.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43.关汉卿喜剧的艺术特点4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45.论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意义46.聊斋志异的婚恋题材47.聊斋志异对官场的批判48.红楼梦的爱情悲剧4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50.诗可以怨51.文心雕龙。风骨的美学思想52.略论诗经婚恋试的文化价值53.诗经农事诗的文化价值54.简析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55.试论左传战争描写56.史记中的项羽形象57.谈陶渊明散文的艺术特色58.论曹操是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59. 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审美价值60.简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61.王昌龄边塞诗的审美特征62.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色63.略记杜甫绝句的萧散自然之美64.略谈李白绝句的清新飘逸之美65.论柳永词的俗与雅66.试论苏轼散文的哲理特色67.陆游诗歌的意向特色68陆游诗歌的梦境描写69.辛弃疾词的意向特色70.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71.谈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喜剧因素72.论柳永词的铺叙白描手法73.论西游记的哲理意蕴74.西游记滑稽诙谐的审美特色75.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76.古诗十九首的哲理意蕴77.试析唐太宗的诗歌创作78.王勃诗歌的慷慨情怀79.孟浩然田园诗的平淡清远境界80.解析王维诗中的画意中国现代文学1.呐喊的艺术成就2.彷徨的艺术风格3.论阿Q正传的人物形象4.鲁迅的知识分子小说论5.鲁迅的农民小说6.论女神的艺术个性7.艾青诗歌的风格与地位8.巴金小说家的思想成就.9.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10.雷雨的艺术风格11.沈从文小说的艺术世界12.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13.萧红小说的审美个性14.张爱玲小说艺术论15.张恨水小说的艺术风格16.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17.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18.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19.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 20.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 21.郁达夫小说艺术论 22.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 23.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24.围城新论 25.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26.冰心“小诗”简论 27.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28.废名小说艺术论 29.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30. 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中国当代文学1. 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2. 王朔的“玩主”形象(以顽主为例)3. 长恨歌所体现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4. 王安亿“三恋”中的女性意识5. 受戒中的生命意识6.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的历史叙事7. 北岛诗歌的特色8. 顾城诗歌的“童话”特色9. 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10. 高行健车站的荒诞艺术11. 贾平凹腊月.正月中的悲剧意识12. 莫言红高粱的意象分析13. 残雪黄泥街中审丑形象14. 方方风景的叙事视角15. 刘恒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中人生命形态的展现16. 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的形象17. 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对人精神困境的思考18. 张炜九月寓言中的“悲悯”情怀19.论陈奂生的典型意义20.白鹿原的文化意义21.小鲍庄的仁义论22.论余秋雨的散文23.论绿化树中的章永璘24.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5.北岛诗歌的悲剧英雄气质26.顾城的“童话王国”27.论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变化以郭靖、令狐冲、韦小宝为例28.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29.当代小说中的“疯子”视角30.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31.狼图腾与怀念狼当下文学的狼形象与人的反思32.试论活着的苦难叙事外国文学1.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2.论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3.论遇过作品的人道主义倾向4.论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5.论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7.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8.论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9.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解读10.论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11.论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12.论但丁神曲的思想意义1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14.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15.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16.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意义17.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18.论浮士德的思想意义19.巴黎圣母院的艺术方法研究20.于连形象研究21.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22.简爱的形象分析23.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分析24.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25.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子形象26.卡夫卡变形记的意义27.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28.圣经中的古诗的文学价值29.论雪国的艺术风格30.试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31.情人中体现出的女性文学的文本特征32.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33.人间喜剧的“金钱”主题34.于连与拉斯蒂涅的形象比较35.论旧约的文学意义36.包法利夫人的悲剧解析37.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失落38.呼啸山庄的主题研究39.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研究40.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文学理论 美学理论1、论艺术真实的本质与特征2、论文学的社会功能3、论艺术灵感4、意境与意象的比较研究5、简论文学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6、论悲剧的本质与特征7、论喜剧的本质与特征8、简论艺术的创造力9、论文学的艺术技巧10、论文学是“人学”11、论艺术创作中的变态心理12、意境与典型异同论13、略论流行歌曲与社会心理14、艺术本质论述评15、艺术起源论述评16、略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7、略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18、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意蕴19、陈凯歌电影的艺术特征20、谈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美21、审美文化视域下的哈尔滨冰雪艺术22、论孔子的文艺思想23、论戏剧文学中的动作性24、论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25、论文学艺术文本中的人性与人性美问题26、论诗歌的美学特征27、论小说的美学特征28、简论服饰美29、简论居室美30、简论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真实性31、略论我国当下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32、简论网络文学的特征33、略论艺术美34、略论生活美35、略论自然美36、略论现代主义艺术特征37、略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38、论审美文化39、论审美体验40、论审美生产与消费41、论艺术符码42、审美媒介概论43、略论时尚美44、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我见45、“美是生活”论述译46、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论47、席勒的审美教育论48、康德关于美的本质论49、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50、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51、略论柏拉图的美学思想52、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53、略论莱辛的拉奥孔54、略论狄德罗的美学思想55、略论狄德罗的文艺思想56、略论欧洲中世纪的美学思想57、略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58、略论欧洲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艺思想59、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仿论”之比较研究60、略论古希腊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1、略论古罗马时期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2、略论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63、略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4、略论西方启蒙主义文论的历史发展65、略论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日神与酒神精神66、略论审美语境67、审美知觉论68、审美情感论69、审美想象论70、略论大众文化的二重性71、略论审美文本72、略论审美鉴赏73、略论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74、略论文学是“人学”75、略论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76、略论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77、略论文学的传记研究方法78、略论文学的象征研究方法79、略论文学的精神分析研究方法80、略论文学的原型研究方法81、略论文学的形式研究方法82、略论文学的现象学研究方法83、略论文学解释学研究方法84、略论文学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85、略论文学的解构研究方法86、略论文学研究方法论87、略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88、论文学创作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89、略论艺术批评的真善美标准90、略论作家的修养91、论鲁迅的艺术真实性92、论鲁迅的艺术功利论93、略论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94、略论艺术审美价值的现实95、略论艺术美的审美教育96、略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97、略论社会美的审美教育98、略论文学文本中的情爱描写99、略论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100、略论文学文本的审美结构101、略论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102、略论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理论103、略论科林伍德的艺术表现理论104、略论布鲁克斯的“细读法”105、略论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106、略论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107、略论兰色姆的本体论文学批评108、略论布莱希特的戏剧深论109、略论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论110、略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111、略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论112、略论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113、略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114、略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115、略论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116、略论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117、略论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118、略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文论119、略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120、略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121、略论巴赫金的现实主义文论122、略论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123、略论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124、略论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125、略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126、略论阿多诺的否定主义文论 127、略论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128、略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文论129、文学叙事学简论130、文学符号学简论131、略论马斐雷的结构主义文论132、略论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133、略论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134、略论巴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文论135、略论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136、略论西方中世纪文学与“两希”的文化传统137、略论西方文学艺术复兴文学与“两希”的文化传统138、略论西方启学文学中的“两希”文化传统139、略论艺术的魅力140、略论审美主客体写作学1、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论写作主体的人格修养与写作活动之关系3、论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与写作活动之关系4、试论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双向建构关系5、论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性6、试论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对照关系7、论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8、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9、学生作文中个人话语缺失的原因初探10、论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力的训练1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3、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14、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15、论知识视野与创造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6、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17、论生活功底与审美发现在写作中的地位18、论写作能力的培养19、写作感知论20、写作人格论21、写作语言论22、写作思维论23、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4、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25、论中学写作智能与技能的训练26、论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思维27、论构思的创新28、论文学语言论写作活动中主体的思维建构29、论写作过程中的意化和物化30、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31、中学作文的命题与讲评32、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33、论写作聚材的途径34、论文章主题的提炼手法35、“导练译”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作用36、“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37、古代文论与当代写作38、论“对比”39、论“渲染”40、论写作角度41、论“含蓄”42、论“平淡”43、论“白描”44、谈写作中的“立骨”艺术45、论巧合和误会运用技巧4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47、论象征手法48、论移情手法在诗歌中运用49、谈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50、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51、对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52、抑扬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53、议论中的逻辑力量54、写实与写意55、论艺术虚构 56、意境与意象的比较研究57、论散文的语言美58、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59、论散文的“散与不散”60、论散文的意境创造61、论散文的诗意62、论散文的意蕴开掘63、论散文的思想与文采64、论叙事散文写作65、论抒情散文写作66、论间接抒情的方式67、谈散文的凝练艺术68、论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69、论传统写作技法的现代运用70、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71、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72、记叙文叙述方法论73、人物描写手法论74、景物描写作用论75、谈抒情手法76、论杂文的写作艺术77、论戏剧文学的写作手法78、论文学评论的写作79、谈童话写作80、新闻文体写作与文学文体写作比较论81、新闻导语写作手法漫议82、论消息写作的金字塔型结构83、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84、论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85、谈博客写作的利与弊86、谈述职报告的写作语文教学科研 语文教材研究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与体会2、新教材 新感受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概览3、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研读与教学要点4、初中语文教材中朱自清作品的研读与教学要点5、初中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的研读与教学要点6、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及其教学问题7、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歌及其教学思考8、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及其教学问题9、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及其教学建议10、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1、皇帝的新装解读及备教策略12、老王的解读与备教策略13、台阶的解读与备教策略14、孔乙己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5、风筝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6、木兰诗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7、蒲柳人家(节选)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8、变色龙的解读及备教策略19、热爱生命(节选)的解读及备教策略20、故乡的解读及备教策略21、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及备教策略语文教法研究22、阅读教学中的导语设计研究23、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24、阅读教学中的板书设计研究25、阅读教学中的讲读设计研究26、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27、新课程视野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28、新课程视野下的散文教学29、新课程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30、新课程视野下的小说教学31、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写作教学32、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口语交际教学33、农村初中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