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媚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doc_第1页
郑媚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doc_第2页
郑媚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doc_第3页
郑媚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八年级上册 第八课 辛亥革命授课人:郑媚(广州大学)一、教学目标:1. 课标要求(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2)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a 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史诗和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掌握武昌起义的基本内容。b比较同盟会和兴中会,理解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理解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a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新课。b 运用图片,课外资料手段加深学生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了解。c 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和兴中会的不同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b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二、教材分析: 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尖锐。为了救国图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革命的旗帜,领导了辛亥革命,希望在中国建立西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胜利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本课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活动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并提出了三民主义。第二部分:武昌起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本课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处理方法:通过影像资料(没有就用具体的图片)辅以必要的对比讲述,通过提问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处理方法:充分运用图文材料结合,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历史环境。(2)倒叙法:打破教材的束缚,将武昌起义作为本课的导入。(3)分析法:对比分析,同盟会和兴中会的不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六、板书设计:第八课 辛亥革命一、 医国救亡1. 外伤西方列强的掠夺2. 外痛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二、 铁血共和1. 武装反清2. 武昌起义三、 创立共和1. 创立民国2. 辛亥革命的意义七、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张贴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武昌起义的浮雕照片。教师讲述: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这一天,夜幕降临,武昌城渐渐归于平静,老百姓都已经回家休息了。突然,从城南的工程营那里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枪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它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2.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听到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一位远在海外的中年男子激动不已,因为他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出示孙中山头像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孙中山,使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在学生讲述基础上,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早年是学医的,为的是治病救人。后来,他决定弃医从政,由医人变成医国,由救人变为救国。问题1: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有这样的转变呢?请同学们从当时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考虑一下。(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考虑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教师总结: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给我们造成了外伤;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则是内痛。外伤内痛使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也正是中国的病症。问题过渡:那么该如何医治呢?此处有三个药方。药方 治者自治 维新变法 暴力革命问题2:如果你作为孙中山,会选择哪种方法?(第三种)教师总结:历史证明第一种和第二种药方都失败了。其实,孙中山先生早年也想走改良的道路,他曾满怀热情地上书李鸿章,却遭到了拒绝。最后他决定走革命的道路。(通过三场救亡运动的比较,使学生得出只有革命才能救治中国的病痛,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问题)问题3:孙中山先生为了进行革命都做了哪些准备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黑板表格。(请最快或举手的两位同学上来填写)表格教师本人是在上课前准备好,省下画表时间。名称时间地点领导人纲领性质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1905年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问题4:请下面的同学们总结一下同盟会和兴中会的不同点与联系?教师总结:不同点:同盟会与兴中会相比有更为严密的机构组织和更完善的革命纲领,所以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联系:同盟会是在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其革命纲领也是由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发展而来的。问题5: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含义和内容?教师总结: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有三层含义,孙中山先生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也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出示民报的图片)教师阐述: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意思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清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民族主义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鞑虏”指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而不是帝国主义;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意思是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简单说就是改革土地制度。但如何改呢?没有具体的措施。三民主义的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只有打倒旧的,才能建立新的,民族主义是基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革命的目标,所以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则是要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因而是发展结合一下板书进行上面的阐述: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前提)恢复中华 推翻清朝统治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资产(核心) 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发展)问题6: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进步性: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目标,指导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问题过渡:在“三民主义”指导下,在同盟会会员的支持下,孙中山不屈不挠地领导和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用铁和血铸就了一条通向民主共和的道路。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再结合黑板的图片讲述革命发动的武装起义(同时出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亭”“刘道一”“徐锡麟”三张图片,请学生分别简单讲述一下他们的事迹)教师总结:遗憾的是,这些起义由于缺乏群众基础都失败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位女英雄。(出示秋瑾的照片):秋瑾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父亲都曾为清朝官吏。秋瑾虽然是一位女性,却立志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日本留学时她就加入了同盟会,之后回到国内筹备起义,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入狱。秋瑾视死如归,就义前她写下了“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的绝笔。教师过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武昌起义的胜利使人们看到了曙光。这团在武昌燃烧起来的革命的火焰迅速向四周蔓延。(粘贴辛亥革命形势图,对照此图,教师本人进行讲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几十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这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问题7:大家想一想在我国近代史上还有哪些是以农历纪年的方式命名的历史事件?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学习历史都下了功夫去进行的,很好,那么汹涌的革命浪潮冲击着清政府的闸门,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崭新的政权。(教师换上孙中山总统服像和大总统誓词的两张图片,对着图片教师进行讲解):我们来回顾一下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民国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孙中山当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问题8:孙中山为什么能当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教师总结:孙中山是革命领袖,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革命活动:他建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组织了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他为推翻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而鞠躬尽瘁。问题9:孙中山这位大总统的当选和封建皇帝的产生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孙中山是被推选出来的,与封建世袭制不同,体现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问题10: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用革命的药方来为国家医病,那药效怎样?或者说辛亥革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教师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部分获得成功,他推翻了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又张贴新的图片,分别是“宣统帝”“退位诏书”“袁世凯称帝”“张勋像”)问题11:清帝退位说明辛亥革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闹剧的失败又说明了怎样的问题?教师总结:清帝退位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闹剧的失败说明了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闹剧的失败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问题1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如何认识?教师总结:成功之处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失败之处: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练习题: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最后拓展总结:老师曾在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担任过讲解员。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主办人校总理就是孙中山先生,那里曾经为抗日战场提供了源源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