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EPON产品实现原理与维护(ppt 62页).ppt_第1页
华为EPON产品实现原理与维护(ppt 62页).ppt_第2页
华为EPON产品实现原理与维护(ppt 62页).ppt_第3页
华为EPON产品实现原理与维护(ppt 62页).ppt_第4页
华为EPON产品实现原理与维护(ppt 62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PON产品实现原理和维护 中端以太网交换机FTTH2007年03月 课程目标 结束本课程后 你将1 了解EPON产品的硬件架构2 了解EPON产品的软件架构3 掌握EPON产品在工程上的基础知识4 熟悉EPON产品过去发生的一些网上问题及处理手段5 掌握EPON产品的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硬件架构1 1 OLT接口板1 2 ET204和ET3001 3 LS6M1PU1S和LSN1PU1S1 4 ET234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1 OLT接口板 1 接口板只有一颗HOSTCPU 该CPU需要管理所有的4块 8块OLT芯片 2 OLT芯片通过一块PHY芯片 经过背板与主控板相连 通过SERDES连接到光模块 3 OLT接口板上没有交换芯片 所有跨OLT间的流量必须经过主控板进行交换 1 2 ET204和ET300 1 ET204和ET300的主要芯片就两块 ONU芯片和内置CPU的交换芯片 2 ET204利用了交换芯片的交换功能 出了4个FE口 3 ET300没有使用交换芯片的交换功能 仅仅使用了其CPU功能 直接从ONU芯片出了1个GE口 1 3 LS6M1PU1S和LSN1PU1S 1 LS6M1PU1S和LSN1PU1S在硬件架构上是相同的 2 LS6M1PU1S用于S3100系列交换机 它与S3100交换机相连的端口是GMII接口 3 LSN1PU1S用于监控产品的EC主机 它与EC主机相连的端口是MII接口 4 这辆款产品采用了新的ONU芯片 内置CPU 1 4 ET234 1 ET234在结构上与ET204比较接近 2 ET234与ET204相比 更换了ONU芯片和交换芯片 功能更为强大 3 ET234选用的ONU芯片自带CPU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2 1 OLT接口板2 2 ET204和ET3002 3 LS6M1PU1S和LSN1PU1S2 4 ET234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2 1 OLT接口板 1 目前的OLT接口板属于集中式接口板 所有业务都必须上主控板进行处理 2 上图是在S7500系列交换机上与EPON相关的软件架构 在 通信接口 之上的 平台 部分在主控板上运行 在 通信接口 之下的 EPON驱动 BSP 芯片供应商底层代码 在OLT接口板上运行 3 因为OLT接口板的硬件设备遵循公司相关规范 因此BSP也是在其他接口板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4 每一颗OLT芯片都内嵌一个CPU 芯片供应商的底层代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在OLT芯片的内嵌CPU上运行 另外一部分在我们接口板HOSTCPU上运行 这两部分代码通过LOCALBUS通信 5 EPON驱动遵循公司相关规范 为平台实现了若干的底层接口 6 通信接口是现成的 平台通过通信接口对EPON驱动进行调用 从而实现了对OLT接口板的管理和操控 2 2 ET204和ET300 1 ET204和ET300使用同一份软件 因此软件架构相同 2 ET204的软件没有操作系统 可以理解为单任务 同时属于报文驱动 每当有一个需要进行处理的报文到达ET204的CPU 就触发一个事件 从而得到软件处理 与OLT接口板软件不同 不会有平台从上而下地调用驱动函数 3 在EPON系统中 OLT和ONU之间通过OAM来实现远程管理 在ET204的软件中 对OAM进行了简单的扩展 从而在OLT侧可以对ET204和ET300实现更加丰富的远程管理 ET204的子端口管理就是一个例子 2 3 LS6M1PU1S和LSN1PU1S 1 LS6M1PU1S和LSN1PU1S的代码是两份不同的代码 但是基本架构是相同的 而且与ET204的代码接口类似 2 子卡的软件引入了操作系统 从而引入了多任务 但是仍然是报文驱动的 不存在平台自上而下对驱动进行调用 3 子卡软件在ET204软件基础上 实现了较为完善的OAM扩展 扩展性和规范性都有提高 4 子卡软件同时增加了一个私有协议模块 该模块与S3100 EC主机保持通信 外部主机可以通过私有协议对子卡进行控制 2 4 ET234 1 ET234的软件在结构上没有多少变化 与子卡软件相比 少了私有协议模块 但是OAM扩展部分更加完善了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3 1 基本概念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3 3 EPON工程验收标准3 4 常用光路衰减计算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3 1 基本概念 光衰减 功率单位 W mW物理学上的功率即使用瓦特或者毫瓦为单位进行度量 绝对光功率单位 dBm将物理学上的功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 换算关系 dBm 10 lg mW 所以 10dBm 0 1mW 0dBm 1mW 3dBm 2mW 10dBm 10mW 20dBm 100mW 相对光功率单位 dB用于为了表征一个器件的在光衰减 反射 等方面的特性 引入的一个相对单位量 类似于空间上的相对长度概念 计算公式 dB 10 lg 出光功率 入光功率 如果A的光功率是10dBm B的光功率是8dBm 则A比B大2dB 3 1 基本概念 光衰减 续 引入对数的优点 将乘除运算转换为加减运算 如右图 假设光路由两个1分2分光器级联 两个分光器都是50 50 分光 A点的光功率是1mW 如果不引入对数 那么计算B C D E点的光功率的操作是乘除法 B C点的光功率是A点的一半 1 2 0 5mW D E点的光功率是C点的一半 0 5 2 0 25mW 引入对数后 乘除法变成了加减法 A点的光功率是0dBm 于是B C点的光功率就是0 3 3dBm 而D E点的光功率就是 3 3 6dBm 3 1 基本概念 光纤连接器 例 光连接器 双FC PC 单模 25m光连接器 FC APC SC PC 单模 25MFC LC SC ST等指的是光纤两端的插头类型 PC APC UPC指的是光纤插针的端面类型 SC LC FC ST 3 1 基本概念 光纤插针端面 根据插针的端面 插针可分为PC UPC APC三种 PC PhysicalConnect 插针端面为球面 可满足普通回损要求 UPC UltraPhysicalConnect 插针端面也是球面 但抛磨更加精细 端面光洁度比PC要好 回损可达到50dB以上 APC AnglePhysicalConnect 插针端面为斜球面 倾斜角度一般为8度 回损大于60dB 右上图为PC UPC端面形状右下图为APC端面形状型号相同的活接头才能用法兰盘相连接 不同规格活接头会导致很大的接续损耗 3 1 基本概念 法兰盘 FC型 单SC型 双SC型 FC SC型 LC型 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 波长 EPON采用G 652类型的单模光纤 使用单纤双向方式来传输数据 下行数据业务使用波长1490nm 上行数据业务使用波长1310nm 测量光功率时 请正确选择波长 OLT ONU 分光器 1490nm 1310nm 1310nm 1490nm 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 发光功率 OLT光模块接口 10km 3dBm 发光功率 2dBm20km 2dBm 发光功率 7dBmONU光模块接口 10km 1dBm 发光功率 4dBm20km 1dBm 发光功率 4dBmONU10KM与20KM光模块 虽然光功率参数相同 但其它光谱参数不同 不能简单替代 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 接收灵敏度 OLT光模块 10km 接收灵敏度 24dBm 802 3ah 20km 接收灵敏度 24dBm 802 3ah ONU光模块 10km 接收灵敏度 24dBm 802 3ah 20km 接收灵敏度 24dBm 802 3ah 很多友商在宣传自己的EPON产品时 宣称ONU光模块的灵敏度能够达到 26dBm 而我司只宣称达到 24dBm 这不是由于我司产品性能不足 我司的ONU光模块灵敏度也能达到 26dBm 但是所有的OLT光模块的灵敏度只能达到 24dBm 而EPON的光路是单纤双向的 如果下行的光功率衰减到低于 24dBm 虽然ONU能够很好地处理光信号 但很可能使上行到达OLT处的光功率低于 24dBm 于是OLT侧的光模块就无法很好地处理光信号 为了避免客户错误的理解和施工 所以我们只宣称 24dBm 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 光饱和度 OLT光模块 10km 接收灵敏度 1dBm20km 接收灵敏度 6dBmONU光模块 10km 接收灵敏度 3dBm20km 接收灵敏度 3dBm 3 2 EPON产品的光指标 接口类型 我司所有的EPON产品 均采用SC PC接头 请开局前明确局方的光纤接头类型也是SC PC 3 3 EPON工程验收标准 为了让EPON设备稳定工作 OLT和ONU之间的光路必须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 这些必要条件也就成为了EPON方案光纤施工完毕的验收标准 详细标准请参考 EPON光路工程验收CHECKLIST 光指标 1 ONU光接口输入端 来自OLT的光功率必须大于 24 0dBm 2 同一OLT端口下 各个ONU光接口输入光功率差异最大和最小不能超过15dB 3 综合上述两点 工程上建议ONU光接口输入端的下行光功率强度在 8 23dBm之间 工程 1 所有的光纤接头全部是SC PC类型的 2 所有光缆 光纤 尾纤的弯曲直径必须大于8cm 3 所有光分路器 熔纤盒 ONU以及附带的法兰盘必须固定 避免悬挂 可摇晃 4 所有未使用光纤端头必须使用光纤帽保护 5 禁止各种外力导致的光纤 尾纤的形变 3 3 常用光路衰减计算 1 连接光纤的法兰盘造成的衰减 一般每个法兰盘造成0 3 0 8dB的衰减 平均每个0 5dB 2 1490nm的波长 一般每公里衰减0 3dB 1310nm的波长 一般每公里衰减0 4dB 3 光路是可逆的 如果一个方向上有10dB的衰减 那么反向也有10dB的衰减 4 根据这里的数据 可以在工程实施前进行合理计划 也可以在工程完工后将实测 预计的光功率进行对比 从而判断光路是否存在异常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1 问题回顾 2006年5月 某局点反馈某台75A上的网络丢包严重 另外一台75B上个别ONU频繁UP DOWN 定位结果 经过现场定位 发现75A上某个新接入的ONU存在长发光现象 引起了很大的BER FER 从而引起了严重的丢包现象 而75B上也存在很高的BER FER 经过检测光路 发现是光路质量问题 光衰超过了设备的灵敏度所导致的 解决办法 长发光的ONU属于硬件问题 更换后问题现象消失 光路质量引起BER FER 根据工程验收标准整理光路 消除光路中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现象消失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2 问题回顾 2006年5月 某局点反馈在某个OLT下新接入一个ONU后 过了一段时间后 该OLT下就只有该新接入的ONU能够注册 或者原先注册的大部分ONU都下线了 只有包括新接入ONU在内的少数几个ONU能够注册 定位结果 将问题ONU返回研发实验室进行分析 发现是由于硬件问题导致ONU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线路短路引起光模块长发光 解决办法 对于客户手中的长发光ONU予以更换 该问题属于硬件生产问题 敦促代工厂家提高生产工艺 同时引入ONU长发光的装备测试 从根本上消除了此类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1和2的总结 小结 问题1和2都涉及到ONU长发光 在EPON系统中 ONU需要接受OLT的控制 只有在OLT允许的时隙内才允许打开光模块进行数据传送 如果某个ONU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隙内也打开了光模块 就会对其他ONU发送的数据产生影响 轻则导致较大的BER FER 重则导致所有其他的ONU无法注册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如果怀疑某个OLT端口下存在长发光的ONU设备 可以将主干光纤从OLT端口上拔下来 并将光纤接入到一台光功率计上 对上行的1310nm的波长进行光功率测量 正常情况下 光功率计应该测量不到任何光信号 如果测量到了光信号 不管这个光信号有多么弱 都说明有ONU在长发光 此时就需要对能够注册上来的ONU逐个进行光功率测量 直到找到长发光的ONU为止 在已经发货出去的成千上万个ONU中 只有两个ONU是因为光模块失效导致长发光 其他长发光的ONU都是由于生产工艺问题导致的 而生产工艺问题在去年夏天已经得到了提升 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3 问题回顾 2006年8月 某局点反馈无法对ONU进行操作 在ONU端口视图下对ONU的各种操作均返回失败 定位结果 该问题很难复现 所以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定位 才发现这是由于底层驱动与上层软件之间维护的ONU状态不一致导致的 我们称之为事件丢失 解决办法 引起事件的因素很多 所以该问题一直到5205版本才算是彻底解决 在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前 临时的规避方法是复位OLT端口 个别情况下 复位OLT端口也无法恢复 就只能复位OLT接口板了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4 问题回顾 2006年8月 11月 多个局点反馈 将某个ONU断电或者拔出光纤后 在75上仍然能够看到该ONU在线 对该ONU进行操作 总是反馈失败 2006年11月 某局点反馈 对某个OLT端口下面的ONU进行软件升级 无论如何操作都会显示成功 但是ONU不会自动复位 查看版本信息也始终是老版本 定位结果 该问题也是属于事件丢失 第一个问题 ONU下线后 底层驱动维护的状态是DOWN的 但是由于上层软件维护的状态仍然是UP的 导致各种操作失败 第二个问题 实际上升级是成功的 但是由于ONU的DOWN UP事件没有及时传递到上层软件 导致上层软件没有更新ONU的版本信息 所以始终查看到的是老版本 解决办法 临时的规避办法只有复位OLT端口或者复位OLT接口板 复位后 不在线的ONU自动消失了 升过级的ONU自动显示成新版本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3和4的总结 小结 问题3和4都涉及到事件丢失 该问题看上去比较难以理解 其实该问题是有必现条件的 就是环境中存在大量的OAM告警 以及大量的S3100ONU子卡频繁的UP DOWN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5205及以上版本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请使用5205及以上版本 如果怀疑出现了事件丢失 请第一时间联系研发进行处理 不要轻易复位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5 问题回顾 2006年 多个局点都反馈环境中存在频繁的BER FER OAM告警 定位结果 环境中存在大量告警 与光路环境有关 与75主机版本也有关系 如果环境中存在BER OAM告警 那么光路质量肯定存在问题 如果环境中仅仅存在FER告警 那么就是75主机软件引起的 在实际环境中 经常发现客户的ONU接入光纤端的光功率在我司规格附近 例如 24 8dBm 有时也能够发现光功率达到 29dBm左右的 这样的光路环境 引起BER FER OAM告警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决办法 按照光纤工程验收标准 对光路进行整理 如果光路中只有FER 没有BER OAM 那么请升级75主机版本至5203及以上版本 5203及以上版本对于一些相关的参数进行了调整 避免了不同ONU之间的报文产生冲突的可能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6 问题回顾 2006年11月 某局点A反馈某个OLT端口下面的ONU有较大的告警 并且该OLT端口的PON灯不亮 2007年1月 某局点B反馈他们新接入的ONU始终无法注册 但是经过测量 光功率是正常的 将该ONU拿到机房后就能够注册 拿回远端的光纤末端仍然无法注册 2007年3月 某局点C反馈新接入的ONU无法注册 定位结果 经过定位 发现局点A使用的是10公里的设备 但是OLT与ONU之间的光纤长度远远超过了10公里 大约在17公里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 光衰过大 光功率过小 就会引起客户碰到的问题 局点B使用的是20公里的设备 但是最后发现他们的光纤长度大约是50公里 经过修改max rtt参数后 该ONU注册上来 但是不能保证稳定工作 局点C使用的10公里的设备 光纤长度大约是7公里 但是客户没有接分光器 只用一根光纤将OLT和ONU连接起来 这样OLT和ONU收到的光信号强度超过了各自的光饱和度 导致无法注册 解决办法 对于局点A 只能建议将OLT和ONU都更换为20公里的设备 对于局点B 虽然更改OLT侧的max rtt参数后 ONU能够注册 但是这毕竟没有经过严格测试 无法保证稳定运行 只能以我司尚无支持50公里距离的EPON设备为理由 能建议客户更改组网 对于局点C 建议用户在光纤中间接入1 8的分光器 问题解决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5和6的总结 小结 问题5和问题6都涉及到超规格使用EPON产品 对于EPON产品的相关规格 一定需要熟记 并在前期规划网络时随时参考和确认 对于已经发生的超规格问题 要么建议客户更改网络 要么建议客户更换支持更高规格的产品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如果客户处出现了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 必须首先需要明确客户是如何组网的 1 明确光纤长度是否超规格 2 根据第三节中的各种经验数据进行计算 看看是否有超规格使用的情况 如果计算出来的光衰减就超过了规格 只能建议客户另外想办法 3 如果计算值符合产品规格 就请客户进行实际测量 看看实测的数据是否在规格允许范围之内 3 如果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实测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 必须弄清楚问题原因 因为很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 问题6的局点B 根据客户的反馈 OLT端口到分光器之间光纤大约是4公里 这样进入分光器的光强度的计算值是 1dBm左右 但是实测值却是 8dBm 计算值和实测值严重不符 后来事实证明 从OLT端口到分光器之间的光纤长度大约在30公里左右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7 问题回顾 2006年12月 某局点反馈EPON网络下面的机顶盒全部都无法通过DHCP获取到IP地址了 定位结果 查看MAC地址表 发现某个ONU端口下的MAC地址很多 不正常 将该ONU端口关闭后 恢复了正常 又打开该端口 问题又出现了 打开环回检测功能 发现该端口上报环回告警 随后该端口被切断 网络又恢复了正常 该ONU在引起问题前新接入了一台设备 到该ONU下面去查找环路 没有找到明显的环路 只是发现连接ONU和新接入设备的网线存在异常 重新制作网线的水晶头后 将该ONU重新接入网络 问题不再发生 该网线之前由于制作问题 引起了自环 导致其他端口发出的广播报文在该端口环回 于是其他端口的MAC地址迁移到该端口 最终导致从服务器发出的下行报文都发往该端口 其他端口的用户也就无法正常上网了 解决办法 打开环回功能 该端口被自动切断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7的总结 小结 问题7是由于环回引起的 其实环回还引起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早期的EPON版本对于环回检测都不是很强 而且环回检测功能默认关闭的 但是75主机软件5205及更高版本和ET204的143及更高版本 对于环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而且默认打开环回检测功能 能够检测到绝大多数的环回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如果问题现象是用户无法上网 而且某个端口出现了特别多的MAC地址 此时应该怀疑出现了环回 对于5205及以上版本 请确认环回检测功能是否打开 一般来说 只要环回功能是打开的 那么大多数的环回都能够被检测到 另外推荐将ET204的4个用户口隔离开来 如果ET204的4个用户口的PVID不同 那么是天然隔离的 如果ET204的4个用户口的PVID相同 建议配置UNIxport isolate 最后介绍一个检测环回的方法 1 displaymac address0607 0809 0a0b 查看是否存在这个MAC地址 理论上应该不存在 2 testftthsendpkttopon20ffff ffff ffff1 对于所有的OLT端口 在诊断视图下执行该命令 该命令会向PON口发送报文 3 displaymac address0607 0809 0a0b 当所有的OLT端口都发送了报文后 再次检测是否存在该MAC地址 该MAC地址在哪个端口上学到了 那么哪个端口就有环回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8 问题回顾 2007年1月 某局点反馈有两台ET20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下挂的用户就无法上网了 重新启动这两台ET204 故障消失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 大约几个小时后 又无法上网了 定位结果 最初怀疑存在环回 但是经过检测 没有发现环路 后来发现这两台ET204的子端口中都有协商成半双工的子端口 通过诊断命令将该子端口强制成全双工 经过几天的观察 问题不复现 解决办法 ET204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上面提到的问题是其中一个 使用ET204的143及以上版本 在ONU端口视图下将半双工的子端口通过uni命令强制成全双工 就能够规避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8的总结 小结 问题8是由于ET204的缺陷引起 对于产品的缺陷 不能直接向客户说这是缺陷 应该委婉地表达相同地含义 并引导客户接受规避手段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1 ET204下面如果接入监控的EC主机 请将所有的子端口使用unixport isolate命令隔离开来 否则大量的广播报文在ET204内部乱窜 可能会造成ET204堵死 2 ET204的子端口的流控功能默认打开的 如果碰到ET204的子端口无法转发数据的情况 可以考虑关闭子端口的流控功能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9 问题回顾 2006年9月 某局点反馈某个OLT端口下面的所有用户无法上网 定位结果 该OLT端口下的ONU设备存在很大的BER FER告警 通过查看端口统计计数 发现OLT端口上行没有一个报文发送出去 OLT芯片堵死 解决办法 通过复位OLT端口 该端口恢复了正常 5205版本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10 问题回顾 2007年1月 某局点反馈某个OLT端口下面的所有用户PPPOE拨号能够成功 但是无法收发邮件 无法打开网页 定位结果 该OLT端口下的ONU设备存在很大的BER FER告警 PING小包能够PING通 但是PING大包就无法PING通 PING大包时 报文丢在OLT端口上 OLT端口大包堵死 解决办法 通过复位OLT端口 该端口恢复了正常 5205版本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9和10的总结 小结 问题9和10是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的BER FER 大量的错误报文对OLT端口形成了冲击 最终导致端口堵死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首先查看OLT端口的统计计数 如果上行有很多报文进入 但是却只有个别的报文向上被转发 就极有可能是OLT端口堵死 其次进行PING操作 如果PING小包能够通 PING大包不能通 那么99 的可能性是OLT端口大包堵死 发生此类问题后 可以在诊断视图下执行testftthresetolt命令来复位OLT端口 5205版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请尽量推荐客户使用5205及以上版本 引起问题的根源是大量的BER FER 因此消除环境中的BER FER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11 问题回顾 2006年12月 某局点A反馈某个OLT端口下面本来注册上的31类型的ONU 现在有两台无法注册了 2007年3月 某局点B反馈75复位后 下面的31类型的ONU一直都无法注册 定位结果 局点A经过用服现场确认 一个ONU是因为停电导致无法注册 另外一个ONU是因为31的GE口配置错误导致该ONU在复位后无法注册 局点B经过用服现场确认 该ONU的GE口配置错误 导致该ONU在复位后无法注册 解决办法 对于停电 我们也无能为力 对于配置错误 需要进行正确的配置 所谓错误配置 是指在31插有子卡的GE口上 不允许PVID通过 或者PVID所在VLAN根本就不存在 例如 PVID是默认的VLAN1 但是却配置了undoporttrunkpermitvlan1 或者PVID是VLAN100 但是VLAN100在31上根本就没有被创建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11的总结 小结 问题11主要是因为配置错误导致ONU无法注册 所以一定不要错误配置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31ONU子卡具有独立的CPU 该CPU要与31自身的CPU进行交互 这些交互报文走数据通道 在子卡的110及更早的版本中 只有当子卡与31正常交互后 子卡才会打开PON口进行注册 如果子卡已经注册上 此时再对31的GE口进行不正确的配置 虽然会导致子卡与31之间无法交互 但是不会让子卡下线 子卡与31之间进行交互 主要是为了从31上对ONU子卡进行管理 如果31的GE口没有被正确配置 那么子卡和31之间的交互报文就无法被正常转发 最后的结果就是子卡和31无法建立联系 于是子卡就不会打开PON口 自然也就无法注册上 该注意事项在开局指导书和开局注意事项中都有提到 但是该问题还是发生了多次 于是从子卡的113版本开始 如果子卡长时间无法与31建立联系 就会放弃与31的交互 自动打开PON口进行注册 从而规避了该问题 但是此时因为子卡与31之间没有交互 所以从31上无法管理ONU子卡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12 问题回顾 2007年3月 某局点反馈EOC引起大量的环回 导致系统不可用 定位结果 局方使用31交换机 下面再接入EOC设备 如果EOC分离器的PC端口空载 会因为阻抗不匹配而形成自环 而局方的31交换机没有开启环回检测功能 导致环回被31上面的交换机发现 上面的交换机开启了STP 最后阻塞了31 解决办法 在31交换机上的每个接入EOC的端口启用loopback detection 并且全局启用loopback detection 这样配置后 31交换机能够迅速发现环回端口 禁止该端口的业务报文转发 并删除该端口的MAC地址 当环路消除后 31交换机也能够快速地解除对该端口的控制 恢复该端口的正常功能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EOC的环回问题 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 问题12的总结 小结 问题12与EPON在技术上没有关联 但是因为EOC也是EPON推广的一项重要的配套应用 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类似问题定位手段 在涉及到EOC应用的场合 一定要建议客户使用具有较强环回检测功能的交换机来接入EOC设备 1 硬件架构2 软件架构3 工程基础4 发生过的网上问题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1 75交换机的常用维护定位手段也是EPON系统的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例如discpu dismem dismac disarp等等 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2 testftthdisrecord在诊断视图下 testftthdisrecord命令可以用于查看OLT ONU端口的相关记录信息 该命令接收两 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槽位号 第二个参数是OLT端口号 从0开始计数 第三个参数是ONU端口号 从0开始计数 正式命令中 某个端口的编号是从1开始计数的 而FTTH的诊断命令中 端口的编号是从0开始的 例如查看Onu3 0 2 18的相关记录 则需要执行testftthdisrecord3117 后面的诊断命令也是如此 不再重复叙述 testftthdisrecord主要用于查看是否存在事件丢失 如果怀疑某个OLT端口存在事件丢失 请执行该命令 查看位于输出信息最后面的critical event counter和pop critical event counter 这两个计数应该相等 如果不等 则说明存在事件丢失 5 常用维护定位手段 3 testftthget6218stat该命令能够很方便地查看ET204的4个FE端口的统计计数 方便定位 其中0口和5口是内部口 不用关心 1 4口对应4个用户端口 6口是上行口 QuidwayS6506 testdiag testftthget6218stat601Port 0 TxPackets 0 RxPackets 0Port 1 TxPackets 0 RxPackets 0Port 2 TxPackets 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