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doc_第1页
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doc_第2页
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doc_第3页
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doc_第4页
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D6电动转辙机检修及维修标准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通 则1.1 联锁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与道岔成方正,并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平行,各种类型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mm(外锁闭道岔,不大于5mm)。 b)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的垂直偏差:普通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应不大于20mm; c)各种道岔拉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应不大于5mm(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1.2 密贴调整杆、各种动作拉杆及表示连接杆的螺纹牙形均应符合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密贴调整杆的螺母应有防松措施。1.3 严禁采用锻接和焊接工艺接长各种道岔杆件和安装角钢等。带有弯度的杆件,其弯角不大于30,弯高不大于100 mm。见图3.1.3。 1.4 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 10mm。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1.5 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应在5mm以上。1.6 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1.7 装有电动、电液的单机牵引普通道岔。在工务第一连接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4 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信号不能开放。1.8 具有两个及其以上牵引点的分动外锁闭道岔,其尖轨竖切部分任意两牵引点间,尖轨与基本轨间有 10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表示电路不得接通。1.9 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形铁、角钢、分动道岔中的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性能良好。1.10 道岔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正向电流不小于300mA的整流元件;三相交流转辙机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正向电流不小于1A的整流元件。1.1l 各种类型的转辙机、转换锁闭器或道岔表示及密贴检查装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能可靠地转换道岔。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将道岔锁闭在规定位置,并给出道岔位置的表示。 b)正常转换道岔时,挤切销或保持联结装置应保证不发生挤切或挤脱。当道岔被挤时,同一组道岔上的转辙机或转换锁闭器、密贴检查装置的表示接点必须断开。 c)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安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d)齿轮装置的各齿轮啮合良好,传动不磨卡,无过大噪声。 e)各种类型的电液转辙机的油路系统不得出现渗漏和堵塞现象。 f)整机密封性能良好,能有效防水、防尘。手摇把孔和钥匙孔处不漏水,不进尘土,机内无积水、无粉尘及杂物。各种零部件无锈蚀。g)机内配线的接线片和接线端子的螺母无松脱、虚接和滑扣现象。配线的绝缘层无损伤。1.12 凡用于正线道岔第一牵引点的转辙机,动作杆和表示杆必须具备锁闭功能。1.13 道岔为60kg/m及其以上钢轨时,其转辙设备安装装置应采用125mm80mm12mm角钢。2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2.1 电动转辙机的主要技术特性应符合表3.2.1的要求。项目ZD6-D型ZD6-E型ZD6-J型ZD6-F型额定负载 N3432588458844413额定直流电压 V160160160160动作电流 A2.02.22.22.2转换时间 s5.5996.5动作杆动程 mm1652190216521302表示杆动程 mm14518570196701961、2、3#主锁闭力 N294201961490333266 不可挤294201961294201961副锁闭力 N1471014710176522.2 减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在减速器中的轴向窜动量不大于1.5 mm,动作灵活,通电转动时无噪音。2.3 摩擦连接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 道岔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连接器不空转;道岔转换终了时,电动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应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摩擦连接器应空转。b) 摩擦连接弹簧调在规定摩擦电流条件下,相邻弹簧圈最小间隔不小于1.5 mm;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c) 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得锈蚀或沾油。2.4 自动开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座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动接点不松动,静接点须长短一致,相互对称,接点片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b)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小于4 mm,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 mm;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 mm;接点接触压力不小于4.O N;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有窜动时,应保证接点接触深度不少于2 mm。c)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如图3.2.4所示。d)速动片的轴向窜动,应保证速动爪滚轮与滑面的接触不少于2 mm;转辙机在转动中速动片不得提前转动。e)速动爪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起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缺口底部相碰。f)在动作杆、表示杆正常伸出或拉入过程中,拉簧的弹力适当,作用良好,保证动接点迅速转接,并带动检查柱上升和下落。2.5动作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动作杆与齿条块的轴向移位量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均不大于0.5 mm。b)齿条内各部件和联结部分须油润,各孔内不得有铁屑及杂物;挤切销固定在齿条块圆孔内的台上,不得顶住或压住动作杆。c)锁闭齿轮圆弧与动作齿条削尖齿圆弧应吻合,无明显磨耗,接触面不小于50,在动作齿条处于锁闭状态下,两圆弧面应保持同圆心。2.6 表示杆内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的上平面O.20.8 mm;检查柱落下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 mmO5 mm(ZD6一J型机应不大于7 mm),如图3.2.6所示。2.7 移位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主销折断时,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b)顶杆与触头间隙为1.5 mm时,接点不应断开;用2.5 mm垫片试验或用备用销带动道岔(或推拉动作杆)试验时,接点应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其所加外力不得引起接点簧片变形。2.8 直流电动机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动机的线圈无混线,无断线,转子与磁极间不磨卡,转子的轴向游程不大O.5mm。b)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换向片间的绝缘物不得高出换向器的弧面。c)炭刷于刷握盒内上下不卡阻,四周无过量旷动,弹簧压力适当,炭刷与换向器呈同心弧面接触,接触面积不小于炭刷面的34,工作时应无过大火花,炭刷长度不小于炭刷全长的35。2.9直流电动饥的电气参数应符合表2.9的要求。表2.9项目ZD6系列额定电压 V160额定电流 A2.0额定转速 r/min2400额定转矩 Nm0.8826(0.09kgm)短时工作输出功率 VA220单定子工作电阻(20) (2.850.14)2刷间总电阻(20) 4.90.2452.10 转辙机内所使用的挤切销和连接销应符合表2.10的要求。表2.10名称抗剪力NZD6DZD6EZD6FZD6J挤切销 3t294201961主主连接销5t490333266副主副9t88200副注:3t为有孔型、5t为无孔型、9t为椭圆形。2.11 转辙机摩擦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a) ZD6D型、F型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 A。b) ZD6E型和ZD6J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单机摩擦电流为2.02.5 A。ZD6型电动转辙机入所修作业标准1 检修作业程序及要求1.1 入所检查1.1.1 特性抽测1.1.2 与检修相关项目1.1.3 钢印1.1.4 填写检查卡片1.2 分解,先按部件、后按另件分解1.3 脱漆,碱水煮,高压冲洗,金属见本色1.4 油漆,底漆,面漆各一层1.5 零部件检修、测试。1.6 总组装,边组装边调试1.7 自检,按检验卡片项目进行检验,修正质量缺陷1.8 互检,按检验卡片项目进行检验,质量缺陷反馈1.9 专检1.9.1 额定负载运用30次以上1.9.2 按检验卡中项目进行检验1.9.3 检修质量反馈、评价1.10 标记:做防松、移位标记1.11 出所复查,按复查规定项目进行1.12 出所、填写台帐2 检修质量标准2.1 综合项目2.1.1 零部件齐全,紧固件安装牢固,紧固,开口销劈开6090度,各部件无裂纹,破损和明显缺陷。2.1.2 机盖开启灵活,关闭时锁闭良好,开启时用检验钥匙开启自如;锁钩铆钉不松,弹簧无失效拉长现象;盘根槽平顺,拧紧亚盖螺栓后,开盖检查其盘根上压痕均匀,四角无缝;堵孔板及封口盖封闭严密,用光照或水检无漏光、漏水现象,钥匙孔、摇把孔口平面平整。2.1.3 将动插头向断开方向轻推时,遮端器接触深度不小于4毫米;在开盖或插入手摇把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将动插头向静插头方向轻推时,接点片与接点环断开距离不小于2毫米,拔扣落槽;动插头方孔与方不松动,紧配合;接点片不碰动接点环底部圆台、2.1.4 走线平直,支架紧固,扎线紧而挺,线头不松,不断股,引线顺序不错位;启动、表示、连线用红、黄、绿(或兰)不同颜色线区分。2.1.5 堵孔板轴和下锁扣轴与壳体孔不松,两轴径与两孔径间隙不大于0.13毫米。2.1.6 零部件无飞边、无毛刺、无变形、锈蚀,紧固件完好无杳角,六角及十字槽完整。2.1.7 进线架与底壳上平面平,顶端平面误差不大于0.24毫米。2.1.8 底壳、开闭器架、电机罩,减速器外壳等油漆体应碱水脱漆,使金属见本色。2.1.9 各部油漆均匀完整,底漆用铁锈红丹漆,面漆用外灰内天蓝或果绿。2.1.10 防松、防移位标记用红色直线。2.2 减速器2.2.1 摩擦器下部夹板轴不松动,轴径比孔径+0.02+0.03毫米。2.2.2 摩擦弹簧调整后,相邻圈距不小于1.5毫米。2.2.3 内齿轮端面与起动片之间隙(用0.5塞尺同时塞两侧)不小于0.5毫米。2.2.4 输入轴方榫完整;对准摇把孔手摇时无卡阻。2.2.5 用1.5毫米塞尺检查,上部档油板不碰夹板头。2.2.6 摩擦器调整弹簧用双帽。2.2.7 输入轴八滚棒应垂直压紧,不松动,垂直偏差不得大于0.008毫米。2.2.8 各滚动轴承内,外圈与零件配合不松,零件向下方向,在不外加力时,轴承不自行滑脱。2.2.9 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向串动不大于1.5毫米2.2.10 各齿轮无裂纹、伤残和飞刺、2.2.11 用卡尺分别测量,内齿轮外径与减速器内径其配合间隙不大于0.5毫米2.2.12松开摩擦带紧固螺栓,在输出轴不旋转条件下,空载电流不大于0.8安,且转动灵活无异常噪声;定、反位电流应D、F型机调试至2.62.9安,E、J型机调试至2.32.5安,摩擦带接触面分布均匀,结合面大于80,固定带用沉头螺钉,应低于带面11.5毫米;轴承油量充足,内齿轮腔内油量适中,用铁路2号里基脂;刹车带最大超出夹板边缘不大于1毫米;注油孔M6螺钉长16-2毫米。2.3 自动开闭器2.3.1 用专用测量工具测量,左、右动接点打入深度不小于4毫米、2.3.2 动接点在中间位置时,手推向两侧各测量一次,动接点总旷动量不大于3毫米。2.3.3 用专用检查工具慢摇打入检查;静接点片不得与动接点块圆柱凸台接触。 2.3.4 8联动轴不得突出检查柱勾槽上沿1/2以上。2.3.5 8联动轴转动灵活,用手用工具拨动能转一周以上;其两端不得超出承座限位凸台平面直径方向2/3。2.3.6 表示杆在外力推动下,应能将动接点退出静接点组,退出量应超过动接点全摆动角度的二分之一,但不得与对方接点接触。2.3.7 检查柱在抗上时,检查柱方体上平面不碰接点座,落下时不打表示杆平面,抗上和打落时,检查柱均有串动间隙。2.3.8 检查柱与其圆孔之间隙0.12一0.5毫米。2.3.9 检查柱落在检查块上平面时应可靠断开表示接点。2.3.10 8拐轴销头部不得高出拐轴鸭咀内侧平面;档销板应正确卡入8销子的槽内。2.3.11 解锁时速动爪与速动片间隙为0.20.8毫米。2.3.12 滚轮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轮转不小于360度,应与起动片、速动片线接触,落下后不碰起动片。2.3.13 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串动时,应保证接触深度不小于3毫米。2.3.14 动接点环不得低于静接点片;动接点拉簧拉力正常,无失效圈。2.3.15 动接点接触深度两侧相差不大于1.5毫米;接点片压力均匀,接点环与接点片上、下方向线接触,接触压力为4.97N。每组静点片间距离11mm。2.3.17 动接点倒向1.4排接点极限时,小连铁与拐轴槽底应有1毫米以上间隙。2.3.18 速动片与起动片间隙0.51毫米。2.3.19 接点片与接点环无拉毛、烧损。2.3.20 速动爪滚轮轴不松动,滚轮外圆无磨损平台。2.4 表示杆、动作扦、主轴2.4.1 起动齿在齿条块缺稽中间,其两侧间隙2士1毫米。2.4.2 锁闭齿轮圆弧和削尖齿圆弧梭角磨耗不大于R1.5毫米,弧面无明显拉毛。2.4.3 主、副挤切销能顺利放入动作杆挤切孔内。2.4.5 推、拉动作杆无梗阻,不摩擦罩筒、均匀走完全行程;缩进位置时杆尾部端面不打罩筒底。2.4.6 转动主轴时,止档拴不碰齿条块,不摩擦底壳内壁。2.4.7 动作杆圆孔套旷动量不大于0.5毫米。2.4.8 削尖齿齿背倒角不小于R1.5+0.5毫米,R角表面光滑。2.4.9 表示杆高度不小于33.7毫米,且底部不得有凹槽。2.4.10 检查柱与检查块缺口两侧间隙总和33.28毫米。2.4.11 检查块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上平面0.20.8毫米,检查块动作灵活。2.4.12 推、拉表示杆无梗阻,手感均匀自如,在最大缩进位置时,表示杆头部不擦罩筒。2.4.13 表示杆与方孔套旷量不大于0.5毫米。2.4.14 表示杆上配件除M12螺栓外,不得高出杆的侧平面。2.4.15 松开主、副表示杆互紧螺栓,拧动调整螺栓时,副杆应能顺利走完全行程。2.5 移位接触器2.5.1 移位接触器触头行程0.7士0.1毫米;顶杆与触头间隙1.5毫米;接点接触压力不小于0.6N,复位压力不小于0.49N;触头距齿条块上平面间隙不小于0.5毫米。2.5.2 顶杆与触头对正、左、右偏差不大于1.5毫米;顶杆应低于齿条块上平面0.20.8毫米。2.5.3 移位试验时,用1.5毫米垫块试验接点应可靠接触;用2.5毫米垫块试验或用备用肖带动道岔时,接点均应断开,并不得自复。2.6 电动机2.6.1 转子与磁极间不磨卡,间隙为0.5士0.1毫米;转子轴向串动不大于0.4毫米;安装齿轮的轴伸出端径向跳动不大于0.1毫米。2.6.2 引线柔软,无老化、断股,大小线环套管颜色、长度符合出厂说明。2.6.3 轴承精度E级以上,并涂二硫化钼3号理基脂,使用二个周期后,更换新轴承。2.6.4 炭刷间水平联线必须穿过端盖轴承中心线,中心偏差不超过0.3毫米。2.6.5 炭刷与换向器弧面接触不小于炭刷面积的3/4,应为弧面接触。2.6.6 炭刷与刷握宽度间隙0.15毫米,厚度间隙0.1毫米,工作无阻卡,炭刷长度大于13毫米。2.6.7 换向器表面租糙度不低于1-6,其径向跳动0.1毫米,云母绝缘片应低于铜排表面0.30.5毫米。2.6.8 绕组焊头无假焊、虚焊,焊头光滑整洁。2.6.9 换向器外圆直径不小于41毫米。2.6.10 空载与负载时,换向火花不超过11/2级(即轻微火花);定、反位各项特性偏差5% 。2.6.11 电动机整体绝缘不低于20兆欧(用直流500伏500兆欧绝缘测试仪测试)。2.7 整机组成试验2.7.1 整机性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 额定负载 ZD6EJ 5884N,ZD6F 4413N ZD6D 3432N;b 动作杆动程ZD6D J165士2毫米;ZD6E 190士2毫米;ZD6F 130士2毫米c 额定电压 160伏;d 额定电流 2.0安 e 摩擦电流 调整为ZD6D 2.62.9安;ZD6EJ 2.32.5安f 转换时间 ZD6-E.J不大于9秒;ZD6F不大于6.5秒ZD6-D 不大于5.5秒;g 整机绝缘 20兆欧。3 检修作业工艺方法3.1 综合项目3.1.1 自验时检查补齐零件;使用相应的常用紧固安装工具,用常力紧固另部件;对裂纹、破损和明显缺陷的零部件应予报废更新。3.1.2 使用比标准规定小1毫米的检验钥匙检查机盖的开启、关锁;铆紧锁钩铆钉并焊死;盘根上无压痕处,应在盘根底部垫起;四角间隙过大或漏焊处可补焊;更换堵孔橡皮或堵塞;用专用锪平工具锪平。3.1.3 用扳手将堵孔板向下扳动变形调整堵孔板角度,消除支架方榫旷量;拨扣槽口台阶或加焊或锉削;将静接点座垫高或沿接点片方向修锉动接点环下部圈台胶木体两侧锉至接点块圆柱持平。3.1.4 自验整平整直,走线架外套塑料绝缘管;线头串环焊锡,断股报废,检查线位正确。3.1.5 方榫施焊,手工修平重配;间隙大于0.13毫米换轴。3.1.6 除锈、除毛刺、更换紧固件。3.1.7 更换或加工进线架。3.1.8 用苛性钠溶液浸泡、高压冲洗。3.1.9 底漆晾干后再面漆,漆无流淌、皱皮。3.2 减速器3.2.1 换上自加工夹板轴,绞孔。3.2.2 更换失效弹簧。3.2.3 车削起动片内侧端面(车削量参照厂方启动片,以不碰端面为准)。3.2.4 手工修方正。移动减速器、修锉摇把孔。3.2.5 修磨夹板头部。3.2.6 补齐双帽。3.2.7 用专用块规和塞规配合检测,超差或松动应将输出轴整体报废更新。3.2.8 内、外圈、轴或轴承孔,采用金属涂镀工艺。3.2.9 轴承孔端面加热。3.2.10 不符合均应报废。3.2.11 超标报废。3.2.12 用减速器专用测试台测试;采用30x4石棉橡胶刹车带,反复修磨结合面,直致电流稳定止;轴承采用加油工具挤压加油,腔内采用加油容器定量加油;刹车带超出夹板超标,应先锯后锉,手工修齐。3.3 自动开闭器3.3.1 调整深度,适当移动静接点块。3.3.2 消旷:a 绞10孔换拐轴;b 绞连接销孔换连接销;c 换连铁。3.3.3 沿接点片方向修锉圆台或垫静接点组,其量低于接点环1毫米以上。3.3.4 检查柱勾槽上沿加焊修平。3.3.5 横联轴采用45号钢,表面粗糙度一,无弯曲45号车削后电镀。3.3.6 退出量不足,须加焊检查柱方头下平面并车平修正;退出量大于1/2时,车床车销其下部平面多余量。3.3.7 车床车削检查柱方头上平面。3.3.8 采用检查柱银套工艺方法。3.3.9 同3.3.63.3.10 铆肖铆压后修平(手工锉平)。3.3.11 换滚轮;用专用胎具车爪弧;略修速动片缺口前沿;加焊修整速动片月牙圆弧槽。3.3.12 滚轮轴孔粗糙度a12以上,修锉启动片槽底。3.3.13 调整调整架上M840螺栓。3.3.14 低时在动接点块下部垫相应厚度绝缘板;调整接头或更换弹簧。3.3.15 调整均匀、紧固调整螺母;专用拨片工具光照检查线接触、专用测力计调整。3.3.16 在检查片22毫米缺口后部凸台外侧端面加焊、修平;将检查块向表示杆斜坡方向位移。3.3.17 修锉槽底棱角。3.3.18 用螺丝刀沿轴向向一边拨紧,用塞尺塞测;选用改进后相应厚度月牙台的速动衬套,适当移动减速器安装位置。3.3.19 更新有拉毛、烧损的接点片、接点环。3.3.20 铆紧滚轮轴,更换滚轮,滚轮孔应用绞削。3.4 表示杆、动作杆、主轴3.4.1 于主轴锁闭齿轮两侧加、减平垫圈调整。3.4.2 磨损超限报废更新,不准加焊修补。3.4.3 不能顺利放入应检查挤切销尺寸及动作杆齿条块孔距和中心位移量,更换挤切销或更换齿条块、动作杆。3.4.4 齿条块底部两侧边缘各施电焊一条后,刨床刨平、修光。3.4.5 调整圆孔套位置;车削罩筒底部和内孔壁。3.4.6 位移止档栓或磨削底壳内壁。3.4.7 更新圆孔套。3.4.8 用样板刀在刨床上刨削后手工修光。3.4.9 金属涂镀加高;槽部位用2.5毫米细焊条小电流施焊、刨平、修光。3.4.10 用标准专用量规于整机组成检查;于检查片缺口内侧或检查柱头部施焊修平、修光。3.4.11 超0.8毫米,将检查块底部施焊修平、修光;不足0.2毫米磨削上平面至达标止,且滑槽内加 铁路2号理基脂。3.4.12 同3.4.5。3.4.13 更换方孔套。3.4.14 手工修平、修光。3.4.15 遇有卡阻现象更换调整栓3.5 移位接触器3.5.1 调整罩筒、簧片、移位安装位置等。3.5.2 调整;修削上平面或更换顶杆。3.5.3 其余项目达标后,调整整体安装位置。3.6 电动机3.6.1略修磁极圆弧;端盖轴承孔端面加紫铜垫;轴弯用调直器调整,若轴承配台松动,应将轴承孔金属涂镀。3.6.2 更换。3.6.3 检查轴承精度标记,不能采用铁路2号理基脂。3.6.4 使用专用穿过轴承中心线的平尺靠模,安装固定刷握。3.6.5 专用炭刷研磨器磨圆弧,反复修整、修光。3.6.6 修磨炭刷,或更换炭刷及刷握;小于13毫米报废。3.6.7 车床修外圆及粗糙度;专用钩刀清理沟槽。3.6.8 不符合标准需重焊。3.6.9 报废更新。3.6.10 超标按上述3.6.43.6.8项分析检查重新处理。3.6.11 转子常压浸漆;刷握涤纶薄膜缠绕;炭刷处理。3.6.12 支流电动机专用测试台测试(逐步采用微机检测、自动打印、记录)。3.7 整机组成试验。3.7.1 电动转辙机专用测试台测试(逐步采用微机检测、自动打印、记录)。ZD6 型电动转辙机检修验收卡片THF-信测-30顺序设备编号检修者日 期互验者日 期出 所 日 期验收人日期使用 地点检修项目技 术 标 准入检所初检互检出所验收评分备注一机体1.底壳无毛刺,机盖内盘槽平顺,四角无缝,堵空板封闭严密。22.安全接点接触良好、接触深度不小于4毫米,插入手摇柄时能自动切断电路,每接点片与接点环断开距离不小于2毫米。33.机盖开启灵活,关闭时锁闭良好2二减速器1.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向串动不大于1.5毫米。22.输出轴上的八个滚棒应压紧并垂直,不得松动。23.内齿轮端面与启动片间隙不小于0.5米毫米。24.减速器内各滚动轴承不得松动。(不外加力轴承能自动落下不合格)。25.摩擦弹簧调整后相邻圈最小间隙不小于1.5毫米,弹簧支撑垫大园台不得与夹板接触,夹板螺栓紧固。26.松开摩擦带紧固螺栓,在输出轴不旋转条件下,测试空载电流不大于0.8 A,且转动灵活,无异常噪音。37.内齿轮与减速壳两者磨耗间隙超过0.5时应报废。2三自 动 开 闭 器1.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接触深度不小于4毫米(接触后滑程)32.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串动时接点深度不小于3毫米,速动爪落下后与速动片缺口间隙不小于1毫米。33.动接点环不得低于静接点片,静接点片不得被动接点座园柱凸出台撑开。24.动接点打入静接点后用手板动动接点旷动量不大于3毫米。35.动接点与静接点组的接触深度,两侧相差不大于1.5毫米。26.动接点与静接点沿进入方向中分线偏差不大于0.5毫米,接点片压力均匀,接点压力不小于500克。37.表示杆移动5.7-8毫米,动接点应退出静接点组,切断表示电路。28.检查柱与圆孔间隙不大于0. 5毫米。19.速动爪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顺利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相碰。310.解锁时速动爪与速动片间隙为0.2-0.8毫米。3四动作杆1.动作杆上的主挤切肖与付挤切肖应能分别顺利放入动作杆的园型和扁圆形挤切肖孔内。22.动作杆与齿条块相对的轴向错移量不大于0.3毫米。23.齿条块与底壳原则上要求不悬空,圆孔套安装后与底壳间隙不超过0.3毫米。24.齿条块被锁闭后,锁闭齿轮,锁闭圆弧与齿条块两削尖齿应同时接触,最大间隙不超过0.05毫米。25.锁闭齿轮弧和削尖圆弧分别为R39-0.05和的39+0.05毫米,磨耗不超过0.3毫米。26.锁闭齿轮圆弧和削尖圆弧棱角磨耗不大于R1.5毫米。27.锁闭齿轮启动齿应在齿条块缺槽的中间,两边间隙为21毫米。3五表示杆1.检查柱落入检查块缺口后,两侧间隙和为最小3毫米,最大3.28毫米。32.检查块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上面0.2-0.8毫米,手动条件下检查块应动作灵活。23.表示杆高度小于33.7毫米时报废。2六移 位 接 触 器1.齿条块顶杆与移位接触器触头间隙为1.5毫米,触头行程为0.70.1毫米,当顶杆上升1.5时移位接触器应保持良好接触,当顶杆上升2.5毫米以上时,应可靠切断表示电路,并不得自复。32.齿条块顶杆与移位接触器触头应对正,偏差不大于1.5毫米。23.顶杆应低于齿条块上平面0.1-1毫米。24.移位接触器的接触压力不小于50克。3七综 合1.动作杆圆孔套和表示杆方孔套旷动量不大于0.5毫米。22.动作杆动程1652毫米,表示杆动程86-167,转换时间3.4秒。33.摩擦电流应调整达到额定2.6A,定反应位偏差不大于0.3A。34.绝缘电阻不低于20兆欧。25.主轴与输出轴在转动过程中,速动爪滚轮在速动片上滚动时,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摆动不大于1毫米。26.速动片与启动间隙为0.5-2毫米。37.油漆均匀,无皱纹,挂漆。38.各部螺栓紧固,无松动,弹簧垫,开口肖齐全,开口60,无老伤裂纹。3注1.空格内检查合格,打合格打。2.不满100分为不合格不得出所,100分为合格。ZD型电机检修卡片THF-信测-29ZD编号:厂名:入 所 检 修日期转子绝缘定子绝缘正转转矩正转转速反转转矩反转转速换 向 器 片 间 电 阻 测 试日期检查项目转子绝缘定子绝缘转子与定子间绝缘碳刷正转启动电压正转启动电流反转启动电压反转启动电流60V时正转电流60V时正转转速60V时反转电流60V时反转转速转子平均电阻检修纪录检 修 测 试 及 验 收 项 目转子绝缘定子绝缘转子电阻定子电阻正转启动电压正转启动电流反转启动电压反转启动电流60V时正转电流60V时反转电流正转转矩正转转速反转转矩反转转速测试台启动电流其他注:空格按实填写。检修人:验收人:日 期:日 期:ZD6_型电动转辙机检修验收电气测试卡编号:开口:THF-信测-28模 拟 负 载 测 试备注: 1.本页粘贴于检修验收卡后。伸 出拉 入转换力电压/电流转换时间转换力电压/电流转换时间KNV/ASKNV/AS模 拟 故 障 测 试绝缘电阻空载电流伸 出拉 入MA转换力电压/电流转换力电压/电流KNV/AKNV/A测试人:日期:验收人:日期:注:1.空格内按实测填写,不合格表格保留。 2.技术标准按维修规程。 ZD型电动转辙机检修作业程序一、 工具通讯工具、手摇把、4mm;5mm;6mm套筒、转辙机钥匙、450mm活口扳手、300mm;250mm;150mm活口扳手、8mm/10mm呆扳手、小竹片、200mm;150mm;100mm;75mm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医用钳、接点调整工具、2mm/4mm铁插片、油壶、万用表、14mm/17mm套筒扳手,尖咀钳、扁咀钳、1.5磅手锤、钢丝钳、钢卷尺、缺口调整工具。二、 材料白市布、棉纱布、土棉纱、钢丝刷、各种开口销、各种螺栓螺母垫片弹垫、1.6mm扎线、机械油及其它材料。程序项目检修内容及技术标准注意事项一登记登记按作业标准化要求认真做好登记工作。二现场联系1、 向电务值班人员或车站值班员联系,互试的话,讲清作业地点,道岔号码及工作内容。2、 与室内联系,扳动道岔,现场核对号码正确。联系用语言要简单明了,影响使用时应征得同意后要点进行三道岔安装装置(转辙机外部)1、 角钢安装装置方正,无裂纹,螺栓紧固,角钢外侧不与地面接触。2、 转辙机机壳无裂损,蛇管完好无脱落,加锁良好,固定螺栓紧固。3、 尖轨与基本轨开程,直尖轨应大于142mm,曲尖轨应大于152mm,AT型应176180mm,复交心轨应大于90mm,可动心轨应大于110mm,正线道岔刨切点开程不小于60mm,基本轨内侧无影响密贴飞边。4、 尖轨爬行不超过20mm,单根尖轨前后串动之和不超过10mm。5、 各杆与基本轨相垂直不磨卡,尖端杆撑紧起作用,绝缘良好,各丝扣余量不小于10mm,密贴杆空动游同不小于5mm,防松铁线完整,销空磨耗不大于1mm,开口销齐完好,各部机械无老伤列裂纹,螺帽紧固。6、 主副表示杆连结螺栓不松动(除方棒表示杆外),连接铁固定良好,后盖紧固,表示杆缺口标记(刻度)无变化,防尘罩与各部不磨卡,罩上定位标记清晰。间距应符合1465m或1445mm,AT型1495mm。四转辙机内部一、 自动开闭器1、 动、静接点采用高强度接点组,安装紧固,接触良好,接点片无严重磨损,压力适当,胶木无裂纹。配线整齐无断股,线头无松动。2、 速度爪与速动片应有间隙,解锁时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滚轮轴不松动,传动中应在起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打底,距起动片缺口底部不小于0.5mm。3、 拉簧作用良好,在动作杆和表示杆正常出入时,动接点在静接点组内迅速转接并带动检查柱上升或落下。4、 开口销齐全,焊接部分无脱焊,铆接良好,活动部分适当注油。二、 减速器1、 外壳无裂纹,安装牢固,转动灵活无异声。2、 摩擦调整弹簧无磨卡,无损伤,有弹力,摩擦带 无损伤,无油污,作用良好。3、 减速器注油孔,每季注油一次,注油适当。三、 移位接触器1、 安装牢固,胶木无裂纹,配线齐全,线头不松动。四、 表示杆与动作杆1、 检查柱落入检查块缺口的间隙为1.50.5mm(双机中J型机间隙不大于7mm)。2、 动作杆与齿条块的轴向位移量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不得大于0.5mm。3、 封闭齿轮与齿条块无卡阻可能,止档和止档栓无损伤,裂纹。4、 挤切销无位移。5、 各部清扫良好,注油适当。五、 电动机1、 摇动时转子,定子不磨卡,转子 向面清洁,无氧化层,绝缘槽无烧痕,无炭粉。2、 转动时无异声,无过大火花,炭刷磨耗后不小于46mm。六、 安全接点安全接点接触良好,开闭正常,胶木座不裂纹,配线无损伤,线头不松动,开口销齐全。摇动前需联系要点进行。五箱、盒1、 基础完整,不倾斜,代号清晰,培土良好无杂草,箱(盖)无裂纹,不破损。2、 盘根作用良好,不进水、灰、箱内配线整齐,不破皮无老伤,螺母垫片齐全紧固,线头不松动,焊接良好,端子编号名牌清晰,箱内整洁、无异物、无废孔。3、 各部清扫,箱盖活动部位注油,加锁完整。六试验、调整、消记1、 道岔尖轨密贴良好,各部动作正常,四毫米不锁闭、二毫米锁闭。2、 电特性符合标准:ZD-6D.F动作电流应=2.0A,故障电流2.32。9A,定反位偏差不大于0.3A,双机牵引ZD6E.J型动作电流=2.2A,摩擦电流2.0A2.5A。3、 试验完暗锁作用良好,盖上机盖,加锁完整,盖帽紧固。4、 确认良好与车站或电务值班员汇报作业完毕,销记。4. ZYJ7GZ型电液转辙机4.1液压站。转辙机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机、油泵间联轴器配合良好,转动时无卡阻、别劲,无过大噪音。油缸、动作杆动作平稳,无颤抖。油缸、油管、油管接头及各种阀体的调节部位无泄漏现象。4.2溢流阀应符合下列要求:a) 道岔在正常转换时,保证液压系统有足够的压力;道岔转换终了时,电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溢流阀应溢流。b) 溢流阀调整灵活,应能在6.0mpa15mpa范围内平稳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