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定论文带格式.doc_第1页
5月11日定论文带格式.doc_第2页
5月11日定论文带格式.doc_第3页
5月11日定论文带格式.doc_第4页
5月11日定论文带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 中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_专 业_ 经济学_姓 名_ 杜小明_学 号_0607111306_学习年限 2006年09月至2010年07月指导教师 郭秋菊 职称 副教授 申请学位 学士学位 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杜小明 指导教师:郭秋菊摘 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保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农业保险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其经营不论是从法律建设、环境治理还是从保险主体培育、保险模式创建、财政税收扶持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农业保险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来研究解决现阶段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途径。关键词:农业保险; 需求; 供给; 政府扶持; 体制Countryside insurance developm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uthors Name: Du Xiaoming Tutor: Guo QiujuABSTRACT:The agriculture is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foundation,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olds the very promine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facing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but still existed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many factors, no matter its management from the legal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from the insurance main body cultivation, the insurance pattern founds, aspects and so on fiscal levy support, cannot satisfy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unceasingly need to develop. This article through studies in the solution present stage development to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 analysis to have the problem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way.KEYWORDS: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mand; Supplies; GovernmentSupports; The System目 录一、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1二、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3(一) 农业保险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3(二)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4(三) 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4三、 针对农业保险中的问题应该实施的对策5(一) 促进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5(二)从各方面增加和改善农业保险的供给现状6(三)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险体系6参考文献7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立保险资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农业保险是处理农业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之一,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一项“绿箱”政策。农业保险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保险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以较小的代价转移给保险公司,可以对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增长;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其投资发展的信心,拓宽其融资渠道,间接保障农民增收;农业保险是农业综合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农业生产、防灾、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可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提高处置灾害或疫情的能力;农业保险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支持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护体系,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一、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我国是传统农业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有着巨大的农业保险消费群。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存在着“多年致富抵不过一次天灾”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平均受灾面积达2.25亿亩,成灾面积1.29亿亩,受灾人口1.15亿,直接经济损失1115亿元。2006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61635万亩,其中绝收8115万亩。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形成了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但是目前农业保险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现阶段农业保险的绝对额和相对额都较小,增长过程有所反复。 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途因“左”倾思想的误导被迫停办,1982年恢复试办,并一度得到较快发展,险种逐步增加,保险面不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显示了农业保险在抗灾救险、稳定经济中的补偿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保持,特别是自1993以后,在整个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保险却渐趋萎缩,直到2005年才开始得到好转。1984-1992年,我国农业保费收入从1137万元增加到86190万元,年均增幅达71.78%;而1992-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由86190万元减至39600万元,12年间减少了54%。与此同时,农业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2.57%下降到2005年的0.50%。按乡村户数计算,2005年平均每户农业保费为2.57元。到2004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3.96亿元,仅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0.35%。2005我国农业保费收入有所提高,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6.50亿元。200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范围逐步扩大,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明显增多,农实实在在获得的保险保障也稳步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8.5亿元,达到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收入。从数字上看,农业保险逐年萎缩的局面初步得以扭转。如图119821992年10年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87.48%,增长速度很快。农业保险恢复之初,保费收入每年增长速度超过300%,1991年保费收入还比上年增长136.41%;但19932004年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3.84%,其中有8年出现了负增长率。1998年以后保费收入每年都在减少,从1998年的7.1472亿减少到2004年的3.96亿。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7.5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89.39%,初步改变了1993年以来农业保险逐步萎缩的局面。见图2如下: 农业保险不仅绝对额较小,在整个财产险中的相对额也很小。农业保险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个份额因过小而显得无足轻重。只有在1991年和1992年两年农业保险占整个财产险的比重大于2%,且1992年时达历史最高值2.57%。2000年之后农业保险占财险的份额一直在0.5%左右起伏。可见农业保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显得极其弱小,与整个财产保险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见图3)。以上数据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整理与计算。从上述数据和资料可以反映农业保险的发展很难满足中国农业发展对其的需求,农业保险的现状有待于改善。二、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一) 农业保险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农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可控程度低,发生频率高,灾害发生地域广,覆盖面大,损失严重。许多大规模的灾害发生后,同一地区的所有居民同时遭受损失,如2006四川、重庆等地发生的大面积的干旱灾害;2007年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冻灾,2008年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养殖中出现的禽流感、疯牛病、猪瘟等,投保人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损失巨大,保险公司不易利用空间和时间来分散风险,农业保险赔付率远远高于其他商业保险如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赔付率,因而保险公司都对农业保险避而远之,逐渐减少农业保险的供给。如近些年农业保险的赔偿率如下图4所示:(二)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民的低收入水平难以支付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导致投保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影响了保险需求,而农民对政府救济的过度依赖又降低了保险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农村的灾害救济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的救济费年平均超过20亿元,2008年已达到75.2亿元。政府救灾虽然对灾后农民生活保障起了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但也由此使农民过度依赖政府救济而不愿意投保。(三) 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1. 缺乏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对农业保险实行专门的立法,有关农业保险的内容只是体现在保险法和农业法中,而且内容十分简单。既无针对农业保险的专门条款,也没有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性质。2. 缺乏直接的财政补贴政策国外政府在财政补贴上,通常根据不同的险种实行分类补贴。而我国由于没有财政补贴的特殊政策,农业保险同一般商业保险一样服从于国家统一的财政政策,农业保险的连续亏损只能靠其它商业保险险种的盈利弥补,极大地挫伤了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或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必然导致业务的萎缩。由于缺乏财政补贴政策的直接扶持,结果是农民受经济条件的约束,无力投保高保险费用的农业险,而保险公司受高赔付率的影响,无法承保低保险费的农业保险,致使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两难境界。3. 缺乏完备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我国农业保险保险市场较为薄弱,农业再保险市场尚待开展。原保险是再保险的基础和前提,再保险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原保险的发展。因此,农业再保险的发展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基本没有形成,还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也不多,只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再保险集团以商业合作的模式,依托自有资本金,为已经开业的上海安信、吉林林安华等专业农险公司提供了部分再保险保障,远远难以满足现在巨大的农业再保险需求,导致农业保险原保险人无法通过再保险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三、 针对农业保险中的问题应该实施的对策(一) 促进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1. 从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入手,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发展农业保险高效发展的有利前提,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如减税免税,补贴等;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确保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农民收入有效增加。2. 加强农业保险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户保险意识政府可与保险公司联合,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农业保险相关知识,提高农户保险意识。如编写农业保险简易读本向农户免费发放、在农村开办农业保险知识讲座等,并借助一些自然灾害的真实生动地让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重大作用,增强其主动规避风险的意识。此外,还可将农业保险与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相结合,通过经济利益诱导农户投保。(二)从各方面增加和改善农业保险的供给现状1. 以区域划分经营的方式增加农业保险的市场供给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区域间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及文化习俗各不相同,使区域间的农业生产及其面对的风险、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及财政支持力度等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进而造成区域间农业保险供求关系的差异性。这种区域差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绝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因此,区域划分经营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2. 通过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供给来增加供给量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到2009年底,农业险险种己从60多个下降到30个。因此我国在努力增加农业保险供给的同时要注重农业险种新产品的开发,注重农业险种的创新,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三)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险体系1. 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是一部商业保险法,主要是规范和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而农业保险中大部分具有政策性,由于无法可依,农业保险中的许多领域都存在着法律真空。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即便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也缺乏法律依据。要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保险工作中的职能与作用,确立国家的投入和政策保护措施,如:税收优惠、保费补贴等,明确规范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补贴是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财力有限,财政补贴还应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保险标的应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主要实行保费补贴。农业保险的保障金额应以立足维持农民基本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保险金额以直接物化成本为依据,保费费率的确定以平均损失率为基础。在保费补贴试点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到经营管理费用的补贴。3. 建立再保险机制由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大,区域性强,一旦发生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几个县,甚至几个省的保险对象同时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商业再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问题非常谨慎。再保险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由此提出以下建议:a.由国家财政投资成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承担国家农业再保险的职能,分散农业保险分出人的风险。b.国家通过政策鼓励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为各家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分散风险。c.各保险主体也要探寻与国际再保险企业的合作,将农业风险向更大范围内分散。4. 坚持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农业保险的效率与参与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参与率越高,农户需支付的保费就可能比较低,政府的出资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政府给予保费补贴的办法对于提高参保率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如果完全实行自愿保险,农业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会非常严重,参与率就难以提高,会出现低参与率与高保费之间的恶性循环,农业保险市场萎缩和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将伴以避免。所以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表明,单靠自愿保险是不能吸收足够大量的农户来投保的。必须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借鉴日美经验,我国发展农业保险业要根据业务险种承保对象、承保风险和承保责任的不同,非别采取法定强制和自愿保险的形式。我国可以首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如: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采取强制保险政策。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赢得了民意。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帮着农民修公路、盖新房、建学校,这些“硬件”是必须的,但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与硬件相比,农业保险、农村与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等软件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制度绩效的发挥更为持久,是广大弄破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