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综合实训手册.doc_第1页
《精品》综合实训手册.doc_第2页
《精品》综合实训手册.doc_第3页
《精品》综合实训手册.doc_第4页
《精品》综合实训手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测量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测量综合实训,要真正实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职业教 育目的,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工程测量技能,提高综合应用测量知识 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测量综合实训内容,真正达到实训 目的,加强过程控制与考核,特编制本手册。本手册由曹艳老师编写,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学院有关领导和本系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 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与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2007 年11 月 2 测量综合实训大纲 . 3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任务书 . 5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 8 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 20 测量综合实训报告 . 22 考核与成绩评定表 . 30 附表 . 31 实训日常考核记录(样表) . 32 实践考核评分标准(样表) . 33 3 测量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训 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能进 行建筑施工中的测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等工作,并了解最新测绘技术,为 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掌握测定与测设的基本方法,并应用这些知识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 工程施工放样工作。 具有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灵活 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 紧密联系起来。 1、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DS3 型水准仪和DJ6 型经纬仪的检验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校正。 2、小区域控制测量 以图根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测定并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作为测区内的平面 控制;以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定各控制点高程,作为测区内的高程控制。 3、地形图测绘 进行 1/5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控制点;测绘 地形图;地形图的检查、拼接、整饰。 4、土方量测量与计算 采用全站仪,以测量基坑已开挖的土方量和待开挖土方量测量与计算为工作 任务 5、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4 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在实地测设建筑方格网为工作任务 6、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每组完成一个边长为8 米的正四边形放样,并设置好中心桩、控制桩、龙门 桩、龙门板、中心钉并拉好施工线。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三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使用。 2.测量实训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前要召开动员会,使学生认识 到实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训中辅导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切实达到实训目的。 3.实训按实训表现、实训报告、实训成果等几项严格考核。 序号 实习内容 时间(天) 备注 1 实习动员和安排、借仪器工具、 现场踏勘选点 0.5 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2 水准仪、经纬仪基本功的训练 0.5 按考核表要求准备 3 水准仪、经纬仪基本功的考核 0.5 按实践考核评分标准 4 经纬仪、全站仪闭合导线控制测 量项目 2 外业测量、内业求 6 个导线点的 平面坐标;外业测量、内业求 6 个待定点高程 5 小区域地形图测绘项目 3 比例尺为1:500,图幅大小为50 50cm 的地形图 6 土方量测量与计算项目 1 采用全站仪,以测量基坑已开挖 的土方量和待开挖土方量测量与 计算 7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项目 1 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在实地 测设建筑方格网为工作任务 8 建筑物定位与放样项目 1 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物的定位与放 线为工作任务 9 整理资料、写实习总结及机动 0.5 10 合计 9 天(1.5 周) 5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除了课堂讲?之外,还安排 有课堂实训和集中的测量实训。课堂实训是为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验证和巩 固所学理论知识;而集中的测量实训则是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训的延续和提高,是 一个系统的实践环节,旨在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 训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熟练地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方法;了解水准仪、经纬仪的校正方法; 掌握高程、角度、距离的测量与测设方法。 能了解地形图测绘的外业和内业组织工作,具体会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 和内业计算,会进行地形图测绘、拼接与整饰。 能够了解土方量测量与计算、建筑物施工测量工作。 1、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DS3 型水准仪和DJ6 型经纬仪的检验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校正。 2、小区域控制测量 以图根导线测量?精度要求测定并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作为测区内的平面 控制;以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定各控制点高程,作为测区内的高程控制。 3、地形图测绘 进行 1/5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控制点;测绘 地形图;地形图的检查、拼接、整饰。 4、土方量测量与计算 采用全站仪,以测量基坑已开挖的土方量和待开挖土方量测量与计算为工作 任务 5、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在实地测设建筑方格网为工作任务 6、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每组完成一个边长为8 米的正四边形放样,并设置好中心桩、控制桩、龙门 6 桩、龙门板、中心钉并拉好施工线。 1.仪器检验与校正记录; 2.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及计算表; 3.水准测量记录及平差计算表; 4.测绘的地形图(电子版); 5.个人实训小结。 实训成绩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入学生成绩册。评分标准依据为: 1. 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技能; 序号 实习内容 时间(天) 备注 1 实习动员和安排、借仪器工具、 现场踏勘选点 0.5 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2 水准仪、经纬仪基本功的训练 0.5 按考核表要求准备 3 水准仪、经纬仪基本功的考核 0.5 按实践考核评分标准 4 经纬仪、全站仪闭合导线控制测 量项目 2 外业测量、内业求 6 个导线点的 平面坐标;外业测量、内业求 6 个待定点高程 5 小区域地形图测绘项目 3 比例尺为1:500,图幅大小为50 50cm 的地形图 6 土方量测量与计算项目 1 采用全站仪,以测量基坑已开挖 的土方量和待开挖土方量测量与 计算 7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项目 1 采用全站仪或?纬仪,以在实地 测设建筑方格网为工作任务 8 建筑物定位与放样项目 1 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物的定位与放 线为工作任务 9 整理资料、写实习总结及机动 0.5 10 合计 9 天(1.5 周) 7 2. 小组上交资料(所在测区的地形图)及个人上交的资料(所有内业计算书及 成果整理); 3. 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实训态度、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仪器等表现; 4. 答辩及实训小结。 1. 思想动员 由于测量实训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它将必然涉及本课程的所 有内容和所有仪器,加上实训时间集中、劳动强度大,且多属重复性操作,故易 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实训效果,甚至发生仪器事故。因此,在实训前进行 实训动员,?明实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实训任务和技术要求;同时, 向学生宣布实训计划日程、分组名单及借用仪器方法,使学生在实训中思路清晰、 勤于思考、团结互助、相互配合,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 仪器与工具 各组配备:全站仪一套、经纬仪、水准仪各1 台,水准尺一支、尺垫各2 件; 30M 钢尺一盒、皮尺各1 把;标杆2 根;对中杆一根、脚架2 个;垂球1 个;测 钎一串;木桩 10 个左右,大、小铁钉若干、锤子 1 个;中心桩 4 个、方向桩 1 个,控制桩8 个、龙门桩16 个、龙门板8 块、红铅笔1 支、记录表以及计算器 等。 3. 场地准备 选择一处 200m300m 既有地物又有地形起伏,又便于放样空地的场地,如 已有国家或城建部门的控制点二、三点则更为理想。 4. 人员组织 以班为单位,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人,设组长1 人,负责全组实训的安 排与管理?小组成员在实训中必须密切配合,团结互助,主动工作以便按时保质 完成实训任务。 1.1 水准仪: (1)机械、外观检查。 8 (2)圆水准器的检验:气泡不偏离出分划圈。 (3)视准轴的检验:两次高差之差小于 mm 或 。 (4)补偿器的检查。看是否失灵。 1.2 经纬仪: (1)机械、外观检查。 (2)照准部水准管的检验:偏差不超过 1 格。 (3)视准轴的检验:一般对 J2 ,视准误差 C 不超过 。 (4)横轴的检验: i 角不超过 。 (5)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指标差 x 不超过 。 2.1 导线的布设 导线采用閉合导线,以控制点01。以01 点为起始点,以01 点边的坐标方 位角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01-05 共五个点,实地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并对 导线点进行统一编号。 2.2 测角: (1)对中:使用光学对中器对中,限差 3mm 。 (2)整平:气泡偏离小于 1 格。 (3)瞄准:尽量瞄准测钎底部,使用棱镜时,应瞄准棱镜觇标中心。 (4)一般导线点用测回法测一测回,上、下半测测回角值之差 。要 求每组统一测量左角或右角(全部测左角或全部测右角)。 2.3 量边 用全站仪测平距,按全站仪操作要求进行,测距前输入气压、气温等。 2.4 高程控制测量 首先检查野外观测手簿,计算各点间高差,经检核无误,计算高差闭合差 ? h,高差闭合差允许值为: n f h 40 ? ? 容 (mm) (平地) n f h 12 ? ? 容 (mm) (山地) 若 容 h h f f ? ,则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根据已知点高程(若无,可假设 1 点高程为100m),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2.5 内业计算 以图根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测定并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作为测区内的平面 9 控制。 (1)检查复核 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 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 绘制导线略图,把起算数据、观测数据标注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应对标注 的数据进行复核。 确定内业计算中的取图根导线位要求,角度取位至秒,边长和坐标取位至 毫米。 (2)准备工作 准备导线计算表(见表数据) (3)计算过程(见表数据) 角度闭合差f 的计算 f = 测- 理 测-为所有水平角观测角的总和 理-为所有水平角的理论值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调整 如果角度闭合差f 不满足规范要求,则说明所测?度不符合要求,应重 测水平角。若满足要求,则可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去。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i+1= i+ i-180 坐标增量的计算 xij= D ijcos ij yij=D ijsin ij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x= x 计算- x 理论 fy= y 计算- y 理论 导线全长闭合差的计算: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 K 是用分子为一的分式表示,是衡量导线是否符合精度要求的另一重要指 标。 2 2 fy fx fd ? ? ? ? d fd k 10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如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差值,则可对坐标增量闭合差 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将fx 、fy 按边长的大小成比例反符号分配到各边的 坐标增量中去。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算坐标及改正后的各边坐标增量,直接相加减得到各导线点的坐标。 进行 1/5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控制点;测绘 地形图;地形图的检查、拼接、整饰。 3.1 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开机。 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 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 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 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 号自动加1 返回测量状态。瞄准第2 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 又测量出第2 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 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3.2 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7.1)格式的坐标文 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 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在CASS 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 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 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 执?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 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 11 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 件。 3.3 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 CASS 7.1 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 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 图形格式为DWG 格式?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DAT 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 格式 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 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测的数据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 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ss 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加图幅的方法:CASS7.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 图员,检查员左下角坐标。 3.4 注意事项 3.4.1 准备工作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 稳妥地连接。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 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 图。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3.4.2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 在草图上标明,每隔 30 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测量毕竟是一个 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 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 高,一般应在 10 秒内完成。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 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 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 12 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 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站仪是一个 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 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 具进行联络。 3.4.3 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 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 就注意以下几点。 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 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 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 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 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3.4.4 其他注意事项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 的施测, 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 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 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 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 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 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 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 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13 4.1 控制点坐标测量 4.1.1 对中整平 对中、整平方法与经纬仪相同。 4.1.2 控制点坐标测量的方法 (1)初始参数的输入 开机,输入棱镜常数,温度,气压。 (2)测站点坐标的输入 在三维坐标程序中,选择测站,输入测站的N,E,Z 坐标。 (3)棱镜高度的输入 在三维坐标程序中,选择棱镜高,输入棱镜高度。 (4)初始方向的输入 瞄准另外一个高级控制点上的棱镜,在水平角测量程序中,选择?盘, 输入相应的方位角。 (5)控制点坐标测量 瞄准控制点棱镜,在三维坐标程序中,选择测量,即可进行坐标测量,测点 的坐标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4.2 测点点位的标记 采用在基坑撒石膏粉确定测点点位的方法,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在 5m10m 之间,实施步骤如下: 4.2.1 基坑中分线的定线 (1)在基坑的东西两侧基坑外地面上确定两个点,使得此两点的连线大致平分 基坑。 (2)基坑中由两人拉50 米钢尺,另外两人提石膏粉,准备撒灰。 (3)将全站仪置于其中一点,瞄准另外一点,将视线下移,控制拉 50 米钢尺 的两人,使得钢尺在视线上,即在基坑中分线上。另外两人根据钢尺的读数和测 点之间的距离撒灰点,直至坑壁。 (4)将全站仪移置基坑大致中心位置的一个测点上,确定基坑中线的垂直方向, 此方向即为另外一个方向的中分线。在此方向上?灰至坑壁。 4.2.2 其他测点点位的标记 其他测点点位采用钢尺和平推固定距离的方法来标记。 14 4.3 测点的坐标测量 采用坐标采集的方式。 4.3.1 一个测站点的测量过程 (1)对中整平 对中、整平方法与经纬仪相同。 (2)初始状态的设置 瞄准后视控制点,制动照准部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用钢尺量出仪器 高度。 选择menu-数据采集-文件,输入新文件名,输入气压和棱镜常数。 选择测站,输入测站的N,E,Z坐标,输入仪器高度。 选择棱镜高,输入棱镜高度。 选择后视,输入后视点的N,E坐标。 (3)测点坐标测量 瞄准测站点上的棱镜,选择前视-编号,输入测点编号;选择坐?, 仪器进行测量,自动存储。 选择查询-最后一个数据,手工记录测点坐标。 4.3.2 其他测站点的测量过程 在一个测站点上不可能将所有的测点测完。在一个测站点测完之后的操作步 骤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 4.4 土方量的计算 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两种方式计算土方量。 4.4.1 手工计算土方量 (1)绘制网格点 根据测点坐标,绘制网格点,在网格上标注高程。可用图纸绘制;若采用 AUTOCAD 绘制,须打印出图纸。 (2)土方量的计算 土方量的计算根据测点的坐标及设计基底标高来计算。 中间部分土方量的计算 中间部分相邻的网格点形成的是标准的正方形,可采用咨讯阶段的方法计算 中间部分的土方量。 周围部分的土方量计算 15 由于坑壁的不规则性,周围部分的网格点形成的不是正方形,而是普通四 边形。对于每一个四边形,首先计算四边形的平均标高,根据基底设计标高,计 算此四边形所对应的土方量;将所有普通思辨性的土方量累加,即为周围部分的 土方量。 总土方量计算 中间部分土方量与周围部分的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 4.4.2 软件计算土方量 (1)数据的传输 用数据传输导线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相连,打开计算机和全站仪,根据全站仪 附带的数据传输说明将测量数据传至计算机,根据土方量计算软件对数据格式的 要求,将数据格式改成软件需要的格式。 (2)土方量的计算 利用软件读入测量数据,计算土方量。 如图,选择 100m 35m 的一个开阔场地作为实验场地, 先在地面上定出 水平距离为 55.868m 的两点,将其定义为导线点 A5 、 A6 ,其中 A5 同时兼 作水准点。 T 形建筑基线的测设 : (1)根据建筑基线 M 、 O 、 N 、 P 四点的设计坐标和导线点 A5 、 A6 坐 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设,并打上木桩。已知各点的坐标如下: A5(2002.226,1006.781,20.27) , A6(2004.716,1062.593) , M(1998.090,996.815) , O(1996.275,1042.726) , N(1994.410,1089.904) , P(1973.085,1041.808) (2)测量水平角 MON 、水平距离 MO ( a )、 ON ( b ),由公式 ) ( ) ( ? ? ? ? ? ? ? 180 * 1 * 2 b a ab 计算出 值,在木桩上进行改正。 (3)测量改正后的 MON ,要求其与 180 o 之差不得超过 ,再丈量 MO 、 ON 距离,使其与设计值之差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1/10000 。 (4)在 O 点用正倒镜分中法,拨角 90 o ,并放样距离 OP ,在木桩上定出 P 点的位置。 16 (5)测量 POM ,要求其与 90 o 之差不得超过 ,再丈量 OP 距离, 与设计值之差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1/10000 。 6.1 任务 每组完成一个边长为8 米的正四边形放样,并设置好中心桩、控制桩、龙门桩、 龙门板、中心钉并拉好施工线。 6.2 已知条件 在实训场上,给每组安排一块场地,每个场地上由指导老师给定正四边形的 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向。 6.3 仪器工具 每组配备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30M 钢尺一盒,水准尺一支,中心桩4 个、 方向桩1 个,控制桩8 个、龙门桩16 个、龙门板8 块、锤子2 个、大、小铁钉 若干、红铅笔1 支、记录表以及计算器等。 6.4 时间要求 在半天时间内要求完成全过程2 次,每个环节每人都应练习。 6.5 成果要求 (1)测量完成后,检查四个中心桩的边长是否等于 8 米,两个对角线长是否 等? 11.312 米,超限应在 5mm 内;(2)龙门板拉线后,检查是否符合比已知 1 号桩顶高的0.5 米,超限应在5mm 内;(3)中心桩、控制桩、龙门桩、龙门板、 中心钉要规范。 17 1. 各项记录源于测量进行中,边测边记入手簿,不可用另外的纸记录,然 后再进行腾抄。 2.记录字体要端正、整洁,不得潦草。 3.记录手簿中规定应填写之项目,不得留有空白。 4.记录者听到观测读数后,应向观测员回报一遍,以免听错、记错。 5.记录数字如有错误,不准用橡皮擦拭、重笔涂改。应以一横线划去,而 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并在备注内说明错误原因;或把整组数以一斜线划去, 移填于后面的格子。 6.记录数字表示观测精度。如水准尺读数,准确到毫米,应记 1.320 米, 不要记1.32 米。 测量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损坏或丢失仪器工具,不但造成学校和个人 的经济损失,还将影响今后的教学工作,因此,在实训时注意爱护仪器,养成爱 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 现将各种仪器的使用、维护常识,分述如下: 1.借领仪器时必须检查 仪器箱盖是否关牢、锁好; 背带、提手是否结实、牢固; 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其它测量器材和附件是否齐 全。 2.打开仪器箱时应注意 仪器箱应平放在地面上或平台上才能打开,不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打开 箱子,以免将仪器摔坏; 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在箱内各部分安放位置与方向,以免 用毕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而损坏仪器。 3.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注意: 不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应先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时,因强行扭转而 损坏制、微动装置,甚至损坏轴条; 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用两只手同时分别握住基座部分和照准部分,轻拿 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 18 取出仪器或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目镜、物镜,以免玷 污,影响成像质量,绝对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物去擦拭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 学部分; 自箱内取仪器后,要立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砂土杂草等进入箱内,还要 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箱锁和钥匙一定要注意保管; 仪器箱多为薄木板或塑料制成,不能承重,因此不要蹬、坐仪器箱,以免 仪器箱受压、变形或损坏。 4.架设仪器时应注意: 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把固定螺丝拧紧,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造成 架腿自行收缩而摔坏仪器; 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并得太靠拢,容易被碰倒;分得 太开,又容易滑开,都易造成事故。若在斜坡地上架设仪器,应使两条腿在坡下 (可稍放长),另一条腿在坡上(可稍缩短),这样比较稳当;如在光滑地面(如 水泥地、柏油路上)架设仪器,要采取安全措施,可用细绳把三条腿互相拉住, 以防止脚架滑动摔坏仪器。 5.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 防止烈日曝晒,防止雨淋; 在任何时候,仪器旁必须有人看护; 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轻捷、准确,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 会造成对仪器的损伤; 若仪器的某部出现故障时,切勿强力扳动,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指导教 师,设法查明原因,及时进行维修; 装箱前,要放松各部制动螺旋,装入箱内后,箱盖先试盖一次,在确认仪 器位置正确后,再将各部制动螺旋略微拧紧,防止仪器在箱内自由转动,而损坏 某些部件; 清点箱内附件如有缺少,应立即寻找,然后将仪器箱关紧、锁好; 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时,必须拧紧基座上的轴座螺旋,以免照准部脱出摔 坏。 6.仪器搬站时应注意: 在平坦地区短距离搬站时,先检查中心连接螺旋,一定要上紧。微松照准 部制动螺旋,既使万一被碰撞时,可稍转动,望远镜应直立向下安放,然后将脚 19 架收拢,一手抱脚架,一手托住仪器照准部,尽量保持仪器直立状态搬迁,严禁 将仪器扛在肩上迁移; 长距离或在通行不便的地区迁站,应将仪器装入箱内再搬迁; 每次迁站,都要清点所有仪器、附件、器具等,防止丢失。 1.小平板的板面应多加保护,不准在上面乱刻乱写或钉上图钉,不允许利用图 板当桌面或堆放杂物。 2.钢尺性脆易断,使用时要倍加小心,不要在地面上往返拖拽,防止尺面刻划 磨损;尺子拉伸在地面上时,严禁行人脚踏,以及各种车辆辗压;拉紧钢尺前, 需注意钢尺是否扭结,以防拉断;尺子用毕收卷时,应慢慢顺序卷入,同时用布 擦去尘土。 皮尺强度较小,不宜过于用力,以伸直为宜,皮尺如被水浸,应立即凉干。 3.各种标尺(水准尺、地形尺),不要随意往树上、墙上立靠,以防倒下摔 断;标尺如平放地面时,不要让尺面向下,更不准用标尺垫坐或用来抬东西。 4.标尺、花杆、三脚架上的泥土,应随时擦净,如着水,应随时擦干,以 免油漆脱落。 20 (1)执行实训大纲,实训计划,提前认真准备,完成实训工作任务。 (2)实训前指导学生进行思想、组织、物质准备工作。 (3)带队(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 抓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以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实训期间应深入实训一线指导学生实训,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动脑与 动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实训态度,掌握实训 进度,进行日常考核;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实训效果;组织专题技术讨论,进 行现场直观教学活动等。 (5)实训过程中,要做好学生考勤,做好日常检查记录(见附表,包括学 生不良现象、违纪情况、共性的实训问题、教育和解决的过程与效果等),加强 过程控制。 (6)实训结束前进行必要的成绩考核,实训结束后,审阅实训报告,综合 评定实训成绩;写出简要评语。最后上交学生成绩,搞好实训小结并报土木工程 系备案。 (7)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实训期间,学生必须听从实训指导教师的管理与安排,按照实训大纲和 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实训任务。 2、每个学生必须自始自终参加各项工作,不得无故缺勤。实训期间,一般 不准事假,由各组长严格考勤,指导教师监督,学生不得迟到早退。 3、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勤奋 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顽强战斗的作风。 4、每项实训工作前,应认真阅读实训指导书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工作时 要严肃认真,不得开玩笑?随意取闹。 5、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不得拖延,以免影响其它组的工作进程。 6、爱护仪器、工具,避免发生人身、仪器设备事故,每天出工、收工要求 集体行动。 21 7、外业记录成果组内可以转抄,内业计算、成果整理必须独立完成(地形 图每组至少一套成果)。 8、各组长职责:负责领借、保管和归还本组仪器、工具;负责本组的实训 工作组织、计划和人员分工,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既各负其责,又紧密配合,保 证实训任务的完成。 1、学生必须完成实训要求的全部任务,写好实训报告,方可参加考核。 2、实训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分制评定,主要对成绩突出和表 现极差的加注评语。 3、部分项目考核可灵?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实操等多种形式,对照大 纲与任务要求给予成绩评定。 4、平分标准 (1)完成工作量30%; (2)成果的规范、整洁程度20%; (3)实训态度纪律10%; (4)仪器操作20%; (5)出勤20%。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给予不及格。 (1)经综合评定,分值在60 分以下者; (2)因病因事缺席累计时间达实训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无故旷工累计一天及以上者; (4)在实训期间,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者; (5)经教育仍不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管理者。 22 1、从测量仪器室领借的仪器、工具清单(注明编号): 2、测量仪器的检校情况(主要是?器问题): 23 精度要求:K1/3000 日期 天气 测量 记录 测线 分段丈量长度(m) 总长度(m) 平均长度 (m) 精度 备注 整尺段(nl) 零尺段(l)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往 返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