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管理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分析摘要:通过对孟子、孔子、孙子等关于管理者的思想的介绍与阐释,分别从3大部分,共5小点来解决了管理者的管理问题。其一、管理者自身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其二、管理者须得民心。其三、管理者要名正言顺。其四、管理者要正确决策。其五、管理者要安定内部。关键字:孟子 孔子 孙子 管理思想在当代管理问题中,领导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是整个组织链里重要的一个环节。领导者本身的素质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吸引他人并让他人为其用心工作的主要因素,另外,领导者敏锐的市场直觉和正确的决策能力及其控制能力等都是让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人的作用。在现如今的社会里,一个好的组织总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他们被人们所崇拜,所传颂,而这些都说明了领导者在管理问题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以自身及他人为本的思想1、管理者自身所要具备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修养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乃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也。其大致意思为:在古代,要想将人固有的美好品德彰显于全社会,就必须先从治理国家入手;要想将国家治理好 ,就必须先治理、整顿各位士大夫家庭的秩序;要想搞好家政,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想提高 自身的品德修养,就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态,使无邪念;要想使心态端正,就必须先使意念诚实;要做到意念诚实,就必须先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探索并且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本源。所以,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从上述的思想中取其精华,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其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无论你出生在国外或者国内,唯一不变的就是对于美德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要求。自已先不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如何让人信服,如何让人心甘情愿的为你所领导,如何成就大事?同理,对于当代管理者来说,怎样做人为第一步,这样才能思考怎样去助人,怎样去以德服人,怎样向成功迈进坚实的一步。2、管理者要重视人在其管理中所处的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其意思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颜渊)其意思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管子说:“争天下必先争人”。(选自管子霸言)意思是说,想争取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首先争取人们的拥护信赖。对于一个管理者,有拥护者才能确保他的地位的稳固,并且,从拥护者的多少可以看出你的管理是否得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上的种种教训显而易见的说明了,想要成功,必须得民心。一个光杆司令是不能上战场的。人心齐则泰山移,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人是不能有所成就的,要尽可能的运用自己所能运用的资源来凝聚人心,是人成为自己的资源。人、财、物三个管理资源中,中国历来把人放在了首位。这也充分的说明的人所起的关键性的作用,没有人,何来财、物?二、决策定位的思想 1、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权责分明。在中国古代,对于官位的设立细分的非常的明确,每个官职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却又相互联系。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选自论语泰伯)其意思为: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孔子提出的“名正言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职责相符、职权相配的观点。孔子提出要“正名”,他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选自论语子路)其意思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对于管理者,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不要做多余的事情,不要越权,对于所管理的人,不能让他们做非他们分内的事情,比如,不要让他们代替你发布任务。这个其实可以看成对自己的定位问题,对自己定位准确了,认真仔细的做完自己分内的事情,明白自己的身份,知礼识节,懂得分寸,不乱了规矩,这样才能让事情正常并且井然有序的进行下去。孔子强调的这一点,也是我身为管理者要注意的一点。2、管理者要有独到的正确的决策判断能力。审时度势是决策的依据,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其意思是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了解自己的实力, 战斗就不会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不了解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就必败!另外一条,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其意思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寻求有利的态势,而不是对下属求全责备,并且能够选择人才去凭借、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利用态势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和石头的特点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就静止,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首先,管理者要严管八方,耳听四方,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充分利用现在有资源迅速行动,做出最优化的决策,这样才能先与别人成功。其次,善于审时度势,临危不乱,充分体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善于运用人才,这样,才能像孙子兵法所说的,百战不殆。三、“攘外先安内”的思想 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其意思是,我听说有封地有采邑的诸侯大夫,不担忧财富少而担忧财富不均,不担忧人口稀少而担忧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太平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像这样做,那么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应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使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现在你俩辅佐季康子,远方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来归,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在国内策划发动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孔子强调了在管理中,首先要解决内患的问题。在管理体系中,出现忧患其实是体质出现问题所导致的。管理者要有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于外部,更加要注重的是内部的管理。体系是固定的,但是随着发展,或许会出现崩坏,而这个时候,管理者便要安定内部。管理者的管理中最忌讳的是其内讧,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就是这个意思。很多的时候,失败不是源自外因,而是源自内因,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控制做到安定,才能一致对外。综上所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管理者要充分借鉴经过了几千年验证的各家精华思想,充分地将其应用在实际社会中,这样将会大大的提高效率,百利而无一害。参考文献: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view/ece481aad1f34693daef3e0f.html)论语全文及译文(/view/7d3daa50ad02de80d4d84072.html)大学全文及译文(http:/wenku.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