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三年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三年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三年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三年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轮小学第七单元矛和盾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持”的读音。会写“矛、盾”等14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矛、盾、集”。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最后一自然段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所引发出来的道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听写课题,检验昨天预习效果,指导书写“矛、盾、集”。2、学生说自相矛盾的故事,明确矛和盾各有所长。3、假如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体会怎样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哪些字的读音特别要注意。3、开火车读词语4、指名读课文,评价正音。5、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交流,指名多个学生复述。)6、这篇课文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哪些?(讨论筛选)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三、指导书写生字1、同桌互相提醒难写的字的笔画。2、学生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1、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2、小组内交流。3、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进行全班交流。4、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解决:在坦克的身上能找到矛的盾的优点吗?(出示坦克)坦克和铁皮屋的不同点是什么?(找出反义词:进攻防守,了解发明家在遇到困难后想办法解决困难)理解“大显神威”的意思。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2、出示课文的结尾,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3、学习阅读与写作中的小发明资料。四、朗读全文科里亚的木匣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课文的预习情况。3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1买木匣a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b小组合作学习c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尽量让学生说说从这一部分中知道的信息.2挖木匣a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c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3总结回顾a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四、学习写法,积累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举例2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3抄写课文最后一段。板书设计:26柯里亚的木匣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陶罐和铁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整体感知。2、议一议,了解内容。3、品一品,理解品味。4、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三、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板书:骄傲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生:傲慢板书:傲慢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出示课件2: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生:轻蔑板书:轻蔑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板书:恼怒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二)戴上头饰表演。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抱怨”等词的意思,能借助词语,展开想象,学说“鹿狮口逃生”的故事片断,体会鹿对角和腿不同的态度。(重点)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认识到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难点)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狮子和鹿(齐读课题)寓言往往用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这篇课文,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二、串读课文,了解故事(一)、练读课文: 自己练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串读课文导入: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棒。老师请那些读得认真的同学接着读。1、生1自然段(评价:故事就这样开始了)2、生2自然段(评价:鹿到底长得什么样呢?)请2个同学接着读3、4自然段,读完后说说。3、随机指导朗读:A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预设: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随机理解“欣赏、匀称、精美别致”等词的意思)B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预设:鹿抱怨自己难看的腿。随机理解“抱怨”的意思)C概括3、4自然段的意思(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4、师读5自然段(评价:在这危急的关头,鹿该怎么办?)5、生读第6自然段,读出紧张的气氛概括6、7自然段的意思:美丽的角让鹿送命,难看的腿让鹿逃生。(三)、了解内容1、根据板书,简要说故事内容角 美丽(欣赏) 送命鹿 狮子腿 难看(抱怨) 逃生 2、交流(在学生说了之后,归纳总结。)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三、学说故事,体会态度转变1、体会态度转变鹿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出示)此时,你觉得鹿对自己的角还是欣赏的吗?对自己的腿还是抱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