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一、填空: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2、议论文的论据可分 、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 、 。4、论证角度有 、 5、论证结构可分为 、 、 6、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 。驳论, 。以驳论为主的的议论文通常叫做 ,驳论的方法有 、 、 。二、阅读训练(一)阅读谈骨气完成16题(16分)(2004年泉州中考)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相关链接*文天祥殉国前,在衣带上写绝命诗,前四句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唐睢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不辱使命。1、“骨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_(4分)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分)3、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各用一句话概括。(3分) _ _ _4、文中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2分) 答:_ _5、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培养“骨气”,使之成为有“骨气”的人?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_ _ _6、文后“相关链接”附有两则材料,请你再写一则。(提示:古今中外有关“骨气”的事例和名言,都是“链接”的内容;但不得抄录本卷句子)(2分)*相关链接* 文天祥殉国前,在衣带上写绝命诗,前四句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唐睢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不辱使命。 答:_ _(二)阅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回答17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第2、3自然段的分论点分别是 ; 。3、文中第1、2、3自然段共有四处引用了名言,请指出哪些是用作论点,哪些是用作论据?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4、第2、3自然段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两者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 。5、文段中引用达尔文的话是为了证明 ;引用黑格尔和戴维的名言是为了证明 。6、本文段采用的论证方式主要有 。7、请概括本第四段的事实论据。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向理想境界的阶梯。1、在文段中找出近义词。苦恼( ) 刻苦( ) 2、解释词语无用武之地: 蹉跎: 碌碌无为: 3、“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的是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答 。5、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6题。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11、本文段的论点是 。12、概述本文段中的三个事实论据(1) ;(2) ;(3) 。13、上文第1段是从 角度论述论点的;第2段是从 角度论述论点的,都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4、上文是针对青年中存在 的现象展开论述的。15、“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一句中的“科学家、文艺家”这两个词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答 。16、“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这一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答 。17、有人说:“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文段中“怀古伤今”指的是 2、文段中的敌论点是什么?答 3、从本文段内容看,作者选取了怎样的“突破口”来切入自己的观点?答 4、第一段反复强调“是事实”、“却也是事实”,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5、第三段中加点的“这”各指代什么?答 6、本文段反驳的方法是 (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发问的精神启 凡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裏,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事物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可懂得。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石柜裏的珍奇,需要我们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而开其端。勇於发问,勤於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盈,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好几个世纪的人类思想。壶水开沸,谁不常常见到?却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柢,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王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於创立了佛教。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说过“不耻下问”的话。他到太庙裏去的时候,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向老子问礼,也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他能够成为百代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成的?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些人物来,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要明道理,处处都可以碰到问题。不肯勤于发问,或不能勇于发问的人,是多么可惜啊!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本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的人大概自以为是。可是让我们仔细想想,就会看出他的话有很多漏洞。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那裏变动,在那裏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裏有新道理和新知识,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牛顿的万有引力,现在正有人提出修正;孔子的学说,也已经有人不愿意拥护了。这些就是例子。假使大家都墨守旧说,不肯发问,那麼,请问新道理和新知识怎麼产生得出来文明怎麼能进步?其次,知识和道理,无论其为新为旧,都是各个人或少数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解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了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麼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岂不更好?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其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融化到生活和习惯裏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融化到生活习惯裏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听到的,拿来和实际生活上的事物互相参照,互相比较。在参照和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觉的问题越多,对於实际的事物也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於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裏去。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么?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么?你愿意永远只做个两脚书柜么?假如你的答覆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勤于发问,勇于发问。1、选出文章结构表述有误的一项。( )A、第一部分(第 13段):用讲道理、设比喻的方法,生动地引出了论题。B、第二部分(第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C、第三部分(第10一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事理论证为主。D、全文是递进式结构。2、文中提出的正面论点是: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所列举的事例a. b. c. d. 4、本文中提出的反面观点是 5、文中分析说明反面论点的错误所讲的三方面道理是:a. b. c. 6、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有何好处?答: 7、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答: 8、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9、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何特点?答: 10、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请从课文中找出,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答: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1(4分,每空1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或“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刚强不屈的气概(气节)。 2(2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3分,每一要点1分)文天祥拒绝投降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意思对即给分) 4(2分)不能调换。因为三个事例是按孟子几句话的句序依次举例论证的。(如答“从古到今的顺序”的得1分,只答“不能调换”或答“时间顺序”不给分) 5(3分)只要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6(2分)链接的内容要紧扣题意,表述要尽量完整。(二)1、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引用名言2、各段首句3、论点;论据;论据4、因为第2自然段先从人们的愿望与实际的关系谈起,是一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第3自然段是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的,这两段是承接关系5、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潜藏在内;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6、引证、喻证、7、法拉第历经失败,终于使磁铁产生电流;欧立希失败数百次后,成功制成了坤凡钠明;普朗克回顾歌德的话(三)1、苦闷;艰苦2、没有发挥、舒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平平庸庸地生活,一点作为也没有;时间白白地过去,事情没有进展3、上文列举的有三种不良态度的人4、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先摆出有的青年对理想的几种不良态度后提出中心论点5、例证、道理论证(四)11、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12、爱迪生挤时间搞试验;鲁迅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13、正;反;正反对比论证14、不能抓紧一点一滴时间15不可以,因为下文事例中爱迪生是科学家,鲁迅、巴尔扎克是文学家,这里举例论证就是按照以上顺序展开的16、因果(五)1、怀念过去,伤感现在。 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作者认为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如果要说的话,只能说是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爬架安全专业试题及答案
- 口腔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卫生应急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专业级试题及答案
- 历史专业期末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龙岗玻璃锁施工方案
- 光刻技术简介
- 《电磁学》教案课件
- GB/T 4291-1999冰晶石
- 机修车间岗位廉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表
-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课件
- 牙及牙槽外科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万用表 钳形表 摇表的使用课件
- 63T折弯机使用说明书
- 170位真实有效投资人邮箱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