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1页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2页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3页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4页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标要求 1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3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 概述五四运动的兴起过程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整体把握 理清线索 近代史归纳1 2 3 4 5 7 1个性质 2个阶段 2条线索 3座大山 4个阶级 5次战争 八大抗争与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旧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 探索史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农民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一 鸦片战争1 背景 根本原因导火线 2 经过时间 参加国 过程3 结果清朝战败 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4 影响 中国主权 领土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5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启示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 背景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 过程时间 参加国 过程火烧圆明园3 影响 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中国现代化起步 洋务运动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思考 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 鸦片战争的影响1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 中国主权 领土遭到破坏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 社会矛盾变化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 革命任务变化 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4 思想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5 革命性质变化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 甲午中日战争1 背景 根本原因导火线 2 经过开始标志决战3 结果失败 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4 影响甲午中日战争里程碑意义 四 八国联军侵华1 背景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 经过参加国3 结果失败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4 辛丑条约 影响 列强侵华 政治上甲午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列强侵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中国人民抗争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1840 18421856 18601894 18951900 1901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110周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大门 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满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直接 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问题 1 近代通商口岸布局特点2 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比较 前提 方式 1 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2 消极 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害 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积极 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 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3 对1840 1900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1 起因2 发动者3 列强侵华目的4 侵华表现5 侵华阶段特征6 结果 性质7 侵华影响8 中国失败原因及启示 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密切相关 由一国到多国 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工业革命后 主要侵略手段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军事侵略二次工业革命后 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主要侵略手段 经济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瓜分中国 以华治华 中国失败 双重影响 破坏性 建设性 原因 主观 客观 根本原因 破坏性 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建设性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历史观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林则徐 魏源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840至1919年左右中国军民抗争探索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 地主阶级的探索历程 略 农民阶级的探索历程 阶级矛盾激化 两纲领没有实施的原因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发展资本主义 空想性和落后性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愿望 顺应历史潮流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都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都无法实现 天 空想性和落后性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无法实现 资 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 农民阶级的探索历程 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激化 反封建反侵略 反帝爱国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反封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 新 的特色 1 起义背景新 2 治国方案新 3 担负任务新 4 失败原因新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 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认识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 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落后性 1 辛亥革命背景 列强 清政府 资产阶级 根本原因 革命党人的活动组织 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军事 发动武装起义思想 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 2 过程 兴起 武昌起义发展 十几省响应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高潮 成立共和国 帝制终结颁布宪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 1911 2011100周年 原始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人民享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通信 信仰等自由 自由平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 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三权分立 解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 防范袁世凯的专制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仿效美国的三权分立 仿效共和制但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 意义 1 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 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认识 临时约法 1 约法的内涵 2 约法顺应世界潮流 推动政治民主化3 约法成一纸空文的原因4 约法在中国宪政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失败 5 失败原因 提示主观 客观 主观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 启示 革命道路 领导阶级 1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 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7 意义 性质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4 革命结果 为什么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政党 指导思想 成就意义 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的观念入人心社会生活上 移风易俗 近代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人民版 近代化角度评辛亥革命 1 推翻了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成功 革命党人的目标基本实现 失败 主要从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方面 1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这个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所夺取 2 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颁布 临时约法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剧变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袁世凯天坛祭天甲 20世纪初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 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 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理解甲 乙的说法 2 就丙的说法 谈谈你的认识 3 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 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 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合作探究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 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 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丙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 题目 所拟题目必须包含 辛亥革命 或 民主政治 目的 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意义 理解民主政治在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 为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说明 对目的与意义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 五个 第一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特点 新坐标31页 1 探索的广泛性2 向西方学习3 探索的层次性4 探索具有继承性5 探索的阶段性 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反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 从器物 制度 到思想文化 认识1 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近代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 资产阶级改革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原因 五四爱国运动 远因 北洋政府欺内媚外 日本加紧侵华 近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经过 时间 1919 5 4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阶级 结果 初步胜利表现 意义 性质 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转折点 精神 爱国 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 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五四运动 思想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动荡了 传播了 愤怒了 爆发了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主张和实践1 农民阶级 1 实践 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 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3 特点 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 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