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基本知识.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基本知识.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基本知识.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基本知识.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基本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联基本知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归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万木荣。春联是我们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对联。对联的上下联和相对的字词句要符合下列条件:一、字数相等;二、词性相同;三、结构相应;四、句式相似;五、内容相关;六、平仄相对。这样的两行字就构成了一副对联,也称对子。对联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短小精悍、可以独立运行的文学体裁。对联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对联的量词叫副。上联或下联的量词叫比。对联除上下联以外,还有横批,也叫横额。上下联是必不可少、缺一不可的,而横批则可有可无,门联一般都有横批。横批的字数要少,内容和上下联要相关,最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章 对联的几个要素(1)一、 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对联最首要的一条要求。这一要求也是与它“立”起来分别悬挂张贴的用途相适应的。字数相等,可以给人以匀称雅观、平衡舒适的美感。二、 词性相同。上下联相同的字位要词性相同,分别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一个字就是一个基本词,相当一部分字词都兼有多种意义与词性,所以,使用时可以只取其一。三、 结构相应。这是指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四、 句式相似。对联字数多少可以视使用情况而定,不拘一格,灵活掌握,也没有固定的句式。但就一副对联来讲,上下联的句式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是“失对”,不能成其为对联。比如,有人取毛泽东诗两句为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就属于“失对”,上下联不仅在词性、结构上相差太远,而且句式也不同。上联是“二-二-二-一”的结构,下联却是“二-二-一-二”的结构,所以尽管它的意境很美,但不是对联。而另有些诗句是可以成对联的,比如: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又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诗句都是对仗极工整的对联五、 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内容如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对偶再工整,也是毫无意义的(另有一种无情戏对除外)。内容相关就是要使联句置于同一个特定的范围之中,在表达的主题上要有必然的联系。上下联说的两项事在意思上相似或相对的,称为“正对”,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风起云行快; 山高月上迟。这两副联都属正对,其上下联表达的内容、主题、意境等都是相同的。上下联在意思上一正说一反说的,称为“反对”,如: 满招损; 谦受益。 (这个例联平仄不合律)“反对” 往往形似相反,实则一致,是从正反两面说明同一主题,所以,有时比正对更为生动鲜明一些。上下联在意思上是前后相承一致的关系的,称为“串对”,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望远须登高,上联是目的,下联是行动。上联和下联句中本身就有对偶的成分的,称为“自对”。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在此基础上如果上联和下联之间也能对仗,则更好。六、 平仄相对。过去,对联在平仄相对方面要求甚严,现已变得较为灵活,但还是以平仄相对为好。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平仄,平仄相间,读起来才朗朗上口。按现代汉语的分法,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上联必须以仄声收,下联必须以平声落。其它的字,七言讲究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所谓分明,是指上下联平仄相对,本句平仄相间),其它字数的对联可参照斟酌;但上联结尾不能出现三字连仄,下联结尾不能出现三字连平。为使对联更加生动形象,意境新颖、更富有感染力,撰写时还常常运用一些对仗技巧和修辞手法。注意事项。撰写对联,出必须具备以上几个要素外,还必须注意做到:一、 一般地讲,上下联不能重复用字。这里说的“一般”,是不包括采用特殊的修辞方法和对仗技巧撰拟的对联,我们在以后的教材中将详细地讲述这些特例。二、 长联要分解成若干短句,各句脚平仄应遵循马蹄韵的规则,即:两个短句上联是平、仄,三个短句上联是平、平、仄,四个短句上联是仄、平、平、仄;下联则与之相对。作业题:1、什么是对联? 2、对联的要素有哪些?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名诗句能否成联?为什么? 4、再举出一些能成联的古诗句,并分析它们的句型结构和平仄相对情况。 5、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 6、对联的平仄相对有哪些具体要求? 7、请辅导老师自出一些简单的上联和下联,让学生们习对,并将你们活动的详细情况诸如老师的出句是哪些,孩子们先是怎样对的,大家是如何认为的,或者有什么样的争论,老师是如何指导修改的,后来有哪些共识,还有哪些不同意见等等,写出寄来;如有你们认为不错的对联作品,也一并寄来。我们将择优刊出,以供大家借鉴。第二章 对联的种类(1)对联浩如烟海、种类繁多,至今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所以一般只能按照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对联分成不同的种类。一、 按照使用的范围,可分为行业联和通用联。行业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只适合于某个行业使用。如:此日梓楠同受范;他年桃李广培材。是师范业的对联。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业的对联。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是酒店业的对联。 衣人德自暖;被世岁无寒。是缝纫业的对联。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是竹器业的对联。 吹须瞪眼假生气;精艺开诚真做人。是演艺业的对联。 权衡凭正直;轻重在公平。是衡器业的对联。 为国育才百年大计;献身从教满腹忠诚。是教育业的对联。 取之须省用之须节; 珍水如油爱水如珠。是供水业的对联。 执法无颇今不异古; 律身有度公而忘私。是司法业的对联。 测地推天知气象; 观风察雨报阴晴。是气象业的对联。这些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行业联,不光发掘出其文化内涵,而且揭示出深刻的哲理,言近旨远,耐人寻味。通用联是指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都可以使用的对联。如: 人寿业兴歌盛世; 风调雨顺庆丰年。这样的对联没有鲜明的时间、地点、职业等特点,几乎家家年年都可以用。二、 按照使用的时间,可分为节令联和春联。节令联是用于节日庆典的对联。节日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如元宵、端午、重阳节等,也有世界性的纪念节如“3.8”妇女节、“5.1”劳动节等,还有“5.4”青年节、“6.1”儿童节等等;还包括各地的许多有特色的节日诸如“风筝节”、“牡丹节”、“美食节”等等。庆典有全国性的大庆,如“7.1”、“8.1”、“10.1”,也有地域性或各单位乃至某个人的纪念性庆典,如校庆、厂庆、生日庆等等。春节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节日,可谓普天同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内容既有对上年的总结,又有对来年的祈盼;既有对前人的感恩,又有对来者的期望;喜气、祥和、祈福祈寿是春联的主题。如: 物阜民康歌盛世; 日新月异奋前程。 一元复始,春风苏大地; 百业兴隆,政策暖人心。三、 按照贴挂的位置,可分为门联、楹联、堂联或厅联、名胜联、戏台联、神龛联等等。顾名思义。门联和楹联是贴在门口和柱子上的对联。堂联或厅联是贴在室或厅内的对联。名胜联是张贴或悬挂于名胜景点的对联。如:小孤山联: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长江三峡联:两崖如剑立;一江似布悬。晋祠难老泉:昼夜不舍;天地同流。 (此例联中上联的“夜”字出律了,当用平声,建议换)西湖平湖秋月:山远疑无树;湖平似不流。故宫的楹联: 太和殿: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置;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 养心店:九陌红尘飞不到; 十洲清气晓来多。 乐寿堂: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幄,春雨霏微。 御花园:上林万树连西液; 北斗诸星拱太微。(太微星在北斗之南,古称“帝星”)下面是一副很传神的戏台联:四五人千军万马; 七八步万水千山。以前,农民的家里都供着土地爷、牛王爷、灶王爷等传说中的神仙,灶王爷两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土地爷两边的对联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这些无疑就是神龛联了。作业题: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行业联、通用联,节令联、春联,门联、楹联、堂联或厅联、名胜联、戏台联、神龛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二章 对联的种类(2)一、 照创按作的指向,可分为自题联和题赠联。自题联是创作者为自己做的对联,用以自策、自勉、自戒、自况、自嘲,属于“自言自语”,它可以书挂在门楣厅堂,也可以书或刻在一些玩或用物上,如扇子、镇纸、屏风等。如将自题联书赠他人,也可以叫做共勉联。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用以表示感谢、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思。自题联、题赠联多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深思,所以有许多警句和格言,有的就称警句联和格言联;也有游戏联和谐趣联。周恩来曾作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一自题联也是警句联。又如某一对口音不同的老夫妻自题春联:一间东倒西歪屋;两个南腔北调人。就是一副自况、自嘲的谐趣联。二、 按照情感的表达,可分为喜庆联和哀挽联。喜庆联是用以表示对喜事的恭喜、祝贺、祝福的对联。喜事通常有婚嫁、生育、建房、乔迁、开业、晋级、升职、参军、生日等等。这些庆典自家要贴对联,亲朋也要祝贺,送上贺联。如:婚联:珠联璧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建房联:新居落成云绕屋; 华堂集瑞日临门。(此例联中“落成”与“集瑞”词性不对)乔迁联:初阳紫气光瑞地;五彩祥云耀华堂。周岁生日联:周岁筵宾宾满座;阖家祝福福无疆。寿联:盛世高祝南山寿;丰年频倾北海樽。精描书画登高寿;常伴诗联乐晚年。喜庆联一定要用红纸。为了渲染气氛,有的用黄色或金色代墨书写。哀挽联是悼念或追思亡者的对联。雕刻在墓碑上的哀挽联,也叫墓联或碑联。如:大地黄花凝血泪; 长河碧水诉哀思。 望断天涯心欲碎; 燃残蜡烛泪难干。哀挽联一定要用白纸黑字书写,字要用楷体,显得庄严肃穆。不宜用行书、草书。三、 按照审美的趣味,可分为俗联和雅联。俗联通俗易懂,有的采用口语。如解放前有一副对联被后来的人广为传诵: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拉壮丁。讽刺白色恐怖和拉夫派差,通俗易懂。抗战时期,云南鹤庆县官吏借“抗战”之名,大肆搜刮,人民不堪其苦,有口难辩。有个姓刘的文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门上,以示不满:民生有患多硕鼠;倭寇无端惹睡狮。那些官吏听说后,跑去一看,见把自己比做“硕鼠”,大为光火,就到刘家要挟,下令刮去对联。刘文人深恨没有言论自由,迫不得已,另写了一副对联盖在上面:贴张土青梅了事;说句淡白话图完。两副对联一雅一俗。雅联多是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创作的,文雅高深,有时采用许多修辞方法和典故。雅俗并无截然的界限,多半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也常常俗极成雅,雅极返俗。四、 按照对仗的宽严,可分为工对联和宽对联。上下联严格对仗,即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平仄相对的对联,属工对。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这些千古名句都是工对。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平仄大致协调的对联,属于宽对。如韩信庙前有副联:十年兴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上下联虽然句型结构相同,但“知己”和“妇人” 两词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动宾结构,后者为偏正结构,是为宽对。五、 按照字数的多少,可分为短联和长联。短联可以短到一个字,如有人在楼房的单扇户门上贴了一块方型的字配画,上面中间画的是寓意“吉庆有余”的鸡鱼画,一边是“寿”字,一边是“福”字,这就是最短的对联。长联则可以长到十几字、几十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昆明大观楼的一百八十字的对联是最长的。后来,专门搜集长联的人在得到的三百多副长联中,找到目前为止最长的对联,那就是四川江津临江楼的一千六百一十二字的大长联。此联为清人钟祖芬(字耘舫)在狱中所作。这一“最长”的记录,将会被哪副对联“刷新”,尚不得而知矣。不过联界至今公认昆明大观园的对联是“天下第一长联”。所谓“第一”,除了说其长,应该还有褒其撰写水平之意。另外,长短也是比较而言的,区别长短联,还要视其用途和表达的意思而定。以使用最广泛的门联、楹联、堂联而言,联幅的长宽比例,联幅大小与门、柱、墙的比例,对联字数的多少、大小与联幅长宽的比例,都要恰当,字数合适、排列匀称,才美观大方(这里还涉及书家章法布局问题,恕不赘述)。所以,一般地讲,符合以上条件的对联的长度可以算为适中。中华对联写作的作者罗维扬先生根据“使用最广泛的门联之书写和张贴考虑”,把长、短联定义在十一字以上、七字以下,这是迄今我们看到的为长短联严格定义的说法。作业题: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自题联、题赠联、共勉联,各种喜庆联、哀挽联,俗联、雅联,工对联、宽对联,长联、短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二章 对联的种类(3)一、 其他种类的对联。按照内容,还有以下种类的对联:谚联: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冷在三九;热在末伏。(此例不规则重了“在”字,不妥)害人之意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例是俗语,不能算对联,作为教材不宜作例)谜联: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乌龙攀壁,身披万点金星。这副联是物谜,谜底是“油灯”和“秤杆”。 道士腰间两把锤; 和尚脚下一条筋。这副联是字谜,谜底是“平”和“常”。其中“道”和“筋”分别是“倒”和“巾”的谐音。 万倾波涛乘骑去; 不胜将军弃甲逃。这副联是中药谜,谜底是“海马”和“败酱”。歇后联: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天。趣联,嬉笑怒骂,皆可入联,如: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这副联是讽刺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在灯节(正月十五)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天”,把点灯说成“放火”。郭沫若十四岁的时候,到四川乐山城里去上学。一次,他看见几个农民挑粪出城,站岗的官兵要收费,愤而作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还有一副联,虽是悼亡,也很有趣: 算来半世夫妻,吃也愁,穿也愁,把你都苦死了; 丢下千斤担子,男不管,女不管,比我倒快活些。作业题:、举例说明什么叫工对,什么叫宽对。2、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谜联,谚联,歇后联,趣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二章 对联的种类(4)十、按照对仗的技巧,可分为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重字对、叠字对、叠韵对、回文对、谐音对、同字异读对、各种内容和格式的镶嵌对、隐字对等。拆合对,也叫析字对,即把字拆开或合起来的对联。如: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革圭不正,江南女子靸歪鞋。三个土头考老者;五家王子弄琵琶。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把上句的最后一个词,作为下句开头的词,使用这种技巧创作的对联,叫顶真对。如: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后一副对联是清朝思想家魏源小时候与同乡的一个举人斗智的对联。那举人拿别人的诗招摇撞骗,被魏源揭发,心怀不满,一次举着灯笼吟出上联,向魏源索对,魏源即时对出下联。有些字词在联语中反复出现,回环往复、连绵不断,这样的对联叫连环对。如: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青草塘青草鱼儿吃青草;红花溪红花女子戴红花。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联语中有的词一语双关可做另解,这样的对联叫双关联。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这副对联还可以翻成读音相同、意思迥异的另外一副对联: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把一些有某种联系的名称集中起来,创作的对联,叫集名对,也叫名目对、名称对。如:动物名对:独角兽; 比目鱼。猪头岂得生牛角;狗嘴何曾出象牙。人名对:柳大牛张目; 杨三虎战军。这是四个人名组成的对联。地名对:西峡东林,北碚南泉中渡口; 黄山青木,红岩黑石白沙砣。这副联用重庆的十个地名组成。药名对:海龙海马通大海;红藤红花映山红。六味中药名组成一副联。花名对:白玉兰; 紫云英。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后一副联有八种花组成。好在各句都很完整,合起来也很恰切。戏名联: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这副联共有十二个剧目: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汾河湾、万里缘、三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又如:徐策跑城,三岔口见秦琼卖马;贺后骂殿,十字坡帮苏武牧羊。节气对:清明祭祖,缅怀先烈; 谷雨插秧,培养后生。生肖对:鸡见红梅辞职去;狗闻春讯接班来。牛趁三更去;虎驮五福来。干支对:丁丑传捷报;戊寅展宏图。数字对: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无”和“巫”同音,“何”与“河”同音。修撰进馐馔,馐馔饱充修撰腹;指挥烧纸灰,纸灰飞上指挥头。 “修撰”和“馐馔”同音,“指挥”和“纸灰”同音。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鸽”和“阁”同音,“洲”和“舟”同音。谐音对:一担重泥挡子路; 两行夫子笑颜回。“重泥”与“仲尼”谐音,仲尼、夫子都是孔子,子路、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双声对:巧手精描璀璨; 匠心细刻玲珑。“璀璨”,“玲珑”均是双声词。叠韵对:华堂溢彩歌婉转; 瑞雪飘银舞翩跹。“婉转”和“翩跹”都是叠韵词。重字对: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将水底月还沉。作业题: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重字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二章 对联的种类(5)叠字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路; 高高低低树,叮叮咚咚泉。 金打凤,凤插头,头摇凤舞; 丝结龙,龙缠身,身动龙飞。后一副叠字对兼顶真对。回文对: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翠湖喷水日水喷湖翠;春城飞花时花飞城春。正读倒读同为一联。谐音对:檐下蜘蛛一腔丝意;厅前蚯蚓满腹泥心。“丝”谐“私”,“泥”谐“疑”。这是两个人举物斗智的对联。 塔上点灯,方方孔明诸角亮;滩前洗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诸角亮”谐“诸葛亮”,“理长根”谐“李长庚”同字异读对: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调”第一、三、八字读tiao,第五、六、七、十、十一字读diao;“种”第一、三、五字读去声,其余读上声。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这是一副贴在卖豆芽人家的门上的对联,上联读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下联读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镶嵌对:把一些词语镶嵌其中的对联。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嵌人名“李东阳”和“柳下惠”。 烟锁池塘柳;灯深村寺钟。上下联各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古传绝对,上联嵌四季,下联嵌“四方”。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这副联是一对数学教师结婚的喜联,嵌“三角”、“几何”,一语双关。把一个词语不分开、嵌在一起的叫整嵌,如:玉泉飞瀑化春酒; 文笔凌云描壮图。嵌玉泉山、文笔峰两个地名。还有上述的“李东阳”、“柳下惠”、“几何”、“三角”。把两个以上字的词语分开镶嵌的叫散嵌,如: 十里楼台十里月; 二陵风雨二陵秋。嵌“十二月十二”。七言诗中嵌两字的,有正格七种,根据镶嵌位置的不同,分别命以不同的“格”名,镶嵌联中也借用了这种方法。镶嵌在第一个字位的,叫鹤顶格、或凤顶格、虎头格,如: 白舫青樽摇月去; 衣香扇影踏歌来。嵌“白衣”二字。 镶嵌在第二个字位的,叫燕颔格或凫颈格,如:欲交幸运循规矩;当警急时肇祸殃。交警行业联,嵌“交警”二字。镶嵌在第三个字位的,叫鸢肩格或鸳肩格,如: 遥借月光传我意; 曼拈饼屑品乡情。嵌“月饼”二字。镶嵌在中间字位的,叫蜂腰格,如: 而今无火唯用电; 尔后有车会悬空。嵌“火车”二字。镶嵌在第五字位的,叫猿膝格,如: 东风化雨燕声乱; 丽日消云山草狂。嵌“燕山”二字。 镶嵌在第六字位的,叫驼胫格,如: 箫歌韩信能挑楚; 筑送荆轲敢刺秦。嵌“挑刺” 二字。 休道谢家能咏絮;为逢司马会弹琴。 嵌“咏弹”二字。镶嵌在末尾的,叫凤尾格或雁足格,如: 为做紫箫寻凤竹; 好吹霓曲入湘帘。嵌“竹帘”二字。嵌字格的别格是指嵌三字(含三字)以上,或虽嵌二字,但嵌在上下联不同位置上。 两个字的别格有:蝉联格、魁斗格、辘轳格、卷帘格等,依次说明并举例如下:魁斗格是一字嵌上句之首,另一字嵌下句之末,取魁星踢斗之意。如:苏武牛羊归瀚海;王褒鸡马祀梁州。嵌“苏州”二字。 夏荷并影安塘水; 秋雁孤声动夜天。嵌“夏天”二字。蝉联格,又称连理格,一字嵌上句之末,另一字嵌下句之首,如蝉之相联。如:芙蓉出水娇九夏;天月羡人待中秋。嵌“夏天”二字。 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辘轳之式。如: 景赏端阳刚夏五;节逢挑菜正春三。嵌“端菜”二字。 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卷帘之式。如: 紫燕穿梭织柳树;黄鹂邀女采茶花。嵌三字以上的别格,字数从三到八,但常用者为嵌三字及嵌四字。嵌四字以上,一般均称之为碎锦格,。相对而言,嵌五字以上要难得多。 嵌三字有二种格式:一式是三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但题字不得相连;另一式是将一字嵌下句中间,另二字嵌上句首尾,反之将此三字互换其位置亦可。举例如下: 鸿爪格,状如飞禽之爪 ,一字嵌句之中间,另二字分嵌于另一句的首位及末位。如: 大文垂世推班马;小吏分司计簿书。嵌“大司马”三字。 鼎峙格,鼎有三足,成并峙之势,一般均指嵌三字而不定位者,但亦有例外而将其定作分嵌于首、尾.中的那种格式。,三字分嵌于两句中,题字不得相连。如: 寸铁丁东檐走马;公车辛苦店鸡鸣。嵌“铁公鸡” 三字。鸡踪踏地斜书个;鲤鱼朝天倒写人。嵌“天地人”三字。碎锦格(亦有称之为碎联),此指嵌四字以上的联,各字分散零碎地镶嵌于上下联中,题字同样也不能相连,如: 天嵌魁斗有格巧;锦散碎花无序奇。嵌“碎锦嵌格奇”五字。隐字对: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这副联上联隐去“一”,下联隐去“十”,横批隐去“东西”,是一个穷人自嘲少衣(一的谐音)没食(十的谐音)缺东西的。作业题: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叠字对、叠韵对、回文对、谐音对、同字异读对、各种内容和格式的镶嵌对、隐字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三章 对联的几种修辞方法为了使对联生动形象,真切感人,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作者的意思,达到预期的效果,拟联时往往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比喻:行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柳暗花明春正半; 珠联璧合影成双。 红梅并蒂相映美;矫燕双飞试比高。这是两副格言联和两副喜联,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排比:似朝霞,似烈火,英雄热血丹心谱; 如五岳,如三江,志士豪情正气歌。这副联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方法。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为外人道也。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渔子问之。拟人或拟物:君能使鬼; 人尽呼兄。这是副拟人联,看似说人,实则说“钱”。自古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钱又被人称为“孔方兄”。 大理城生环眼,直观碧海; 三塔寺长门牙,反噬蓝天。也是拟人联。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珠子”与“朱子”谐音,这副联既是谐音联、又是拟物联。借代:借用一种事物的特点来说明另一种事物,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用上下联的两种事物来说明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本领、精湛的技艺须要下苦工夫求得的道理。 燕雀自夸宁识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借用这四种生物说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设问: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 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这是副格言联,先从正面提出,又从反面设问,使论证更全面。反诘: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暮来拜,使我为难!这是某寺庙的门联,模拟被参拜的神仙的口气,谕人还是“做事”为要。用反问手法,幽默风趣,增强了效果。自问:株州渌口狮子岩有洞口联:洞口开自哪年?吞不尽潇湘奇气; 腹内藏此何物?怕莫是古今牢骚。用典:象诗歌一样,使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立品早防冯妇虎; 读书不好叶公龙。这副格言联用了两个典故。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后以“冯妇”指重操旧业者。上联用了这个典故,意在做事要锲而不舍。叶公好龙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下联是说对于读书,要真的喜欢,不要象叶公好龙一样,是假喜欢。摹状:用象声词或象形词摹拟其声或形,以求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鸟道幽幽,云至岸边涌出; 羊肠曲曲,路从天外飞来。这副联的“幽幽”、“曲曲”是摹状的。 古寺千年,常敲着叮叮咚咚晨钟墓鼓; 阳春三月,可听到吱吱呀呀竹笛山歌。“叮叮咚咚”、“吱吱呀呀”是摹声的。夸张:衡阳王夫之祠有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副联原是明末学者王夫之撰以挂在湘西草堂。上联是说自己的主张和前人不同;下联是说自己决意闭门著书。“七尺”出自“七尺汉子”,这里用以指自己。把不出门说成活埋,就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绍兴东湖仙桃洞有联: 洞五百尺不见底; 桃三千年一开花。下联显然是夸张。宁波天一阁原是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清姚伯昂题联: 人间庋阁足千古; 天下藏书此一家。“庋阁”,为存放之库。此联口气颇大,也是夸张之谈。昆明西山顶凌虚阁有联: 仰笑宛离天尺五; 登临恰在水中央。上联夸张得很传神。 作业题:说说自己见到、听到或在书中读到的使用比喻、排比、拟人、拟物、设问、反诘、自问、用典、摹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对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撰这些种类的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演变和异型联对联是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可独立运用的文学体裁。一般地认为,它发源于唐末而盛于明清。其根据是宋人张唐英蜀梼杌的记载。说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归顺宋朝的前一年(即公元964年)除夕,令学士辛寅逊撰词写在桃符板上挂于寝室门的两边,孟昶嫌其文辞欠佳,遂自题春联为: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说这是最早的春联。也有人认为最早的春联是唐朝的武则天写的: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天地生辉。再往上溯,从先秦以来的著作中处处都不难找到对联的影子。击壤歌中有: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诗经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舜帝的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曹植的洛神赋中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陶潜的归去来辞中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这些字数相等、词性相近、结构相似、意思相应的语句应该就是对联的雏形,或者先祖。由此可见,对联的形成与发展,其源甚远,其流甚长,其艺愈精,其势益盛。最初的春联是写在是写在桃符上的。所谓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做成的。古人认为桃符能辟邪,就把它钉在大门的两侧,一年一换。开头是在桃符上雕刻两位神仙的像,他们是“神荼”和“郁垒”,传说中性能执鬼。后来人们嫌雕刻费事,就只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了事。王安石的元日中有“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回事。再到后来,人们就把桃符上写成了春联,又用红纸代替了桃符;同时觉得对联言简意赅,方便书写,还可以用来自励自警、祝贺致谢、喜庆誌哀等等,就又把它的用途拓宽、作为他用了。当然这期间的演变是漫长的,是一点一滴逐渐进行的。中国传统的民居形式是以四合院为标准的,所以,门联、楹联大部是长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住进了楼房,多是独门进出,门两边的墙壁很窄,空间也不对称,所以有的地方就兴起了单幅方形画,配以短联。如在“竹”画上写:有节;无华。“华”与“花”谐音。竹报平安,松竹梅兰一般被当作品德高尚的象征。这副二言联寓意丰富。又如春联:德;财。花爱日;鸟谈春。婚联:志;情。新居联:光明路;幸福家。馈赠联:乐道;潜心。挽联:思念;发扬。都是适应新形式、意境不错的短对联。有的场馆或新房是两门三柱,传统的上下联就不够合适,于是就有了三柱联。三柱联的上联贴在中间,下联有两比,贴在两边,分别和上联对仗。如:上联: 大地回春,万紫千红腾锦绣;下联其一:东风焕彩,五光十色映祥和。 其二:前程励志,九州四海壮风流。以上是一副三柱春联。下面是一副“关公饺子馆”门前的三柱联:上联: 忠仁义勇,关公盛誉传天下;下联其一:香色味形,饺子美名享邑中。 其二:雅逸静洁,宾客舒心乐画堂。随着建材质量的多样化,许多门、墙用玻璃做成,因而又兴起了一种新的对联-玻璃联。玻璃联的内容除了符合对联的一般条件外,所用的字型必须是两边对称的,这样,贴在玻璃上,两面看上去都一样。如:甲申吉幸春来早;辛未昌兴业共荣。云中问鼎;田里宗文。青山青水琴音曼;春雨春风燕子来。草堂雨霁苔其萃;琴案风来墨自香。 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通”表示该字是破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表示韵书里没有。 1。数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对独孤单数几再群诸 满仄仄通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通仄通仄平平仄仄 2。天文:天空日月风雨雷电云霞烟星阴阳雾露火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3。时令:年岁月日时更刻分世节春夏秋冬晨夕朝晚午昼夜寒暑晴晦昏晓平仄仄仄平通仄通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4。地理: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浪涛潮冰池洲林潭泽渠桥乡村关塞城市道路国郭郊州县郡镇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通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5。建筑:房宅庐舍楼台堂馆斋宫室阁门户街巷寺观庙店垒仓库栏梁柱阶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通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6。器皿:舟船车辇钟鼓床榻枕席旗角干戈刀剑箭灯镜案香烛炉壶杯樽盘碗缸钱瓶瓮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7。衣饰:衣裳襟裙裾巾冠帽环钗带杖履靴袍衫裟扇冕盔甲通平平平平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仄 8。饮食:酒茶茗糕饼药丹餐酿醅盐酱浆饭肴羹粥蔬菜汤蜜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9。文具:笔墨纸砚印筒筹签书剑琴瑟弦萧笛棋卷轴简策册毫幅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通仄仄仄仄平仄 10。文学:诗书赋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函诏令符旨篇碑词辞咏歌谣制典籍图画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仄平仄仄平仄通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11。花草:树木花草藤萝杨柳菊桂枝叶桃李苔萼蕊芦莲蒲麦禾松荷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通 12。鸟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鸟雀鹊鱼虾蟹蝉龟鹅鸭燕雁鹤鹏鸿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通仄仄平平 13。形体:身心肌肤骨肉发头手首眼目面脸眉腰胸声色音容影须鬓羽毛牙齿爪角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14。人事: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吟笑言谈思想爱憎荣辱品行德性灵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 15。人伦:兄弟父母君臣夫妻师友姑嫂儿女叔伯圣贤仙佛王候将相军士兵农渔樵僧道尼平仄仄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通通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16。代名词:吾我余予汝尔君子他谁何孰或自己相者人某平仄平通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通仄平仄 17。方位:东南西北中外里边前后左右上下平平平仄通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18。 色:红黄白黑青绿赤紫翠苍蓝碧朱丹绯殷金银玉粉皓素彩玄平平仄仄通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19。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一、场(下平七阳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俱(上平七虞韵)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三、谊(去声)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四、茗(上声)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六、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七、暇(去声) 以上摘自居庸诗社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九、倾(平声)十一、惩(平声)十二、癸(仄声)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十五、暝(仄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疏仄名词平形容词难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吹仄名词平动词思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平动词闻仄名词平动词调仄名词平动词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方便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为仄因为平作为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着不仄否定平是否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强仄勉强平强有力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谓要仄要不要平约也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听任任务平动词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令字作使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对于平仄两读的字作了相当程度的探讨,其中,令字被归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王力的见解如下:令,平声,使也。包佶岭下卧疾: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仄声(去),命令。又县令,名词。李嘉佑留别畀陵诸公: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而目前较为完整的两本近体诗创作理论书籍张梦机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但是,我们考查目前作诗最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集成时,令字分属去声二十四敬韵与下平声八庚韵,却发现虽然增广诗韵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韵互异与二者义分动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