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中医治疗.doc_第1页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doc_第2页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 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孕妇禁用。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 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感冒、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咳喘: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便秘:我科自拟方神阙穴贴敷疗效显著。亦可配合肺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贴敷效果更佳。 内分泌科神阙穴贴敷药方:高良姜5g、当归5g、肉桂5g、白蔻仁5g、小茴香3g、独活6g、防风5g。此方经临床证明用于胃脘痛、呕吐效果亦佳。5、基本操作方法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贴敷方法:将已制好的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事先置于胶布粘面正中,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或直接将药物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亦可。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磁片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注意贴敷时间,4-8小时取下即可,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 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