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 商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讲故事:有一位大科学家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引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他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刚才老师课前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就是爱因斯坦。(板书名字)2、你了解爱因斯坦吗,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3、可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却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1课。(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过渡:是啊,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小女孩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棒起书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交往?2、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蓄 裹 衣衫不整 一撮 趿拉 一塌糊涂 蓬乱 拖鞋 纳 闷 师: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词语都写在了黑板上,你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第一关,谁来读呢? (2)指名读,正音 齐读。(3)看字形,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老师范写“裹”(4)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这六个词语分别藏在两个句子里,你能找到吗?看看图,会帮助你进行理解。(蓄、蓬乱联系插图,裹可以做一下动作。)(5)这两个句子都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这样的穿着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一塌糊涂在文中指什么?房间里还有什么也是一塌糊涂的?看到这个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直纳闷,纳闷是什么意思?女孩纳闷什么呢?(6)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第二关,你看,发现了什么?出示:噢、嘛、呵。你会读了吗?放入句子,揣摩语气。男女生对话。小结:一个小小的语气词,居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感情。可见,我们平时读书一点都不能马虎。人物对话不仅要注意语气词,还得关注提示语呢?第三关在等着你,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能不能读好它呢?出示长句子:听了这话,-但愿你肯教我。”小结:同学们真不愧是朗读高手,学习能手,连闯三关,真不容易。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那你还记得老师给你的思考题吗?(1)快速地浏览课文,爱因斯坦和女孩有几次交往?(2)(三次)分别是从哪儿到哪儿(第一次:1-3;第二次:4-5;第三次:6)(3)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学生说说分段理由。4、哦,原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三次相遇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请你找一找,他们每次是怎样相遇的?(1)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2)读了这些话,你发现了什么?A、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写文章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B、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C、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在一起做些什么?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七小节: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3)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4、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相机板书。三、选读课文,初步感悟。1、光读准了生字、读懂了词语、了解了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把课文读好,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次交往或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场面来读一读。2、交流。五、总结反馈1、学到这儿,你对爱因斯坦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那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六、布置作业:1、完成生字表上的生字描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析:本堂课是第一课时,重在读通课文,梳理文脉,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老师随时渗透“以读为本,以读促讲,以读引思”的教学思想。哪怕是读课题,或者读板书上的短语,都是引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这样老师少了很多讲解,学生多了更多实践。在读课文时,注重层次和步骤,每次读之前的目的性都很强,要求很明确。比如:第一次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读,要求“把生字带进课文中再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第三次读,要求“读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