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ppt_第1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ppt_第2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ppt_第3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ppt_第4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实例概要 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 2020年 为例 讲授 罗正明 简介 1 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 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临舟山群岛 南依三门湾 西接绍兴市 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 市 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 总人口660 86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 人口291 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 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 4亿元 财政收入466 5亿元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 7亿吨 居全国第二 集装箱吞吐量520 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 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 形成了三江 镇海 北仑三片临江 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 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目录 一 总则二 城市发展目标三 城市性质与规模四 市域五 市区六 中心城七 城市综合交通 八 名城保护九 生态环境十 基础设施十一 城市防灾及地下空间利用十二 近期建设十三 实施措施十四 附则 一 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 2010 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经过近十年的实施 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 法规 技术规范和标准 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 规定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五 计划 经国务院批准的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 201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 2010 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20 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坚持城乡区域统筹 合理安排城乡空间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 形成江 河 湖 港 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 土地 水 环境 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 科学 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 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 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 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 统筹安排路网场站 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 市区 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 面积9365平方公里 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体系结构 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 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 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 面积2560平方公里 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 镇海片 北仑片 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 控制范围600平方公里 第七条成果组成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和附件 说明书 专题研究报告 基础资料 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条法律地位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 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 城市发展目标 第九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 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 稳定 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 基础设施完善 城乡发展协调 生态环境良好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 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 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第十条经济发展目标第十一条社会发展目标第十二条建设发展目标 三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三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 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 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 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 科研副中心 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第十四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730万 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00万 城市化水平64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810万 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50万 城市化水平70 以上 第十五条用地规模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267 2平方公里 其中三江片154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99 4平方米 北仑片82 1平方公里 镇海片31 1平方公里 2020年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329平方公里 其中三江片188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96 4平方米 北仑片100平方公里 镇海片41平方公里 四 市域 第十六条城镇发展战略因地制宜 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 引导人口 产业适度向中心城市 二级中心城市 中心镇集聚 引导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空间协调 有序发展 重点发展北部都市区 扶植和培育区域二级中心城市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第十七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 二区 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 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 穿山半岛为分界线 形成北部都市区 南部生态发展区 T轴为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交通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 北部都市区是宁波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重点发展港口 制造业 物流及金融 商贸 信息 科技 风景旅游等第三产业 南部生态发展区是城市水源涵养地 重要的生态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风景旅游 水产养殖加工和机械电子等与生态环境 风景旅游无矛盾产业 第十八条城镇职能等级 按宁波城镇发展的特点 城镇职能等级分都市区核心 中心城 都市区外部组团 余慈地区 奉化 鄞南 二级中心城市 宁海 象山 中心镇 13个 一般建制镇 41个 5级 重点城镇为宁海县城 象山县城以及13个中心镇 各城镇实现分类指导 差异发展 明确市域内各级城镇公共设施 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第二十一条余慈组团第二十二条奉化 鄞南组团第二十三条重点城镇 五 市区 第二十八条市区范围及管理市区包括海曙 江东 江北 鄞州 镇海 北仑六个行政区 面积2560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市区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市区分中心城与郊区两部分 中心城规划内容在中心城部分作出规定 第二十九条郊区城镇2020年市区范围内的城镇共有11座 规划形成五片城镇组群 以慈城为中心的甬西北城镇组群 以集士港为中心 包括高桥 古林 横街等镇的鄞西城镇组群 以咸祥为中心 包括瞻岐 塘溪等镇的鄞东南城镇组群 以姜山为中心 包括横溪 云龙等镇的鄞南城镇组群 以鄞江为中心 包括洞桥 章水等镇的鄞西南城镇组群 重点发展区为慈城 集士港 古林 横街 咸祥 瞻岐 塘溪 高桥 姜山 适度发展区为鄞江 洞桥 龙观 五乡 春晓 九龙湖 生态环境保护区为章水 横溪等乡镇的山区 第三十条郊区绿色空间结合风景林地 蔬菜 果园 苗圃等基地建设 构筑城市外围生态圈 城市外圈生态绿地严禁开发建设 郊区风景林地主要有东钱湖风景名胜区 天童风景名胜区 九龙湖度假区 慈城 保国寺历史文化游览区 穿山半岛滨海风情游览区及其他山林湖泊 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近郊乡镇 包括慈城 姜山 云龙 五乡 规划苗圃结合城市绿地系统 大都分布在城市边缘 铁路沿线 山体边缘等 六 中心城 第三十三条中心城地位中心城是全市的核心地区 是全市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科研 物流中心 临港工业和港口的主要集中地 因历史沿革和环境条件限制 城市沿海岸带和甬江分三片呈 品 字形组团式展开第三十四条发展方向三江片近期重点向东发展 中远期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和庄桥机场外迁 重点发展北部 适度发展西部和南部 镇海片 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 第三十五条空间结构规划中心城呈 两带三片双心 组团式的结构 两带即滨海布置产业带 沿三江安排生活带 三片即三江片 镇海片 北仑片 各片相对独立兼以生态绿地作隔离 以快速交通相连接 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双心即三江片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 第三十六条分片职能中心城的城市功能由各片区组成的 其中三江片是全市的政治 文化中心 金融 商贸 信息 科技 教育 旅游基地 以三产和生活居住用地为主 适当发展高科技或无污染的工业 北仑片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 东南沿海以大型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镇海片作为近海物资中转基地 大型临港工业区和滨海 滨江的现代化生活区 第三十八条分片布局结构三江片以余姚江 奉化江 甬江为发展轴 形成以三江口为商业中心 东部地区为行政商务中心的双核空间结构 北仑片形成 三区一岛 组团式布局 各片区以生态带 海岸线分隔 以便捷的交通体系相联系 镇海片用地布局由居住和工业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滨江为居住生活用地 工业用地由后海塘工业区 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宁波市化工区组成 居住和工业之间以防护绿带作为隔离 第三十九条居住用地规划以多层及中高层住宅为主 适当布置高层住宅 控制别墅建设 居住用地按社区 组团结构布置 至2020年规划中心城居住用地8319 5公顷 人均33 3平方米 其中三江片6324 5公顷 人均32 4平方米 北仑片1475 7公顷 人均36 9平方米 镇海片519 3公顷 人均34 6平方米 第四十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按市级中心 区级中心 社区级中心三级配套 市级中心主要集中在三江片 行政中心与商务中心位于世纪大道以东 通途路以南地区 用地200公顷左右 控制用地1000公顷左右 商业中心位于三江口地区 用地300 500公顷 文化中心位于余姚江湾头至三江口两岸 用地100 200公顷 高教园区形成南北二片 南区位于鄞州中心区东南部 北区依托宁波大学沿甬江向北拓展 控制用地各600 700公顷 第四十一条工业用地规划中心城北部以滨海产业为主 三江片用地以一 二类工业为主 三江片重点发展轻工 电子 服装及高新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一 二类工业 北仑工业用地分东 中 西和大榭岛四片区镇海片主要发展大型临港工业 二 三类 以及为港口配套的中小型工业 一 二类 第四十二条仓储用地 七 城市综合交通 宁波城市对外交通由公路 铁路 航空 海港和内河航运构成 市域公路网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 一环六射 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且形成 213 高速公路交通圈 即至上海 杭州 金华 温州的2小时交通圈 市域1小时交通圈 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对外铁路通道由萧甬铁路 杭州湾跨海铁路 甬金铁路 甬温铁路组成 中心城形成铁路环线 北环以货运为主 南环以客运为主 栎社机场按飞行区指标4E 两条远距平行跑道规划 控制用地1025公顷 中远期考虑庄桥机场搬迁 在慈溪观海卫东北高背山村外侧预留新机场用地 控制用地1000公顷 整合宁波港与舟山港资源 形成宁波 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模式 推进金塘岛 六横岛联合开发和象山港建设 进一步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 规划建立高效 舒适 安全 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形成以快速路 主干路为主骨架 次干路 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确 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常规公交为基础 出租车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公共交通体系 八 名城保护 保护 三江交汇 一湖居中 的古城格局 以余姚江 奉化江 甬江作为城市景观主轴 恢复旧城卵叶形环城水系绿带 突出古城平面的轮廓线 保护天宁寺塔 天封塔 鼓楼 天主教堂 灵桥等历史标志性建筑 规划划定秀水街 南塘河 郁家巷等三个新的历史街区 完善上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月湖 伏跗室永寿街 天主教堂外马路 鼓楼公园路 郡庙天封塔 镇海口海防史迹等6处历史街区 加强慈城 石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余姚 梁弄 前童 鸣鹤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城 的保护 实施保护规划 九 生态环境 市域内形成三类生态分区 城镇连绵区 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 城镇连绵区建立生态走廊 提高连绵区环境质量 开敞区适度控制开发建设强度 并保持周围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区域开发强度 加强生态绿地建设 中心城规划形成东钱湖 江南东侧山体 滨海 南北向 慈城 保国寺 骆驼北 龙山 东钱湖 东西向 余姚江 奉化江 甬江 滨海三条绿色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宽度1 5公里 10公里 并沿主要城市道路及铁路 高速公路布置绿色走廊 使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规划以甬江 余姚江 奉化江为城市绿轴 以区域自然绿色空间为背景 结合各组团内水系 山体和重要名胜古迹形成城市绿地体系 从空间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治理水系 海洋生态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和酸雨治理等六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规划期内全市环境从总体上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第五十九条城市特色宁波是以 水 为核心的水网城市 要营造具有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于一体的城市个性 形成江 河 湖 港 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 第六十条空间景观1 强化三江口 东钱湖观光水路的景观联系 处理好水与绿化 建筑 道路 桥梁关系 保证滨水空间的共享性和亲水性 2 开辟水体游览线 在沟通水系的基础上 开辟余姚江 奉化江 甬江 中塘河 南塘河 后塘河等水上游览线 3 高层建筑布局宜相对集中 规划三江口及东部中心为高层建筑的主引导区 西部中心 科技园区及鄞州中心区为高层建筑副引导区 在三江口及东部中心形成城市的制高点 十 基础设施 1 给水与排水 2 电力与电信 3 燃气与热力 4 环卫设施 十一 城市防灾及地下空间利用 三江片防洪 潮 标准为200年一遇 镇海片 北仑片防洪 潮 标准为100年一遇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镇海片 北仑片防洪 潮 标准可提高为200年一遇 加强避震疏散体系建设 调整改造主要地震次生灾害源 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震能力 结合旧城改造 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 城市的防灾 避难场地应结合城市绿地以及城市广场建设 并保证城市中心避难通道畅通 作为一类人防重点城市 宁波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解决城市中有特殊要求的交通 居住 物资储备 生产等需要 建设地下指挥 广播通讯 医疗保护 物资保障 车库等配套工程设施 各类建筑均应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 形成健全的民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 十二 近期建设 第七十七条近期建设目标在建设期内加强余慈地区的协调发展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