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摘要[1].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1.gif)
![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摘要[1].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2.gif)
![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摘要[1].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3.gif)
![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摘要[1].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4.gif)
![毕业论文论文内容摘要[1].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d1b9b5b4-04a0-458e-85fc-52b9a35c2c82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离不开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参考文献:陶行知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爱心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走进行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二十一世纪教育理念读本 济南出版社 2000年9月当代教育新理念 北京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浅谈实践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离不开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知道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关键词实践化、语文教学、生活教育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课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过于注重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离不开生活,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我认为生活化的教学体系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因此,生活化的语文课程体系是当前语文课改的必然走向。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尝试运用陶行至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力求真正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语)。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克生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国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具体表现为:主张赋予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教学方式的活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合作探究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力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生作为生活主题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一、创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一)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赞科夫说过:“如果班里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氛围,孩子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和谐的人文环境,而创造了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则可以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例如: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在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生物角、科技角,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让各种航模、车模、电子作品、玩具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 (二)开放教学空间,将生活引进课堂生活化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环境是孤立、封闭的课堂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围绕着课本展开活动,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压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景将生活引进课堂。如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教室布置为春色满园、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白雪皑皑,也可以设定教室为一家商场,一辆火车、一座森林、一条街道等。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此情此景学生也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二、 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一)开设生活化的教本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人际间的言语交流、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等,这些生活状态的语文,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总之,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还应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如让学生写通知、写解说词、编广告词、写春联、当小记者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鲜活的生活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1、观察、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说说见闻和感受。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顾情景教育探索历程时说:“我多少遍漫步在家乡的山川田野,一棵大树,一朵小花,在凝视观察中常常会引起我的奇思妙想;淅淅沥沥的春雨,纷纷扬扬的大雪,轻纱般的晨雾,隆隆滚地的雷鸣又让我想到孩子会提出多少疑问”李老师的漫步与奇思妙想,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2、根据课文,制作简单道具,进行表演。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他们非常喜爱罢课文言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3、开展专题读写活动。如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后,可结合课文向往奥运组织专题活动,有奥运知识问答,对北京的向往等。三、 探寻生活化的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学趣味盎然。(一) 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趣味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因此,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可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叫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让孩子学习孵小鸡这篇课文时,在教学楼底下搞了一个窝,想办法弄来了正在抱窝的母鸡和种蛋,与孩子一起开始了孵小鸡的试验。斯霞与孩子们一起照料母鸡,每天都去认真观察,师生边观察边讨论孵小鸡的知识。直到第二十一天,斯霞与孩子一起,目睹了一只只小鸡啄壳出世。这哪里是一篇课文的学习,而是孩子一段独特而珍贵的人生体验!是任何封闭的课堂都无法得到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而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轻视“做”,轻视行动,结果是“平日不肯行、不敢行,终了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如果有所知,也不过是知人之所知,不是我之所谓知”。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比如,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以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创造性的作业,学了诗歌四季的脚步,让学生自己做连环画我身边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前, 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西沙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曰“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儿童勤俭节约状况,走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二)融入自然,放飞心灵。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钝,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的愿望得一大弊病。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样敏锐和牢固。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学生的内在之创造力。”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受长期“书本论”的影响,现在还有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现象,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学习无乐趣可言,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展现学生自我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文的特点,如有些感性知识通过“口”是无法表达清楚的,像春、课间十分钟、荷花等课文,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四、 运用生活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语文评价的生活化,要求评价的内容与生活贴近,评价手段更富于生活情趣,这样可以时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一)自我评价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的表现以及学习的结果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评价,从而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能发挥激励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