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害人救助参考资料1、傅宽芝:“完善被害人诉讼权利和损害赔偿规范的思考”载法学2004032、王牧:“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人民检察2006173、孙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意义及其理论基础”载人民检察2006174、周欣:“美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概览”载中国司法2005025、黄渝景:“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刍议”载政治与法律2007036、刘仁文:“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和抚慰制度亟待建立”载中国国情国力2007047、傅达林:“畅通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之路”载社会观察2007048、田晓辉:“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若干设想”载法律适用2007059、左卫民:“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人民检察20070910、孙彩虹:“日本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0511、田思源:“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框架的基本设想关于制定我国犯罪被害人补偿法的提案”载法学杂志20010612、金昌俊:“中韩日刑事法中保护犯罪被害人制度的比较”载东疆学刊20070613、王丽华:“试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载社科纵横20061114、赵国玲:“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0315、曲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理论探微”载海南大学学报20060316、王丽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探析”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0817、李鹏:“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化”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0218、尹晓莉:“日韩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0219、张文锋:“关于创建我国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制度的构想”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0420、吴丹:“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对侦查工作的影响”载中国刑事警察20070421、孙永生:“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新探讨”载人民检察20071922、许建添:“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多视角分析”载东华大学学报20070123、周欣:“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0224、蔡国芹:“刑事被害人获得社会援助权之论纲”载法学论坛20070525、竹林君:“比较法视野中的法律创新与借鉴从如何救济刑事被害人谈起”载人民检察20060726、顾敏康:“保护被害人权利:刑事司法改革的新里程”载法学20070627、李玉华:“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载政法论坛20000128、武玉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载犯罪研究20070629、李綦通:“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0530、刘东根:“恢复性司法及其借鉴意义”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0231、张旭:“恢复性司法践行理路探析以欧洲的实践为视角”载当代法学20070432、宁黎黎:“浅谈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问题”载人权20070233、陈卫东:“法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欧洲考察报告之一”载人民检察20041034、宋英辉:“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最新改革评析”载河北法学20070135、王琳:“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路径选择”载法治论坛20070236、许志:“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载西北大学学报200704著作:1、莫洪宪:刑事被害人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杨正方: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曲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4、【英】所有人的正义英国司法改革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5、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台湾地区)吴巡龙新刑事诉讼制度与证据规则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7、民刑事诉讼新制论文集台湾司法院编印,2003年版8、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9、陈卫东: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徐静村: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及各国相关法典论文集: 1、 陈光中诉讼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秦策:“正当程序原则与被害人权益的权衡2、 樊崇义诉讼法学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叶青,杨重辉,王刚:“关于诉前向被害人公开起诉书的几点程序法思考”3、 樊崇义诉讼法学研究第8卷,中国检察出版社张泽涛:“论我国刑事救济制度之完善”4、 孙谦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朱红玲,刘国荣:“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保障”5、 孙谦检察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张河洁,陈正军:“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研究”6、 陈光中诉讼法理论与实践0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田圣赋:“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7、 陈光中诉讼法理论与实践0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彭海青:“被害人法律援助法律制度探究”戴长林:“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权利保障”8、 卞建林中国诉讼法判解第5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肖珍,郭顺旺:“从邱兴华案谈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和救助制度”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1 伏嵩. 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法理学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2003,(03) 2 杜浩. 关于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1) 3 姜一平. 聚焦中国:来自西方的报道和评论J. 国外社会科学 , 1999,(05) 4 王国忠. 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监听问题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2) 5 陈光中. 外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近期发展趋势J. 比较法研究 , 1987,(04) 6 陈骏, 杨悦之.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且慢设立J. 中国刑事警察 , 2003,(01) 1 徐雯. 关于公安执法与沉默权的几点思考J. 公安教育 , 2006,(07) 2 刘红杰. 浅论沉默权制度J. 邢台学院学报 , 2006,(03) 3 田勤. 沉默权规则与遏制刑讯逼供J. 公安研究 , 2000,(04) 4 刘能华. 浅析刑讯逼供现象J. 江西社会科学 , 2001,(11) 5 陈冬春. 多维透视“刑讯逼供”J. 社会观察 , 2005,(11) 6 王育红. 刑事司法沉默权刍议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06,(02) 7 荣荣, 周燕. 试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立法选择J. 沈阳大学学报 , 2005,(05) 8 刑讯逼供的法治拷问J. 廉政瞭望 , 2006,(03) 9 “刑讯逼供越来越不好使了”令人惊讶J. 人民公安 , 2006,(06)1 沈世所. 我国目前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J. 江淮法治 , 2002,(03) 2 王晓荣. 论沉默权确立的社会条件J. 人大研究 , 2006,(10) 3 徐月珍 , 张志成. 刑讯与沉默权:一个该死,一个该活J. 中国律师 , 2005,(07) 4 舒文, 罗彦家. 沉默权的适用及限制J. 中国刑事警察 , 2003,(01) 5 陈骏, 杨悦之.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且慢设立J. 中国刑事警察 , 2003,(01) 6 张纪孙. 试论刑事诉讼证据三要素学习刑事诉讼法的一点体会J. 人民司法 , 1980,(01) 7 王鹏, 张赟赟. 沉默权宪法化研究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出发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03) 8 刘净. 我国应确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J. 江淮法治 , 2002,(03) 9 何惠芳. 论沉默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人大研究 , 2006,(05) 10 林国强. 中国移植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 文教资料 , 2005,(30)1论我国侦查阶段律师在场权制度的构建 钱坤 安徽文学 2007年1月1 李岚红, 李仲轲. 试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权之保障J. 山东审判 , 1999,(01) 2 张爱钦. 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06) 3 李麒. 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在场权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03) 4 刘梅湘. 刑事诉讼中的告知规则研究以犯罪嫌疑人为视角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1) 5 黄楠森, 陈志尚. 关于人权的几个理论问题J. 理论前沿 , 1991,(14) 6 邱本. 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J. 哲学研究 , 1997,(02) 7 谢鹏程. 人权与社会进步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04) 8 杨承. 人权概念刍议J. 理论前沿 , 1992,(04) 9 岳悍惟. 宪法视野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底线J. 中国律师 , 2004,(06) 1 刘冲, 许昆.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J. 中国刑事警察 , 2003,(02) 2 郭明文. 论侦查阶段律师帮助权J. 河南社会科学 , 2006,(04) 3 刘丽梅.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浅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6) 4 黄文臻.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探析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 5 庄春英. 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J. 中国司法 , 2005,(08) 6 阮丹生, 杨正彤. 侦查阶段刑事辩护权的思考J. 检察实践 , 2003,(02) 7 姚华. 论警察执法中的人权保障以侦查阶段为研究对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05,(02) 8 江著红. 对侦讯程序的若干问题研究(下)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3) 9 庄春英. 日本刑事诉讼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及非监禁措施的运用J. 中国司法 , 2005,(12) 10 鲁珂, 杨正彤, 阮丹生. 审前程序中的刑事辩护权改革思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3,(03)1 刘元璋. 关于律师在场权的探讨J. 律师世界 , 2001,(10) 2 佴澎. 律师在场权研究J. 法学杂志 , 2004,(03) 3 刘丽娜. 我国应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 兼谈沉默权的理性选择J. 中国律师 , 2002,(09) 4 李忠民, 李邦军. 律师在场权问题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3) 5 袁荣林. 关于确立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制度的构想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 2005,(02) 6 葛泉宝, 常永达. 看得见听得到的正义论侦查阶段律师在场权制度的构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6,(02) 7 高海燕. 论律师在场权以侦查阶段为中心的分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01) 8 田爱民. 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 2005,(02) 9 宋志军. 侦查程序中辩护律师在场制度的构建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03) 10 熊俊. 论建立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在场权J. 警官教育论坛 , 2005,(01) 1 夏卫. 论设立律师在场权在理论和实践中需明确的几个问题D. 四川大学 , 2005 2 靳学孔. 论我国侦查讯问律师在场制度的构建D. 中国政法大学 , 2005 3 梁亮.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 2006 4 李昶琼.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D. 中国政法大学 , 2006 5 黎亚薇. 试论免证特权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D. 湖南师范大学 , 2002 6 吴萍. 论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D. 湖南师范大学 , 2001 7 蒋雪智. 论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地位及权利保障D. 中国政法大学 , 2004 8 左红. 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02 9 郑卓佳. 侦查辩认基本问题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 2004 10 万毅. 论刑事诉讼法原则D. 西南政法大学 , 20021 王守伟. 翻供产生的原因及程序控制D. 四川大学 , 2005 . 2 董月利.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D. 四川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物理试卷
-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洞察及研究
-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 缺陷形貌自动测量-洞察及研究
- 20xx开学主持词4篇
- 部门安全培训教育时间课件
- 达芬奇鸡蛋课件
- 辨证施膳课件
-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凸轮式收卷机多设备集群联动控制与数据孤岛问题
- 基于区块链的制图数据版权确权与跨境共享的智能合约设计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项目一 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发展趋势
-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课件
- DB11∕T 1135-2024 供热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 泰戈尔简介课件
- 2025四川乐山市市中区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
- 2024年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产假提前上班协议书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5)》解读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 2025年Q2起重机司机模拟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