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TJ-ZDS-052-01-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doc_第1页
JSTJ-ZDS-052-01-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doc_第2页
JSTJ-ZDS-052-01-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doc_第3页
JSTJ-ZDS-052-01-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doc_第4页
JSTJ-ZDS-052-01-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编号:JSTJ-ZDS-052-01第 73 页 共 73 页标题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 第2.2版实施日期:2011年02月01日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细则1 目的为了贯彻执行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确保起重机械的定期(首检)检验工作质量,制定本细则。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附录1中所列起重机械的首检和定期检验工作(以下统称检验)。对于附录1中序号128所述的起重机械,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对于附录中序号2934所述的起重机械,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首检和定期检验。对于未列入附录1的起重机械,以及附录1中序号9、11、14所述的起重机械所进行的首检,各检验机构(指院本部和各分院,下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及选用规定(JSTJ-CX-12附件1)中的有关规定,编制、审批检验方案并报省院技术管理部门备案,按照检验方案开展检验工作。3 编制依据TSG Q7015-2008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 Q7015-2008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第1号修改单4 定期检验周期、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4.1 定期检验周期在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周期如下: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汽车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械,每年1次;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1次。经检验,认为受检设备作业环境特殊(例如粉尘、潮湿、高温、腐蚀环境等),需要缩短定期检验周期的,从事起重机械定期检验的人员(以下简称检验人员)应当将缩短定期检验周期的理由和缩短后的周期(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上报检验机构,经检验机构批准并报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批复同意后,按照缩短后的周期实施定期检验。检验机构应当将缩短定期检验周期的理由、缩短后的周期以及批复情况书面告知使用单位。4.2 下次定期检验日期2010年01月17日之前首检或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下次定期检验日期按照上次检验确定的下次检验日期的年和月确认;2010年01月17日之后进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检、首检、停用后重新检验的起重机械,下次定期检验日期以检验合格日期为基准计算。下次定期检验日期不因复检、不合格整改或者逾期检验而变动。4.3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起重机械检验资格证书。4.4 检验仪器设备各检验机构必须配备附录2所述的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现场实施检验时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当满足附录2的要求。5 检验程序、内容与要求检验的基本程序是:检验申请的受理检验准备现场检验(包括检验条件确认、技术资料查阅、静态检查、电气检查、液压(气动)系统检查、动态检查、载荷性能试验(首检时进行)、出具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复检(必要时)出具检验报告、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资料归档。检验的具体流程见附录3。5.1 检验申请的受理执行检验工作程序(JSTJ-CX-12);并确认使用单位获知起重机械检验所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受理人员应当告知使用单位,在定期检验时需提供受检起重机械的自检记录或者维保、修理证明,并且自检记录和维保、修理证明上应当有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签署意见。受理起重机械的首检时,受理人员还应当告知使用单位需提交5.2.3所述文件。5.2 检验准备5.2.1 获悉检验申请后,检验部门应当指定不少于2名符合4.3要求的人员,负责实施检验工作。5.2.2 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受检设备的文件资料、相关标准和本细则,按照附录1选择相应的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并检查确认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1)(JSTJ-BG-052-01-14/2.2,以下简称通知书(1)、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2)(JSTJ-BG-052-01-15/2.2,以下简称通知书(2)、检验仪器设备已经准备妥当。5.2.3进行首检的起重机械,检验人员还应当查验使用单位提供的以下资料(资料如果为复印件,应当要求制造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加盖公章):(1)产品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电气原理图、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修说明等;(2)制造许可证/制造许可申请受理书和型式试验合格证明;(3)施工单位的安装许可证、安装告知书、自检结果为“合格”的自检报告(原件)。5.3 现场检验5.3.1 一般要求实施现场检验前,检验人员应当检查确认现场检验条件。对于检验前准备工作不足,需要在现场等待较长的检验准备时间、现场不具备安全检验条件、开展检验可能危及检验人员或者他人安全和健康的(例如需要登高进行检验的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未采取安全有效的登高措施),以及实施检验不能得出完整结论的(例如检验过程中突然停电造成部分检验项目不能继续进行),经请示检验机构同意,检验人员可以终止检验,向使用单位出具通知书(2),并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机关。检验人员应当按照附录415的规定实施检验,并按照起重机械施工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作业文件填写规则(JSTJ-TX-051-01-01/2.2,以下简称填写规则)中的有关要求,将检验情况详细记录在原始记录上。实施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执行安全管理程序(JSTJ-CX-16),并遵守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规定。5.3.2 载荷性能试验(首检时进行)附录1315中B10.2项所述额定载荷试验、B11.3(1)项所述静载荷试验、B11.3(2)项所述动载荷试验在首检时进行。如果额定载荷试验不合格,不再进行静载荷试验和动载荷试验,按照5.3.1的要求终止检验。如果静载荷试验不合格,不再进行动载荷试验,按照5.3.1的要求终止检验。5.3.3 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的出具与上报5.3.3.1 前述工作完成后,检验人员应当根据检验情况,综合判定受检起重机械的检验结论。判定原则是:(1)检验项目全部为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2)检验项目有不合格项,综合判定为不合格。5.3.3.2 检验人员应当根据检验结论判定情况,当场向使用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并且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有关人员签署处理意见。(1)综合判定为合格,出具通知书(1),将初步检验结论书面通知使用单位。通知书(1)的有效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2)综合判定为不合格,出具通知书(2),并要求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在通知书(2)上签署相应的处理意见,并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机关。通知书(2)的返还限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通知书(1)和通知书(2)填写要求见填写规则。5.3.4 复检复检的受理按照5.1的要求执行。检验人员接到使用单位的复检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复检。复检时应当如实填写起重机械复检原始记录(JSTJ-JL-052-01-13/2.2),其填写要求见填写规则。复检可以采取现场验证或者查看整改见证资料两种方式。如果复检采用现场验证的方式,则应当按照5.3的相应要求执行。如果复检采用查看整改见证资料的方式,应当将整改见证资料存档。复检项目全部为合格的,复检结论综合判定为复检合格,并且按照5.3.3.2(1)的要求出具通知书(1);复检项目有不合格项,复检结论综合判定为复检不合格,并且按照5.3.3.2(2)的要求向使用单位出具通知书(2),并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机关。5.4 出具检验报告、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检验机构相关人员应当按照附录1选择相应的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报告(以下简称检验报告)格式,按照检验报告/证书控制程序(JSTJ-CX-28)、填写规则和标志填写规则表(JSTJ-TX-041-01-15/2.0)的要求,填写、审核、批准检验报告或者起重机械复检报告(JSTJ-BG-052-01-13/2.2,以下简称复检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JSTJ-BG-041-01-03/2.0),并及时向使用单位出具检验报告、复检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5.4.1 按照5.3.3.1综合判定为合格的,在现场检验工作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5.4.2 按照5.3.3.1综合判定为不合格的,在现场检验工作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5.4.3 按照5.3.4综合判定为复检合格的,在复检工作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结论为“复检合格”的复检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5.4.4 按照5.3.4综合判定复检不合格的,在复检工作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结论为“复检不合格”的复检报告。5.5 资料归档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JSTJ-CX-01附件1)中的要求,将下列资料及时汇总、归档。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首检资料长期保存。(1)原始记录、复检原始记录;(2)检验报告、复检报告;(3)通知书(1)、通知书(2);(4)起重机械首检时相关的资料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制造许可证/制造许可申请受理书和型式试验合格证明,施工单位的安装许可证、安装告知书、自检报告);(5)其它与检验工作相关的资料(包括4.1、5.3.4、6、7所述资料)。6 例外情况处理6.1 检验方法因特殊情况无法完全采用附录415规定的方法,而需采用其它方法才能完成检验工作时,应当执行例外偏离许可管理规定(JXTJ-CX-17/2.0 附件2)。6.2载荷性能试验(首检时进行)6.2.1 如果用于试验的载荷物未经计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认其重量:(1)如载荷物的外表形状有规则,要求使用单位(或维修保养单位)出具关于载荷物的体积、重量的书面证明,检验人员根据其体积进行估算确认(密度:钢铁为7.8t/m3、大理石为2.42.5t/m3、钢筋混凝土为2.5t/m3、普通素混凝土为2.22.4t/m3)。(2)如载荷物的外表形状无规则,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称重确认,无法现场确认时,要求使用单位(或维修保养单位)出具关于载荷物重量的书面证明文件。6.2.2 对于因场地限制,试验载荷无法进入检验现场的情况,经检验机构或检验人员与使用单位协商,可以选择下述方式之一进行处理。6.2.2.1 方式一 检验人员向使用单位出具通知书(2),表明无法完成全部检验工作的原因。6.2.2.2 方式二检验人员完成载荷性能试验以外的检验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检验人员出具通知书(2),表明无法进行载荷试验的原因,并建议使用单位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起重机械制造单位、设计单位、检验机构,对该起重机械进行安全评估;(2)如果使用单位出具了前述安全评估报告,则根据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及检验案例管理规定(JSTJ-CX-17附件1)中4.2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使用单位不进行安全评估,则对起重机械做出不合格的判定。6.2.2.3 方式三本方式仅适用于因场地限制试验载荷无法进入检验现场,检验现场有可用于试验的替代载荷,但其不能达到额定起重量的情况。检验人员完成载荷性能试验以外的检验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在使用单位满足以下要求的前提下,以检验现场的替代载荷进行各项载荷性能试验:使用单位提供具有其安全管理人员的签字和公章的书面说明,该书面说明至少包括下述内容:无法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载荷性能试验的原因;承诺对该起重机械的日常吊运载荷进行严格限制,使其不超过现场替代载荷;承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并且缩短维护保养和自检周期,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和全面检查。使用单位提供由专业的维修、保养单位出具且有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确认签字和使用单位公章的起重量限制器调定证明,表明该起重机械的起重量限制器调定在1.05倍日常最大吊运载荷(即现场替代载荷)之前动作。使用单位在该起重机械上增加相应的限载标记。(2)按照5.3.3.1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结论综合判定。6.2.2.4 方式四本方式仅适用于无法进行载荷试验的维修专用起重机(例如装设在汽轮机房,仅用于汽轮机维修的专用起重机)。检验人员完成载荷性能试验以外的检验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要求使用单位提供具有其安全管理人员签字和公章的书面说明,表明检验现场无法进行载荷试验的原因、该起重机平时仅用于维修使用的承诺,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关安全措施的承诺(例如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查)。(2)获得(1)所述的书面说明后,可以不进行载荷性能试验。根据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及检验案例管理规定(JSTJ-CX-17附件1)中4.2的要求进行处理。针对6.2.2.26.2.2.4所述情况,可以按照4.1的要求适当缩短定期检验周期。检验人员应当按照填写规则的要求,将有关情况填写在检验记录和报告上。6.3 其它出现本细则未描述的其它情况时,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当执行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及检验案例管理规定(JSTJ-CX-17附件1)、例外偏离许可管理规定(JXTJ-CX-17附件2)。7 异议处理如果使用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并在接到检验报告后的15日内向检验机构书面提出申诉意见,检验机构应当执行申诉、投诉与抱怨处理程序(JSTJ-CX-20)。8 相关文件与记录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第1号修改单检验工作程序(JSTJ-CX-12)安全管理程序(JSTJ-CX-16)检验报告/证书控制程序(JSTJ-CX-28)申诉、投诉与抱怨处理程序(JSTJ-CX-20)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及选用规定(JSTJ-CX-12附件1)档案管理规定(JSTJ-CX-01附件1)例外偏离许可管理规定(JXTJ-CX-17附件2)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及检验案例管理规定(JSTJ-CX-17)起重机械施工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作业文件填写规则(JSTJ-TX-051-01-01/2.2)标志填写规则表(JSTJ-TX-041-01-15/2.0)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1)(JSTJ-BG-052-01-14/2.2)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2)(JSTJ-BG-052-01-15/2.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报告(文件编号见附录1)起重机械复检报告(JSTJ-BG-052-01-13/2.2)安全检验合格标志(JSTJ-BG-041-01-03/2.0)各类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原始记录(文件编号见附录1)起重机械复检原始记录(JSTJ-JL-052-01-13/2.2)附录1按照本细则实施首检和/或定期检验的起重机械序号设备品种设 备基本代码检验项目、内容、方法与判定规则原始记录检验报告1通用桥式起重机4110见附录4JSTJ-JL-052-01-01/2.2JSTJ-BG-052-01-01/2.22电站桥式起重机41203架桥机41604电动单梁起重机41705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41806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41907通用门式起重机42108水电站门式起重机42209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423010万能杆件拼装式龙门起重机424011岸边集装箱起重机425012造船门式起重机426013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427014装卸桥428015港口门座起重机4710见附录5JSTJ-JL-052-01-02/2.2JSTJ-BG-052-01-02/2.216船厂门座起重机472017带斗门座式起重机473018电站门座起重机474019普通塔式起重机4310见附录6JSTJ-JL-052-01-03/2.2JSTJ-BG-052-01-03/2.220电站塔式起重机432021塔式皮带布料机433022施工升降机4860见附录7JSTJ-JL-052-01-04/2.2JSTJ-BG-052-01-04/2.223冶金桥式起重机4150见附录8JSTJ-JL-052-01-05/2.2JSTJ-BG-052-01-05/2.224防爆桥式起重机4130见附录9JSTJ-JL-052-01-06/2.2JSTJ-BG-052-01-06/2.225防爆梁式起重机41A026固定式起重机4760见附录10JSTJ-JL-052-01-07/2.2JSTJ-BG-052-01-07/2.227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4D10见附录11JSTJ-JL-052-01-08/2.2JSTJ-BG-052-01-08/2.228汽车专用升降机类停车设备4D90见附录12JSTJ-JL-052-01-09/2.2JSTJ-BG-052-01-09/2.229汽车起重机4480见附录13JSTJ-JL-052-01-10/2.2JSTJ-BG-052-01-10/2.230钢丝绳电动葫芦4CB0见附录14JSTJ-JL-052-01-11/2.2JSTJ-BG-052-01-11/2.231环链电动葫芦4CD032柱式旋臂式起重机4B10见附录15JSTJ-JL-052-01-12/2.2JSTJ-BG-052-01-12/2.233壁式旋臂式起重机4B2034平衡臂式起重机4B30附录2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量具名称精度要求备注1钢直尺1级应当在计量检定合格有效期内2宽钳口游标卡尺0.02mm3绝缘电阻测试仪*2%4接地电阻测量仪*2%5钳形电流表/万用表*2%6钢卷尺2级7全站仪(免棱镜型)测距:(2+NppmD)mm;角度:28经纬仪59水准仪2.5mm/km10激光测距仪*1.5mm11百分表0.01 mm 12塞尺1级13力矩扳手*/14放大镜/15便携式检验照明灯*/16常用工具*/17对讲机*/18照相机*/注1:上述仪器中如果配置了全站仪,可以不配经纬仪和水准仪;如果配置了经纬仪,可以不配水准仪。注2:标有*的设备,各检验机构还应当另配防爆型;在有防爆要求的环境里实施检验时,如需使用标有*的设备,则必须选用防爆型。附录3 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流程图附录4普通桥架型起重机定期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检验项目及其内容检验方法、判定规则B1技术文件审查核查使用单位提供的上一个周期检验报告,抽查使用记录。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上一个周期检验报告齐全;(2)使用记录齐全,包括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常规检查记录、全面检查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B2作业环境和外观检查(1)额定起重量标志、检验合格标志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永久性地标明在从地面容易看清的地方;如起重机配备几个起升机构,分别准确标明了每个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2)按照规定张挂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且标志清晰。(2)安全距离、红色障碍灯(1)安全距离: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分别全程运行起重机大、小车机构,目测起重机所有运动件(除吊具和其它取物装置外)在最不利位置和最不利装载条件下的相关安全距离,当上述安全距离目测困难时,用卷尺或者激光测距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与建筑物任何固定部分不小于0.05m,与任何栏杆或扶手不小于0.1m,与出入区(允许人员进出的所有通道,工作平台除外)不小于0.5m;起重机上任何部件与高压输电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m。如安全距离不够,使用单位已采用了有效的防护设施进行防护也判定为合格。(2)红色障碍灯:外观检查,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当室外起重机的总高度大于30m,在周围无高于起重机顶尖的建筑物等设施、有可能相碰或者有可能成为飞机起落飞行的危险障碍时,其端部或者顶部设置了红色障碍灯。人为断开起重机总电源,障碍灯不断电。B3司机室检查(1)灭火器、绝缘地板、标志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司机室配有灭火器;(2)地板用防滑的绝缘材料覆盖;(3)各操作装置有清晰永久的易识别标志。(2)司机室连接、防护装置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牢固,无缺件,无明显缺陷;(2)当存在坠落物砸碰司机室的危险时,司机室顶部有有效的防护;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有防风、防雨、防晒等防护装置;在高温、蒸气、有尘、有毒或有害气体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司机室密封,并提供清洁空气;开式司机室设有护栏,护栏的高度不小于1m。B4金属结构检查(1)主要受力结构件 外观检查,目测裂纹、变形情况。主梁、主支撑腿、吊具横梁无明显裂纹、无明显塑性变形则判定为合格。(2)金属结构的连接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主梁、端梁、主支撑腿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螺栓或销轴连接无松动,无缺件,无损坏等缺陷。B5 轨道检查抽查大、小车轨道若干处,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轨道无裂纹、无严重磨损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2)轨道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3)螺栓和压板无缺件,压板固定牢固。B6主要零部件的检查B6.1 总要求(磨损、变形、缺损情况)外观检查,目测裂纹、磨损、变形、缺损情况;认为磨损和变形可能超标时,测量相关数据,对照附表1和附表2中的相应规定进行判断。吊具、钢丝绳、滑轮、开式齿轮、车轮、卷筒、环链的磨损、变形、缺损情况未达到相应报废规定则判定为合格。B6.2吊具(1)固定使用的吊具的悬挂外观检查固定使用的电磁吸盘、抓斗、吊具横梁。吊具悬挂牢固可靠,无缺件则判定为合格。(2)吊钩的防脱钩装置对应当配置防脱钩装置的吊钩进行外观检查。吊钩设置了防脱钩装置,且无破损、缺件,能有效工作,判定为合格。(3)吊钩焊补情况 外观检查。吊钩未进行焊补则判定为合格。B6主要零部件的检查B6.3钢丝绳B6.3.1(1)钢丝绳匹配对照出厂技术文件进行外观检查;认为可能不合格时,使用宽钳口游标卡尺和钢卷尺测量相关尺寸进行判断。钢丝绳匹配符合附表3的规定则判定为合格。B6.3.2钢丝绳固定吊具处于最低工作位置,目测钢丝绳的绳端固定和保留圈数。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钢丝绳绳端采用楔块固定或者其它自紧的固定方式,固定牢固、可靠;采用压板固定的,固定螺栓有弹簧垫圈或其它防松装置,无缺件,压板不少于2个(电动葫芦不少于3个);(2)吊具处于最低工作位置时,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卷筒上至少有2圈(多层卷绕安全圈为3圈)钢丝绳作为安全圈;(3)绳端固定如果采用金属压制接头,接头无明显裂纹;(4)绳端固定如果采用楔块,楔套无明显裂纹,楔块无松动;(5)绳端固定如果采用绳夹,符合附表4的要求。B6.5 导绳器空载上、下运行起重机起升机构,外观检查。导绳装置在整个工作范围内能有效排绳,无卡阻现象则判定为合格。B7电气与控制系统检查B7.1(1)电气设备与控制功能外观检查控制柜、电阻器、照明装置、馈电装置等电气设备的固定情况;结合空载试验确认电气控制功能。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电气设备固定牢固,无破损,无松动;(2)起重机能按照指令准确完成各项控制功能。B7.2(1)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的绝缘电阻不设司机室的起重机,按照“/”处理。对照出厂技术文件查看起重机的电压等级,电气线路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器抽查起重机某一机构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测量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度抽查其它机构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时,断开电源,人为使所测量回路的接触器、开关全部处于闭合状态,使该回路全部导通,将500V兆欧表L端接于该回路的电气线路,E端接于起重机金属结构或者接地极上,测量绝缘电阻值。测量时应当将容易击穿的电子元件短接。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一般环境中绝缘电阻不低于0.8 M,潮湿环境中不低于0.4M则判定为合格。B7.3起重机械接地B7.3.1(1)用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非焊处的处理起重机采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外观检查金属结构连接有无非焊接处;外观检查专用接地干线设置情况。非焊接处采用了跨接线且固定可靠,或者设置了专用接地干线则判定为合格。B7.3.1(2)电气设备与金属结构间的接地连接抽查起重机的电机外壳和控制柜外壳,外观检查其接地连接情况。外壳与金属结构或专用接地干线间有可靠的接地连接则判定为合格。B7.3.2(1)零件接地电阻(TN系统)查看接地型式。采用TN接地系统时,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零线重复接地每一处的接地电阻。测量重复接地电阻时,把接地线从接地装置上断开。每一处的接地电阻均不大于10则判定为合格。B7.3.2(2)零件接地电阻(TT系统)查看接地型式。采用TT接地系统时,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起重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电源保护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并查看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参数。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接地电阻不大于4;或(2)接地电阻与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的乘积不大于50V。B7.3.2(3) 零件接地电阻(IT系统)查看接地型式。采用IT接地系统时,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起重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电源保护接地线)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不大于4则判定为合格。B7.4 总电源回路的短路保护对照电气原理图进行外观检查。在总电源处设置了一级短路保护,且自动断路器或者熔断器完好,无破损,接线可靠则判定为合格。B7电气与控制系统检查B7.5失压保护动作试验。符合下述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断开供电电源,总电源接触器能自动断开;(2)恢复供电,不经手动操作(例如按下起动按钮),总电源接触器不能自行接通。B7.6 零位保护动作试验。符合下述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断开总电源,将任一机构控制器手柄扳离零位,再接通总断电源,该机构的电动机不能启动(机构运行采用自动复位型控制装置控制的除外);(2)恢复供电,必须先将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后,该机构的电动机才能启动。B7.7供电电源断错相保护依据Q7015进行过首检或依据Q7016进行过监督检验的起重机应当设置,不要求设置的按照“/”处理。断开主电源开关,在主电源开关输出端断开任意一根相线或者将任意两根相线换接,再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起重机能否启动。电源断相或错相后,起重机不能启动,判定为合格。B7.9电磁铁电源(1)交流侧电源线的引接外观检查并动作试验。符合下述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电磁式起重电磁铁交流侧电源线从总电源接触器进线端引接;(2)切断起重机总电源,起重电磁铁不断电。(2)电磁式起重电磁铁的备用电源对出厂技术文件明确配备有备用电源的电磁式起重电磁铁进行外观检查。配备了备用电源的,判定为合格。B7.10 按钮盘的控制电源(1)控制电源安全电压,按钮功能动作试验;对照电气原理图查看便携式按钮盘的控制电源,有质疑时拆开便携式按钮盘外壳,用万用表测量其电压。符合下述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手动试验按钮盘上的各个按钮,起重机能准确完成各项指令;(2)控制电源采用安全电压(电压不大于50V)。(2)便携式地操按钮盘的控制电缆支承绳外观检查。便携式地操按钮盘设置了支撑绳,且支撑绳无破损,固定可靠,判定为合格。B7.11 照明安全电压(1)可移动式照明安全电压对照电气原理图核查可移动式照明的照明电源电压,有质疑时用万用表测量。照明电源采用了安全电压(电压不大于50V)则判定为合格。(2)禁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核查出厂技术文件,外观检查。未采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回路则判定为合格。B7.12 信号指示(1)司机室内总电源开关状态的信号指示外观检查,并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司机室内设置有起重机总电源开关状态的信号指示;(2)人为接通和断开起重机总电源,信号指示能准确表示起重机总电源开关的通断情况。(2)司机室警示音响信号外观检查,并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司机室设有示警音响信号装置;(2)人为动作该装置,在起重机的工作场面范围内能清楚地听到示警音响信号。B8 液压系统检查(1)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连接外观检查。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为刚性连接则判定为合格。(2)液压回路漏油现象外观检查。液压回路无漏油现象则判定为合格。(3)液压缸安全限位装置、防爆阀(截止阀)外观检查。液压缸安全限位装置、防爆阀(截止阀)无损坏则判定为合格。B9 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检查B9.1制动器B9.1.1 制动器设置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动力驱动的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设置了制动器(液压缸驱动的机构除外),人力驱动的起升机构设置了制动器或者停止器。(2)起升机构的制动器为常闭式。B9.1.2(1)制动器的零部件缺陷外观检查裂纹、塑性变形情况,目测摩擦片磨损量。对于采用制动电机的,该项目结合空载试验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制动臂和制动轮无裂纹和塑性变形;(2)制动轮与联轴器连接可靠;(3)摩擦片磨损未达到原厚度的50%,未露出铆钉;(4)对于制动电机,空载试验时无制动轮与摩擦片的异常摩擦声。B9.1.2(2)制动轮与摩擦片摩擦、缺陷和油污情况电动机带有制动器时按照“/”处理。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制动器打开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无摩擦现象;(2)制动器闭合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良好;(3)制动轮与摩擦片之间无影响制动性能的杂物或者油污。B9.1.2(3)制动器调整、制动情况电动机带有制动器时按照“/”处理。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 (1)大、小车无明显的启动或者制动不同步;(2)制动器调整适宜,制动平稳可靠。B9.1.2(4)制动器推动器漏油现象电动机带有制动器时按照“/”处理。制动器的液压推进器工作数个循环之后进行外观检查。无明显可见的漏油则判定为合格。B9.2 超速保护装置核查出厂技术文件,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采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及其它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重机主起升机构设置了超速保护装置。B9.3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位器(1)起升高度限位器外观检查,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起重机设置了起升高度限位器;(2)起升高度限位器无缺件;(3)起升高度限位器各机构配合良好,开关在吊具到达上限位置前动作,切断起升机构起升(包括慢速起升)方向的电流。(3)下降深度限位器当卷筒上的钢丝绳圈数达到最低安全圈要求时,如果吊具仍能继续下放的起重机应设置下降深度限位器。无需设置的起重机按照“/”处理。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设置了下降深度限位器; (2)下降深度限位器无缺件;(3)下降深度限位器各机构配合良好,开关在吊具到达下限位置前动作,切断起升机构下降方向的动力源,并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不少于规定的圈数。B9.4 料斗限位器外观检查,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料斗带式输送机系统设置了料斗限位器,料斗限位器各机构无缺件;(2)料斗限位器各机构配合良好,在到达限位位置时限位器动作,能停止向相应方向的运行。B9.5 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外观检查,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大车运行机构设置了行程限位器(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除外),大车行程限位器的各机构无缺件;(2)小车运行机构设置了行程限位器(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悬挂起重机、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小车运行速度小于25m/min的电动葫芦桥门式起重机除外),小车行程限位器的各机构无缺件;(3)大、小车行程限位器各机构配合良好,在到达限位位置时限位器动作,能停止向相应方向的运行。B9 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检查 B9.6起重量限制器B9.6.2在用设备20t以上的桥式起重机和10t以上的门式起重机(维修专用起重机除外)、依据Q7016进行过监督检验的桥式起重机应当设置,不要求设置的按照“/”处理。外观检查是否设置起重量限制器,检查起重量限制器是否被短接。设置了起重量限制器,未被短接;或者以环链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的起重机械设置了安全离合器则判定为合格。B9.8抗风防滑装置(1)抗风装置设置 核查出厂技术文件,外观检查。露天工作的门式起重机、出厂技术文件规定设置抗风防滑装置的起重机设置了抗风防滑装置,且其连接可靠则判定为合格。(2)动作试验按照使用说明书的方法使防风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防风装置能有效动作;(2)手动使防风装置的电气保护装置动作后,大车运行机构不能运行。(3)零件缺陷情况外观检查。防风装置无缺件、部件无过度磨损则判定为合格。B9.9 防倾翻安全钩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在主梁一侧落钩的单主梁起重机设置了防倾翻安全钩;(2)小车慢速运行时,沿小车轨道安全钩和主梁保持合理间隙,运行时无卡阻现象。B9.10 缓冲器和止挡装置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大、小车运行机构的轨道端部缓冲器和端部止挡装置无破损、无缺件;(2)两边的缓冲器能同时接触端部止挡或者另一台起重机的缓冲器。B9.11 应急断电开关外观检查,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起重机设置了应急断电开关;(2)应急断电开关设置在司机操作方便的地方或者操作手柄上。(3)在通电状态下动作应急断电开关后,应急断电开关不自动复位,能切断起重机主电源,各机构的运行立即停止。B9.12扫轨板或轨道清扫器结合空载试验外观检查轨道在地面或者工作面的起重机扫轨板或轨道清扫器。在轨道上抽查若干处,目测扫轨板下缘到轨面的距离;认为可能不合格时,用钢直尺测量。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轨道在地面或者工作面的起重机的相应机构设置了扫轨板或者轨道清扫器;(2)扫轨板下缘到轨面的距离不大于10mm;或轨道清扫器功能有效。B9.13 偏斜显示(限制)装置核查起重机的出厂技术文件,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跨度40m的门式起重机和跨度40m的装卸桥设置了偏斜显示装置或限制装置。B9.14 门的连锁保护装置外观检查,结合空载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出入起重机的门和司机室到桥架上的门设置了连锁保护装置;(2)分别打开出入起重机的门和司机室到桥架上的门,按下启动按钮不能接通起重机主电源;(3)起升机构运行状态,分别打开出入起重机的门和司机室到桥架上的门,起重机主电源断开,起升机构停止运行。B9.15 风速仪对高度大于50m的露天工作的起重机进行外观检查;核查风速仪的调定记录以及产品出厂技术文件。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风速仪安装在起重机顶部至吊具最高位置间的不挡风处;(2)风速仪调定速度符合设计要求。B9.17 防护罩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设置了防护罩;(2)露天工作的起重机的电气设备设置了防雨罩;(3)防护罩和防雨罩无缺件。B9.27 集装箱吊具专项保护装置外观检查,按照集装箱吊具专项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模拟动作试验。吊具伸缩止挡及其限位有效则判定为合格。B10性能试验B10.1空载试验(1)运转、制动情况按照起升、小车、大车的顺序使各机构全程空载运行,观察运行情况。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合格:(1)起升、小车、大车机构运行无异常;(2)大车、小车无明显的启动或者制动不同步;制动时平稳可靠。(2)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情况检验方法同B10.1(1)。起升、小车、大车机构按照相应指令正确完成相应动作则判定为合格。(3)沿轨道全长运行无啃轨现象检验方法同B10.1(1)。大、小车沿全长无啃轨现象则判定为合格。(4)各种安全装置工作情况B9.1B9.27无不合格项目则判定为合格。附表1主要零部件报废标准1吊钩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裂纹;(2)危险断面磨损达到原尺寸的10;(3)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4)扭转变形超过10;(5)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时。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衬套应当予以报废;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心轴应当报废。吊钩的缺陷不得焊补。2卷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裂纹(2)卷筒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3滑轮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裂纹; (2)轮槽不均匀磨损达到3mm;(3)轮槽壁厚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4)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到钢丝绳直径的50或者存在其它损害钢丝绳的缺陷。4开式齿轮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裂纹;(2)断齿;(3)齿面点蚀损坏量达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4)齿厚的磨损量达原齿厚的30%时。5车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2)轮缘厚度磨损达到原厚度的50;(3)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到原厚度的20;(4)踏面厚度磨损达到原厚度的15。(5)运行速度低于或者等于50m/min,车轮椭圆度达到1mm;运行速度高于50m/min,车轮椭圆度达到0.5mm时。6环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裂纹(2)开焊;(3)链环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10%。附表2钢丝绳报废标准钢丝绳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予以报废:(1)钢丝绳有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笼状畸变、断芯等变形现象。(2)钢丝绳直径减少量大于公称直径的7%。(3)钢丝绳断丝数超过下述规定的数值。外层绳股承载钢丝数n钢丝绳结构的典型例子(GB1102-74)起重机械中钢丝绳必须报废时与疲劳有关的可见断丝数机构工作级别机构工作级别M1及M2M3M8交捻顺捻交捻顺捻长度范围长度范围6d30d6d30d6d30d6d30d5067、7724124824517561236236123676100187(12外股)482481548101120619、7196X(19)、6W(19)347(17外股)510251019510121140611361122611141160624、6x(24)、6w(24)819、8x(19)、8w(19)6133613266131611806307144714297141812006X(31)、8T(25)8164816328162012206W(35)、6W(36)、6XW(36)8184918389182212406371019510193810192412601021510214210212612801122611224511222813001224612244812243006610.04n0.08n0.02n0.04n0.08n0.16n0.04n0.08n附表3卷筒、滑轮直径D0min(D0minhd)的选取机构工作级别卷筒h1滑轮h2M1M31416M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