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考复习古诗鉴赏(第二学时教师版).doc_第1页
3中考复习古诗鉴赏(第二学时教师版).doc_第2页
3中考复习古诗鉴赏(第二学时教师版).doc_第3页
3中考复习古诗鉴赏(第二学时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新区2018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古诗鉴赏教学案(第二学时)大路实验学校 编写人张玲 审核人殷朝锋 终审人吴阿平教学目标:明确诗歌鉴赏考点。 掌握诗歌鉴赏技巧读懂注释。一、经典例题(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明确考点。)夜归丁卯桥村舍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丁卯桥:地名。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分)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分)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中考链接: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三、当堂小练(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2分)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4分) (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崆峒【清】谭嗣同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注释】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拏(n):执持。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1.庭院 紫蒲2.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3.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回家的喜悦;想归隐;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解析】作者为“太和六年进士”,还“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他为什么要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不外乎是对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想归隐,从“南湖二顷田”来看,退路都有了,“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也就有了。1.(2分)燕子衔泥筑巢(1分,答:“燕子于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2.(4分)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解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1.(2分)“西望长安不见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宫,说对自己这个贬谪之人来说,长安已在迢迢万里之外,是那么遥远。望而不见,心情一定是惆怅凄凉的,表达了作者难以忘怀国家大事,对朝廷、对帝都充满了眷恋之情。2.(2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这里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所以作者便仿佛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吻合此刻的心情,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2.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