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1页
高职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2页
高职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3页
高职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4页
高职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高职毕业论文秘密的分享者 (加黑,宋体,居中,一号字号) 论庞德与胡适的诗歌翻译(宋体,居中,小二字号)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秘密的分享者 (加黑,宋体,二号字)论庞德与胡适的诗歌翻译(居中,宋体,三号字)提要: 庞德与胡适生活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但在各自文化转型和文学嬗变的历史时期,他们选择了非常类似的文学翻译道路。他们抱有类似的文学翻译观,在诗歌翻译中完全背离当时诗歌翻译的流行句式、诗体和语言规范,引发了审美心理结构、想象定势和美学原则的革命。他们类似的选择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关键词: 庞德、胡适、诗歌翻译 (宋体,小五字)(论文须附150 字左右的中文提要;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 4 个。) 庞德( Ezra Pound , 1885-1972 ) 与胡适(1891-1962) 都生活在美、中文化的转型期,虽然各自的文化社会传统迥异,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走上文学创新的道路,自觉反抗僵化的文学传统,借鉴外来文学的积极因素,大胆探索和尝试全新的诗歌表现形式,成为美中两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有趣的是,庞德与胡适对诗歌翻译都情有独钟,他们的译诗不仅为自身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范,而且这些译诗本身也成为美、中两国模仿、翻译和创作的代表。研究庞德与胡适诗歌翻译的文化背景,分析他们诗歌翻译的理念,探索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关系,能较生动地阐明文化转型时期文学翻译的诗学取向,描述个人选择与主流文学翻译规范之间的互动,以期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动态发展中发现某种“一致性和规律性”(刘献彪、刘介民2001 : 69) 。“直接引用的内容”(作者、作者 出版年:页码)。小括号内为引文的具体出处,引文结束后的标号应放在小括号的后面。(正文采用5号宋体。引文要核实无误,并标明出处)一、新文学的启蒙者 20 世纪初,中西传统诗学似乎是“两个彼此不相干的封闭系统”(饶子 2000 :15) ,但庞德与胡适都曾遭遇自己社会文化的转型。庞德和胡适的文学创作和诗歌翻译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语境与文化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 “所处文化历史现实的独特感受和洞察力”(吕进 2000 :42) ,彰显了他们反叛文学传统、追求创新的价值取向。“直接引用的内容”(作者 出版年:页码)。小括号内为引文的具体出处,引文结束后的标号应放在小括号的后面。19 世纪最后10 年到20 世纪第一个10 年被称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晚暮时期”,狄金森和惠特曼于1886 年和1892 年相继去世, “带走了美国人对诗歌实验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诗坛为平庸的诗人所把持,他们满足于跟在英国诗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创新意识”(彭予 1995 :3) 。庞德猛烈抨击了当时诗坛的暮气:“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的大杂烩。未经铸造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第四流的伊丽莎白式的、钝化了的、半融化了的、软绵绵的空洞音调”(彼德琼斯 1986 :3)。双引号内为直接引用的内容,其中的省略号表示原文很长,只引用了和文章主题有关的内容,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省略。但省略后的引文内容不得改变原文的意思1913 年,庞德提出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成为开一代诗风的理论宣言,敲响了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丧钟。数十位新诗人在诗刊上亮相,出现了自新英格兰的黄金时代以来诗坛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草原诗人”、意象主义诗人、实验诗人和抒情诗人的“新声”汇合在一起, “冲破了20 年来的沉寂”(彭予1995 : 3) 。20 世纪第二个10 年出现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新青年杂志于1918年元月第4 卷1 期率先发表一批白话诗, 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已有15 位作家在该刊上发表白话诗66 首, 译诗24 首。从1920 年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出版至1926 年共出版诗集80 部(刘扬烈 2000 :24-25) ,堪称诗歌创作极其繁荣的阶段。(作者 出版年:页码)小括号内为转述或概述的具体出处,24-25 表示转述或概述的内容占两页,引文结束后的标号应放在小括号的后面。文中的引文和所依据的文献还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名 年代:原文页码)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1996 : 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Leather (1983 :204) 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作者姓/名 年代)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1993 ;文秋芳、王海啸1996)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境与语言使用之间有互为预测的关系(Halliday & Hasan 1985)。作者姓/名(年代)例如: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Healy & Miller (1970) 一文是关于动词与句子意义的最早研究。二、别求新声于异邦王佐良曾说, “诗贵创新创新的一端是改造传统创新的另一端是借用外国意境” (王佐良1997 :491) 。庞德与胡适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诗人兼诗歌翻译家的独特身份,在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中他们似乎又扮演了同样举足轻重的角色。.三、翻译与创作翻译难,译诗更难。歌德、弗罗斯特、洪堡等无数先哲文豪面对诗歌翻译都发出同样的感叹,认为诗不可译。.巴斯奈特曾经指出,庞德摈弃了传统的翻译观,不斤斤计较于意义的丧失,而把翻译看成是一种“积极的肯定行为”( Gentzler 1993 :192-193) 。试以落叶哀蝉曲为例: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Liu Che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s , and the leaves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y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取自王锦厚 1996 :448-449)庞德的翻译实际上是原诗前四行的改写,自己再“新写了一个结尾”(彼德琼斯 1986 : 89) 。他没有亦步亦趋地寻求字当句对,而是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把握原诗最核心的意象,自己创作一首新诗。.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 字以上,外文50 词以上,诗歌2 行以上) 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小五字体。长引文要用冒号引出,长引文结束后应用小括号标明长引文的具体出处,小括号内的格式同短引文小括号内的格式相同,长引文结束后的标点要放在小括号的前面。例如:在一次题为的演讲中,吕叔湘开宗明义地指出: 一种事物的特点, 要跟别的事务比较才显出来。比如人类的特点-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 使用语言等等, 都是跟别的动物比较才认出来的。语言也是这样。 要认识汉语的特点, 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 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 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叔湘 1983:137)当在论文中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 1) 2) 3) 将所有例句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1)一般情况下, 明喻中的喻体和本体必须同时出现,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喻底也必须一同出现, 如:1) 他们宁可睡稻草, 胜于旅馆里的那些床, 或像凹凸地图, 或像肺病人的前胸。(围城:191) 2)头边一声叹息, 轻微得只像被遏抑的情感偷偷地呼吸。(围城:191)(2)在英语标题中, 选择项之间都用or连接。 汉语一般用 “是/还是”等关联词语连接, 但也有用两个问句表示选择的。例如: 18) 铺陈乎?简约乎?- 论中诗英译的风格传达(现代汉语1997,2:30)四、结语庞德与胡适在诗歌艺术上探索的历程,他们借助外国文学来丰富自身艺术创作的尝试,他们艺术理念中的“反叛”精神,应该说是转型期文化内部的需求使然。他们所作的类似选择可以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中得到解释。就文学影响而言,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于庞德,还是意象主义诗歌于胡适,外国文学的影响更多的是强化和巩固各自已经萌发的文学功利观和文学审美观,而不是全新文学观念的导入。然而,上个世纪初美国和中国的文化转型存在巨大的差异,“早发内生”与“后发外生”的转型类型(吕进2000 :24) 必然会使庞德与胡适的必然会使庞德与胡适的翻译理念与实践出现显著差异,会在庞德和胡适的诗歌翻译活动中留下可供探究的痕迹。这是需要研究的另一个课题。参考文献Bassnett , S. 1991. Translation Studies M. London: Routledge.Bassnett , S. 1996. The meek or the mighty: Reappraising the role of the translator A. In R. Alvarez & M. Carmen-Africa Vidal ( eds. ) .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Gentzler , E. 1993.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 London : Routledge.Holmes , J . S. 1970. Forms of verse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of verse form A . In James S. Holmes (ed. ) .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C. Bratislava: Publishing House of the 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Nord , C.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 approaches Explained M. Manchester: St . Jerome Publishing.彼德琼斯编,1986,意象派诗选C,裘小龙译.桂林:漓江出版社.卞之琳,1989,五四以来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功过A,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72221.陈旭光,2002,中西诗学的会通20 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玉,2001,“异化”与“归化”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影响及其限度J,江汉论坛第1 期.胡适,1918,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3.胡适,1922,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载姜义华主编,1993.胡适,1933,短篇小说第二集译者自序A,载姜义华主编,1993.胡适,1984,尝试集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胡适,1996,白话文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胡适,2000, 胡适留学日记Z.长沙:岳麓书社.姜义华(主编),1993,胡适学术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蒋洪新,2001,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刘献彪、刘介民,2001, 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刘扬烈,2000,中国新诗发展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吕进,2000,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M.重庆:重庆出版社.彭予,1995,二十世纪美国诗歌从庞德到罗伯特布莱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饶子,2000,比较诗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王锦厚,1996,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王佐良,1997,王佐良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殷国明,1999,20 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余光中,2002,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论文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 ,论文集为C ,论文集内文章为A ,期刊文章为J , 报纸文章为N ,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 P ,博士论文为D ,硕士论文为MA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 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例如:吕叔湘、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