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青岛啤酒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青岛啤酒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啤酒投资分析报告一:公司概况公司历史沿革: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 1903 年 8 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 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目前品牌价值 426.18 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 500 强。主营业务: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主要生产优质啤酒。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 Barth Report 依据产 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在行业中的地位:1993 年 7 月 15 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 年 8 月 27 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 运用兼并重组、 破产收购、 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 青岛啤酒在中国 19 个省、 市、自治区拥有 50 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 2010 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 635 万千升,同比增长 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 196.1 亿元, 同比增长 10.4;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 15.2 亿元, 同比增长 21.6。 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 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品牌效应: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 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 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 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 世纪 80 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 年、1993 年、1997 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 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 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 年全球信誉企业 200 强”,位列 68 位; 2007 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 2005 年(首届)和 2008 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 时报 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其中 2008 年在单项排名中, 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 优质品牌、 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 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 2009 年度董事会奖”、“世界品牌 500 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 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 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二:历年销售收入、利润变化情况过去 20 年,中国的物价早已飞龙在天了,价格不上涨的几乎就找不到。毕竟,这 20 年,中国的 GDP 增长了近 14 倍,M2 增长超过 20 倍,居民收入增幅虽然弱一些,也差不多有了 10 倍的增幅:1992 年,城 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2026 元,2010 年则超过 21000 元。 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青岛啤酒的出厂价格却至今仍低于 20 年前。 有数据可查的是, 1992 年, 青岛啤酒产量 24.59 万吨, 销售收入 8.09 亿元, 每公斤销售单价 3.29 元。 1993 年,产量达到 28.32 万吨,销售收入 10.49 亿元,单价 3.7 元。1995 年和 1996 年,青岛啤酒产量稳 定在 35 万吨,销售收入 14.72 亿元和 15.16 亿元,单价达到历史最高 4.21 元和 4.33 元。 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10 年,青岛啤酒产量 635 万吨,销售收入 196 亿元,每公斤的出厂价不 过 3.09 元。 如此看来, 虽然经过了 6 年的持续涨价, 青岛啤酒 2010 年的出厂价仍比 1996 年低 30%! 甚至于比 1992 年的价格还要低 6%。这意味着青岛啤酒的出厂价跌了差不多 20 年青岛啤酒跌价 20 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中国啤酒业激烈竞争的缩影。 1992 年,全国的啤酒产量刚过 1000 万吨。那时候,青岛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仅有区区的 2.4%,全国没 有一个品牌占有率超过 10%。到 2010 年,全国啤酒产量近 4500 万吨,已经连续 9 年稳居全球啤酒产量最 大的国家。而此时,青啤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14%,位居全国第二。全国前四家产量最大的啤酒企业市场占 有率超过 58%。即便如此,啤酒行业的集中度也仍然不高。在美国,前三大啤酒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 80%。 但是,想一下,不到 20 年的时间,青岛啤酒从 2.4%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14%,其背后,并不是风平浪 静的,而是充满着大起大落大竞争的过程。其中,最惨烈的角逐对杀就发生在 1999-2004 年间。1998 年, 青啤每公斤出厂价还有 3.09 元,这已经比 1996 年降低了 30%。但 1999 年,每公斤啤酒降价到 2.31 元, 大跌 20%,2000 年进一步跌到只有 2.02 元! 降价就是拼杀,就是你死我活。2000 年,青岛啤酒收购了本土的崂山啤酒。当然,这种收购并不一定 的经营的成功, 而更多的是行政管制的结果。 对青岛的市民来说, 最幸福的莫过于 1999-2000 年。 那时候, 随便买一瓶青岛啤酒或者崂山啤酒,单价只有 1 元,甚至 0.99 元。夏季来临的时候,很多青岛人用塑料袋 装十几斤啤酒回家喝,有的甚至成桶买啤酒。值得深思的是,即便一瓶啤酒不到 1 元钱,崂山啤酒当时还 是赚钱的 对青啤而言,经过 2000-2001 年的绞杀后,渐渐显现出曙光来。2001 年,其啤酒产量 251 万吨,销售 收入 52.7 亿元,每公斤售价回升到 2.1 元。但销售净利润率从 1998 年的 5.75%降低到只有 1.93%。 伴随着绞杀的是大规模收购和扩张,这是青岛啤酒的当时掌门人彭作义的风格。但在 2001 年 7 月,彭 不幸去世,金志国接任后,风格发生了转变,从做大做强改为做强做大。这种策略,在当时啤酒业集中度 急剧上升后是符合各方利益的。2002-2004 年这三年间,青啤出厂价稳定在每公斤 2.3 元左右,产量却逐 渐接近了 400 万吨,销售净利润率稳定在 3%左右。此时,全国三大啤酒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 31-33% 之间。 2005 年后,啤酒业的巨人们开始把手言欢,联合提价,青岛啤酒的每公斤出厂价从 2.3 元逐渐提高到 2010 年的 3.09 元,销售净利润率则在 2008 年提高到 5%,2009 年和 2010 年体现出了规模优势,提高到了 7.7%,创下历史新高。 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数据。2010 年,青啤的出厂单价 3.09 元,恰好与 12 年前 的 1998 年出厂价持平。但是,青啤的销售净利润率却从 5.75%提高到 7.75%。净利润呢,从 1 亿元提高到 15.2 亿元。这是真正的科技降成本、规模出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力量,也是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 12 年,恍如一梦。谁能想到,经过 12 年搏杀,青岛啤酒的平均出厂价竟然没有上升过! 12 年前,打工者的月收入不过 500 元。而今,打工者的月收入也开始接近 1500 元了。一瓶啤酒的价 格则从当时的 2 元左右提高到 4 元左右。 但出厂价没变。 变的, 是营销渠道的成本和终端销售成本的提高。 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问一下:下一步,啤酒价格也许真的该涨了吧! 不必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投证券张镭、柯海东研究的数据显示,2010 年,中国啤酒的吨酒出厂价 格 3005 元,而韩国是 6020 元,美国是 8092 元,台湾地区 14267 元,日本 33984 元。简单点说,在中国, 目前一瓶啤酒的出厂价,只有韩国的一半、美国的 35%、台湾的 22%,只有日本的 10%。 这种低廉的价格,是不正常的。中国民众之所以能享受到如此低的啤酒价格,得益于从自由竞争向寡 头垄断的过程中。 只是, 这个好日子很快就将结束任何产业, 一旦形成寡头垄断, 涨价就是大势所趋。 一个可资对比的例子是茅台。2001 年,每斤茅台的出厂价是 155 元。2010 年,上升到 550 元。你可以 说是品牌的力量,也可以说是奢侈品的趋势。不过,湘财的研究却说,茅台的涨价与城镇居民收入涨幅基 本成正比。可是,为什么青啤 1996 年每公斤 4.33 元而到 2010 年却只有 3.09 元呢?难道青啤不是百年品 牌?难道啤酒与收入无关? 就算不考虑1996-2001 年间的降价吧,换一个角度看。对能喝酒的人来说,大约 3 两茅台,就微微醉 了。同样的情况下,四瓶啤酒(2.5 斤)也差不多就醉了吧。2001 年,三两茅台的出厂价是 50 元,而四瓶 青啤的出厂价是 2.5 元。买醉,啤酒的成本只有茅台的 5%。而今,三两茅台要 165 元了,四瓶啤酒只要 3.6元。买醉成本降低到差不多 2%了。在酒店里,一瓶茅台卖到 1500 元以上,三两的成本要 500 元。而一瓶 青啤不过 4 元多,四瓶的成本只有 16 元。成本对比不过 3%而言。 从买醉效果而言,青啤的零售价涨到 10 元,或者说,出厂价涨到每公斤 5 元,相当于台湾的 3 成多, 市场是可能接受的。 销售净利润率大约能说明一点问题。 2001-2002 年, 连续两年, 茅台的销售净利润率是 20%。 2010 年, 它的销售净利润率达到 43%。2011 年,这个指标很可能上升到 50%。而此时,青啤的销售净利润率在 2011 年才可能达到 8%。未来涨价形成趋势,品牌发挥作用,利润率如果能逐渐回到 20%的水平,对业绩的贡献 是不得了的事情2015 年,青啤计划的产量是 1000 万吨,如果吨酒价格达到 5000 元,意味着 500 亿的 收入。 2000 年,青啤的市值(以 A 股价格乘全部股本)100 亿元,2011 年,它的市值 500 亿元,十年增长 4 倍。这 10 年,它的销售收入增长 6 倍,产量增长 3 倍。同期,茅台的市值从 90 亿元增长到 2000 亿元 你没有看错,2000 年的时候,茅台和青啤的市值差不多,都是 100 亿元附近,而 10 年后,茅台的市值是 青啤的 4 倍。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 2002 年以后,中国的投资大跃进所滋生的腐败。2002 年以后,中国各个领域 的投资大幅度跃进,而投资与官场紧密相关。官场到了酒厂,高价的白酒大多喝到了当官者的肚子里,市 场由此被炒热。茅台的酒价上涨了 3 倍,而青啤出厂价只上涨了 50%。 2012 年,当中国的投资热度达到顶点后,消费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那时候,白酒的消费开始转 折向下,普通人收入提升对啤酒的需求上升,中国啤酒业温和涨价将成为趋势。风水可能就此轮转。那时 候,青岛啤酒持续了 20 年的扩张将迎来回报的时期。三:历年分红情况公告日 (每股) 2012-03-30 2011-03-31 2010-04-09 2009-04-09 2008-04-22 2007-04-20 2006-09-20 2006-04-04 2005-04-12 2004-04-02 2003-06-24 0.26 0.18 0.16 0.25 0.22 0.22 0.24 0.16 0.15 0.20 0.22 (每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每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11-07-25 2010-07-27 2009-07-24 2008-07-23 2007-07-31 2006-12-18 2006-08-16 2005-07-22 2004-07-23 2003-06-27 35,125.55 24,317.69 21,615.72 32,705.48 28,780.82 28,780.82 31,397.26 20,931.51 19,623.29 21,200.0022,000.00 2011-07-26 2010-07-28 2009-07-27 2008-07-24 2007-08-01 2006-12-20 2006-08-17 2005-07-25 2004-07-26 2003-06-30 分红 送股 转股 登记日 派现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