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案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3、教时安排:1教时。一、新课导入唐有诗,元有曲,宋有词。今天我们会接触一种新的体裁,一起品鉴宋词的雅韵。1、介绍宋词:展示ppt课件填空:同学们试着来填一填宋词的相关常识: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唐朝,到宋代而盛行。词的分段称阙,上段叫上阙,下段叫下阙。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词有词牌名,多与内容无关,则另加标题。有这么多代表人物和派系,那我们猜一猜今天要品鉴哪位词人的作品?2、介绍宋词: 展示“月”的图片喜欢赏月 展示东坡肉图片喜欢吃肉 展示“唐宋八大家,宋四家,三苏”图片身负盛名,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二、走近苏轼1、作者简介展示ppt课件填空:同学们试着来填一填苏轼的相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最高,今天我们要领略的这篇水调歌头就是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律和押韵,明月几时有是标题,表示了词的内容。而且,苏轼诗为词作序第一人。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解读小序,写作背景:PPT展示序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丙辰中秋) 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是苏轼41岁任职密州太守期间。) 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 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丙辰:熙宁九年,是苏轼41岁任职密州太守期间。(1)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深陷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中秋,兼怀子由:(2)思乡: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3)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兄弟俩自颍州分别后已有六七年未曾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ppt学习目标:诵其情,明其意,懂其理三、赏读诗歌诵其情活动一:既然宋词是配合乐曲歌唱的诗体,那我们就来听一听唱词,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歌曲中读错的读音,除了这些读音,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播放王菲但愿人长久(1分50秒)展示PPT:宫阙( ) 琼楼( ) 绮户(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活动二:在诵读无碍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合作一下,试一试能否创意的诵读这首词?(2分钟)展示水调歌头节奏划分(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PPT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活动三:分角色读_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四、品味诗歌明其意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小组合作(2分钟):一组和二组梳理上阙含义,三组四组补充更正三组和四组梳理下阙含义,一组二组补充更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五、品析文本懂其理大问题一: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几时问不知欲又恐不胜何似问题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矛盾,还怕寒冷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教“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阅读下阙,回答问题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分析三个动词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结合背景)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教师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七、能力训练5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语段一: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的豪情与浪漫。”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摘自李晓羊友情)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烨,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语段三: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的那份辗转反侧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生:语段一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生: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烨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生:我在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八、音乐欣赏5先播放古人吟读的词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的FLASH,一首词作让古今时空得以沟通。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