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塑料改性 简介 塑料改性是将通用树脂通过物理的 化学的 机械的方法 改善或增加其功能 在电 磁 光 热 耐老化 阻燃 机械性能等方面达到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功能 2 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 一 塑料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通用塑料 PE PP ABS PVC PS工程塑料 PA PC PPO 聚苯醚 POM 聚缩醛 聚酯类 其主要区分依据 耐温性的不同 一般通用塑料的耐热温度比较低 就PP相对高一些 也就100 左右 而工程塑料的耐热温度则相对要高 一般都要在200 或以上 二 改性技术 增强 增韧技术纤维增强是塑料改性的重要方法这一 镁盐晶须和玻璃纤维均能有效地提高聚丙烯的综合性能 以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 低廉的价格以及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 目前正逐步取代工程塑料与金属在汽车仪表板 汽车车身和底盘零件中的应用 与玻璃纤维相比 镁盐晶须的模塑制品具有更高的精度 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洁度 适用于制备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 轻质高强度阻燃部件和电子电器部件 作为一种改性剂 镁盐晶须能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的强度 刚度 抗冲击和阻燃性能 因此 镁盐晶须和玻璃纤维在聚丙烯改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 改性技术 增强 增韧技术矿物质增强增韧是最为普遍的改性途径之一 向聚丙烯原料中添加的矿物质通常是碳酸钙 滑石粉 硅灰石 玻璃微珠 云母粉等 这些矿物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聚丙烯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冲击韧性 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成型收缩率以加强其尺寸稳定性 并且由于矿物质与聚丙烯基体在成本上的巨大差别 可以大幅度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成本 矿物质增强增韧聚丙烯是所有改性聚丙烯材料在家用电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目前 波轮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的内筒一般使用的都是矿物质增强增韧聚丙烯材料 以代替早期的不锈钢内筒 聚丙烯材料经矿物质增强增韧后 可克服其原有的强度不足 光泽度不好 收缩太大等问题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增强增韧树脂类增强增韧树脂类主要分为耐候增韧PP专用料 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等产品 1 耐候增韧PP专用料 耐候增韧PP专用料是一种具有工程塑料特性的聚丙烯新材料 具有低温韧性好 成型收缩率小 刚性高 耐候性强等优点 主要用于需耐气候 紫外线的户外环境 其主要消费群体有家电企业 汽车零部件企业等 2 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类 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类产品主要有玻纤增强AS ABS 玻纤增强PP 玻纤增强尼龙 玻纤增强PBT PET 玻纤增强PC 玻纤增强PPE PPS等产品 其主要消费群体有电脑配件企业 机械零部件企业 电动工具企业 灯具企业等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功能色母类功能色母类主要是指高抗冲聚苯乙烯增韧阻燃色母料 该母料与HIPS 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 按一定的比例 1 2 1 30 混合注塑的制品能满足UL94 IEC 65和GB8898等标准对电器 电子产品不同的阻燃要求 同时还可以改善HIPS树脂的韧性 加工流动性和脱模性 赋予HIPS树脂颜色 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产品品质 高抗冲聚苯乙烯增韧阻燃色母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有电视机制造企业 音响厂等 主要用于制造电子 电器产品的外壳 二 改性技术 阻燃技术卤素阻燃剂 高聚物的阻燃技术 当前卤素租让及主要以添加型溴系阻燃剂为主 常用的有十溴二苯醚 十溴二苯乙烷 八溴醚 四溴双酚A 六溴环十二烷等 其中尤以十溴二苯使用量为最大 溴化环氧树脂由于具有优良的熔流速率 较高的阻燃效率 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又能使被阻燃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不起霜 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PBT PET ABS 尼龙66等工程塑料 热塑性塑料以PC ABS塑料合金的阻燃处理中 二 改性技术 阻燃技术硅系列阻燃剂国内生产品种和生产量都很小 使用较多的硅酮聚合物是一种透明 粘稠的聚硅氧烷聚合物 它可通过类似于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 限制硅添加剂的流动性 因而使它不致于迁移至被阻燃聚合物的表面 作为阻燃剂的硅酮聚合物 通常与一种或多种协同剂并用 这些协同剂有 A族有机金属盐 如硬脂酸镁 聚磷酸铵 PPA 与季戊四醇的混合物 氢氧化铝 ATH 等 硅铜聚合物不论是用做添加剂或者是作为共聚物的组成 均能改善有机塑料的低温抗冲击强度 二 改性技术 阻燃技术磷系阻燃剂 在磷系阻燃剂 主要有红磷 聚磷酸胺 磷胺 磷酸三甲苯酯等 中 有机磷系的品种大都是油液状 在高聚物加工过程中不易添加 一般在聚氨酯泡沫 变压器油 纤维素树脂 天然和合成橡胶中使用 而无机磷系中的红磷 是纯阻燃元素 阻燃效果好 但它色泽鲜艳 因而应用受部分限制 红磷的应用要注意微粒化和表面包覆 这样使它在高聚物中有较好的分散性 与高聚物的相容高性好 不易迁移 能长久保持高聚物难燃性能 二 改性技术 阻燃技术三嗪系阻燃剂主要是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 这类阻燃剂有多重反应功能 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耐久性和耐候性 阻燃效果好 与高聚物相容性也好 因此应用面也广 常用的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MCA 等 无机阻燃剂是根据其化学结构习惯分出的一类阻燃剂 包括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氧化锑及硼酸锌等 需要说明的是历来有人将三氧化二锑归于这一类 但严格来讲 三氧化二锑本身不是阻燃剂 它只是与卤素类阻燃剂合用的协同效剂 二 改性技术 阻燃树脂类阻燃树脂类主要分为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 阻燃聚丙烯树脂 阻燃ABS树脂等 上述产品又根据阻燃等级分为UL94V0级 UL94V1级 UL94V2级以及UL94HB级等不同的阻燃规格 相对于普通的塑料 阻燃塑料产品可大大减少发生短路 过载 水浸等情况时产生火灾的风险 阻燃树脂类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有 电视机制造企业 电脑制造企业 办公电器 打印机 复印机 传真机等 企业 灯饰企业 电工企业 音响厂等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外壳 内部零件 周边器材 接插件 配电盘 插头 等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UL认证即美国保险商实验所进行的各种认证的总称 UL关于塑料燃烧性的认证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我们通常看到最多的UL 94V0 V1 V2 V5 这是垂直燃烧的测试方法 另一种是我们一般很少见到的UL94HB 这是水平测试的方法 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 它用来评价材料在被点燃后熄灭的能力 塑料阻燃等级由HB V 2 V 1向V 0逐级递增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HB UL94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 要求对于3到13毫米厚的样品 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 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 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 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V 2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60秒内熄灭 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V 1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60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 0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30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二 改进技术 纳米复合技术科研人员发现 当微粒达到纳米量级时会出现一种新奇现象 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 从而使其声 光 电 磁 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与传统材料的极大差异 根据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 把不同材料在纳米尺度下进行合成与组合 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纳米复合材料 例如纳米功能塑料 为满足一些行业的特殊需求 用纳米技术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 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 强度高 耐热性强 重量更轻 随着汽车应用塑料数量越来越多 纳米塑料很可能会普遍应用在汽车上 这些纳米功能塑料最引起汽车业内人士注意的有阻燃塑料 增强塑料 抗紫外线老化塑料 抗菌塑料等 二 改进技术 纳米复合技术增强塑料是在塑料中填充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级无机材料蒙脱土 CaCO3 SiO2等 这些材料对聚丙烯的分子结晶有明显的聚敛作用 可以使聚丙烯等塑料的抗拉强度 抗冲击韧性和弹性模量上升 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增强增韧塑料可以代替金属材料 由于它们比重小 重量轻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上可以大幅度减轻汽车重量 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这些用纳米技术改性的增强增韧塑料 可以用于汽车上的保险杠 座椅 翼子板 顶蓬盖 车门 发动机盖 行李舱盖等 某至还可用于变速器箱体 齿轮传动装置等一些重要部件 二 改进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技术热塑性弹性体简称TPE TPR 以SEBS SBS为基材 是一类具有通用塑料加工性能 但产品有着类似交联橡胶性能的高分子合金材料 在多材料模塑中 热塑性弹性体有4个基本的类型 即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C 热塑性硫化胶 TPV 热塑性聚氨酯 TPU 和共聚多酯 COPE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是第一个能够运用热塑性工艺加工的弹性体 有聚酯和聚醚两种类型 聚酯型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聚醚型比聚酯型具有较好的水解稳定性和低温韧性 聚氨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添加剂可以提高耐候性 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 减少摩擦或增加阻燃性 它们在各硬度等级产品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涉及汽车密封件和垫圈 稳定杆套 医用导管 起博器和人造心脏装置 手机天线齿轮 滑轮 链轮 滑槽衬里 纺织机械部件 脚轮 垫圈 隔膜 联轴器和减振部件 二 改进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共聚多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高模数 高伸长和撕裂强度 还有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挠屈疲劳性 通过组合紫外线稳定剂或炭黑可以提高耐候性 耐无氧化酸性 一些脂族烃 芳烃燃料 碱性溶液 液压流体的性能表现为良好甚至优异 然而 无极性材料 如强无机酸和碱 氯化溶剂 苯酚类和甲酚会使聚酯降解 共聚多酯在一般情况下比热塑性弹性体昂贵 应用于弹性联轴器 隔 齿轮 波纹管垫环 保护套 密封件 运动鞋鞋底 电气接头 扣件 旋钮和衬套中 二 改进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技术2007年世界热塑性弹性体 TPE 消费超过230万吨 总产值超过110亿美元 2001 2007年间世界消费保持年均6 5 的增长率 其中 北美消费平均增幅为5 7 欧洲为4 4 拉丁美洲则以两位数速率快速增长 亚太地区年均增幅大于8 高速的增长将带动各行各业对TP巨的使用 汽车和日用品消费是拉动热塑性弹性体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不同品种的热塑性弹性体增长率不相同 目前 热塑性聚氨酯应用以年均6 3 的速率增长 主要应用于汽车业预计未来热塑性聚氨酯在日用品和体育用品上应用会有所突破 二 改进技术 反应接枝改性在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组成的聚合物的主链上 通过一定的途径接上由另一种单体或几种单体组成的支链的共聚反应 是高聚物改性技术中最易实现的一种化学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合物一般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接枝法制备 其系类品种包括聚乙烯 PE g MAH 聚丙烯 PP g MAH ABS ABS g MAH POE POE g MAH EPDM EPDM g MAH 等 其操作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 其中产品MAH接枝率在0 5 2 5 范围内可调 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优良 可广泛用作各类非极性聚合物 如PE PP等 与极性聚合物 如PC PET PA等 其混改性时的相容剂等 二 改进技术 共混与塑料合金技术塑料共混改性指在一种树脂中掺入一种或多种其他树脂 包括塑料和橡胶 从而达到改变原有树脂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 氟塑料合金是采用国内现有的超高分子量聚全氟乙丙烯 FER 为主要原料 与四氟乙烯加填料直接共混 用物理方法制造的 此材料性能超过了世界公认的 塑料王 聚四氟乙烯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塑料合金类塑料合金类主要分为PC合金产品 PVC合金产品以及聚酯合金产品等 PC合金产品具有冲击强度高 抗蠕变性 耐热 吸水率低 无毒 介电性优良等特点 主要应用于汽车仪表面板 计算机和办公室自动化设备 电动工具外壳 蜂窝电话等 PC合金的主要消费群体有 电工企业 计算机制造企业 办公电器 打印机 复印机 传真机等 企业 汽车配件厂等 二 改性塑料的种类 塑料合金类PVC ABS合金是以PVC和ABS为基体 添加增韧剂 润滑剂 稳定剂 阻燃剂等多种改性剂生产而成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耐候性能 加工流变性能 制品表面光泽好 注塑 挤出效果好 是一种性价比极为优异的合金材料 PVC ABS合金可以替代阻燃耐候ABS PC等 广泛应用于家电外壳 电器开关 电表外壳 灯饰材料 通讯网络 建材等方面 聚酯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耐疲劳 尺寸稳定性 耐化学试剂 耐环境应力开裂的能力 主要应用在汽车 家电 电动工具等领域 二 塑料的分散形态结构 不规则分散结构层状分散结构纤维状分散结构网状分散结构 二 塑料改性的相容性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极性相近原则表面张力相近原则 二 PA材料的改性工艺技术 1 PA材料的特性 1 尼龙的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使其结构易结晶 2 由于氢键的存在 使得尼龙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 赋予尼龙材料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耐热性 3 酰胺基是亲水基团 所以吸水性较大 4 尼龙结构中还存在亚甲基或芳基 使尼龙具有一定的柔性及刚性 综合特性 良好的力学特性 电性能 耐热性和韧性 还具有优良的耐油性 耐磨性 自润滑性 耐化学性和成型加工性 2 PA材料的一般性能 1 外观为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粒料 常用的PA6 PA66的密度在1 12 1 16 结晶度高的尼龙材料具有高的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和耐热温度 但收缩率大 吸水率也较大 一般加工温度高时 冷却时间长 材料的结晶度较高 2 力学性能 尼龙分子主链上含有极性酰胺基团 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大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模量 尼龙材料随温度和湿度的提高 拉伸强度急剧下降 而冲击强度明显提高 而玻璃纤维增强后的尼龙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小 酰胺基团是亲水基团 具有吸水性 使尼龙性能下降 因水对尼龙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增塑剂 使得尼龙结构稳定化 3 热学性能 尼龙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都不高 一般只有50 75 而用玻璃纤维增强后的尼龙材料则可以提高4倍左右 达200 4 电性能 尼龙虽有较好的电性能 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适合作为高频和湿态环境下的绝缘材料 5 环境性能 尼龙耐化学稳定性优良 可耐大部分的溶剂 尤其是耐油性突出 但是尼龙的耐酸 碱 盐性不好 可导致溶胀 危害最大的是无机盐氯化锌 3 PA材料的一般改性 1 尼龙的改性分为化学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是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第二 第三单体 得到共聚尼龙 物理改性则是添加一些改性剂 得到改性尼龙 尼龙的物理改性方法 工艺简单 有 增强改性增韧改性阻燃改性填充改性共混改性纳米改性 2 尼龙增强改性的加工工艺 玻璃纤维增强PA工艺有两种 短纤法 玻璃纤维与PA经混合后挤出造粒长纤法 玻璃纤维与PA经不同位置进入双螺杆造粒机 再经剪切 混合后挤出造粒所得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 玻璃纤维在螺杆挤出机高剪切和混合作用下 被切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均匀的分布在基料PA中 从而增强了材料承载外力作用的能力 3 制造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a 玻纤的分散 玻璃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均匀分散及黏结对产品性能影响很大 在挤出过程中 玻璃纤维的分散主要通过双螺杆的剪切混合作用实现 所以双螺杆挤出机剪切元件的尺寸 组合形式至关重要 另外 相同的螺杆元件组合下 选择不同的螺杆转速也可以获得不同的剪切效果 b 挤出工艺的影响 需选择合适的挤出温度 挤出温度低 则玻璃纤维的包覆效果差 玻纤易外露 材料脆性大 挤出温度高 则基料易氧化分解 材料力学性能差 一般低含量纤维加工温度设定在熔点附近 高含量纤维加工温度则应高于熔点 c 玻纤表面处理剂的影响 一般来说 根据基料性能采用不同的偶联剂 要求在加工温度下不分解 不挥发 4 尼龙增韧改性的加工工艺 尼龙增韧主要通过在基料中添加橡胶弹性体以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从而使材料获得韧性的提高 增韧理论 银纹 剪切带理论橡胶颗粒充当应力集中点 诱发大量银纹和剪切带 可消耗大部分的冲击能影响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 橡胶粒径的影响 橡胶颗粒及分布对韧性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与加工温度 螺杆剪切效果等因素有关 弹性体交联度的影响 橡胶与尼龙黏结力的影响 三 PP材料的改性工艺技术 1 PP材料的特性 1 PP质量轻 密度为0 9 0 91 是通用塑料中最轻的一种 2 PP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00 120 是通用塑料中唯一能在水中煮沸的材料 3 PP的耐低温性差 脆化温度约为零下30 零下10 PP的低温甚至室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差 低温脆化是其主要缺点 4 PP是一种非极性塑料 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5 PP的吸水性小 吸水率还不到0 01 6 PP易老化 通常在大气中12D就老化变脆 室内放置4个月就会变质 通常需要添加抗氧化剂等来提高其耐候性 7 PP的缺点 熔点低 热变形温度低 抗蠕变性差 尺寸稳定性不好 低温脆性大 因此一般PP的改性方向都集中在提高PP的冲击强度和耐热温度上 2 PP材料的一般改性方法 1 PP的改性一般分为化学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是在分子链上进行交联及接枝 物理改性则是添加一些改性剂 得到改性PP PP的改性方法有 接枝改性交联改性增韧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 2 PP的增韧改性 a PP材料的增韧改性重点在于材料配方的组合 增韧剂的粒径上 欲得到高抗冲击性PP材料 须构建合理的材料组合 一般常用的增韧剂有EPDM POE SBS等橡胶类弹性体 b 而增韧剂的粒径一般要求越小越好 粒径细小则弹性体的分散效果越高 比表面积也越大 所起到的银纹诱发及终止的效果也越好 则材料所表现出的抗冲击韧性也越好 通常增韧剂粒径在5um时 则材料所表现出的韧性比较突出 c 欲得高抗冲击PP材料 则造粒过程中对剪切就有很高的依赖 一方面 PP材料非热敏材料 提高温度对材料的流动性无明显效果 为使造粒过程中材料能较好的流动就需要提高螺杆转速 且另一方面 螺杆转速的提高也十分有利于提高设备所起的剪切效应 指相同的螺杆组合情况下 3 PP的增强改性 PP材料的增强改性有两种途径 a 刚性无机填料填充增强 刚性无机粒子的填充过程可以有效提高PP料的强度 硬度 耐温性 有效降低了PP料的收缩率和翘曲 有效的降低材料的成本 但是也带来了材料韧性的下降 b 玻璃纤维增强 可以明显提高PP材料的强度 硬度 耐温性及收缩率 但是由于PP材料属于非极性材料 其与玻璃纤维的包覆性差 因此导致玻璃纤维增强后的PP材料极易产生注塑件玻纤外露的现象 4 刚性无机填料填充增强重点 a 填料的粒径 填料粒径小 可以增大填料的比表面积 提高填料在PP料中的分散性 甚至在粒径小至一定程度时 无机刚性填料还能起到增韧的作用 目前有新材料就使用纳米级填料进行填充增强 同时还能提高材料韧性 目前我司选用的填料目数为2500目的填料b 填料的表面处理 由于PP了为非极性材料 因此与填料的包覆性差 所以必须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 而表面处理剂用量少的话 则处理剂不能完全包覆于填料的表面 使填料与树脂不能很好的结合而失去改性的效果 而若处理剂用量过大 则处理剂就会在填料表面形成一层双分子膜 使处理效果变差 因此根据大量的试验确定处理剂的用量一般在1 5 左右 刚性无机填料填充增强重点 c 填料的分散性 填料分散性越好 则填料所能起到的填充增强作用也越高 而提高填料的分散性主要方法就是提高挤出过程中的剪切速率 对于同样的螺杆组合下 则提高螺杆转速就显得十分重要 5 工艺条件对玻璃纤维增强PP的性能影响 工艺条件决定了玻璃纤维的长度 在配方中的分散性以及被树脂熔体浸润的状态 其中玻璃纤维的长度为关键影响因素 较长的玻璃纤维有利于提高PP的抗拉强度 弯曲强度 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 a 提高工艺温度 PP树脂的流动性增强 则有利于提高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 b 提高螺杆转速 熔体在料筒中的受到的剪切力增大 玻璃纤维与料筒和螺杆的摩擦力增大 导致大量的玻璃纤维被剪断 纤维的平均长度变小 c 注塑速度增加 则增大了玻璃纤维的取向 则制件的横向拉伸强度下降 纵向拉伸强度提高 四 ABS材料的改性工艺技术 1 基本特性 ABS是由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而成 使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ABS无毒 略黄 表面光泽好 密度1 02 1 05 机械性能良好 ABS耐化学性较好 水 无机盐 酸 碱对其几乎无影响 但其在冰乙酸 植物油等的侵蚀下会引起应力开裂 ABS具有一定的硬度及尺寸稳定性 耐热耐候性差 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脆化 2 加工条件 干燥 ABS塑料的吸湿性一般 若原料的包装 储存良好 则可不进行干燥处理 否则需要进行干燥 一般干燥温度为80 90 料层厚度为20 30mm 干燥时间为2 4H 温度 ABS材料含有橡胶成分 过高的加工温度可能导致橡胶的分解 故需控制加工温度 一般的加工温暖度不能超过220 五 PC材料的改性工艺技术 1 基本特性 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 密度1 2 本色微黄 透明度高 PC是韧而刚的材料 其抗冲击性优秀 成型收缩率小 吸水率低 PC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 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应力开裂 耐疲劳强度差 PC的耐化学性差 不耐碱 胺 酮 脂 芳香烃等溶剂 2 加工条件 干燥 PC虽然吸水性小 但在高温时对水分很敏感 非常容易水解 所以加工前必须进行干燥 温度 PC的熔融温度高 熔体粘度大 流动性差 所以加工时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剪切 因为PC的熔体粘度对温度比较敏感 所以一般可用提高温度的工艺方法来增加其熔体流动性 PC为无定型塑料 玻璃化温度为150 熔融温度为215 225 加工温度一般可控制在250 310 之间 六 常用材料的造粒工艺简介 造粒工序是将高聚物树脂与各种添加剂 助剂 经过计量 棍合 塑化 切粒制成颗粒状塑料的生产过程 塑料颗粒是塑料成型加工业的半成品 也是挤出 注塑 中空吹塑 发泡等成型加工生产的原材料 树脂有粉末状和粒状两种 对于各种塑料成型加工方法 用颗粒料加工与粉料直接加工相比 用造粒的颗粒料的优点如下 1 加料方便 不需要在加料斗安装强制加料器 2 颗粒料相对密度比粉末料大 塑料制品强度较好 3 树脂与各种固体粉末料或液体助剂的混合较均匀 塑料制品的物理性能较均匀 4 塑料制品色泽均匀 5 颗粒料种含空气剂挥发物较少 使塑料制品不易产生气泡 6 颗粒料对挤出机和生产环境无污染 生产工艺 1 配料前的准备工作 高聚物树脂在生产 包装 运输过程中 可能混入机械杂质或其他杂质 为防止损坏造粒设备和降低产品质量 树脂须考虑过筛后使用 对易吸潮的树脂及添加剂 在捏合或挤出之前必须先干燥除水 例如尼龙树脂和ABS树脂均易吸水 必须干燥至含水量小于0 1 2 配方称量 根据投料量精确称重 称量必须准确无误 否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营销推广策略合作条款
- 水利行业智能水肥一体化方案
- 沃尔玛连锁配送个性化实施解决方案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
- 三农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方案
- 机场入境咽拭子采样流程
- 节水爱水共护家园课件
- 节气门传感器课件
- 废弃物处理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 交通物流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发方案
- 海康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 《KANO模型培训》课件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培训
- 复苏室患者的交接流程
- 老旧小区改造给排水施工方案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DB21-T 2523-20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
- 2024天津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中央空调施工方案
- 幼儿园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