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范本]_第1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范本]_第2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范本]_第3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范本]_第4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进展总结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我县承担的课题名称为“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6年是实施课题的第三年,我县按照省科技厅的总体安排和合同要求,根据蒙城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基础,集成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粮丰工程对今年夏粮丰收的科技贡献 “一田三区”小麦增产、增加效益情况 6月3日,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蒙城县人民政府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进行田间测产与考评,并选择了代表性田块分别进行了田间测产和实割实收。 专家组考察了核心区1万亩连片种植的小麦烟农19和示范区,小麦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熟相好,产量结构合理,基本无病虫害。小麦长势明显优于周边的小麦生产。 经对超高产攻关田韦长贤户种植的亩烟农19进行现场实打实收,亩产公斤。 对核心区韦兆丰户种植的亩烟农19小麦进行现场实打实收,亩产公斤。另对核心区王集乡大韦村烟农19小麦随机选取三块田取样测产,平均亩有效穗万,每穗粒,千粒重按40克计,理论亩产公斤,按85折合亩产公斤。 对示范区种植的烟农19随机现场取样测产,平均亩有效穗万,每穗粒,千粒重按40克计,理论亩产公斤,按85折合亩产公斤。 县农委组织县级专家对90万亩辐射区采取理论测产,共测11个乡镇,30块田,平均每亩万穗,每穗粒,千粒重按40克计,理论亩产公斤,按85折合亩产公斤。 测产结果表明,我县超高产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均达到了产量目标。 项目区由于应用了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籽粒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 增产增效比较 超高产田100亩,亩产公斤,总产吨,亩产较前三年增产%,增量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增产量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项目区去年产量持平。 核心试验区1万亩,亩产公斤,总产5807吨,每亩较前三年增产,增产量2570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增产量1247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项目区去年增产,增产量144吨,增加效益亿元。 示范区10万亩,亩产公斤,总产55230吨,与前三年相比,增产,增产量22770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非项目区相比,增产,增产量10230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项目区去年相比,增产,增产量1390吨,增加效益亿元。 辐射区90万亩,亩产公斤,总产437490吨,与前三年相比,增产,增产量147240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增产量36090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项目区去年相比,增产,增产量19710吨,增加效益亿元。 全县累计实施面积万亩,总产吨。与前三年相比,增加总产量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非项目区相比,增产量吨,增加效益亿元;与项目区去年相比,增产量21244吨,增加效益亿元。 对本县粮食产业化工程提供的技术支持作用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通过技术集成示范与科技创新,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调整了品种布局和品种内部结构,实现了产品优质化,对本县粮食产业化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小麦由传统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转变。 1. 宣传引导 每年利用会议、培训班、广播电视、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质小麦生产技术,引导农民自觉种植,科学管理,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为促进优质小麦稳步发展和质量稳定奠定了基础。 2. 统一供种 粮丰工程核心区、示范区每年由粮食补贴项目统一供种,品种为烟农19等中强筋或强筋类型,2016年以来全县每年烟农19面积130万亩左右,2016年全县烟农19面积140万亩,加上济麦20、皖麦38等,全县中强筋、强筋小麦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6。 3. 区域化种植 在品种布局上,选定适宜品种,每个乡镇一般确定12个品种,按照“一村一方一品种,一机一品一播量”的要求,以村组为单位统一机播,实现了千亩成方,万亩成片。最后统一机收,分品种单收、单打、单储,避免了品种混杂,保证了商品纯度。 4.氮肥后移 “一田三区”施肥技术明显改进,传统的“一炮轰”施肥现象得到扭转,分次施肥、氮肥后移、后期叶面喷肥等施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县农技推广中心抽调18名农技人员,包到乡镇,广泛开展宣传、指导,全县小麦拔节肥施用面积达60,其中核心区、示范区拔节肥施用面积达95以上。实践证明,氮肥后移是稳定和提高小麦品质的关键技术环节。 5.订单生产 在课题实施中,建立了政府引导、农技部门服务,企业带动的产销衔接机制。粮食收储企业组织人员深入到村、组、户,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优质优价,粮贸公司再与小麦加工企业和外地客商签订优质小麦购销合同,实现农民和企业双赢。 粮丰工程对推动本县夏粮增产的作用 据县统计局资料,2016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增长;平均亩产470公斤,比去年增加45公斤,增长;总产万吨,比去年增长万吨,增长。产量结构是一增二减,即亩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亩穗数万,比去年增长万,穗粒数粒,比去年减少粒,千粒重克,比去年减少克。 2001-2016年,我县小麦亩产分别为315、302、276、386、383公斤,平均亩产332公斤,总体上处在中产水平。2016、2016年亩产分别为397公斤和425公斤,2016年亩产 470公斤,实现了由中产向高产的跨越。增产的原因离不开“三靠”:政策、科技、投入,而科技发挥了主导作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依靠科技创新,集成了小麦丰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不同层次上大面积示范应用,带动了全县均衡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重大科技成果介绍 超高产田小麦生育情况记载。在乐土镇杨桥村选择5块超高产麦田和3块非项目区麦田建立了技术档案,调查播种基础、生育期、个体与群体动态、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产量、产量结构等,掌握超高产小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育规律,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高产品种筛选 。 供试品种9个:泛麦5号、邯6172、皖麦52、许农5号、荔高6号、皖麦50、皖麦53、中原9868和烟农19,种植地点在杨桥村核心试验区,每品种5亩。测产结果,中原9868每亩万穗,每穗粒,千粒重40克,理论亩产657公斤,85折亩产558公斤居第一位;皖麦52,每亩万穗,每穗粒,千粒重克,理论亩产公斤,85折亩产公斤居第二位。 小麦化学调控药剂试验。试验以烟农19为材料,药剂及用量为:亩用15多效唑25g、50g、75g,壮丰安30ml、40ml、50ml,“国光矮丰”25g,“小麦镇旺优”20ml,施药时期分别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小区面积10m2。试验结果,用15%国光多效唑25克、50克、75克,返青期(2月27日)喷施,倒伏面积均为20,起身期(3月13日)喷施,倒伏面积分别为70、10、10;用壮丰安30、40、50毫升,起身期喷施,倒伏面积分别为80、50、10,起身期喷施,倒伏面积分别为100、98、30;对照处理倒伏面积100。可见,用多效唑、壮丰安化控对降低株高,缩短基部1、2节间长度没有明显效果,但可增加茎壁厚度和韧性,减少后期倒伏,施用时期在返青起身期,适宜用量为15多效唑5075克,壮丰安50毫升。 小麦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技术经济评价。在核心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分别选择50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和20个非示范户,建立田间档案,追踪调查。对肥料、农药、机械、用工等项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为效益分析提供依据。 三、“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田三区”建设及增产增收效果 2016年,在白杨一队、板桥刘井村、许疃土桥村、范集东湖村建设核心区万亩,亩产546公斤;在白杨、板桥、许疃、范集四乡镇建设示范区10万亩,亩产479公斤;辐射90万亩,亩产公斤。合计面积万亩,总产430133吨,比前三年增加总产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64768吨,增加效益亿元。 2016年,在乐土镇杨桥村建设攻关田和核心区,其中攻关田50亩,亩产公斤,核心区万亩,亩产公斤;在乐土、白杨、辛集、马集四乡镇建立示范区10万亩,亩产公斤;辐射区90万亩,亩产公斤。合计建设面积万亩,总产吨,比前三年(20162016)增加总产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吨,增加效益亿元。 2016年,在王集乡大韦村、乐土镇杨桥村建设攻关田和核心区,其中攻关田100亩,亩产公斤,核心区1万亩,亩产公斤;在乐土、白杨、辛集、岳坊四乡镇建立示范区10万亩,亩产公斤;辐射区90万亩,亩产公斤。合计建设面积万亩,总产吨,比前三年(20162016)增加总产吨,增加效益亿元; 三年累计总产吨,比前三年增产吨,增加效益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吨,增加效益亿元。 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根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结果和对示范区农户的定点追踪调查,取得了以下科技成果: 明确了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追施拔节肥对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重要作用。追施拔节肥能有效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产量、品质双增长。 初步探索出烟农19在淮北地区亩产60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为全面提升淮北地区旱作小麦整体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要点是: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早茬田块;加深耕层,精细整地,实行秸秆还田,增施土杂肥或实行秸秆还田,亩施纯氮1618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0公斤,硫酸锌公斤,氮素化肥的基追比5:5;10月上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215万,行距2022厘米,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越冬期主茎7叶1心,单株茎蘖67个,有3片以上的大蘖3个,亩总茎蘖7080万;返青起身期化控,年后亩最高茎蘖100万,拔节中后期追施剩下50%的氮肥,抽穗后喷施两次叶面肥,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做到前期苗子壮而不旺,中期自然落黄,后期不早衰。 2016年在安徽农学通报第13卷17期发表论文6篇:周麦18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安徽省高产麦区小麦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行距与基追比例互作对小麦产量形状影响试验、蒙城县小麦最佳施肥量研究、冬小麦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剂防除试验晚播小麦高产栽培试验总结。2016年在安徽农学通报第9期发表论文1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高小麦 整体生产水平。 对本县粮食增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我县小麦的产量水平和品质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大进步,亩产跨过300公斤台阶,20162016年在我县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农业项目,农业基础条件和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水平均有较大提高,三年平均亩产348公斤。但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品质不稳,品质与产量矛盾突出等原因,使我县小麦亩产在350公斤左右徘徊,很难突破400公斤。究其原因:一是品种布局不合理,春性品种面积过大,早茬变晚茬,造成晚播,三类苗比例大,或冻害严重导致减产;二是良种良法不配套,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措施与品种更新速度不协调;三是播种质量及播种方式不能发挥现有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四是施肥不科学,肥料用量、肥料种类搭配、施肥时期等不够合理,盲目性大,导致成本加大,污染重,比较效益低;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防治时期、防治方法不科学。 2016年,我县开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针对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重点示范推广选用优良品种、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宣传、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在全县广大农户中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很大提高。当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97公斤,总产万吨,比前三年平均亩增长49公斤,增长率,比2016年亩增长14公斤,增长率。2016年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达到425公斤,总产万吨,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长77公斤,增长率,比2016年亩增长28公斤,增长率。2016亩产470公斤,总产万吨,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长122公斤,增长率,比2016年亩增长45公斤,增长率。 对粮食产业化工程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县面粉加工企业有10多家,面粉生产已有等级粉发展为生产不同食品的专用粉,产品远销广东、浙江、上海、东北等地。面粉加工企业对强筋小麦的需求量很大,但过去农民在种植、收获、储藏、销售和流通环节中,使小麦混杂而失去使用价值,使真正能用的优质小麦数量很少。近年来在粮丰工程项目区内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2016年全县以烟农19为主导的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积达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6,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组织管理 组织形式。由县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落实配套资金及课题的组织、协调、实施。办公室负责课题的管理,组织培训技术人员,课题实施期间的督查、考评、验收等。课题组主要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实施进程中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为课题提供技术保证。 运行机制。实行课题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及课题组确定超高产田、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行政负责人、推广负责人、县技术联系人,划片包干,明确目标任务,各司其责。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立工作站,强化驻点服务,驻点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开展苗情调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实施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县农委组织县、乡农技人员长期驻点服务,并加强督查、考核;乡镇、村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组织培训会、召开田管现场会,为落实关键技术提供了重要保障。 5月27日,国家农业部长孙政才专程来到蒙城县,在乐土镇杨桥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试验区,对蒙城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执行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技术指导。县农技推广中心抽派18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分赴18个乡镇,配合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包片驻点人员开展全程驻点服务,每乡镇抓一个万亩示范片,亩产500公斤;500亩核心区,亩产550公斤;50亩超高产田,亩产600公斤,以点带面,整体推动。驻点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整地、施肥、播种,冬前开展化学除草,3月10日前,对群体偏大的麦田喷施了壮丰安、多效唑等调节剂,3月21日和3月29日、4月8日趁雨追施了拔节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区、拔节肥追施比例占90,示范区拔节肥追施面积约占70。4月2530日在辛集示范区开展万亩小麦后期病虫害统防统治。 “实行六个统一”。 核心示范区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农民,存在人员集中难、技术传授难、措施落实难的状况。为保证课题顺利实施,根据生产实际,进一步强化“统”的功能,将“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收、统一销售”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统一供种是按照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要求,公开、公正、公平招标供种企业,由中标企业统一供种到村到户,确保示范区使用优良品种。 统一配方施肥是在示范区由农技人员统一取土化验、配方,由化肥生产企业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供应到村到户或按照配方卡提供的配方肥进行施肥。 统一机播是由县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抽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调度示范区所有播种机械,调整播种机行距,统一品种、统一播量、统一播种方式, 35天内示范区全面完成播种任务。 统一田管是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农时季节,统一时间,明确任务,组织县、乡农技人员到村、到户和田间地头,调查苗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 统一机收是示范区小麦全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期在6月26日。 统一销售是在小麦播种前,由县政府牵头,协调粮食部门和小麦协会及小麦加工企业与农民签定订单农业,按照国家保护收购价格政策,按质按价收购,不压级、压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物化补贴。利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补贴资金、粮丰科技工程资金、农业科技入户补贴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购买了尿素2000吨、价值6万元的壮丰安和8万元的“农博士”叶面肥供应给示范区农户。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同时扩大了影响,带动了辐射区农户掀起田管高潮。 实施科技入户。从秋种开始,从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抽派77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158个村开展小麦科技入户,每人指导两个村,每村20户,共1580户,其中核心区、示范区所在村全部是科技入户村。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以户带户,辐射周边。 经费到位情况 课题总经费预算15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50万元,省配套50万元,自筹50万元。2016、2016年两年累计到位资金60万元,其中国拨20万元,省拨20万元,自筹20万元。 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与技术培训。 农业技术人员是实施粮丰工程的主力军,没有一个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技术集成示范难以顺利开展。为了培养人才,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我县每年都开办34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生产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展试验研究、苗情调查和田间测产。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与农民面对面的接触,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逼着每位农技人员不断向书本学、向其他技术人员学、向农民学,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全县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普遍提高,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 为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我县每年都利用不同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去年秋种期间,全县召开了秋种技术培训会、现场会136场,受训万人,印发秋种和春季田管技术明白纸65万份,印发技术手册。在县电视台服务农家栏目开展技术讲座38期,在蒙城新闻栏目报道22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0次。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部分田块播量依然偏大 由于砂姜黑土整地难,出苗率低,一些农民担心出苗不齐,盲目加大播量,一般亩播量公斤左右,部分田块超过15公斤,致使基本苗偏多,麦苗簇集在一起,窜高旺长,麦苗细长,个体发育不良,后期易倒伏或穗子小,穗粒数减少。高产攻关示范田虽然播量减少,但田间出苗率高,每亩15万苗左右,加上冬前气候条件适宜,分蘖多,群体偏大,最后亩穗数过多,有的超过50万,穗粒数减少,增穗效应小于粒数减少效应,如果基本苗再减少23万,亩穗数下降一些、穗粒数多几粒,产量会更高。 肥料运筹不合理 一些农户仍沿用氮肥“一炮轰”施肥习惯,底施氮肥过多,催得麦苗细长旺长,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造成倒伏或脱肥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低。 拔节肥覆盖面较小 根据小麦生育中后期田间观察与农户调查,一些农户对氮肥后移技术认识不足,掌握不够,或劳力外出打工,全县还有约40的麦田没有追施拔节肥,已追施的田块有的施入量不足。表现后期脱肥早衰,抽穗早,叶片黄,穗数少,小穗小花退化多,穗头小,穗粒数下降,成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的“拉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