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_IMS_UPLOAD.ppt_第1页
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_IMS_UPLOAD.ppt_第2页
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_IMS_UPLOAD.ppt_第3页
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_IMS_UPLOAD.ppt_第4页
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_IMS_UPLOAD.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信网络控制层演进目标 IMS 注 本PPT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主要内容 IMS的来龙去脉IMS的网络架构典型IMS业务流程IMS中的计费IMS在国内的部署及演进国内标准情况和我们实验室能力的扩充计划 IMS的来龙去脉 澄清几个概念 IMS IPMultimediaSub 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虽然叫IP多媒体子系统 但是IMS是电信网标准体系下 控制层 业务层 技术 是原有交换 软交换控制层的进一步演进 IMS是一种网络架构 不是业务 为业务和业务融合提供网络能力虽然是电信网标准体系下 但是以IETF协议为基础 SIP Diameter H 248 虽然IMS由移动网络引入 但目前的IMS大有一统控制层之势IMS架构本身相对于软交换 更加简单 复杂地方在于边界控制 QoS保证 互联互通 网络演进和业务在多接入环境的连续性IMS支持多接入 演进目标网络中 各种原有网络都可以作为IMS的接入 将控制上移到IMS 进行统一的控制 IMS是什么 IP 基于IP的传输基于IP的会话控制基于IP的业务实现Multimedia 语音 视频 图片 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支持多种接入方式 各种不同能力终端Subsystem 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设备 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无线网络把PS 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 为什么出现IMS 技术发展角度 6 全IP化的发展 加速了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端到端的IP是网络发展趋势电信和互联网结合催生众多新业务 如IM PoC Presence Web800 数字传真 多媒体会议等互联网促使电信商业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电信与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拓展产业链 如Vodafone和Myspace 中国移动和Google的合作电信和互联网在融合的同时 也面临竞争 VoIP蚕食传统话音业务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引发的流量 对电信网络造成巨大冲击 在融合与博弈中向前发展 IMS是共赢的需要 为什么出现IMS 运营商企业发展角度 全业务运营的根本需求固定和移动多接入融合的语音通信提供面向集团 家庭和个人的丰富的融合通信业务更好的业务体验统一的号码统一的账单多媒体业务需求支持向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快速灵活的业务提供能力网络演进需求面向全IP网络演进目标提供未来电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融合混搭能力 IMS提供了什么 统一的控制在IP网上有一层统一的控制网归属地统一触发业务 用户不管漫游到何地 都有一致的业务体验 融合的多媒体业务用户在一次会话中 可根据需要组合使用多个业务 语音 视频 消息等 接入的无关性只要是IP接入 不管是固定还是无线 都可以使用IMS业务 IMS对运营商的好处 网络更简单 便宜 原因 IP技术特点 高集成度硬件 多种业务可共享同一个核心网 可快速灵活的部署业务 并便于细分市场 原因 在同一个核心网上很容易部署并组合业务 开放的网络架构 容易选择第三方部件来丰富运营商的业务 IMS提高运营商的竞争能力 IMS对用户的好处 有互通的保障 MSN QQ等无法互通 有安全的保障 避免主叫号码欺骗的问题 全IP 便宜有业务质量的保障单一号码 帐户 使用方便多种接入方式更好的业务体验 IMS的引入和发展 IMS最早由3GPP提出 来源于移动网络的演进 3GPPR5引入 在移动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后被业界广泛认同 作为融合网络核心控制的技术 ITU T和ETSITISPAN 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 ETSI从事下一代网络研究的标准化组织 基于IMS定义下一代网络 支持多接入 逐渐扩展为适用于无线 固定宽带 cable等多种接入方式的统一核心控制网络2007年 经过各标准组织经过协调 TISPAN和ITU T的核心IMS标准工作转移至3GPP 称为CommonIMS 国内CCSATC3和TC5也联合成立统一IMS工作组由于电信业重组 全业务运营 国内引入的IMS都是着眼于多接入控制 3GPPIMS NGNIMS CommonIMS 移动网络演进2G HLR HLR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MAP A 移动网络的发展 IMS的引入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2 5G CSDomain HLR HLR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Internet SGSN PSDomain MAP MAP MAP GGSN IP 一个叠加的GPRS网络 提供端到端包数据的交换服务 PS域采用PPP SDH PPP E1 FRoverE1 ATM LAN等接口 Gb A 1 8TS 9 150kbpsGPRSattachmentPDPcontextactivation GTP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R99 HLR HLR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Internet SGSN MAP MAP MAP RNS CSDomain PSDomain GGSN IP Gb Iu PS Iu CS GTP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R4 HLR HLR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Internet SGSN MAP MAP MAP RNS MGW MSCServer MGW GMSCServer CSDomain PSDomain GGSN IP 基于ATM的Iu CS接口和基于ATM或IP的Iu PS接口CS域引入控制和承载的分离结构 Iu PS Iu CS GTP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R5 HSS HSS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Internet GGSN SGSN MAP MAP MAP IP RNS MGW MSCServer MGW GMSCServer IMSDomain P CSCF S CSCF CSDomain PSDomain IM MGW MGCF MRFP MRFC SLF 全IP的Iu接口 同时继承ATM传输引入IP多媒体域 Iu PS Iu CS GTP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R6 HSS HSSDB BSS BSS MAP 其他PLMN Internet GGSN SGSN MAP MAP MAP IP RNS MGW MSCServer MGW GMSCServer IMSDomain P CSCF S CSCF CSDomain PSDomain IM MGW MGCF MRFP MRFC SLF PDG I WLAN WLAN接入网 Iu PS Iu CS GTP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移动网络演进R7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VCC 研究IMS和CS语音呼叫之间的切换PCC 研究IMS中计费和策略控制框架的合并EC 研究通过IMS如何提供紧急呼叫CSI 研究如何将CS承载和IMS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SMSIP 研究如何通过IPCAN来提供短消息 多媒体消息业务FBI 研究IMS如何提供固定接入 该阶段3GPP在等待TISPAN的研究结果LCS3 研究如何在WLAN接入IMS的系统中提供定位业务 E2EQos 研究端到端的Qos机制 R8 R9 10 NGNIMS IMS被ITU T TISPAN采用作为NGN的研究基础之后 其核心任务由原有的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演变为提供话音 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并且支持各种有线和无线接入手段 NGNIMS已经成为一个有能力提供全业务的网络 并且话音成为NGNIMS所要提供的重要业务 这一点与3GPP提出IMS的初衷有很大不同 NGNIMS在上述3GPPIMS架构的基础上 针对固定接入的特点 引入了NASS NACF 网络附着子系统 网络接入配置功能 和RACS RACF 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 资源接纳控制功能 从而完成用户接入管理 授权认证等功能 保证网络安全 并实现对承载资源的分配与控制 NGNIMS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作为PSTN ISDN仿真 PES 子系统的实现手段 在IMS核心架构中增加AGCF 接入网关控制功能 为传统终端提供原有的PSTN ISDN业务 AGCF作为驻地媒体网关和接入媒体网关进入IMS网络的第一个接触点 其作用相当于一个P CSCF 完成网关控制 与RACS NASS交互 信令互通 SIP用户代理等功能 2007年TISPAN和3GPP完成的对IMS标准范围的划分 业务 根据具体业务确定是否属于CommonIMS 基于IMS的PES 不属于CommonIMS 资源和接纳控制 RACS 和网络附着 NASS 面向IMS的接口属于CommonIMS 其他部分不属于CommonIMS IMSWeb业务接口 IMS计费接口 驻地网与IMS的接口 企业网与IMS的接口都属于CommonIMS IMS安全 IMS测试 IMS合法拦截 IMS操作维护中与CommonIMS有关的都属于CommonIMS 3GPPR8标准完成了对TISPAN和3GPP现有的IMScore的研究成果的合并 重点的研究课题包括CommonIMS PBX接入IMS IMS集中控制 ICS Cable接入 MMSC ISB IMSServiceBroker等 移动网络演进R8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2009年12月 3GPPR9冻结 主要内容 多媒体电话业务增强 用户数据融合 VCC呼叫连续 对基于GPRS和EPS的IMS紧急呼叫的支持 接入安全性增强 IMS媒体面安全 基于IMS的PSS和MBMS用户服务扩展 IMS容灾与恢复 IMS会议管理对象3GPPR10正在进行中 和IMS相关的主要内容 IMS业务连续性 设备间转移增强 IMS紧急会话增强 增强语音业务编解码 EPS的增强语音业务需求研究 演进研究 基于IMS业务互联的IMS边界功能研究 策略解决方案及其增强的研究 IPv6迁移研究 SR VCC增强研究 支持LTE语音的架构 移动网络演进R9 10 2G 2 5G R99 R4 R5 R6 R7 R8 R9 10 IMS标准组织 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DefinesSIP SDPandotherprotocolsunderlyingIMSIMSisdrivingsomeoftheworkinIETF 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2DefineIMSnetworkelementsandinfrastructureHarmonizationefforthaskeptdefinitionsassimilaraspossible OpenMobileAllianceDefiningIMSservices e g InstantMessaging Push to TalkNotstrictlymobileoriented drivingwirelineservicesalsoTheParlayGroupIntegraltoIMSarchitecture definestandardAPIframeworks 工具 业务 TISPAN ETSIbodyonNextGenerationNetworkAgreementonreuseof3GPP 3GPP2IMSincomprehensiveNGNplansAlliancefor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SolutionsNearingagreementtouse3GPP 3GPP2IMSCJKChinaJapanKoreaStartingFocusGrouponNGNITU TNGNFocusGroupLeveragingIMSinwireline 有线和融合架构 架构无线驱动 IMS与互联网 互联网的优势和缺陷 23 IP技术 便于开展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开放的网络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发布新业务 有丰富的业务 对用户免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 类似的业务之间不能互联互通 例如IM类业务的MSN Skype QQ等没有统一管理的用户帐号 需要用户针对每项业务申请一个帐号 没有好的QoS保障机制没有比较好的统一管理机制 不利于国家安全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没有好的用户认证 信息安全机制 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性 导致业务提供者很难直接从用户处获得利益 需要通过其他手段 如广告 获利 阻碍了业务提供能力 优势 缺陷 以IP为基础的网络是通信业发展方向 IMS和互联网的差异 统一的控制和业务的融合 控制层 IMS 业务应用层 网络承载层 基于IMS的下一代电信业务构架 Internet模式下的业务架构 P CSCF S CSCF I CSCF BGCF SGW MGW MGCF SIP AS Parlay IN ISP ISP ISP 全IP的NGN网络 Intenet网络 实现运营商端到端的IP业务控制实现在IP网络上的多业务融合 IMS与互联网 IMS帮助运营商成为价值链的控制者 现在运营商只能在有限的业务上获得收益随着端到端的IP化 运营商有成为管道的风险 将来把网络能力开放给第三方的同时 保持对价值链的控制通过业务与网络绑定用户 运营商控制范围 RAN Internet Applications RAN 运营商控制范围 GGSN SGSN GGSN SGSN Applications CSCF HSS IMS和传统电信网 快速的业务开发和部署 传统网络CAP INAP对CP SP来说过于复杂 难以理解 导致业务提供链过窄CAP INAP难以实施业务的嵌套 IMS采用跟HTTP类似的SIP协议 拥有众多潜在的开发者基于SCIM实现业务灵活组合兼容三种主流类型业务 SIP AS OSA SCS IM SSF Legacynetwork RAN SCP MSC SSP CAP INAP IMS和传统电信网 高性价比的网络架构 UserData Session Application 传统业务提供架构 IMS架构 CSCF App1 HSS 标准的业务接口 共享的会话控制 共享的用户数据 App2 App3 用户数据多次重复 运营商缺乏集中控制点 相似功能不能重用 AAA 业务间缺乏标准接口 难以交互 X 漫游用户无法继续使用业务 漫游用户继续使用业务 IMS与NGN NGN概念的演化约十年前 狭义的NGN指软交换 目前狭义的NGN的内涵基本上指以IMS为核心控制 支持多种接入手段 提供统一的控制和业务连续性的网络ITU和TISPAN对于NGN的定义除了核心IMS之外 还包括其他技术 与固定接入的兼容 PSTN ISDN仿真 PES 下一代传送网等 NGN中的PSTN ISDN仿真 两种仿真实现方式 基于呼叫服务器的仿真基于IMS的仿真 NGN功能架构 Y 2012 ITUNGN详细功能架构 Y 2012 IMS与IPTV IPTV是一种业务 IMS是提供业务的架构IPTV可以基于IMS架构实现 也可以使用专有平台实现 ITU提出了IPTV的三种不同的方案 Non NGNIPTV NGNNon IMSIPTV NGNIMS BasedIPTVITU与TISPAN均对基于IMS的IPTV业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均认为基于IMS的IPTV是未来的IPTV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IMS架构实现IPTV 进行统一的账户管理 而且可以提供更加丰富三重播放业务基于IMS的IPTV对IMS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TUNon NGNIPTV网络架构 Y 1910 ITUNGNnon IMSIPTV网络架构 Y 1910 ITUNGNIMSIPTV网络架构 Y 1910 IMS与三网融合 IMS支持多接入 支持多媒体的技术特点 决定它将在网络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IMS是从电信角度看 三网融合之路 它为融合网络提供了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广电也开始部署IMS 作为融合网络提供通信服务的架构 IMS与RCS 什么是RCS RCS RichCommunicationSuite 富通信 是由GSMA 全球移动通信联盟 推进 构建在IMS网络之上 具有统一业务集定义的技术标准 是基于手机电话号码簿实现语音 消息 状态呈现等多媒体业务的总称 用户通过智能终端上的软件客户端来使用RCS业务 GSMARCS项目已有100多成员 包括主流移动运营商 设备商 终端商等 2008 2009 2010 RCS的特征 天然属性 终端支持 互通属性 运营商的互通 社交属性 完全标准化 RCS目标 电信业通过标准化的软件客户端和通信协议 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不同运营商RCS业务之间的互通 增强电信服务对用户的黏性 以应对MSN等互联网即时通信平台业务 社交网络等的竞争 RCS增强电信业的能力 2010年取得一定突破 2010年NGN领域深度观察结论 IMS与RCS IMS与LTE SAE LTE LongTermEvolution 长期演进 是无线接入进一步演进 属于4G无线接入技术SAE 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 系统架构演进 即网络演进LTE与SAE是3GPP针对接入网和核心网演进定义的项目名称EPC EvolvedPacketCorenetwork 理解为3G的SGSN GGSN的演进目标 位于LTE核心网的承载层 进行承载控制和承载传输 包括MME ServingGateway PDNGateway等MME MobilityManagementEntity 主要负责用户接入控制 业务承载控制 寻呼 切换控制等控制信令的处理 控制面S Gateway 主要负责用户数据传输 包路由等 用户面IMS是业务控制层面的核心网 而EPC是承载层面的核心网 应该可以理解成代替了原来的SGSN和GGSNLTE SAE可以理解为CommonIMS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3GPP的研究热点之一是IMS对LTE的支持 比如SR VCC IMS与LTE 网络架构图 IMS的网络架构 IMS本质 在软交换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业务与控制的分离 IMS由3GPP自移动网络的PS域引入 IMS的系统架构 44 NGNIMS接入宽带用户 OtherIPNetworks IPTransport AccessandCore T MGF I BGF AS UPSF P CSCF I S CSCF B GCF SLF Charging Functions IWF CoreIMS Mw Mw Mk Mm Mr Mg Mj Mi Mp Mn Gm Gq ISC Cx Dx Dh Sh Ic Rf Ro Rf Ro Ib Iw Gq PSTN ISDN SGF MRFC MGCF MRFP ResourceandAdmissionControlSubsystem 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 e2 Ie Mw IBCF Mk Mk UE Ut 策略控制资源预留接纳控制NAT穿越 终端IP地址分配用户接入认证授权网络接入接入网配置位置管理 CommonIMS CoreIMS SelectedadditionalIMSrelatedinterfacesandfunctionality CommonIMS的定义 IMS应用举例 中国移动CM IMS 中国移动从2005年提出了CM IMS技术概念 CM IMS基于3GPPIMS标准 可简述为 3GPPR6简化版 企业接入 新增定制功能 其在R6基础上简化了一些功能 包括减少接口数量以及简化网络结构 该架构能够满足移动和固定的综合接入需求 支持在统一的网络架构下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业务 中国移动针对CM IMS的规范和测试工作主要侧重于固定接入方式 为集团客户等用户群提供VoIP等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 CM IMS涵盖了3GPPIMS标准 可支持3G接入方式 并同时支持其它接入方式 如LAN WLAN WiMAX等 CM IMS的主要特征 1 CM IMS的主要特征 2 CM IMS的主要特征 3 CM IMS的主要特征 4 中国移动CM IMS的逻辑结构 IMS逻辑实体分类 CSCF功能 会话控制和路由 SBC功能 会话边界控制和媒体路由 HSS SLF 用户数据管理 BGCF MGCF 互通功能 MRF 媒体资源管理 AS应用服务器 业务触发和执行 扩展的IMS实体 IMS中的接口协议 接口协议 典型IMS业务流程 P CSCF发现流程 2 在IP CAN的IP连接建立之后 UE通过DHCP获取P CSCF的域名和能够解析该域名的DNS 1 由IP CAN在IP连接建立时将P CSCF信息发布给UE IMS用户注册流程 1 GGSN SGSN IP CANHomeorVisitedNetwork IMSUE S CSCF HSS P CSCF I CSCF SIP AS Third PartySIP ASServiceProvider1 IMSdomainHomeNetwork GGSN SGSN IP CANHomeorVisitedNetwork IMSUE S CSCF HSS P CSCF I CSCF SIP AS IMSdomainHomeNetwork IPbackbone Third PartySIP ASServiceProvider1 OperatorI OperatorX OperatorY OperatorII IMSSignalingPDPcontext IMSSignalingPDPcontext REGISTER DNS DNS REGISTER REGISTER IMS域内会话流程 GGSN SGSN IP CANHomeorVisitedNetwork IMSUE S CSCF HSS P CSCF PDF I CSCF SIP AS Third PartySIP ASServiceProvider1 IMSdomainHomeNetwork GGSN SGSN IP CANHomeorVisitedNetwork IMSUE S CSCF HSS P CSCF PDF I CSCF SIP AS I CSCF IMSdomainHomeNetwork IPbackbone Third PartySIP ASServiceProvider1 OperatorI OperatorX OperatorY OperatorII IMSSignalingPDPcontext IMSSignalingPDPcontext EnumDNS EnumDNS INVITE DNS DNS DataTrafficPDPcontext DataTrafficPDPcontext MediaPlane SignalingPlane INVITE INVITE INVITE INVITE INVITE INVITE IMSCS会话流程 GGSN SGSN IP CANHomeorVisitedNetwork IMSUE S CSCF HSS P CSCF PDF I CSCF SIP AS Third PartySIP ASServiceProvider1 IMSdomainHomeNetwork CSUE MGCF IM MGW BGCF CSdomainHomeNetwork IPbackbone OperatorI OperatorX OperatorZ IMSSignalingPDPcontext EnumDNS DNS DataTrafficPDPcontext MediaPlane SignalingPlane GMSCServer GMGW BGCF INVITE INVITE INVITE INVITE INVITE DataTrafficPDPcontext INVITE IMS中的计费 IMS计费的总体特点 计费关联越来越普遍分层结构决定计费关联 控制层计费和承载层计费的关联等 在IMS系统中 计费信息的产生是分散的 各IMS网元节点都会根据自己在会话中的作用和可获得的会话信息产生话单 需要计费系统做大量的计费关联和核减处理 使用IMS计费标识符关联 IMSChargingIdentifier ICID 计费模式趋向多样化在线计费OCS 按照收费模式 立即收费 IEC 和单元预留收费 ECUR 按照计费类型 事件计费 ECF 会话计费 SCF 承载计费 BCF 离线计费 计费采集功能 CCF 和计费网关功能 CGF 计费实体趋向组件化 网络化开放接口 IMS与计费系统接口统一为Diameter协议计费系统与网络侧的结合更为紧密 计费实体更像一个逻辑的网元设备 IMS中的计费框架 3GPP提出了 分层计费 的概念BearerChargingServiceChargingSubsystemCharging优点 从网元在一次业务中扮演的不同层次来看待计费 计费的针对性更强业务和承载的计费分离 运营更灵活 参考点 Rf Wf Ga Bx ISC Ro Wo CAP Gy 3GPP定义的离线与在线计费 离线计费 offlinecharging 使用网络资源之前 不需要额外的信用控制过程计费信息并不实时影响使用的业务可用于用户计费 网间结算 统计的目的 比较典型的应用 后付费业务在线计费 onlinecharging 使用网络资源之前 首先获得OCS对其资源使用的授权 业务进行过程中实时进行信用控制用户当前的帐户信息实时影响网络资源的使用可用于用户计费目的 比较典型的应用 预付费业务 72 离线计费的演进 R4 R4阶段 CS的MSCServer和PS的SGSN GGSN网元完成计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形成标准格式的CDR 保存在文件中传递给BS或者通过Ga接口传递给CGF 离线计费的演进 R5 R5阶段 CS PS保持和R4相同对于R5阶段新引入的IMS子系统 CSCF AS等网元通过Rf口将计费信息传送给CCF 由CCF完成CDR的生成和保存 离线计费的演进 R6 R6与R4 R5相比 计费框架变化较大 统一了CS PS IMS各网元在离线计费中的位置 以及网元对外的计费接口不再将CDR的格式化作为网元的一部分 计费信息的处理独立出来作为CDF 网元内嵌CTF功能 负责在计费触发点向CDF输出计费信息对CTF和CDF之间的接口进行了标准化在CDF上 对CTF计费信息进行预处理 格式化等工作形成CDR输出CGF不再是PS域中的独有功能 而是演进为所有域 子系统公共的功能单元 IMS离线计费模型 CTF ChargingTriggerFunction计费信息收集 AccountingMetricsCollection 计费信息转发 AccountingDataForwarding 通常在网元中实现CDF ChargingDataFunction计费信息收集 通过Rf接口 话单构造和CTF是1 1或者1 n的关系CGF ChargingGatewayFunction通过Ga接口从CDF接收话单话单预处理话单存储和CDF是1 n的关系 优势 1 将计费功能独立开来 网元可以将重点放在业务的接续和处理中2 网元对外接口做了标准化 有利于组网的灵活性 多个子系统 CS PS IMS 可以共用一套CDF设备3 对于业务网元设备 CDF CGF 运营商可以分别采购 IMS离线计费方案 IMSCORE CSCF CNDomain SGSN GGSN MRS AS SIPAS CGF CTF CTF CTF CTF CTF CCF ChargingCollectionFunction CDF Rf IMS在线计费模型 在线计费提供三种计费模式 IEC ImmediateEventCharging 立即事件计费ECUR EventChargingwithUnitReservation 单元预留事件计费SCUR SessionChargingwithUnitReservation 单元预留会话计费 离线计费的演进 R7 R8 FBC进一步发展成PCC Policy ChargingControl 实体 它将R6版本中策略控制功能 PDF 和基于流的计费功能 FBC 合并成一个功能实体IMSR7版本还引入了新的机制来解决承载与业务的关联问题 基于流的策略控制 使用数据流模板TFT 包含在PDPContext内 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来识别数据流R8中PCC更加细化 可以支持基于业务 基于流 基于QoS等的新的计费模式R8之后无大改动 3GPPR8版本的PCC架构 中国移动CM IMS计费现状 目前只有离线计费离线计费做了简化 将计费采集点简化为四个 AS P CSCF MGCF VIG 其中 AS的话单对用户进行业务计费 P CSCF的话单用于与他省进行漫游计费结算 MGCF VIG的话单用于CM IMS网络与CS域互通的结算 对账 统计等用途 IMS的部署和演进路线 国际上主流运营商IMS的发展思路 固网运营商 通过IMS捆绑语音和数据业务 降低用户流失率加强对于IP网络的控制 避免成为管道商引入多媒体业务PSTN改造移动运营商 移动多媒体业务 如VideoSharing 提升在集团大客户市场的竞争力全业务运营商 固网移动融合移动运营商部署IMS的速度将快于固网运营商欧洲和北美的运营商率先部署IMS 其他地区的运营商采取跟随战略 国内运营商的部署情况 1 中国移动IMS定位 前期针对固定网络资源缺乏通过引入IMS实现固定话音接入和业务控制 提供多媒体类和融合类业务能力 并实现移动CS域与IMS域的互通 发展期 传统的2GCS域进行退网 IMS开始吸收CS域话务 但IMS域和CS域长期并存 最终 CS网络演进到ICS 成为IMS的接入 CS域逐步退网 IMS域成为统一核心控制 有详细的演进路线 网络背景 移动强 固定弱 因此前期用IMS提供固定接入控制 后期融合移动网 IMS部署动作 2005年 中国移动在IMS国际标准基础上提出了CM IMS 之后 移动研究院组织了两轮功能和互通性测试2007年底至2008年初 中国移动针对五家厂商 中兴 华为 爱立信 诺西 阿朗 进行了九省CM IMS试点中国移动在2006年12月启动IMS综合信息网项目 该网络是全国最大的IMS企业通信网 建设该网络的目的在于利用IMS技术和设备建设中国移动集团及各省公司员工通信平台 验证IMS的商用能力 并借此掌握IMS技术相关特点 为将来在全网络建设IMS网络 并基于IMS提供相关业务积累宝贵的经验已经开展的业务 多媒体电话 统一Centrex 多媒体彩铃 多媒体会议 即时消息 点击拨号 传真 国内运营商的部署情况 2 中国电信IMS定位 初期为提供视频电话 积极试点IPTV高清视频等业务 网络背景 对于固定宽带多媒体业务目前主要依托NGN提供 虽正在规划NGN改造支持IMS但NGN规模庞大实施难度较大IMS部署动作 集中在上海部署IMS系统 支持全国3G用户可视电话业务 集团已经招标 一期IMS移动用户容量30万 在上海等7省试点重点验证IPTV 高清视频 IMS业务能力对外开放等 多媒体电话 Centrex等业务的验证 直接采用厂家方案 无标准化未进行网管 开通等支撑方面的验证工作中国联通IMS定位 为企业用户提供融合通信服务 网络背景 中国联通的IMS网络采用多点部署的模式 不同省份之间并没有直接组网互联已发展企业用户规模2 5万 目前扩容需求较大 固网网改 利用IMS解决汇接局网改 交换机网络智能化等现网问题如河北联通 河南联通 山东联通 北联通 河南联通 山东联通 xPON接入 利用IMS接入xPON用户 如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