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8、9章导学案.doc_第1页
化学8、9章导学案.doc_第2页
化学8、9章导学案.doc_第3页
化学8、9章导学案.doc_第4页
化学8、9章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导学案 主备人:周英雄 审核:刘缤藻主任 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二、知识准备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提示:从物理性质与用途方面回答)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金属材料包括 和 两类。合金 纯净物,合金是指: ,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 和 。纯金属的物理性质。相似性: , 差异性:大多数金属呈 色,有金属光泽,铜呈 色,金呈 色。大多数金属常温下是固体, 是液体。2、用量最大的前三种金属是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金属是_、_。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温度计中使用的金属是_,灯泡中使用的金属是_。3、对于下列金属:铝、铜、锌、钛、铁、钙可用来冶炼高熔点金属的是 。用于制干电池的是 。广泛地用于制电线、电缆的是 。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中的是 4、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5、识记金属之最。交流学习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跟踪练习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导电性 熔点低 延展性 导热性 有光泽A B C D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 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 性;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 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 性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5、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6、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铅条能像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下列铅的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B、熔点低C、密度大D、能导电7、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之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粉红色。请你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 、 和化学性质 ,该反应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推测该金属应该隔绝 、隔绝 保存。* 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来表示,24K表示纯金。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主备人:周英雄 审核:刘缤藻主任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了解铁、铜、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利用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判断其活动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二、知识梳理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镁和氧气的反应在空气中常温下镁和氧气就能反应。在空气中点燃时,现象:_ ,化学方程式:_ 。2、铁和氧气的反应(1)在干燥的空气中,常温下,铁_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在潮湿的空气中,常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_,主要成分为: (3)在氧气中点燃时,现象:_ _ _ , 化学方程式:_ _ 。3.铝和氧气的反应(1)在空气中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_。(2)在氧中点燃时,现象:_ ,化学方程式:_ 。4、铜在常温下很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剧烈程度不同,我们能否由此来初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呢?【点拨】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金属的活泼性越强、反应越剧烈,金属的活泼性越强。【讨论】镁、铝、铁、铜的活动性金属与盐酸或硫酸的反应 探究镁、锌、铁、铜4种金属与硫酸、盐酸的反应:金属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硫酸镁锌铁铜【交流讨论】:1、这4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2、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亚铁盐(即铁元素为+2价),分别为FeCl2和FeSO4,而不能写成FeCl3和Fe2(SO4)3,且亚铁盐溶液都为浅绿色。 总结:(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跟踪练习 1、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这是因为铁锅( )A是单质,导热性能好 B含碳,属于混合物 C化学性质活泼 D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2、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会留有残渣,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亚铁 B碳 C 三氯化铁 D 铁 3、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辨别真伪,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A观察颜色 B称质量 C 放入盐酸中 D用火烧4、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 )A、锌和稀硫酸 B、铁和稀硫酸 C、铁和硫酸铜 D、铁和稀盐酸5、农药波尔多液是由胆矾(CuSO45H2O)、熟石灰和水混合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铁制容器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是 。第二课时置换反应 (1)定义:由_跟_起反应生成_和_的反应。一般可表示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2)置换反应前后一定都有_出现,且组成单质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_。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某些金属跟盐溶液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一般可表示为: 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把锌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中CuSO4溶液:锌表面有一层红色金属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方程式:_ AgNO3溶液:锌表面有一层银白色金属析出,反应方程式:_ NaCl溶液中:无变化、不反应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识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判断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是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面的金属能把位于_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泼金属可以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必须强于盐中的金属。 (3)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溶于水。避免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如Fe+CuCO3=FeCO3+Cu,Cu+2AgCl=CuCl2+2Ag,这两个反应都不会发生。 CuCO3,2AgCl都不溶解于水。(4)(了解)参加反应的金属不能为钾、钙、钠。如把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是2Na+CuSO4=Na2SO4+Cu,而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 +Na2SO4。(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溶液质量的变化取决于参加反应的金属与生成的金属的质量差。 如Cu+2AgNO3=Cu(NO3)2+2Ag 64216 溶液质量减少 Zn+CuSO4=ZnSO4+Cu 65 64 溶液质量增加 5.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判断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能否发生,如分别把铁、铜投入稀硫酸中。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否发生,如分别把镁、铜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跟踪练习4、8.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 X + H2SO4 = XSO4 + H2 Y + Z(NO3)2 = Y(NO3)2 + Z Z + X(NO3)2 = Z(NO3)2 + 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HYZ BYZXH CZYXH DXHZY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丹麦沦陷,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章获得者玻尔巧妙地用“王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 把金质奖章溶解:Au + HNO3 + 3HCl =AuCl3 +NO+2H2O,并保存在一个容器中。战后玻尔向该容器中投入金属铜就使黄金从溶液中析出,并重新铸造成与原来十分相仿的诺贝尔奖章。 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熬煎,得到一种蓝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者浴池消毒剂。试回答:(1)此晶体的化学式为,(2)熬煎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表面析出一层红色固体物质,其原因是 。7、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请你对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1)猜想: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2)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过程: 。现象和结论:如果 结论 如果 结论 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 主备人:周英雄 审核:刘缤藻主任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掌握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了解金属防腐的一些方法。知识准备常见的铁矿石有(填主要成分):赤铁矿 ,磁铁矿 ,菱铁矿 等自主学习1、从课本16-17页找到炼铁的原料、设备、及原理。炼铁的原料: 、 、。 设备: 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在 条件下,用 从含铁的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反应原理: 。现象: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 。合作探究实验步骤: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 ,实验后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一氧化碳的原因是_ _。尾气处理办法 。自学第18页例题2、铁制品锈鉵的过程实际上是 、 等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铁生锈的条件是1 2 防止生锈的方法有: 。除铁锈的方法: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3、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有 ; ; 。跟踪练习:1、工业上大量冶炼金属常用到的一种氧化物还原剂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2、“垃圾是资源的宝库”分类回收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下列垃圾没有回收价值的是( )A 金属制品B塑料制品C废纸D破碎的陶瓷3、距今2 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炼铁的技术,他们将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将磁铁矿还原为铁。请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4、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废金属、弱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许多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有钛矿石之一称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第一步:金红石、碳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 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何由上述所答大产物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简述主要实验步骤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5、铜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铜绿,下面物质与该变化无关的是( )ACO2 BO2 CH2O DN26、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必须先用干布擦净后,再用带油的布擦,其理由是( )A市自行车更加润滑、运转灵活 B防止铁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C擦油保持自行车的光亮 D防止铁与水接触在空气中生锈7、用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为原料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反方程式是_。在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铁元素的化合价由_价变为_价。8、用2 000 t含杂质25%的赤铁矿石,可炼出多少吨铁?9、要炼出含有2%杂质的铁1 600 t,需要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多少吨?第九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主备人:周英雄 审核:刘缤藻主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存在状态,能区分溶液和乳浊液二、自主学习 根据演示实验9-1(补充实验:NaCl 溶于水),然后完成下表:实验名称 现象 形成什么蔗糖溶于水中氯化钠溶于水中阅读教材P26-27,初步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概念。 ,形成 叫做溶液, 溶液是由 和 组成。 叫溶质, 叫溶剂。(3)、溶液的特征是: 、 。三、合作探究根据演示实验9-2,9-3,9-4,完成28页和29页表格演示实验9-2溶剂溶质 现象 水 碘水 高锰酸钾汽油 碘汽油 高锰酸钾 由上述实验和生活常识可知:溶质可以是 ,也可以是 体或 体,如果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叫 ,量少的叫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 。演示实验9-3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演示实验9-4试管中的物质 现 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洗涤剂及植物油 叫做乳浊液。讨论 洗涤剂能去油污,汽油也能去油污,各依据什么原理? 溶液的命名: 溶液一般是依据溶质和溶剂的名称来命名的:“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若溶剂为水时还可以这样命名:“溶质的名称+溶液”。例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跟踪练习: 1、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2、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植物油 C、白糖 D、白酒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 ) A、碘酒 B、牛奶 C、食盐水 D、白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溶液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二者体积之和 5、在稀硫酸中,溶质是 ,溶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 在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在稀盐酸中,溶质是 ,溶剂是 6、说出下列溶液的名称把蔗糖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叫: 把酒精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叫: 把锌恰好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所得的溶液叫: 如果物质溶解于另一物质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溶质应是反应后的生成物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动手完成课本30页活动与探究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_,这一过程_热量;另一种是_,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_热量。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 ,反之则 。如 。小结:常见的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有: 常见的溶解时放热的物质有: 溶解时温度几乎不变的物质有: 跟踪练习:1、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牛奶C蒸馏水 D豆浆2、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C锌、硫酸锌 D汽油、水4、所谓溶液的稳定性是指在溶剂_、温度_的条件下,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5、食盐水中加入少量KMnO4晶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 ,溶质是_ ,溶剂是_ _。6、把一块锌片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直至没有气体放出若锌片有剩余,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溶剂为_;如果锌片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_,也可能还有_。7、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8、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溶液质量( )A、55 g B、大于55 g C、 小于55 g D、 无法确定9、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 )A、 气体 B、液体C、固体D、都可以 第九章 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主备人:周英雄 审核:刘缤藻主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自主学习复习溶液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 小组合作完成3334页的活动与探究并完成表格的填写活动探究一: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20mL水中加入5克NaCl,搅拌再加5克NaCl,搅拌再加10mL水,搅拌现象结论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 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操作现象结论20mL水中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再加5克硝酸钾,搅拌.加热观察后分为两份一份再加5克硝酸钾,搅拌一份放在冷水中冷却知识要点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许NaCl,发现 (填“能”或“不能”)溶解,由此可见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 (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热的饱和溶液经冷却后原本溶在其中的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 ,这一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而析出的固体叫做 。5、请同学们参阅课本35页画出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通过该流程图你能分析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跟踪练习: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 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2、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法。3、要使已被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倒出少量溶剂 B.投入硝酸铵 C.蒸发部分水 D.适当降温4、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浓溶液B. 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C. 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D.投入固体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5、有2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200 g,从中取出10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此物质的溶解度(20 时)不变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不变D.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一半第2课时知识准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配制糖开水你们选择 (填“热水”或“冷水”),为什么?说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各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为了较精确的比较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自主学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 。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表示:(1)、 (2)、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g(20)1010110.010.01一般称为溶解度曲线:同一固态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我们可以用横坐标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 ,采用数学上描点的方法绘制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该曲线一定要连续平滑。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如图所示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3)图中P点表示KNO3的溶液。(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右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在 时,b和c溶解度相同。(3)t3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4)要在a、b、C的混合物中分离c可用的方法。 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 跟踪练习: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指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继续溶解、密度增大 C、饱和溶液取出一部分后密度减小、但仍然为饱和溶液 D、容器底部无晶体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A、溶液:溶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