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doc_第1页
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doc_第2页
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doc_第3页
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doc_第4页
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汇龙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卷(选修)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命题人:殷燕华 审核人:朱凯燕第卷 ( 选择题 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 B H2O2酶、抗体、胰岛素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尿素、氨基酸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3、右图为某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01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B1.52小时进行剧烈运动,血糖含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C22.5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D从曲线分析判断此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 下丘脑 B下丘脑 大脑皮层 C下丘脑 下丘脑 D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5、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6、人体的某种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产生抗体,结合抗原x。其中a e 代表不同免疫细胞,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B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C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化D抗原经过程传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7、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A5项 B 4项 C3项 D2项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9、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相似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 过敏反应 D. 感染引起的关节炎10、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A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D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11、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无子番茄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 无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子番茄C.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D. 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12、下列有关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汇龙中学汇龙湖中所有的鱼 B吕四沿海滩涂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汇龙中学龙首山中所有生物 D汇龙中学中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活的环境13、种群的研究中往往要调查种群的密度,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正确的是 A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鸟类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C采用样方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在该种生物分布密集的地区取样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14、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17、下图(一)中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的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一甲 B一甲 C一丙 D乙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19、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人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 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20、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生态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利用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1、人体下丘脑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C血糖的调节 D.血液pH值的调节22、右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23、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单侧光照,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C把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直立生长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24、下图所示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所获得的酵母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3h换一次培养液,种群曲线会呈“J”型曲线,种内斗争剧烈B随更换培养液的时间延长,种群增长逐渐受到资源限制,增长曲线也渐渐由“J”型变为“S”型C计数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利用标志重捕法D恒定酸性的培养液不适合培养酵母菌,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25、右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鼠草虫蛙蛇鹰 鹿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第卷(非选择题 共65分)三、非选择题:共65分。26、(7分)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 。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物质交换概况 (3)图中ad,O2浓度最高、CO2浓度最低分别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C利用。(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d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27、(9分)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结合书本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透过细胞膜向外流出比 向内流入更容易。(3)如在图中箭头施加一较强的刺激,在e处能测到动作电位(已产生兴奋)而a处不能。这一现象体现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 ;出现这一现象的生理学基础是 。 (4)如果箭头位置为bd的中点,在箭头处施一较强的刺激,结果兴奋的产生是b处早于d处。原因在于当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神经元时,要经历 的信号转变过程,需延搁一段时间。(5)不同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如图所示代表突触结构的是由图中的 (填标号)和突触间隙构成,在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液体相当于内环境中的 。图中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28、(7分)回答下列免疫相关的问题: (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HIV在人体内的主要宿主细胞是 细胞,该细胞是在 中发育而成的。(2)下图和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两种类型,请据图回答:图中的c细胞是 ,它对a细胞的作用是 。图中的e是抗体,它能和f结合,从而中和或清除f。当短期内f再次侵入人体内,与之前相比d产生e的特点是 。(3)某学生一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离开现场后症状就会消失。该同学的表现叫做过敏反应;引起该反应的物质叫做 。(4)下列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 )A吞噬细胞 B记忆细胞 C效应B细胞 D靶细胞29、(7分)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一条甲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 ;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 ;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 ; 。30、(9分)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左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右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根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左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2) 左图中,如果草原鼠害、虫害严重,人工放养的牲畜量就会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 (可以结合图回答),所以应控制鼠害、虫害。最佳的防治鼠害、虫害方法是 。(3) 右图中,如将放牧量控制在点最有利于草原中牧草有机物的积累。牧草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去向有 、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高于图中C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5)右图中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发利用草原生态系统时应该,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31、(9分)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流动方向,图2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字母),图1中的C表示 。(2)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 。(3)图1中,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加 kg。(4)图2表示的是 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图2中代表环境容纳量的是图中 时期。(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虫害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32、(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 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上,使用显微镜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合理假设是: ,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J”型增长,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