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新教材)2020版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编 辑:_时 间:_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下列对于可逆反应2M(g)+N(g)2P(g)达到平衡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M、N全部变成了PB.反应已经停止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D.v(M)v(N)=21答案C解析题给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故A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停止,故B错误;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正确;v(M)v(N)=21,未体现正、逆反应速率关系,故D错误。2.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C.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D.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答案D解析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一定消耗x mol NH3,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B错误;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v正(NH3)=2v正(H2O)成立,故C错误;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4v正(O2)=5v逆(NO),故D正确。3.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B.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之比是212C.二氧化硫与氧气不再化合生成三氧化硫D.降低温度,原化学平衡状态未被破坏答案A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A项正确;平衡时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是212,还与物质的初始浓度以及转化率有关系,B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平衡时二氧化硫与氧气仍然反应生成三氧化硫,C项错误;降低温度,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D项错误。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aNbM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12B.t2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t3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D.t1时,v(N)的反应速率是2t1 molL-1min-1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根据图像,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ab=21,选项A错误;由图可知t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由图可知t3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C正确;容器的容积未知,且v(N)的反应速率也只能算出平均速率,选项D错误。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312答案A解析X的生成代表逆反应方向,Y的消耗代表正反应方向,二者物质的量的变化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正确;X、Z的生成分别代表了逆反应和正反应方向,但二者比例不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比,B项错误;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达到平衡时,分子数不一定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D项错误。6.在T ,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压强是反应前的0.9倍。则N2的转化率为()A.15%B.20%C.25%D.30%答案B解析设N2的转化率为x,根据三段式法分析: N2+3H22NH3开始/mol130转化/molx3x2x平衡/mol 1-x3-3x2x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0.9倍,则(1-x)+(3-3x)+2x(1+3)=0.9,x=0.2,N2的转化率为20%,B项正确。7.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含有NO2、N2O4两种气体,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填“x”或“y”),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N2O4)=。a、b两点对应状态中,x代表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对大小为v(a)v(b)。(3)若平衡后改变温度,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变大,则反应向生成(填“NO2”或“N2O4”)的方向进行。答案(1)x2NO2N2O4(2)0.4 molL-1min-1(3)N2O4解析(1)根据图像,到达平衡时x的浓度降低了8 molL-1,y的浓度增大了4 molL-1,因此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N2O4。(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N2O4)=ct=4molL-110min=0.4 molL-1min-1;a、b两点对应状态中,a点时c(NO2)较大,则NO2的反应速率v(a)v(b);(3)若平衡后改变温度,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变大,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小,则反应向生成N2O4的方向进行。提升能力跨越等级1.将0.2 molL-1的KI溶液和0.05 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已知: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A.和B.和C.和D.答案D解析将0.2 molL-1的KI溶液和0.05 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根据方程式可知碘离子过量,因此只需要证明溶液中含Fe3+即可说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能建立化学平衡。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有Fe3+,即能说明反应存在平衡,正确;由于碘离子过量,所以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一定有黄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反应存在平衡,错误;无论反应存不存在平衡,溶液中均存在Fe2+,滴入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生成,错误;无论反应存不存在平衡,溶液中均有I2,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均变蓝色,故不能证明存在平衡,错误。2.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D.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B解析2v(NH3)=v(CO2)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错误;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正确;因为反应物是固体,所以整个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个定值,始终不变,C项错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容器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即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3.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3Y(g)2Z(g),X、Y、Z起始浓度分别是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正确的是()A.X为0.25 molL-1,Z为0.5 molL-1B.Y为1.2 molL-1C.X为0.3 molL-1,Z为0.3 molL-1D.Z为0.6 molL-1答案D解析根据可逆反应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特点可知,平衡时各物质浓度范围为0 molL-1c(X)0.4 molL-1,0 molL-1c(Y)1.2 molL-1,0 molL-1c(Z)0.8 molL-1。X为0.25 molL-1,Z应该为0.3 molL-1,A项错误;Y为1.2 molL-1不可能,B项错误;X为0.3 molL-1,Z应该为0.2 molL-1,C项错误;Z为0.6 molL-1是可能的,D项正确。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B(g)C(g)+2D(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体系压强不再改变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v(A)v(C)=11A.B.C.D.答案B解析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容器中,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能确定题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为A(g)+B(g)C(g)+2D(g)反应前后计量数之和不等,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不选;因为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容器中,压强一直不变,故不选;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v(A)v(C)=11,未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不选。所以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5.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4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1 molL-1、0.4 molL-1、0.1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4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C.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c10.14 molL-1D.若反应正向进行,X、Y的转化率相等答案D解析由方程式可得,X、Y按14反应,又因为平衡时X、Y的浓度之比为14,所以X、Y起始浓度之比也为14,故A项错误;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42,即21,故B项错误;若反应开始向右进行并达到平衡,平衡时X的浓度为0.1 molL-1,Z的浓度为0.1 molL-1,因为Z的浓度开始不是0,故Z的浓度变化小于0.1 molL-1,由方程式可知,X的浓度变化量小于0.05 molL-1,故c10.15 molL-1,若反应开始向左进行并达到平衡,平衡时X、Y的浓度之比为14,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是Z分解生成,因为X的起始浓度大于0,所以0 molL-1c1甲丙(3)34 min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4 min时体系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作用(4)AC(5)BC解析(1)经测定前4 s内v(C)=0.05 molL-1s-1,生成C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5 molL-1s-14 s=0.2 molL-1,此时消耗A是0.8 molL-1-0.5 molL-1=0.3 molL-1,则ac=32;平衡时消耗A与B分别是0.6 molL-1、0.2 molL-1,则ab=3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2)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甲、乙、丙中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3 molL-1s-1、0.36 molL-1s-1、0.24 molL-1s-1,所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乙甲丙。(3)01 min、12 min、23 min、34 min、45 min、56 min内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是50 mL、70 mL、104 mL、168 mL、80 mL、30 mL,因此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34 min,这是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作用。(4)CH3COONa与H+反应生成弱酸醋酸,H+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反应的进行,H+又逐渐电离出来,所以生成的氢气体积几乎不变,A项正确;加入NaNO3溶液,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得到氢气,B项错误;KCl溶液相当于稀释,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且生成的氢气体积不变,C项正确;Na2CO3溶液消耗H+产生二氧化碳,最终生成的氢气体积减少,D项错误。(5)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不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香薰蜡烛基础知识培训班课件
- 健身私教课转让合同范本
- 合同解除同意协议书范本
- 房车充电桩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城市道路桥梁建设阀门井施工及监理合同
- 2025版垃圾清运与废弃物资回收再利用服务合同
- 2025版石灰石原料贸易结算与风险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合同细则-含充电桩租赁服务
- 2025年度图书馆馆藏图书采购与更新合同
- 2025年度养老公寓租赁服务协议合同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相关护理综述课件
- 航空发电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教科版(2017版)科学五年上册《机械摆钟》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公差配合课件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楼顶防水高处作业施工方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2009斯巴鲁森林人维修手册wi 19850c
- 身体各部位刮痧手法
-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4高考语文备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