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ppt课件.ppt_第1页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ppt课件.ppt_第2页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ppt课件.ppt_第3页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ppt课件.ppt_第4页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与联合育种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 国外近20年的遗传进展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关于联合育种与场内遗传改良 国外近20年的遗传进展 更为科学的猪育种技术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主要表现在 测定设备 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遗传评估 BLUP 90年代逐步发展的分子技术 1930 2009年美国养猪窝断奶仔数变化 9 48头 1930年为6头 1990年7 87头 2009年9 48头 1930 2009年美国母猪平均年产窝数变化 1930年为1 28窝 2009年达到2 17窝 1930 2009年美国母猪平均年出栏肥猪数变化 USDAHogs PigsReports 1930年7 69头 1990年14 62头 2009年达到20 56头 1995 2009年中国母猪年出栏育肥猪头数变化 5 0 7 0 9 0 11 0 13 0 15 0 17 0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5 3头 12 9头 根据农业部年度数据报告制作 1930 2009年美国肥猪屠宰胴体重变化 1930年约为57 03kg 2009年91 99kg 1930 2009年美国每头母猪年提供肉量变化 1930 80growthrate 2 027 1980 07growthrate 2 793 美国1930年约为318kg 2009年约1900kg 据估算 2009年中国每头母猪年提供肉量仅1000kg左右 部分欧盟国家2005年统计的母猪生产力 1996年 2007年丹麦猪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变化 数据来源 DANBRED 13 6头 11 7头 1996年 2007年 产活仔数增加了2 4头 断奶仔猪数增加了1 8头 1995年 2007年丹麦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变化 数据来源 DANBRED 25 2头 1995年 2007年 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提高了4 2头 1996年 2007年丹麦育肥猪日增重变化 数据来源 DANBRED 866克 1996年 2007年 育肥猪日增重增加了106克 1996年 2007年丹麦猪屠宰胴体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 DANBRED 82 8千克 1996年 2007年 屠宰胴体重增加了7 6千克 丹育目标是每头母猪年生产30头断奶仔猪 08年达到的水平如下 丹育08年繁殖性状水平 1985 2009年加拿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变化 大白猪 长白猪 杜洛克 1985年 2009年 大白猪产仔数增加了2头左右 长白猪增加了1 5头左右 杜洛克增加了0 5头左右 数据来源 CCSI年报 最近十年 猪的生产水平提高很快养殖各个环节技术的发展都发挥了作用自动化养殖设备 新的饲养工艺遗传进展的加快是主要原因 最近十年 遗传进展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准确性和选择强度的提高性能测定技术的发展也使测定的准确性提高BLUP遗传评估技术可以利用所有相关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料积累 准确性不断提高 遗传进展 选择强度 遗传变异 世代间隔 选择准确性 分子中有一项为零 进展就是零 国外猪种繁殖性能的提高是否使用了中国猪种 目前还没有发现只存在于中国地方猪种的高繁殖基因 如果杂交 需要导入中国地方猪种比较高的血缘 25 或更高 这会造成生长速度 瘦肉率下降丹麦从1992年开始将选育重点转向繁殖性能 场内高效遗传改良计划的建立 一个高效的场内遗传改良计划是整个育种体系的基础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育种核心群 理论上规模越大越好要有完善 准确的性能测定 及时的遗传评估 科学合理的育种核心群选留 淘汰制度 需要在影响遗传进展的四因素之间做出最优选择我们国家许多种猪场的育种群也实行每年33 的淘汰 母猪胎次分布均匀 这种育种体系平均世代间隔接近2年 年遗传进展缓慢 遗传进展是可以累积的 世代间隔短才能实现更快的积累 育种核心群的规模受到猪场规模 测定能力 种猪销售 经济等方面的限制 拥有规模比较大的扩繁场则可以相对大一些 规模一般的可以纯种群基础上建立育种核心群 将纯种母猪划分为育种群 繁殖群 核心群最低要求 长白 大白猪的母猪数量不低于300头 杜洛克不低于100头 如 我们组建了300头基础母猪的核心群 每个月产50窝 每窝选取最好的1公 2母测定 平均每个月测定150头 50头公猪 100头母猪 每周测定结束以后 将所有核心群的猪和新测定的猪进行遗传评估 计算选择指数 根据指数大小对所有测定个体和目前仍在育种群的个体进行排队 根据指数大小和体型决定选留那些后备猪 淘汰那些后备猪和目前在育种群指数比较低的个体 如果测定的100头母猪中有30头好于现有育种群300头母猪的后30名 就淘汰原群体的后30头 淘汰的个体进入繁殖群或扩繁场任何时候 只要有新测定后备猪的指数好于现有群体 就进行淘汰 补充 由于公猪的选择强度高 会不断出现新的优秀公猪 淘汰的公猪进入扩繁场 生产场 这2个层次场的公猪应全部来源于育种核心群 一般使用1月份测定结束的公猪 给3月份测定结束的母猪配种但公猪的淘汰 选择还需要考虑血缘问题 无论如何 要尽量缩短公猪的利用时间 如果有600头基础母猪的纯种群 可以将其划分为300头核心群 300头繁殖群 如果猪场本身还有比较大的扩繁场 则可以增加核心群数量 如400或500 遗传进展 选择强度 遗传变异 世代间隔 选择准确性 分子中有一项为零 进展就是零 以上的几条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 如为了增加选择差 在第一胎母猪的后代中 可供选择的个体数量不够时 就需要从第二 三胎母猪中选择 这就增加了世代间隔 但不从第二 三胎母猪中选择 虽缩短了世代间隔 却降低了选择强度 这就需要全面考虑 找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只使用后备公猪的情况下 第一胎留种世代间隔 1 08年第二胎 1 29年第三胎 1 5年第六胎 2 12年第二胎母猪后代要比后备猪后代的指数高20 1 29 1 08 至少15 才可以留种 完善的系谱文件对遗传评估的准确性非常重要BLUP遗传评估可以校正许多环境影响因素遗传评估的及时性遗传评估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数据 场内遗传评估 不仅进行了达100kg体重日龄及背膘测定的个体可以估计个体育种值和选择指数 那些亲属具备完整资料的个体也可进行估计 而且这些亲属与待估个体的亲缘关系越近 数量越多 估计就越准确 遗传评估可在任何时候进行 只是不同时间因为信息源与量不同而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不一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国内种猪的育种都是采用闭锁群继代选育闭锁群选育早期有较大的进展 而以后却越来越缓慢育种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逐渐从重视纯种选育 血统转变为重视生产性能 杂交 核心群的开放与闭锁 开放核心群育种方案扩大了核心群选择的范围 加快了遗传进展 同时还增加了核心群的有效群体含量国内种猪场往往会偏重开放 即通过不断引种杂交来取得遗传进展 这样的结果是大量优良基因并非纯合 不能稳定遗传 几年之后不得不重新引种 当种猪群的遗传素质不高时 就应该以开放为主 但是 当猪群已经具有了很优秀的基因时 就应以闭锁为主 能通过闭锁选育解决的 尽量少开放 降低疫病风险 近交的控制 在制定选配计划时 大部分育种公司对于近交的控制过于简单 避免血缘相近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这种方法是以假定基因尤其是有害基因在血缘较远的个体间是分离的为前提的 近交衰退主要发生于一些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上某些性状可能并不会出现近交衰退现象近交可以揭露和消除有害基因 增大基因频率 促进基因的纯合 使优良性状的遗传更稳定 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 对于育种核心群来说 适度近交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联合育种与场内遗传改良 1987年 英国Cotswold猪发展公司就提出并应用了多组核心群 groupnucleus 育种结构 实际是猪的联合育种的开始 联合育种不等于所有的育种场只测定规定的3个性状在包含这3个基本性状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 增加测定性状 国外猪育种成功的主要一点是能够根据生产性能 市场的变化 选育目标及时做出调整 如丹麦 1992年开始重点选择产仔数 5日龄活仔数 公猪的选择增加屠宰损耗 肉质目前一些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