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17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培训.doc_第1页
x 2017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培训.doc_第2页
x 2017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培训.doc_第3页
x 2017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培训.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环境、物品清洁消毒 2017.6.1 医院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知识培训 一、术语与定义:1、 环境清洁:消除无生命的环境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2、 清洁单元:清洁实践中应以一位患者为清洁单位,包括邻近该例患者诊疗区域内相关的所有设备和家具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使用过,或污染的清洁工具(如,抹布、地巾)应经有效复用后,方可用于下一个清洁单元。3、 环境表面: 医疗机构内部的建筑装修表面,如墙面、地面、窗台、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卫浴洁具、淋浴室隔断等表面。4、 物体表面:用于患者诊疗和生活的设施、设备和家具的表面。5、 消毒: 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6、 污点清洁/消毒:对被患者少量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小范围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消毒。7、 作用时间:被消毒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受到消毒因子作用的时间。8、 严禁“重复浸泡” 清洁实践中不应将使用过的,或被污染的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未经有效复用处置,重复浸泡至使用中的清洁与消毒溶液中。二、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 依据是否有感染者或高度易感患者的存在和是否有潜在的被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机会,将医疗机构的环境感染危险度分为3个区域。1、低度感染危险区域 这类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是短暂的停留;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对环境或物表的污染,主要以点污染为主。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门诊大厅、候诊区等。2、中度感染危险区域 这类区域有普通患者的居住;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对环境或物表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3、高度感染危险区域 这类区域有感染者、高度易感患者居住或长时间停留;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随时可能对环境和物体表面造成污染。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中心供应室、临床检验科、烧伤病区、导管室、腔镜室、血透中心、早产儿室、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以及普通病房的隔离病房等。三、环境清洁卫生等级分类1、清洁级:适用于低度感染危险区域. 清洁级管理要求:在环境清洁卫生实践中,主要采用清水清洁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清洁卫生频度12次/d,必要时可以提高清洁频度。清洁级管理标准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2、卫生级:适用于中度感染危险区域 卫生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管理内容为基础,清洁频率为2次/天,或在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低水平消毒。卫生级管理标准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指标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之内。但发生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的清洁与消毒。3、 消毒级:高度感染危险区域 消毒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管理为基础,每日清洁与消毒频次至少2次,对于高度怀疑或有感染者存在时,或每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消毒级管理标准要求达到区域内的环境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一旦发生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四、清洁与消毒原则1、应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类别和清洁卫生等级管理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时间和频率。应明确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使用中清洁剂与消毒剂更换的空间和时间规定等;明确医务人员与环境清洁卫生服务人员的职责分工。2、应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消毒剂,邻近患者诊疗区域的高频接触表面,如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诺如病毒等污染应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分枝杆菌等污染应采用中水平消毒剂;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等污染可采用低水平消毒剂。卫生盥洗间一般采用高水平消毒剂。严格遵守消毒产品的使用指南所要求的应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现配现用。 3、清洁剂使用中应遵守产品的使用指南所要求的使用浓度,根据应用对象和污染物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洁剂,如卫生盥洗间可采用酸性清洁剂,设备和家具表面宜采用中性清洁剂,有严重污染的表面则采用碱性清洁剂。清洁剂的使用中应关注环境和物体表面材料的兼容性。4、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采取湿式卫生的方式;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或采用消毒湿巾纸实现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的原则实施清洁卫生;需采用真空除尘时,应采用排气口带有空气过滤器或中央真空吸尘系统。6、使用中消毒产品的更换应有空间和时间的规定,隔离病房要求实行“一用一换”,普通病房每3间(或相当于100m2的面积)一更换;使用时间要求每60min更换。消毒剂的使用应关注环境和物体表面材料的兼容性。7、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时,应规范操作,杜绝清洁与消毒的盲区;严禁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抹布、地巾等“重复浸泡”至清洁与消毒溶液中。8、一旦发生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时,应立即采取清洁与消毒措施;被大量的(10mL)患者血液等体液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湿性材料清除污染物,再实施清洁和消毒措施;或采用吸附-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9、对频繁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如采用铝箔、塑料薄膜等覆盖其表面,实行“一用一换”,使用后的屏障物按医疗废物处置。10、推荐采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抹布和地巾,推荐扁平型可脱卸式地巾;不宜使用传统固定式拖把。11、推荐清洁用品(如抹布、地巾、水桶、家政手套等)实行颜色编码管理,红色-卫生盥洗室,黄色-患者单元,蓝色-公共区域。12、人员应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五、日常清洁与消毒1、应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和环境卫生等级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区域和病房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化操作规程。2、严格遵守“清洁单元”原则,按颜色编码规定选择和使用清洁用品。严禁将使用过的,或污染的清洁用品“重复浸泡”至使用中的清洁与消毒溶液。3、密切关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对于高度感染危险区域内环境与物体表面,应在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实施清洁与消毒,或及时采用消毒湿巾纸进行处理。4、医疗机构不同环境感染危险度分区的清洁卫生方式与频率参照附录A要求。六、终末清洁与消毒1、患者出院、转院、转病区(房)或死亡后,应对其诊疗区域内相关的所有设备仪器、家具和使用的卫生盥洗间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应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和环境卫生等级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区域和病房的终末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化操作规程。2、推荐对可移动的设备仪器和家具搬运至指定的房间(或区域)内实施终末清洁与消毒;但腾空的病房可以在原地实施终末清洁与消毒。按颜色编码规定选择清洁用具,严禁使用中的清洁剂与消毒剂“重复浸泡”。3、终末清洁与消毒时,应对复合的目标进行分解后,再开展清洁与消毒实践,如病床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前,应对撤除所有的床上用品后,对裸露的床架,由上而下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如床头柜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应先将抽屉逐个清空内部物品后,由里到外、由上而下进行清洁与消毒。七、感染暴发的强化清洁与消毒1、应制定医疗机构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和感染暴发期间的强化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化操作规程。2、应做好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措施。强化环境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措施;清洁与消毒实践应严格遵守“清洁单元”原则;严禁使用中的清洁剂与消毒剂“重复浸泡”。3、对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参考WS/T 367。4、应开展感染暴发流行时的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的评估工作,尤其应关注引发感染暴发流行的致病菌在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程度与检出率。附录A (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方式与频率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清洁卫生管理等级清洁方式清洁频率强化清洁低度感染危险区域清洁级湿式卫生12次/天无要求中度感染危险区域卫生级湿式卫生2次/天发生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实施,清洁频度根据需要确定污点消毒随时实施高度感染危险区域消毒级湿式卫生2次/天发生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实施,清洁频度根据需要确定 环境消毒 12次/天 污点消毒 随时实施AA附录B (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技术与标准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清洁卫生管理等级考核技术与质量标准视觉检查法化学检查法微生物检查法荧光标记荧光粉迹ATP低度感染危险区域清洁级整洁卫生、无尘、无碎屑、无异味等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中度感染危险区域卫生级整洁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