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ppt_第1页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ppt_第2页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ppt_第3页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ppt_第4页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轮复习 一 地位 为高考做准备的第一次复习二 特点 全面 细致三 态度决定一切 一切从心开始四 有冲劲 踏实肯干的精神 1 课前 熟悉教材 完成知识点填空 2 课中 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笔记要点 3 课后 及时梳理 练习巩固 看课本 导读 一 文明时代的标志 二 政治文明的内涵 三 中外政治制度1 原因 特点 2 概况 1 古代 民主制 共和制 君主专制等 2 近代 议会制 3 现代 社会主义制度 四 理论认识 1 政治制度与经济 文化的关系2 政治文明历程的总趋势 特点 古往今来 人类的社会活动 主要有 1 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在政治 文化中起决定作用 2 政治活动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活动密不可分 相互作用 3 思想文化活动 反映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 推动 阻碍社会的前进相互联系促进 产生合力 把人类文明一步步推向前进 中国古代史 总体结构 距今约170万年 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一 时间范围 二 阶段划分 六个时期 中国古代政权 王朝 演变 1 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170万年前 公元前2070年 2 奴隶社会 起止时间 170万年前 公元前221年 经历时间 前2070年 前476年 朝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 3 封建社会形成 战国 前475 前221年 2 秦汉时期 时限 前221 公元220年 特征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朝代 秦朝 西汉 东汉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时限 220 589年 特征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形成第一次高潮 朝代 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 4 隋唐时期 时限 581 907年 特征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朝代 隋朝 唐朝 5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限 907 1368年 特征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 形成民族大融合第二次高潮和统一趋势加强 6 明清时期 朝代 五代十国 辽 北宋 夏并立 金 南宋对峙 元朝 时限 1368 1840年 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朝代 明朝 清朝 前期 先秦史 先秦的政治制度 必一1第一节 选1商鞅变法专题 先秦的经济 必二1专题第1至4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主流思想 必三1第一节 先秦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必三2全专题 第一专题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夏商周 春秋战国 专题知识框架 政治 先秦时期 制度演变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郡县制中央机构设置地方机构设置商鞅变法 背景 措施 结果 评价 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手工业 三种经营形态 部门 技术商业 产生 商品 市场 货币 文化 思想 科技 文学 文字 艺术 指南 P 1 考点展示1 分封制的含义 目的 内容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特点 影响及结果2 宗法制的内容 目的 特点 影响3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5 商鞅变法背景 措施 评价 选修1 一 政治史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内服与外服制度 历史脉络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 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B 等级森严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C 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 没有中央集权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内服与外服制度 历史脉络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 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B 等级森严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C 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 没有中央集权 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一 夏朝 前2070第一个国家政权1 出现公共权力 国家的特征如监狱 军队等 2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制度 特点 传贤 原始禅让制 传子 公天下 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 公共权力 一般指由立法 行政 执法 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 保留着氏族社会许多特点 如最高统治者称为 后 当初的意思是生育 亦有祖先的意思 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 号令各个部族 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 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概念阐释 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一 夏朝 前2070第一个国家政权1 出现公共权力 如监狱 军队等 2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 商朝 前16001 内服 外服制度2 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3 神化王权 制度 特点 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二 商朝 1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 王畿 j 外服 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A 商朝中央设相 卿士等掌管政务 B 地方有封侯和伯 候 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自我测评1 商代的附属国和西周的诸侯国的区别 文史知识库 甲骨卜辞 商人凡事占卜 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灸 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 叫 兆 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 占卜的内容 结果以及日后是否应验 都刻在兆纹旁边 叫做 卜辞 商朝中央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叫 卜 兆 卜辞 史记 殷本纪 载 商朝的相权力很大 伊尹作为开国功臣 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起了很大作用 汤死后 伊尹继续为相 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 期中太甲暴虐无道 不理政务 伊尹将他放逐 令他闭门思过 三年后 太甲悔改 伊尹又请他回来执政 商朝人崇信鬼神 凡事皆占卜 不论战争 祭祀 渔猎 农事 都先向鬼神问卜 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 留有占卜痕迹的兽骨 探究 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1 一种手段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2 王权还不很强大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有限 3 迷信 社会落后 结论 商代不存在中央集权 周公是 封神榜 里最具计谋的人物 周灭商后 国土面积空前增大 在当时 没有先进的电讯设施和交通工具 更没有导弹这样威慑力超强的现代武器 如果你是周公 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巩固国家政权 夏商版图 河南省中北部和山西 河北两省的南部 山东的西部 周版图 甘肃东南部 陕西中部 河南 山东全境 安徽北部 山西中南部 河北大部和京津两市 版图较之夏商两代至少翻了两番 周公 1 背景 2 概念 3 目的 4 概况 A 分封对象 B 分封重要侯国 C 分封内容 D 诸侯权利和义务 二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周朝的政治制度1 二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周朝的政治制度1 1 背景 社会动荡 目的 巩固统治 周公分封 2 概念 封邦建国 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 广建封国 拱卫王室 诸侯也分封下属 均要尽权利义务 维护统治 3 概况 1 周王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封A 对象 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 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曪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蓟 帝舜之后于陈 大禹之后于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 史记 周本纪 请分析 1 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2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共有四类 一是同姓亲族 二是功臣 三是殷商的降族 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三 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 目的是 广建诸侯 拱卫王室 进一步扩大西周的统治 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抵抗 便于监督管理 诸侯承担各种义务 有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二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周朝的政治制度1 1 背景 社会动荡 目的 巩固统治 周公分封 2 概念 封邦建国 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周王分封诸侯 诸侯分封下属 尽权利义务 维护统治 3 概况 1 周王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封A 对象 同姓亲族 主体 异姓功臣 姻亲 原附属国 殷商降族 被商灭的古国 1 背景 社会动荡 目的 巩固统治 周公分封 2 概念 封邦建国 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周王分封诸侯 诸侯分封下属 尽权利义务 维护统治 3 概况 1 周王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封A 对象 同姓亲族 主体 异姓功臣 姻亲 原附属国 殷商降族 被商灭的古国B 内容 土地 核心 人口 物资 武装C 权利与义务 政 军 经 D 主要封国 图 2 诸侯对下属再次分封 二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周朝的政治制度1 西周分封示意图 你能从地图里发现什么 结论 封国的名称成为了姓氏的来源之一 找找你的姓氏来由 齐白石 功臣吕尚封国齐 鲁智深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 找找你的姓氏来由 许文强 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代文叔于许 建立许国 陈坤 周武王封舜的后代妫 gu 满于陈 1 背景 社会动荡 延续内外服制度 目的 巩固统治 周公分封 2 概念 封邦建国 拱卫王室 巩固周王室统治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周王分封诸侯 诸侯分封下属 尽权利义务 维护统治 3 概况 1 周王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封A 对象 同姓亲族 主体 异姓功臣 先代帝王后代B 内容 土地 核心 人口 物资 武装C 权利与义务 诸侯在自已的疆土内实行再分封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拥有世袭统治权 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D 主要封国 图 2 诸侯对下属再次分封 二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周朝的政治制度1 4 影响 积极 1 扩大势力范围 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稳定秩序 巩固统治 2 贵族形成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等级序列 3 传播周文化 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限 诸侯独立性强 易形成割据势力 分封制的演变 周初大举分封春秋名存实亡战国被郡县制取代秦朝全国推行郡县制 西汉统治者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诸亲 孤立无援 故初大封子弟 汉初 分封确实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但后来诸侯王野心渐长 最终导致了 七国之乱 西晋初建 为抗衡门阀士族 统治者大封同姓 后导致 八王之乱 的爆发 成为西晋国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朱元璋希望利用皇室力量维护朱姓政权 广兴分封 以致他死后爆发了藩王夺权的 靖难之役 清初 迫于进取中原的需要 统治者将明朝降官分封为异姓王 但因势力渐大 与清庭抗礼 最终爆发了 三藩之乱 三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1 目的 2 概念 3 渊源 4 内容 1 核心 2 体系 5 作用 1 目的 巩固分封 解决分配和继承矛盾2 概念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 实质 血缘政治 贵族政治3 渊源 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4 内容 1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特点 2 家国一体 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结合 3 体系 严格大小宗体系 大小宗是相对 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政治隶属关系 三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 兄弟关系 嫡长子 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大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 西周社会结构中 各阶层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的宗法等级 另方面表现为 周王 公 侯 大夫 士 皂役 的行政等级 二者紧密结合 5 作用 当时 1 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政治隶属关系 2 通过血缘亲疏 确立分配继承制度 保障贵族 世卿世禄 特权 3 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纷争 强化王权 家国 结合 强化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及地位 后世 4 宗法制某些原则逐渐嬗变为封建宗族制度 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 并影响至今 祭祖 重亲情重团圆 家谱等 三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趣味题 带有宗法色彩的词汇 四海之内皆 光耀 国有国法 一人有罪 株连 手艺 传不传 打虎 上阵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 特权 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 任人唯亲 裙带关系 积极 认祖归宗 重亲情重团圆 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 孝顺长辈 恪守孝道等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1 巩固统治 维护统治集团利益 2 盛行于西周时期 以周天子为核心 3 施行前期维护社会安定 促进了社会发展 4 影响以后中国社会发展 直接目的 是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 诸侯拥有义务和权利 直接目的 是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 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作用 前期巩固和扩大统治 促进边疆开发 形成交通网络 后期引起割据混战 作用 防止了贵族内部的争斗 巩固了分封制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突破难点 四 周朝的礼乐制度1 内容 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 实质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3 目的 巩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维护统治秩序 4 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五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 没有中央集权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六 商鞅变法背景P3 七 认识深化 三维设计 P31 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 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 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 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因此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 夏商周三代 是一种部族国家 它的政治 法律和选官制度 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这种制度体系 以西周最为典型 宗法制 制度体系的核心分封制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世卿世禄制 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今日份作业1 复习先秦政治3 预习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P23 24 完成26 27页6题选择题 3 复习商鞅变法 4 完成选修二专题二的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 中国历史分期 古代史 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战前近代史 从1840鸦片战争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现代史 当代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世界历史分期世界古代史 古代希腊 罗马西欧中世纪 封建社会世界近代史 1 资本主义的兴起 14C 16C 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2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7C 20C初 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世界现代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 1919 1939 二战以来 1945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