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题6第二套.doc_第1页
必修2专题6第二套.doc_第2页
必修2专题6第二套.doc_第3页
必修2专题6第二套.doc_第4页
必修2专题6第二套.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专题6第二套1.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2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谁预见到了整个危机并预告了它的进程?据我所知并无一人。”这表明他A反对罗斯福实行的新政 B同情胡佛政府对经济自由放任C对危机的破坏性未引起重视 D否定当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4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5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正常平衡完全足以应付在我们面前的史无前例的任务。但是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这种史无前例的要求和需要,也有可能要求暂时背离公共秩序的那种正常平衡。”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重在A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 B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保障劳工阶层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D维护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6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7两方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大增。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它们一者衬托着另一者”。这表明当时A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 B五年计划值得西方效仿C国家干预经济势在必行 D西方经济失去发展活力9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衰落 B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C德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崩溃D在经济危机中英国的经济未受影响101934年,美国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打破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这一现象表明A新政未取得任何进展 B新政牺牲了工人利益C企业破产大量的增加 D新政未使工人摆脱困境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纽约时报100年中记载,“有时他(指罗斯福总统)又像社会改革家,甚至像一个工运鼓动家,告诉煤商们,如果他们不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共产主义就会将一个日益衰弱的工业所剩下的一切都摧毁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B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优势C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危及资本主义发展 D新政严重侵害垄断资本利益12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1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1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15. 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林肯为了反对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南方分裂势力战争B.杜鲁门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援助欧洲经济C.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D.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国家,加入盟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6. 1935年7月,美国哲学家和记者李普曼说:“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入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尚方宝剑”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B.“宝剑应该入鞘”指应该限制总统在新政时膨胀的权力C.“战斗业已结束”指美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D.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发展阶段时间标志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型方孔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材料二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801:551:1171:121216351:101:131:131316371:131:135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但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称“欧元为政治货币”,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界定了欧元的基本属性,但马约阐述的欧元4大承诺全部被打破:政府债务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翻倍了;预算赤字没有得到控制;救援禁令同样遭到破坏;欧洲央行不再独立,却因为大量收购贬值的政府债券而危及信誉。 黄益平欧元危机(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欧元的影响。(5分) 必修2专题6第二套15DBCDB 610BDCCD 1115CDACC 16B40、(1)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宋: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之间商品交流频繁,货币流通量大;四川地区交通阻隔,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6分)(2)变化:反映了16世纪晚期,相对于黄金,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4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