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1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2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3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4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全年级) 命题人:刘应湘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语段中划线处据音写字或据形写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记者昨日(2014年5月4日)从湖南大学获 x ,该校近日出台规定,不准本校博士毕业生直接留校任教,以消除学术“近亲繁殖”,保持大学的独立精神。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1月份开始,湖南大学就不再提 倡 本校毕业生大批量留校。按照规定,湖南大学每年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中 ln 选8至10名 佼 佼者,与学校签订助理教授聘用合同。但助教须在海外研究2年以上并通过考核后,方能回校正式上岗。A.获悉 chng 遴选 jioB.获息 chng 遴选 jioC.获悉 chng 磷选 jioD.获息 chng 磷选 ji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A.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真正的目的就是想重新打造侵略战争的罪行以及日本所谓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右翼势力的接班人。B. 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串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C.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2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D. 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不应该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百花齐放,名家辈出;诗坛之盛,确乎空前。散文也是如此。 ,足见当时文坛也是百花齐放,各有风度的。但更有意思的是,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传统的骈体四六这时同样大放异彩,更为美丽韩愈、柳宗元固然是后代景仰不已的“宗师”这与兴起于盛唐、大盛于中唐的古文运动,当然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当时更为知名和流行的,却是元稹、白居易“骈体”大家李商隐即称自己的骈文集为樊南四六与他们通俗性的诗歌一样,白居易、元稹的散文也曾万口传诵A.B.C.D.4、下列四句中对待“贫”的态度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8.下列对划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B.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C.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D.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译文:_(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译文:_(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译文:_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王节士歌南朝陆厥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注,长剑竦云端。注若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木。(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_(2)此诗笔力雄肆,在南朝时不可多见,梁代钟嵘说陆厥“具识丈夫之情状”。对此,请结合本诗的后三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 _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2)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3)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特别是在一些宫廷戏中,大臣见皇上或奴才见主子时更是要行跪拜礼,而且显得十分威严。说到跪拜礼的产生发展,还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由于地很硬且又潮湿,人们便在坐或睡时铺垫一些树叶、兽皮之类的东西。旧石器时代编织技术出现后,人们以芦苇、竹篾等为材料编出了“席”。自此,人们在进食、议事时,便在地上铺一块席子,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刘恒与太中大夫贾谊议政,谈话十分投机,文帝不觉“前席”,坐得离贾谊近一些,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由于志趣不同而割席分交,更是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由于那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而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于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汉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传入中原。传说曹操就曾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在“胡床”启迪下,人们发明了椅子、凳子,因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生活中的“跪坐”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坐、跪、拜分了家,但跪拜礼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周代对跪拜礼的动作和对象则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的最重者,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在九拜中属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位九拜中第三位。前三拜称为“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其实也就是作揖。来源:Z#xx#k.Com随着朝代的变迁,封建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对各种礼仪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虽然也感到跪拜礼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因而仍被延续。据清末大学士瞿鸿禨的日记记载:清朝的宰相、大臣们与皇帝、皇太后谈话时,均“一溜子跪在地上”,其中不乏有年纪大者,听力不佳,跪在后边听不清皇上讲的什么,只好推推前面跪着的人,问一下所讲内容,以免有违圣命。也有的因怕跪久了支撑不住,不得已在裤子的膝盖处加衬一些厚点的东西,名曰“护膝”。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不愿意向清朝皇帝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被多少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被清军俘虏后,也不曾向清军行跪拜礼,最多只是对四川都督骆秉章“长揖不拜”。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提出过改革跪拜礼的主张,他们认为跪拜礼“卑躬俯首,生气毫无”,而“点首鞠躬最便宜,亦足示敬,且出于自然”。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取消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已势在必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刚一成立,孙中山先生马上就宣布取消跪拜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虽然是袁世凯窃居着大总统职位,但鉴于形势,他也不得不宣布:“所有礼节,男子礼节为脱帽鞠躬,大礼三鞠躬,常礼一鞠躬,寻常相对,只用脱帽礼。女子大礼大致相同,惟不脱帽,专行鞠躬礼。”当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握手、拥抱、亲吻、致意已成为当今礼节的时尚,特别是握手,几乎成为世界各国的见面和告别的通用礼节。然而,跪拜礼仍未绝迹,特别是在亚洲一些国家的农村或偏远地区,跪拜礼仍是少数家庭中晚辈对长辈表示尊崇的礼节,但其生命力却是异常苍白的,它的最终消失,还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12. 跪拜礼的产生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联的,最早,它代表着一种( ),后来,逐渐成了( )的标志。(4分)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跪拜礼的特点 B跪拜礼的历史演变C跪拜与文明礼仪D跪拜礼与社会进步14下列各项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自从“胡床”传入中原之后,跪拜礼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只成为一种礼仪的象征。B跪拜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无论是姿势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C因为鞠躬礼简单明了,所以,后来鞠躬礼就完全取代了跪拜礼。D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人们最终会摒弃跪拜礼。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1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5、文章的题目是“明月清泉自在怀”,结尾又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作者心目中的“明月清泉”究竟指什么?作者以“明月清泉自在怀”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1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1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18、试从材料的选择组织和主题的表现这一角度赏析本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6分)六、选作题(19、20、任选一题。12分)19、阅读下列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100法郎的高价“卖”了自己的孩子。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不愁吃喝”,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瓦兰衣锦还乡。选段: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1) 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6分)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1)写出选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_。(2分)(2)孟子为什么说“白圭治水”“过矣”? 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白圭治水”的行为的思考。(10分) 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而最残酷最难突围的限制束缚,最终总是于自己的内心。但是,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自拟标题。800字左右。不得抄袭、套作。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 语文答卷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1314答案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3分)(2) (3分)(3) (4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 。(4分)(1) 。(4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2) (3) (4) (5) 12题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第15题(6分) 第16题(6分) 。第17题(3分) 。第18题(6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 (2) 七、作文(60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 2、B (A.搭配不当。“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重新打造日本的所谓“光辉”形象”;C.表意不明。“12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120多家”有歧义,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并列不当”,可改为“医院、出版社等120多家单位”。D.肯定否定不当。“这应该是”。 )3、A 5.答案D 解析D项,夺:改变。6.答案B解析表现其谦让有德;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表现其有责任心。7.答案D 解析D项,“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8.A9. (10分)答案(1)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2)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3)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参考译文】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当初考中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名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竟又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县县令,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因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加的谥号叫“简肃”。10、答案(1)前三句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了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前三句着意渲染出了秋天肃杀凄冷的气氛,为后面抒发内心的慷慨激昂和浓重深厚的秋思做了铺垫。(2)诗人以“发冲冠”“弯弓”“长剑”等意象和浪漫的笔触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展示出了他们意气风发、气壮山河的气概。面对秋景,诗人一反前七句的愁伤,通过后三句写出了激昂的情调,并借荆轲的典故抒发了诗人重节义操守的一腔豪情。 11、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环珮空归夜月魂 熊咆龙吟殷岩泉 川泽纡其骇瞩 如今有谁堪摘 12、 相互致意的姿势 等级制度的象征13、 D (抓住“社会进步”来判断)14、D(A项中不是“礼仪的象征”而是“等级差别的标志”。B“姿势” 并没有变化。C“鞠躬礼”没有完全取代“跪拜礼”)15、含义:作者心目中的“明月清泉”,指的是人应保持高洁的心性和淡泊的情怀,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共2分)作用:作者以“明月清泉自在怀”为题:巧妙化用了王维的诗句,语言清丽典雅,富有诗情画意,文学气息浓厚;文章以作者对“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感悟为线索,所以标题有暗示行文线索的作用;既指自然界的明月清泉,又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形象而又含蓄的表现了主题。(共4分,前两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2分)16、(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2分)(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2分)(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深刻的人生哲理(2分)17、借爱因斯坦衬托王维对山水景物、对人生的透彻参悟,表现了对王维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品和诗品的赞美。(3分)18、本文选材丰富,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王维其诗其人;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自己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的不同经历;蝇营狗苟、不惜出卖尊严和人格换取金钱地位、功名利禄的小人。(2分)众多的材料巧妙的以“时间的推移”和“对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感悟”为线索,双线交织,严谨有序,(2分)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人应保持高洁的心性和淡泊的情怀,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2分)从而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19(1)示例: 文段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正面描写)来塑造夏洛这一人物形象。(2分)夏洛在看到让瓦兰衣锦还乡时,心中的不平一下爆发出来,他在对父母的埋怨、指责中使用了这么一些词句:你们那会儿可真蠢、你们真是呆子、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同时,他的一系列动作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粗暴地回答”“怒吼”“站起身”“跺了跺脚”等等。(2分)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扭曲的形象(2分)【也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叙事视角的角度;情节设置的角度;语言、动作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2) 蒂瓦施夫妇的做法值得我们敬重。(2分)蒂瓦施夫妇在面对金钱、富贵的诱惑与亲情的割裂的选择时,甘愿忍受贫困也绝不高价“出卖”孩子,毅然坚定地捍卫了珍贵的亲情。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如果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卖”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我们不能为了生存而向金钱投降,更不要说是这种出卖自己孩子的行为了。(4分)20、(1)以邻为壑(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2)大禹治水,将水导入四海,造福人民;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只顾自己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